1.赞美中医的句子
1. 中医文化历史悠久,独具特色。
一碗药汤,一根银针,常常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而,中医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医学之一。”中医药能生生不息数千年,至今还能够存在并不断发展,其最重要的原因是临床有效。
中医药能受到广大患者欢迎,也是因为其临床有效。2. 外国人对中国的“食文化”赞叹不已,惊叹中国人精湛的厨房十八般武艺,却不可浪费时间学习。
对于中医学,老外瞪大眼睛,翘起大拇指:中医三指在手腕上一搭,病情枝枝蔓蔓一清二楚;细细银针轻轻一扎,腰酸背痛无影无踪;司空见惯的茎叶花果,妙手熬出一碗本酽酽药汁,悠悠苦香中痼疾即去。3. 中医学的经验,除了拜师以外,认真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古典著作,也是十分重要的。
这些古典,本是在师徒相授时的教材,最适合于在临床上讲和学。因为,很多讲的是“所当然”,讲的是“是什么”,所以,在临床上抓实例,识证认方,尤为适宜。
经验性强,也使中医学变得内容十分丰富。各家的学说,各家的经验,有的用药峻重,有的处方平正,有的擅用寒凉,有的则擅用温热。
这无疑给中医学平添了几分魅力。4. 在追溯中药学的历史可知,“世间百草皆入药”,是人类逐步认识自然和总结实践经验的产物。
这在《史记》中可以找到证明:“神农氏尝百草,始有医药。”神农氏生活的时代大约是中国原始社会的农耕时代,虽然神农氏究竟是为了寻食还是寻药而尝百草这一点仍有疑问,但它都生动地说明中国传统医学是建立在对自然的认识基础上的。
因此炎帝神农氏与黄帝、伏羲被后世共尊为中华医药始祖。5. 近几十年来,中医在海外尤其是在西方发展迅猛。
从某种角度看,这显示了传统医学与占主流的西方医学的一次互补,也是中医的魅力所在。实际上,中医与西医在海外的相遇已有几百年了;奇妙的是,我们这一历史中,始终可以感觉到隐含在中医里的那种柔和似水的力量。
6. 传统文化里面还有一家,那就是医家。医家不仅是一种医疗技术,也是一种文化哲学。
中医是崇尚阴还是崇尚阳呢?其实中医是讲阴阳平和、阴阳不偏的。可以说中医是阴阳哲学的最佳体现。
中医说一个人有病了,那是阴阳不和。怎么治病?就是调和阴阳。
病治好了就是阴阳调和了!有人攻击中医就说一个阴阳太简单了!其实越简单的东西越接近事物的本质。中医是一种阴阳中和的文化!应该在我们中华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7. 中医看病,望、闻、问、切,其沉静、智慧的目光,纯净入定,全神贯注,病人宛如接受长者的爱抚,药理与哲理潜移而至,心灵欣然感应。药物可以驱邪祛病,哲理可以神爽疗心。
中医将哲理药理融汇贯通,既医形体更疗精神,可谓标本同治。8. 据最新的一次调研表明,中医药在德国发展很快,54%的德国人在某种程度上曾用过草药,95%的德国人听说过草药,50%年龄在20—30岁的人曾受其医生推荐而使用过草药。
10年前英国各地的中医诊所还在800家左右,今天这一数字至少达到2000家。美国的哈佛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都设立了一个专门从事中医研究的机构。
从以上不难看出西方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认识到中医的疗效,在西医占据主流的发达国家,神奇的中医必将带来医学新的一场革命。9. 据美国《侨报》报道,中国传统医术针灸正逐步受到美国军方的重视。
美国陆军医疗司令部高薪招聘中医针灸师为官兵解除病痛,同时针灸也被纳入了陆军跨学科疼痛研究的范畴。此次招聘的针灸师共有4名,被录用的针灸师将在美军基地为官兵提供针灸治疗服务,同时参与军方有关跨学科疼痛治疗的研究工作。
军方公开招聘中医师进入联邦公务员体系尚属首次。这则招聘启事刊出后,一时间引起了华人世界的极大关注。
10. 中医博大淳厚的情义常常令人感动。孙思邈的《大医精诚》篇,开宗明义提倡为医者必须要有医德,要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
进而论述大医修养的两个方面:精与诚。精,指专业熟练;诚,指品德高尚。
提出为医者必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每次诵读都是一次灵魂的洗礼。
11. 中医药学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汲取当时的哲学、文学、数学、历史、地理、天文、军事学等多种学科知识的营养,同时又溶进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之中,成为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医药学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中萌生、成长的,中医药学在这种文化氛围中能够自然地得以普及。
12. 让我来歌颂你,我的中医。你用低调的华彩彰显着永恒不变的魅力,你用盛放的瑰丽谱写着一个又一个神奇。
你的仁爱惠及神州各地,你的威名响彻四海诸地。我们因你聚在了一起,不管天南海北,民俗差异。
为了共同的信仰,为了不朽的神奇。我们把青春献给了你,我们把热情献给了你。
厚德博学,继承创新。杏林载誉沈水之阳,药院飘香辽东之滨。
一校三区四院,南药北医创神奇。今日苦读为中医,明日必将悬壶济世,誉满杏林。
13. 中国古代自然哲学认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组成,它们统一有序由相互联系。世间百草皆有属性:寒热温凉,辛酸甘苦咸。
四气五味,各有所司。人也是自然之子,有五脏六腑、七情六欲。
以自然之物。
2.描述中医的诗句
赞中华中医药历史成就
李景华
中华悠悠五千年,生生不息延绵绵,
国医立基数千载,四大国粹有一篇,
伏羲九针神农药,岐黄问对天下传。
伊尹烹饪创汤液,六气致病医和谈,
周分医科为四种,上工下工考医官。
扁鹊言脉留后世,仓公诊籍第一篇,
韩康卖药无二价,仲景辩证精又专,
华佗发明麻醉术,董奉济厄杏林暖。
叔和脉经廿四种,葛洪炼丹罗浮烟,
甫谧甲乙定孔穴,弘景审药本草研。
雷公炮制有多种,元方诸病源候颁,
药王思邈医龙虎,王焘外台大部卷,
唐修本草世第一,鉴真渡海国医传,
昝殷妇科开山祖,道人仙方正骨传。
宋慈法医闻世界,自明妇科天下先,
慎微证类修本草,钱乙小儿有深研,
惟一铜人称国宝,宋代药局医官院。
元素脏腑辨精微,子和攻下完素寒,
东垣专主脾胃论,丹溪滋阴有新见,
乾孙神书讲痨瘵,薛氏医案后世传,
时珍采药问农樵,寿世保元有廷贤,
赤水玄珠生生子,继洲大成不一般,
景岳才高有八斗,肯堂准绳数万言,
又可瘟疫倡戾气,献可温补大宝观,
青主琴棋书画博,名医类案是江瓘,
外科正宗实功著,吴谦金鉴总纂官,
清代温病四大家,叶薛吴王创新篇,
大椿秀才书万卷,学敏拾遗补药篇,
修园医书十六种,活血化瘀勋臣见,
还有孟河四大家,师机外治理瀹骈,
民国汇通一时盛,恽朱唐张小洞天,
后世医家更无数,中华医术代代传。
3.中医中有哪些诗句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玉米能防硬化症,玉米能降血压高;
荞麦降糖又降压,荞麦能防血脂高;
小米除湿能安眠,燕麦通便降脂好;
大麦消食疗腹胀,豌豆止痢疗效好;
豆类防癌有疗效,绿豆解毒疗效高;
豇豆补肾又健胃,蚕豆调和脏腑好;
百合利便调腹胀,玫瑰利肺肝胆好;
山药益肾延年寿,枸杞滋阴益肾好;
解毒壮骨蒲公英,胸腹胀痛桔梗好;
黄花通结利肠胃,清热利脏蕨菜好;
木耳抗癌素中荤,常食木耳血粘少;
胡椒祛寒兼除湿,葱辣姜汤治感冒;
大蒜抑制肠胃炎,辣椒祛寒焦虑少;
蜂蜜润肺益年寿,蘑菇控制癌细胞;
花生能降胆固醇,香菇存酶肿瘤消;
苦瓜消暑能清火,南瓜苦瓜防糖尿;
薯类可防糖尿病,得了糖尿薯减少;
生菜壮骨通经脉,手脚麻木油菜好;
散瘀生肌食莲藕,莲藕除烦解酒妙;
茼蒿安心养脾胃,竹笋清热消痰好;
胡萝养眼增免疫,常食胡萝感冒少;
紫茄祛风通脉络,黄瓜减肥效果好;
萝卜化痰消胀气,芹菜能降血压高;
白菜利尿排毒素,韭菜补肾暖膝腰;
番茄补血助容颜,番茄熟吃防癌好;
消食下气大头菜,疏通血脉菠菜好;
解毒利尿空心菜,咽炎甲肿紫菜好;
冬瓜消肿又利尿,苋菜补气通九窍;
芋头宽肠养肌肤,菜花常吃肿瘤少;
海菜含碘消瘀结,绿茶益寿肿瘤消;
止渴除烦吃甜瓜,西瓜利尿效果好;
养颜润肺吃鲜桃,风及劳瘦蚕蛹好;
肾虚无力吃栗子,苹果消食营养高;
香蕉通便解胃水,柑桔消食化痰好;
生津安神数乌梅,荔枝提神又健脑;
生梨食后能化痰,润肺乌发食核桃;
抑制癌菌猕猴桃,补气养脾吃红枣;
山楂消食健脾胃,葡萄悦色防衰老;
樱桃益脾又养颜,鸽肉食后疮疥消;
擒蛋益智要记牢,鹅肉滋润五脏好;
兔肉补中又健脾,狗肉养肾暖膝腰;
养精益气食螃蟹,面部浮肿螃蟹好;
海参补气利脏腹,补中益血鳝鱼好;
跌打损伤甲鱼血,补中益气甲鱼好;
鱼虾猪蹄补乳汁,猪牛羊肝名目好;
牛肉补中养脾胃,补中益气羊肉好;
牛奶补钙长身高,饭前喝汤减肥好;
盐醋防毒能消炎,红葡萄酒抗衰老;
早晨咸汤赛参汤,晚上咸汤赛砒霜;
早晨食姜温肠胃,晚上食姜赛刀枪;
吃饭不超八分饱,一切药物比不了;
一日可以不吃肉,豆制品类不可少;
主食副食调配好,粗粮六份细粮四;
副食六份主食四,植物六份动物四;
饮食文化讲科学,缺啥补啥营养高;
饮食主要二十反,注意调配要记好;
柿子反白酒中毒,柿子反红薯结石;
柿子反蟹子中毒,栗子反牛肉呕吐;
蜂蜜反豆腐耳聋,蜂蜜反洋葱伤眼;
萝卜反水果甲肿,萝卜反木耳皮炎;
芹菜反鸡肉伤元,芹菜反兔肉伤发;
香蕉反芋头腹胀,香蕉反白薯面斑;
西瓜反羊肉伤元,对虾反维 c砷毒;
花生反黄瓜伤身,苋菜反甲鱼中毒;
鸡蛋反鹅肉损脾,鲤鱼反甘草有害; 菱角反猪肉肝疼,狗肉反红豆伤身。
4.中医的有什么名句
夫业医者,当先明脏腑……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 ——清 王清任《医林改错》 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 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 ——岳美中 风为百病之长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夫病有宜补,以泻之之道补之;病有宜泻,以补之之道泻之 ——程杏轩《医述??药略》 必先岁时,勿伐天和 气聚则塞,气散则通 是痛之休作由气聚散也 故治疝必先治气 --金翼匮 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 善言古者必有合与今 善言人者必有厌与己 久立伤骨,久坐伤血,久视伤神,久行伤筋 ,久卧伤气。
人受天地之气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 ——朱丹溪〈格致余论〉 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 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 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 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 十问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清??陈修园《医生实在易??问证诗》 凡医者之于病人,必事事体贴,如若身受之,而后用药无误 医之为道,全在身考。
——清??徐灵胎《慎疾刍言??用药》 暴眩为风火与痰,渐眩为上虚气陷(陈修园"医学实在易") 土虚木必摇(尤在泾"静香楼医案") 肝风上升于巅顶,原属阴亏; 痰浊弥漫于中宫,多因脾弱.(王旭高"王旭高医案")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内经"至真要大论") 无虚不能作眩(张介宾"景岳全书") 无痰则不作眩("丹溪心法")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天人和一。 见病医病,医家大忌! 病有标本,多有本病不现而标病见者,有标本相反不相符者, 若见一证即医一证,必然有失。
唯见一证,而能求其证之所以然,则本可识矣。 ——明??周慎斋 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
——清??喻嘉言《寓意草??先议病后议药》 病经议明,则有是病即有是药,病千变药亦千变。 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素问??至真要大论》 张景岳注云:“必伏其所主者,制病之本也。先其所因者,求病之由也。”
有诸内必形诸外,观其外可知其内。 ——清??周杓元《温证指归??望色论》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张仲景 舌以候元气之盛衰,苔以察病症之浅深。
——清??俞根初《重订通俗伤寒论??伤寒脉舌》 辨舌质,可诀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 ——近代??曹炳章《辨舌指南??辨舌总论》 观舌本,可验其阴阳虚实;审苔垢,即知其邪之寒热浅深也 ——清??章虚谷《医门棒喝》 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
——《素问??标本病传论》 张景岳注云:“病浅者可以兼治,故曰并行。病甚者难容杂乱,故曰独行。”
寸尺弱,勿汗 寸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阳; 尺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阴。 ——清??程钟龄《医学心悟??医门八法??论汗法》 汗也者,合阳气、阴精蒸化而出者也 汗之为物,以阳气为运用,以阴精为材料。
——清??吴鞠通《温病条辨??汗论》 阴虚之热者,宜壮水以平之;无根之热者,宜益火以培之. ——《景岳全书??寒热》 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 ——《医学心悟??三消》 内之证或不及其外,外之证则必根于其内。 ——现代??明坚《医林掇英??外病求内在之根源》 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
——清??吴鞠通《温病条辨??杂说??治病法论》 治外感如将,贵在猛峻;治内伤如相,贵在圆通 症者征也,瘕者假也。 征者成形而坚定不移者是也; 作者: 82年的酒 2007-7-5 09:14 回复此发言 -------------------------------------------------------------------------------- 2 中医名言名句 假者无形而可聚可散者也。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妇人规??症瘕类》 症瘕与积聚异名同病。 症者,有形可征,坚硬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 瘕者,聚散无常,推之可移,痛无定处,病属气分。
积??聚 积者积垒之谓,由渐而成者也; 聚者聚散之谓,作止不常者也。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积聚》 积血聚气 积者,推之不移,成于五脏,多属血病; 聚者,推之则移,成于六腑,多属气病。
——清??程钟龄《医学心悟??积聚》 木热则流脂,肝热未有不见痰者! 心肾??虚寒虚热 取心者不必齐以热, 取肾者不必齐以寒; 但益心之阳,寒亦通行, 强肾之阴,热之犹可。 ——唐??王冰《素问??至真要大论》注文 表??里 病在于表,毋攻于里,恐表邪乘虚陷入于里也; 病在于里,毋虚其表,恐汗多亡阳也。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辨治***论》 外感法仲景, 内伤法东垣; 热病用河间, 杂病用丹溪。 ——明??王纶《明医杂著??医论》 呕苦知邪在胆,吐酸识火入肝。
——清??李用粹《证治汇补??胸膈门??呕吐》 胆热移脑为鼻渊; 肝热转肺为鼻痔。 ——清??王旭高《环溪草堂医案??诸窍门》 心肾??虚寒虚热 取心者不必齐以热, 取肾者不必齐以寒; 但益心之阳,。
5.赞美中医的句子
1. 中医文化历史悠久,独具特色。
一碗药汤,一根银针,常常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而,中医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医学之一。”中医药能生生不息数千年,至今还能够存在并不断发展,其最重要的原因是临床有效。
中医药能受到广大患者欢迎,也是因为其临床有效。2. 外国人对中国的“食文化”赞叹不已,惊叹中国人精湛的厨房十八般武艺,却不可浪费时间学习。
对于中医学,老外瞪大眼睛,翘起大拇指:中医三指在手腕上一搭,病情枝枝蔓蔓一清二楚;细细银针轻轻一扎,腰酸背痛无影无踪;司空见惯的茎叶花果,妙手熬出一碗本酽酽药汁,悠悠苦香中痼疾即去。3. 中医学的经验,除了拜师以外,认真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古典著作,也是十分重要的。
这些古典,本是在师徒相授时的教材,最适合于在临床上讲和学。因为,很多讲的是“所当然”,讲的是“是什么”,所以,在临床上抓实例,识证认方,尤为适宜。
经验性强,也使中医学变得内容十分丰富。各家的学说,各家的经验,有的用药峻重,有的处方平正,有的擅用寒凉,有的则擅用温热。
这无疑给中医学平添了几分魅力。4. 在追溯中药学的历史可知,“世间百草皆入药”,是人类逐步认识自然和总结实践经验的产物。
这在《史记》中可以找到证明:“神农氏尝百草,始有医药。”神农氏生活的时代大约是中国原始社会的农耕时代,虽然神农氏究竟是为了寻食还是寻药而尝百草这一点仍有疑问,但它都生动地说明中国传统医学是建立在对自然的认识基础上的。
因此炎帝神农氏与黄帝、伏羲被后世共尊为中华医药始祖。5. 近几十年来,中医在海外尤其是在西方发展迅猛。
从某种角度看,这显示了传统医学与占主流的西方医学的一次互补,也是中医的魅力所在。实际上,中医与西医在海外的相遇已有几百年了;奇妙的是,我们这一历史中,始终可以感觉到隐含在中医里的那种柔和似水的力量。
6. 传统文化里面还有一家,那就是医家。医家不仅是一种医疗技术,也是一种文化哲学。
中医是崇尚阴还是崇尚阳呢?其实中医是讲阴阳平和、阴阳不偏的。可以说中医是阴阳哲学的最佳体现。
中医说一个人有病了,那是阴阳不和。怎么治病?就是调和阴阳。
病治好了就是阴阳调和了!有人攻击中医就说一个阴阳太简单了!其实越简单的东西越接近事物的本质。中医是一种阴阳中和的文化!应该在我们中华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7. 中医看病,望、闻、问、切,其沉静、智慧的目光,纯净入定,全神贯注,病人宛如接受长者的爱抚,药理与哲理潜移而至,心灵欣然感应。药物可以驱邪祛病,哲理可以神爽疗心。
中医将哲理药理融汇贯通,既医形体更疗精神,可谓标本同治。8. 据最新的一次调研表明,中医药在德国发展很快,54%的德国人在某种程度上曾用过草药,95%的德国人听说过草药,50%年龄在20—30岁的人曾受其医生推荐而使用过草药。
10年前英国各地的中医诊所还在800家左右,今天这一数字至少达到2000家。美国的哈佛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都设立了一个专门从事中医研究的机构。
从以上不难看出西方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认识到中医的疗效,在西医占据主流的发达国家,神奇的中医必将带来医学新的一场革命。9. 据美国《侨报》报道,中国传统医术针灸正逐步受到美国军方的重视。
美国陆军医疗司令部高薪招聘中医针灸师为官兵解除病痛,同时针灸也被纳入了陆军跨学科疼痛研究的范畴。此次招聘的针灸师共有4名,被录用的针灸师将在美军基地为官兵提供针灸治疗服务,同时参与军方有关跨学科疼痛治疗的研究工作。
军方公开招聘中医师进入联邦公务员体系尚属首次。这则招聘启事刊出后,一时间引起了华人世界的极大关注。
10. 中医博大淳厚的情义常常令人感动。孙思邈的《大医精诚》篇,开宗明义提倡为医者必须要有医德,要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
进而论述大医修养的两个方面:精与诚。精,指专业熟练;诚,指品德高尚。
提出为医者必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每次诵读都是一次灵魂的洗礼。
11. 中医药学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汲取当时的哲学、文学、数学、历史、地理、天文、军事学等多种学科知识的营养,同时又溶进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之中,成为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医药学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中萌生、成长的,中医药学在这种文化氛围中能够自然地得以普及。
12. 让我来歌颂你,我的中医。你用低调的华彩彰显着永恒不变的魅力,你用盛放的瑰丽谱写着一个又一个神奇。
你的仁爱惠及神州各地,你的威名响彻四海诸地。我们因你聚在了一起,不管天南海北,民俗差异。
为了共同的信仰,为了不朽的神奇。我们把青春献给了你,我们把热情献给了你。
厚德博学,继承创新。杏林载誉沈水之阳,药院飘香辽东之滨。
一校三区四院,南药北医创神奇。今日苦读为中医,明日必将悬壶济世,誉满杏林。
13. 中国古代自然哲学认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组成,它们统一有序由相互联系。世间百草皆有属性:寒热温凉,辛酸甘苦咸。
四气五味,各有所司。人也是自然之子,有五脏六腑、七情六欲。
以。
6.有关中医的诗句
《题孙思邈真》
作者:苏轼 年代:宋
先生一去五百载,犹在峨眉西崦中。
自为天仙足官府,不应尸解坐虻虫。
电化有奇人,首推马神医,一切一问卦、便知有甚疾。内伤加外患、一柱香皆愈。深藏功与名、事了拂衣去。
鹧鸪天·西瓜吟
炎夏寻觅消暑方,西瓜止渴胜琼浆。
含冰蕴雪沁脾肺,安定心神一日凉。
圆溜溜,色苍苍。天生白虎美名扬注。
生津养胃降虚火,半块西瓜保健康。
注:清代王孟英《随息居饮食谱》称西瓜名“天生白虎汤”。
醉花阴·从医十年
潜沉从医十春秋,岂畏人消瘦;
漫路勤为舟,研阅百卷,签纸盈双袖。
岐黄史籍实浩瀚,须精心探究;
辰光易流逝,当紧操术,增万人之寿。
三国演义中赞叹华佗诗:
治病须分内外科,
世间妙艺苦无多。
神威罕及惟关将,
圣手能医说华佗。
华佗仙术比长桑,
神识如窥垣一方。
惆怅人亡书亦绝,
后人无复见青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