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复活 中的好词好句
摘抄1: 我们活在世界上抱着一种荒谬的信念,以为我们自己就是生活的主人,人生在世就是为了享乐。这显然是荒谬的。要知道,既然我们被派到世界上来,那是出于某人的意志,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可是我们断定我们活着只是为了自己的快乐。显然,我们不会有好下场,就像那不执行园主意志的园户那样。主人的意志就表现在那些戒律里。只要人们执行那些戒律,人间就会建立起天堂,人们就能获得至高无上的幸福。 ----------------------------------- 注解:这是聂赫留朵夫走到新生活的门槛时的觉悟。文中“园主”的故事引自《圣经》。我的建议:慢慢地读《复活》,慢慢地品位人生的智慧,读完之后会有脱胎换骨的感觉。 摘抄2: 那时他是一个诚实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青年,随时准备为一切美好的事业献身,如今成了一个荒淫放荡、彻头彻尾的利己主义者,喜爱的只是自己的享受,那时侯他觉得世界是一个秘密,他怀着喜悦和激情千方百计要解开这个秘密,现在他觉得现实中的一切既简单有明了,一切都是由他所处的现实环境所决定,那时候他认为必需和重要的是接触大自然,接触曾经生活过、思想过、接触过的前人(如接触哲学、诗歌),现在认为必需、和重要的是人为的规章制度,和跟同事们交往。那时候女人是神秘的,迷人的,正因为神秘才是迷人的创造物;现在,除了家里的女人和朋友的妻子,一切女人的功用都是十分明确:女人是他已经尝试过的最好的享受工具。那时候他不要钱,母亲给他的钱,连三分之一都用不了,他可以放弃父亲名下的田产分给他的佃户;现在母亲每月给他一千五百卢布,他还不够用,为了钱他已经跟母亲有过几次不愉快的交谈。那时候他认为精神上的人才是真正的我;现在则认为强壮而精力充沛、兽性的我才是他自己。 ----------------------------------- 注解:很欣赏第二段的语句,觉得人的一生其实就是在善、恶的挣扎与对抗中度过的!~~! 摘抄3: 他这才明白过来,原来他在最近这段时期对人们所发生的憎恶,特别是今天对公爵,对索菲雅,对米西,对柯尔涅依所发生的憎恶,其实就是对他自己的憎恶。说来奇怪,这种承认自己卑鄙的心情,固然不免使人痛苦,同时却又使人快乐而心安。 聂赫留朵夫生平已经不止一次地发生过他称之为“灵魂的扫除”这类的事情。他所谓的灵魂的扫除,指的是这样一种精神状态:往往经过很长一段时期的间隔以后,忽然,他感到他的内心生活疲沓了,有时甚至停顿了,就着手把堆积在他灵魂里而成为这种停顿的原因的垃圾统统清除出去。 …… 从那时候起到今天,他已经有很长一段时期没有打扫过他的灵魂,所以他从来也没有象这样肮脏过,他的良心所要求的东西和他所过的生活之间也从来没有象这样不协调过。他看到这个差距,不由得心惊肉跳。 ----------------------------------- 注解:我觉得,每隔一段时期做一下“灵魂的扫除”是很有益的事情,它能让你自醒自重,同时使你的生活目标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
TVB剧情网 在线观看:
2.《复活》好词好句
尽管好几十万人聚居在一小块地方,竭力把土地糟蹋得面目全非,尽管他们肆意把石头砸进地里,不让花草树木生长,尽管他们除尽刚出土的小草,把煤炭和石油烧得烟雾腾腾,尽管他们滥伐树木,驱逐鸟兽,在城市里,春天毕竟还是春天。
——托尔斯泰《复活》 人好比河流,所有河里的水都一样,到处的水都一样,可是每一条河里的水都是有的地方狭窄,有的地方宽阔;有的地方湍急,有的地方平坦。每个人都具有各种各样的本性的胚芽,有的时候表现出这样一种本性,有的时候表现出那样一种本性,有时变得面目全非,其实还是原来那个人。
那时侯他觉得世界是一个秘密,他怀着喜悦和激情千方百计要解开这个秘密,现在他觉得现实中的一切既简单有明了,一切都是由他所处的现实环境所决定.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列夫 托尔斯泰《复活》 说来奇怪,这种承认自己卑鄙的心情,固然不免使人痛苦,同时却又使人快乐而心安。 那时候他认为必需和重要的是接触大自然,接触曾经生活过、思想过、接触过的前人(如接触哲学、诗歌),现在认为必需、和重要的是人为的规章制度,和跟同事们交往。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3.《复活》里面的好句有什么20句20字左右
1.如果爱一个人,那就爱整个的他,实事求是地照他本来的面目去爱他,而不是脱离实际希望他这样那样的⋯⋯ 2.只有肚子饿的时候,吃东西才有益无害,同样,只有当你有爱心的时候,去同人打交道才会有益无害。
3.他身上发生的这一系列可怕的变化,原因仅仅是他不再相信自己,转而去相信别人。至于他不再相信自己,而去相信别人的原因,那是因为如果相信自己,生活就会变得过于困难:相信自己,意味着处理各种问题都不能考虑追求轻松快乐的肉体的自我,而且几乎总是同他作对;相信别人,意味着无需处理任何问题,所有的问题都已经得到解决,解决问题的原则总是不考虑精神的自我,而只考虑肉体的自我。
4.人好比河流,所有河里的水都一样,到处的水都一样,可是每一条河里的水都是有的地方狭窄,有的地方宽阔;有的地方湍急,有的地方平坦。每个人都具有各种各样的本性的胚芽,有的时候表现出这样一种本性,有的时候表现出那样一种本性,有时变得面目全非,其实还是原来那个人。
5.他觉得自己没有办法解决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罪恶,后来,他在《圣经》中找到了答案:人不但不可恨仇敌,而要爱仇敌 。 6.我们活在世界上抱着一种荒谬的信念,以为我们自己就是生活的主人,人生在世就是为了享乐。
这显然是荒谬的。要知道,既然我们被派到世界上来,那是出于某人的意志,为了达到某种目的。
可是我们断定我们活着只是为了自己的快乐。显然,我们不会有好下场,就像那不执行园主意志的园户那样。
主人的意志就表现在那些戒律里。只要人们执行那些戒律,人间就会建立起天堂,人们就能获得至高无上的幸福。
7.说来奇怪,这种承认自己卑鄙的心情,固然不免使人痛苦,同时却又使人快乐而心安。 8.他所谓的灵魂的扫除,指的是这样一种精神状态:往往经过很长一段时期的间隔以后,忽然,他感到他的内心生活疲沓了,有时甚至停顿了,就着手把堆积在他灵魂里而成为这种停顿的原因的垃圾统统清除出去。
…… 从那时候起到今天,他已经有很长一段时期没有打扫过他的灵魂,所以他从来也没有象这样肮脏过,他的良心所要求的东西和他所过的生活之间也从来没有象这样不协调过。他看到这个差距,不由得心惊肉跳。
9.那时侯他觉得世界是一个秘密,他怀着喜悦和激情千方百计要解开这个秘密,现在他觉得现实中的一切既简单有明了,一切都是由他所处的现实环境所决定.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10.尽管好几十万人聚居在一小块地方,竭力把土地糟蹋得面目全非,尽管他们肆意把石头砸进地里,不让花草树木生长,尽管他们除尽刚出土的小草,把煤炭和石油烧得烟雾腾腾,尽管他们滥伐树木,驱逐鸟兽,在城市里,春天毕竟还是春天。 11.那时候他认为必需和重要的是接触大自然,接触曾经生活过、思想过、接触过的前人(如接触哲学、诗歌),现在认为必需、和重要的是人为的规章制度,和跟同事们交往。
12.那时他是一个诚实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青年,随时准备为一切美好的事业献身,如今成了一个荒淫放荡、彻头彻尾的利己主义者,喜爱的只是自己的享受. 13.凡是青草没有锄尽的地方,都是一片翠绿,生意盎然 14.人过生活在多大程度上按照自己的思想,在多大程度上顺从别人的想法,这是人与人之间的重大区别之一。 15.人性中可怕的存在着兽性,如果这种兽性没有袒露出来,而是深藏在所谓的诗意外表之下时,则更加可怕 16.花草树木也好,鸟雀昆虫也好,儿童也好,全都欢欢喜喜,生气蓬勃。
唯独人,唯独成年人,却一直在自欺欺人,折磨自己,也折磨别人。他们认为神圣而重要的,不是这春色迷人的早晨,不是上帝为造福众生所创造的人间的美,那种使万物趋向和平、协调、互爱的美;他们认为神圣而重要的,是他们自己发明的统治别人的种种手段。
17.那时候女人是神秘的,迷人的,正因为神秘才是迷人的创造物;现在,除了家里的女人和朋友的妻子,一切女人的功用都是十分明确:女人是他已经尝试过的最好的享受工具。 18.那时候他认为精神上的人才是真正的我;现在则认为强壮而精力充沛、兽性的我才是他自己。
19.要永远宽恕一切人,要无数次地宽恕别人,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无罪的,没有一个人不需要宽恕,因此也就没有一个人有权力去惩罚或者纠正别人。 20.如果喜欢回忆,那就只回忆让人愉快的往事。
4.复活里的经典句子
1. doubting Thomas (怀疑的托马斯) 源自《圣经·新约·约翰福音》第20章。
该篇讲到耶稣复活后出现在众人面前,十二门徒之一的托马斯没有亲眼见到,声称除非看到耶稣手上的钉痕,用手探入他的肋旁,否则不信他已复活。后来人们用"doubting Thomas"指那些不肯轻易相信别人的人。
He's a real doubting Thomas - he simply wouldnn't believe I'd won the car until he saw it with his own eyes. 他是一个真正的怀疑主义者--在没有亲眼看到之前他就是不相信我赢得了那辆车。 2. the apple of the/one's eye (眼睛中的瞳孔) 源自《圣经·旧约·诗篇》第17章,"Keep me as the apple of the eye."(求你保护我,如同保护眼中的瞳孔。)
另《申命记》第32章也出现"He kept him as the apple of his eye."(保护他如同保护眼中的瞳孔。)。
现译作"掌上明珠",表示特别珍视的东西。 His youngest son was the apple of his eye. 他的小儿子是他的心肝宝贝。
3. an eye for an eye (以眼还眼) 在《圣经》中多次出现,如《圣经·旧约·申命记》的19篇,摩西受上帝之命,成为在埃及做奴隶的以色列人的领袖。他发布法令:"The punishment is to be a life for a life, an eye for an eye, a tooth for a tooth, a hand for a hand and a foot for a foot."("要以命偿命,以眼还眼,以 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
" 。汉语中"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即源于此,表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4. feet of clay (泥足、致命的弱点) 典出《圣经·旧约·但以理书》第2章。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Nebuchadnezzar)梦到一泥足巨人,头是金的,胸臂是银的,腹股是铜的,被飞来的一块巨石砸碎了脚,整个巨人顿时瓦解。
希伯来先知但以理释梦称这预示着国家要分裂。现多用来指"伟人不为人知的弱点或致命的弱点"。
When the coach was arrested for drunken driving, the students realized that their hero had feet of clay. 当教练酒后驾驶被拘留,学生们才意识到他们心目中的英雄也有致命的弱点。 5. clean hands (洁净的手) 源自《圣经·旧约·约伯记》第17章。
"He that hath clean hands shall be stronger and stronger."("手洁的人将会愈益有力。")。
现多与come out with, with 或have 等词连用,表示"廉洁、清白"。 He retired from office with clean hands. 他退休时两袖清风。
John grew up in a bad neighborhood, but he grew up with clean hands.约翰在不良的环境中成长,却出淤泥而不染。 6. as one man (一致地) 这是英语中最古老的成语之一,源自《圣经·旧约·士师记》第20章。
"So all the people got them up as one man."("所有人都团结起来如同一个人。"。
现仍表示"(全体)一致地"。 The teaching staff speak as one man on this issue. 在这个问题上全体教员意见一致。
7. old Adam (老亚当) 源自《圣经·旧约·士师记》第2、3章。上帝创造了世界上的第一个男人,取名为亚当(Adam),后因偷吃禁果而被逐出伊甸园。
现用"old Adam"来指"本性的罪恶"。 One's real enemy is the old Adam. 人的真正敌人是本性之恶。
因为亚当非女人所生,所以没有肚脐,是最容易辨认的人,因此"not know somebody from Adam"就表示"完全不认识某人"。 Mrs. Smith is a friend of mine, but I don't know her husband from Adam.史密斯太太是我的朋友,但我完全不认识她丈夫。
8. chapter and verse(引文的确实之处,确切依据) 本习语并非出自《圣经》,其来源却与《圣经》有关。16世纪时,《圣经》在原先分卷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为章(chapter)、节(verse),这就为人们在引用《圣经》时标出确切出处提供了方便。
现多与give连用,表示"详细地"或"精确地"。 She failed to give chapter and verse for her charge that he had taken brides. 她指控他受贿,却没能提供确凿的证据。
这里所列举的几个例子都是英美国家的人在日常交流中广泛使用的,但对于英语中数以千计的《圣经》习语来说只是沧海一粟。学习英语的人多了解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多明白一些习语的出处典故,可以更好地帮助记忆,也可以更好地理解英语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发现其中的迷人之处。
5.《复活》的好词好句有哪些
《复活》好词:
举重若轻、钟灵毓秀、水滴石穿、防微杜渐、衣冠楚楚、卧冰求鲤、觥筹交错、络绎不绝、自强不息、秀色可餐、至理名言、分庭抗礼、萍水相逢、水性杨花、戛然而止、气喘吁吁、沉鱼落雁、望尘莫及、亦步亦趋、川流不息、千锤百炼、谈笑风生、高朋满座、丧心病狂、天下无敌、惊弓之鸟、耿耿于怀、心照不宣、荦荦大端、噤若寒蝉
《复活》好句:
我们活在世界上抱着一种荒谬的信念,以为我们自己就是生活的主人,人生在世就是为了享乐。这显然是荒谬的。 要知道,既然我们被派到世界上来,那是出于某人的意志,为了达到某种目的。 显然,我们不会有好下场,就像那不执行园主意志的园户那样。主人的意志就表现在那些戒律里。 只要人们执行那些戒律,人间就会建立起天堂,人们就能获得至高无上的幸福。 那时他是一个诚实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青年,随时准备为一切美好的事业献身,如今成了一个荒淫放荡、彻头彻尾的利己主义者,喜爱的只是自己的享受,那时侯他觉得世界是一个秘密。 他怀着喜悦和激情千方百计要解开这个秘密,现在他觉得现实中的一切既简单有明了,一切都是由他所处的现实环境所决定,那时候他认为必需和重要的是接触大自然,接触曾经生活过、思想过、接触过的前人(如接触哲学、诗歌)。 现在认为必需、和重要的是人为的规章制度,和跟同事们交往。那时候女人是神秘的,迷人的,正因为神秘才是迷人的创造物;现在,除了家里的女人和朋友的妻子,一切女人的功用都是十分明确:女人是他已经尝试过的最好的享受工具。 那时候他不要钱,母亲给他的钱,连三分之一都用不了,他可以放弃父亲名下的田产分给他的佃户;现在母亲每月给他一千五百卢布,他还不够用,为了钱他已经跟母亲有过几次不愉快的交谈。 那时候他认为精神上的人才是真正的我;现在则认为强壮而精力充沛、兽性的我才是他自己。 他这才明白过来,原来他在最近这段时期对人们所发生的憎恶,特别是今天对公爵,对索菲雅,对米西,对柯尔涅依所发生的憎恶,其实就是对他自己的憎恶。 说来奇怪,这种承认自己卑鄙的心情,固然不免使人痛苦,同时却又使人快乐而心安。 聂赫留朵夫生平已经不止一次地发生过他称之为“灵魂的扫除”这类的事情。 他所谓的灵魂的扫除,指的是这样一种精神状态:往往经过很长一段时期的间隔以后,忽然,他感到他的内心生活疲沓了,有时甚至停顿了,就着手把堆积在他灵魂里而成为这种停顿的原因的垃圾统统清除出去。
长篇小说《复活》(1889~1899)是托尔斯泰晚年的代表作,情节的基础是真实的案件。贵族青年聂赫留道夫诱奸姑母家中养女、农家姑娘卡秋莎·马洛斯娃,导致她沦为妓女;而当她被诬为谋财害命时,他却以陪审员身份出席法庭审判她。这看似巧合的事件,在当时社会却有典型意义。小说一方面表现作者晚年代表性主题──精神觉醒和离家出走;主要方面则是借聂赫留道夫的经历和见闻,展示从城市到农村的社会阴暗面,对政府、法庭、监狱、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不过,作品的后面部分,渐渐突出了不以暴力抗恶和自我修身的说教。托尔斯泰的力量和弱点,在这里得到最集中最鲜明的表现。
这时作家世界观已经发生激变,抛弃了上层地主贵族阶层的传统观点,用宗法农民的眼光重新审查了各种社会现象,通过男女主人公的遭遇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一幅幅沙俄社会的真实图景:草菅人命的法庭和监禁无辜百姓的牢狱;金碧辉煌的教堂和褴褛憔悴的犯人;荒芜破产的农村和豪华奢侈的京都;茫茫的西伯利亚和手铐脚镣的政治犯。托尔斯泰以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对当时的全套国家机器进行了激烈的抨击。然而在《复活》中,托尔斯泰虽然对现实社会做了激烈的抨击,揭露了社会制度的本质,但是小说结尾,仍然把改革社会的希望寄托于基督教,又把自己的宗教观强行植入小说当中,并且几乎否定了资本主义一切国家机器的一切作用,不得不说是小说思想境界上的一个遗憾。
小说原计划创作四部,但只创作了三部。
6.复活的经典句子
七日第一日的悠悠长夜,慢慢过去了。破晓前的黑暗已经到来,基督依然是一个被禁闭在狭窄坟墓里的死囚。
成群的恶天使聚集于此。若可能,黑暗之君和他叛逆的队伍,巴不得永远封住那拘禁上帝儿子的坟墓。但是,另有一支天上的大军围着那墓,有大能的天使守卫着,等待欢迎生命之王。
当基督舍去他的生命时,曾有一次地震作为特征;当他胜利地取回自己的生命时,又有一次地震为那时刻作证据。已经得胜死亡和阴间的主,迈着胜利者的步伐,在地动、闪电和雷轰之际从坟墓里出来了。但将来他再来到地上时,他“不单要震动地,还要震动天。”
那在十字架上喊叫“成了”的声音,传进了死人的耳中;穿透坟墓的墙壁,叫醒睡了的人要起来。将来,基督的声音从天上发出时,也必如此。那声音必能穿透坟茔,打开墓门,在基督里死了的人就必复活。从前救主复活时只开了几座坟墓,但将来在他复临时,一切死了的义人,都必听见他的声音就出来,得到光荣而永恒的生命。那使基督从死里复活的同一大能,也必复兴他的教会,使教会与他同得荣耀,远超过一切执政的、掌权的、……和一切有名的,不但是今世的,连来世的也都超过了。
7.名著《复活》 中的好词好句
摘抄1: 我们活在世界上抱着一种荒谬的信念,以为我们自己就是生活的主人,人生在世就是为了享乐。
这显然是荒谬的。要知道,既然我们被派到世界上来,那是出于某人的意志,为了达到某种目的。
可是我们断定我们活着只是为了自己的快乐。显然,我们不会有好下场,就像那不执行园主意志的园户那样。
主人的意志就表现在那些戒律里。只要人们执行那些戒律,人间就会建立起天堂,人们就能获得至高无上的幸福。
----------------------------------- 注解:这是聂赫留朵夫走到新生活的门槛时的觉悟。文中“园主”的故事引自《圣经》。
我的建议:慢慢地读《复活》,慢慢地品位人生的智慧,读完之后会有脱胎换骨的感觉。 摘抄2: 那时他是一个诚实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青年,随时准备为一切美好的事业献身,如今成了一个荒淫放荡、彻头彻尾的利己主义者,喜爱的只是自己的享受,那时侯他觉得世界是一个秘密,他怀着喜悦和激情千方百计要解开这个秘密,现在他觉得现实中的一切既简单有明了,一切都是由他所处的现实环境所决定,那时候他认为必需和重要的是接触大自然,接触曾经生活过、思想过、接触过的前人(如接触哲学、诗歌),现在认为必需、和重要的是人为的规章制度,和跟同事们交往。
那时候女人是神秘的,迷人的,正因为神秘才是迷人的创造物;现在,除了家里的女人和朋友的妻子,一切女人的功用都是十分明确:女人是他已经尝试过的最好的享受工具。那时候他不要钱,母亲给他的钱,连三分之一都用不了,他可以放弃父亲名下的田产分给他的佃户;现在母亲每月给他一千五百卢布,他还不够用,为了钱他已经跟母亲有过几次不愉快的交谈。
那时候他认为精神上的人才是真正的我;现在则认为强壮而精力充沛、兽性的我才是他自己。 ----------------------------------- 注解:很欣赏第二段的语句,觉得人的一生其实就是在善、恶的挣扎与对抗中度过的!~~! 摘抄3: 他这才明白过来,原来他在最近这段时期对人们所发生的憎恶,特别是今天对公爵,对索菲雅,对米西,对柯尔涅依所发生的憎恶,其实就是对他自己的憎恶。
说来奇怪,这种承认自己卑鄙的心情,固然不免使人痛苦,同时却又使人快乐而心安。 聂赫留朵夫生平已经不止一次地发生过他称之为“灵魂的扫除”这类的事情。
他所谓的灵魂的扫除,指的是这样一种精神状态:往往经过很长一段时期的间隔以后,忽然,他感到他的内心生活疲沓了,有时甚至停顿了,就着手把堆积在他灵魂里而成为这种停顿的原因的垃圾统统清除出去。 …… 从那时候起到今天,他已经有很长一段时期没有打扫过他的灵魂,所以他从来也没有象这样肮脏过,他的良心所要求的东西和他所过的生活之间也从来没有象这样不协调过。
他看到这个差距,不由得心惊肉跳。 ----------------------------------- 注解:我觉得,每隔一段时期做一下“灵魂的扫除”是很有益的事情,它能让你自醒自重,同时使你的生活目标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
追问: 要很多好词,不要好句 回答: 生机盎然,欢天喜地,生气蓬勃,唯命是从, 姗姗来迟 ,有条不紊,一丝不苟,相貌堂堂,昏昏欲睡,自怜自爱。 补充: 外国的名著,没有太多的词句修饰。
sorry,帮不了你太多。 补充: 亲,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