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六祖慧能留传下来的名句
好多!「人有南北之分,「佛性」并无南北之分。」
“既非风动,亦非幡动,仁者心动耳。”
:“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 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 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 但向心中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 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 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 吾祖唯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 若欲当来觅法身,离诸法相心中洗。 努力自见美悠悠,后念忽绝一世休; 若悟大乘得见性。虔恭合掌至心求。”
等等
2. 求六祖慧能诗句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
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我领悟不透,是什么意思?
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确,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就是正确的理解也不易。
参悟不透。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
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现在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它,惨悟不透!
心本无尘,尘即是心。无心无尘,人便死。
我曾经思考过一个问题:
人觉得一个东西好吃,事实上嗅觉比味觉占更大的比重
所以象狗这样嗅觉灵敏的生物,在饮食上远比我们快乐
这样的想法到底对不对?..如果错了..错在哪里?
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
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
心中有尘,尘本是心,
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正如慧能所说的 仁者心动
又如道家所说的 道可道非常道
它们的道理是一样的
佛家讲究万物在心 追求修世
道家讲究无牵无挂 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脱今世 道家则是修行今世 而追究其原理来说都是一种修行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3. 慧能法师六祖禅师名言
名言:1. 顿教法门今已留,救度世人须自修。
禅宗的顿教法门,我现在已经留给你们。世界人遇见我这顿教法门,要自己修行啊!不是不修行的。
2. 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这三句话就是《六祖坛经》上六祖接引惠明的时候所说的话,这句话是禅宗最根本的思想之一。这 里的“善、恶”,代表所有分别的。
有了分别智,我们就失去了本心。3. 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悟此法门”:你若明白这个顿教的法门,不是离开心而有佛,也不是离开佛而有心;也不是离开定而有慧,也不是离开慧而有定。“由汝习性”:为什么你不明白?就因为你多生多劫,有很大的习性障着。
“用本无生”:妙用本来就是无生无灭的。“双修是正”:所以你修心,就是修佛,修佛,就是修心;修定,就是修慧,修慧,就是修定。
这双修才是正法。4. 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善知识!每个人的菩提自性本来就是清净的,只要用此清净的菩提心,当下就能了悟成佛。5. 此宗本无诤,诤即失道义;执逆诤法门,自性入生死。
此句是《六祖坛经》在最后有两个偈子,其实这就是我们说的禅宗认为一切,不管是真假、善恶、净秽,这都是戏论。如果你在这戏论上用功,去著意的话。
“自性入生死”什么意思?就是自性变成无明生死。6. 迷时师度,悟了自度。
7. 执逆诤法门,自性入生死。8. 淫性本是净性因,除淫即是净性身,性中各自离五欲,见性刹那即是真。
9.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觅兔角。10.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11. 顿教法门今已留,救度世人须自修。12. 大师告众曰: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13. 不思善,不思恶,此刻那个是你本来面目。14. 法身报身及化身,三身本来是一身,若向性中能自见,即是成佛菩提因。
15. 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16. 定香,即睹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
17. 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着。18. 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
悟此法门,由汝习惯;用本无生,双修是正。19. 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
法即无顿渐。20.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1. “善知识!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22. 心肠含诸种,普雨悉皆萌;顿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
23. 无二之性,即是佛性。一切即一,一即一切。
一切法,不离自性。24. 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瞋、无劫害,名戒香。
25. 惠能没手法,一直百思维;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26. 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面,悟人在处一般。
27. “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能。何以故·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
若无尘劳,智能常现,不离自性。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着,不起诳妄。
用自真如性,以智能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28.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能,护短心内非贤。29. 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30. 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
31. 解脱香,即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32. 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
自若无道心,暗行不见道,若真修道人。33.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
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34. 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幷将为空,不思酬害。
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此是以无住为本。
善知识!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则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
35. 无情无佛种。能善分别相,第一义不动,但作如此见,即是真如用。
36. 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若能自有真。
37. 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欲拟化他人。
38. 若能心中自见真,有真即是成佛因,不见自性外觅佛,起心总是大痴人。39. 报诸学道人,努力须用意,莫于大乘门,却执生死智。
若言下相应。40. 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
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不动是不动。41. 迷悟有迟疾,只此见性门,愚人不可悉。
说即虽万般,合理还归一。42. 解脱知见香,自心即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
善知识!此香各自内熏,莫向外觅。43. 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作业。
44.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45. 即共论佛义,若实不相应,合掌令欢喜。
此宗本无诤,诤即失道意。46. 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久不明,与义作雠家;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
47. 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忘功福无比。48. 离假即心真,自心不离假,无真何处真。
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49. 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正见名出世,邪见是世间,邪正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