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写不尽的苏轼 好句赏析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出处】 宋·苏轼《赠刘景文》
【鉴赏】 “最是橙黄橘绿时”是指秋天。这两句诗的语译是:你可要记住,一年当中最美好可爱的景色,正是那橙子已黄、橘子尚绿的时候。“一年好景君须记”常用来嘱咐他人要特别记住某一段意义不寻常的日子,或是景色最美好的时光。
【原诗】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出处】 宋·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鉴赏】 胸中保有一股浩然之气,迎着千里的雄风,心怀是多么的豪放、快意。后人常引用“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来形容志在千里的豪情壮志,很有一种“乘长风破万里浪”的雄伟气势。登高望远,迎风屹立,最容易引发人的豪情壮志,此时此刻大呼“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确实可以把人心的豪情,畅快地表达出来。
【原诗】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2. 佳句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要有多愁有多愁
出自五代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雕栏 通:阑) 【赏析】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全词虚设回答,在问答中又紧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写得自然而一气流注,最后进入语尽意不尽的境界,使词显得阔大雄伟。
3. 佳句赏析
待我长发及腰,指尖流光恰巧,惊鸿1舞招摇,梦甜香烟袅袅待我长发及腰,3月春光初晓,杏花带雨来至,琉璃月色多娇。
待我长发及腰,此生爱恨已了,黄泉紫陌我晓,1将功成枯老。待我长发及腰,作茧自缚孟郊,半遮面来笑道,花落去后谁敲。
待我长发及腰,玉人何处吹箫,泪雨霖铃道巧,霓虹谁许情娆。待我长发及腰,此生难觅至交,悟心误德勿要,水转桃花破晓待我长发及腰,江上扁舟谁摇,楼上珠帘怎招,风飘飘雨又萧。
待我长发及腰,府邸银字笙调,谁家心字香烧,如何春愁将抛。待我长发及腰,彩蝶觅香西郊,嫁曲胡人知晓,广陵散里逍遥。
待我长发及腰,君生来世再报,今夕守君至老,只盼君来恰好。
4. 佳句和赏析
古文名句赏析(一)宋诗 咏梅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宋代文人林逋的咏梅代表作之一。此句每每令我
忆起儿时在武汉寒意料峭的冬日,晶莹妩媚黄玉般的腊梅静静的绽放在皑皑白雪之中虬劲
的枝头,其若有若无不离不弃的幽香引人禁不住踏雪寻梅的雅致。林不愧号称为“梅妻鹤
子”,若不是喜爱之至,怎能信手拈来如此佳句?
古文名句赏析(二)宋诗 说理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理学家朱熹的诗作,记得它是某宋诗选的首篇。选为首篇者,或许缘于随机,但更可
能是editor's choice, *_*. 如果单单考虑文采,此朝风流人物辈出,长江后浪推前浪
强于此诗者比比皆是。但是,朱不愧是一代宗师(虽然对他老人家的男女授受不亲之类
的嗤之以鼻,但宁愿相信或许只是后人断章取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平白遭践名人罢
了),寓理于诗的意境之中,于平凡之中见不平凡,实在是非寻常人能为。或许,那位
editor 深谙为学之道,在于开阔思路,在于行千里路,读万卷书,故置之于首座令人开
卷有益,实在是用心良苦呵。
古文名句浅评(三)乐府 不渝
“上邪,。,山无棱,天地合,冬雷震震,夏雨雪,始敢与君绝”
各位收看过琼瑶阿姨的还珠格格的,一定对其中紫薇的爱情誓言印象深刻吧?可知原文出
自古老的经典否?对照一下,就会发现她只不过将古汉语转手为大白话,由娇怯怯,温柔
可人,楚楚动人的紫薇口中道出,更加衬托出其爱之坚贞不渝。仅此就暂且容忍她老人家
剽窃一把罢。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金戈,铁马,冰河。慌乱得让人以为是梦。大梦却不得觉醒,又有多少人能自知?古老的
边城,苍茫的暮霭中,军营里孤独的号角吹响,寒意萧瑟。战乱之下,虽是天色已晚,倦
鸟归家,城里还是几乎空无一人。只有寂寞凄凉的号角声,笼罩在寂寂无人的一座死城。
古文名句浅评(六)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此句颇有禅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之真谛。
但凡借助文字来传经悟道着,难免会被他人遭到断章取义的歪曲。有道是:差之毫厘,谬
以千里。
“盗亦有道”,人性本善,应当同情那些不幸为盗者,因为常常“社会”与他们的堕落有
莫大关系。当然平常人还是要自我保护,自求多福。
古文佳句戏说(七)宋词 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园春色宫墙柳。”
艳丽的描绘愈发衬托出棒打鸳鸯的不幸。陆游和表妹唐琬小夫妻俩,郎才女貌,举案齐眉
却生生被他母亲拆散,不得比翼双飞,白头到老。只得如孔雀,东南飞十里,一徘徊。
陆游某日游园偶遇唐琬,已再嫁为他人妇,悔之晚矣,只能连叹“莫莫莫,错错错”。
想当年,陆游投笔从戎,铁马冰河,颇有“侠之大者为国为名”之大侠风范。怎奈英雄也
有弱点,居然还是个致命的?难道果真是因壮志未酬身先死,才让英雄泪沾巾的么?
古文佳句戏说(八)唐 竹枝词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和朦朦胧胧的爱慕吗?梦中人的一颦一笑,是不是让你失魂落魄,寝食
难安?若即若离,亦步亦趋,却永久地占据着内心深处中最柔软的地方,纵千金难换?
有两句诗:
大家齐把干劲鼓
为了建设社会主
你看见了一定会骂它狗屁,对,这是经典的狗屁。这两句诗的作者那是大名鼎鼎的郭沫若。
中国文化人的堕落是从哪里开始的,俺不知道;但是,至少郭老不是始作俑者,但也功没大焉。大家看见了一定觉得上面的句子少了个字,对,正是丢了“义”字!以郭老的地位,即使不能挽狂澜于既倒,也不能这样推波助澜吧~~
5. 《记念刘和珍君》佳句赏析
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骜锋利的,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赁屋授课之后,她才始来听我的讲义,于是见面的回数就较多了,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
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
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赏析: 运用神态描写(细节描写),通过反复强调刘和珍的微笑以及为母校前途黯然神伤的细节,表现了刘和珍性情的温和以及对母校的深情,以此来反衬执政府的凶残和卑鄙。
6. 求《西游记》第五回好句好段的赏析,谢谢
摘抄:一日,见那老树枝头,桃熟打扮,他心里要吃个尝新。奈何本园土地,力士并齐天府仙吏紧随不便。忽设一计道:“汝等且出门外伺候让我在这zhidao亭上少憩片时。”那众神果退。
点评:这段话体现了孙悟空的机智,聪明,很有办法。
摘抄:那赤脚大仙撞见大圣,大圣低头定计,赚哄真仙,他要暗去赴会,却问:“老道何往?”大仙道:“蒙王母见招,去赴蟠桃嘉会。”大圣道:“老道不知。玉帝应老孙筋斗云疾,着老孙五路邀请列位,先至内通明殿下演礼,后方去赴宴。”大仙是个正大光明之人,就以他的诳语作真,道:“常年就在瑶池演礼谢恩,如何先去通明殿演礼,方去瑶池赴会?”
点评:这一段与赤脚大仙的对话写出孙悟空的机智。
摘抄:这大圣一条棒,抵住了四大天王与李托塔,哪吒太子,俱在半空中,杀够多时,大圣见天色将晚,既拔毫毛一把,丢在口中,嚼碎了,喷将出去,叫声“变!”就变了千百个大圣,都使的是金箍棒,打退了哪吒太子,战败了五个容天王。
点评:这段写出了孙悟空英勇善战,才打退了哪吒太子和五个天王。
7. 《藤野先生》佳句赏析
1.“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对藤野先生认真负责的精神表示钦佩。
2.“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深切地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感激。
3.“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造成恶浊气氛的强烈厌恶。
4.“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以诙谐的口气猜测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带有弱国国民的辛酸。
5.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长期统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
6.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表明事实并未出现,不过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而鼓舞的力量是巨大的。这就强烈的表现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8. 鲁迅佳句并赏析十句
鲁迅纪念像 鲁迅十大经典名言1、(中国历史上只有)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而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灯下漫笔》普及指数:★★★★ 深刻指数:★★★★★★ 千百年来,无数的的哲学家、思想家、史学家穷尽一生苦苦探索人类历史的规律,答案可以说五花八门。然而鲁迅独辟蹊径,指出了人类历史其实只存在三个时代,就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和没有奴隶的时代。
而过去的中国实际上只有前面两个时代,第三样时代则需要现代的青年去努力奋斗。鲁迅对历史的这一概括,可以称得上是简单明了的天才创造。
那么今天,我们生活在哪个时代呢?我们青年人都在做些什么呢?凭借超出五星级的深刻指数,位列榜首。2、救救孩子!——《狂人日记》普及指数:★★★★★ 沉痛指数:★★★★★ 《狂人日记》揭示了中国数千年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凡是读过这篇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记得这样一个情节:狂人在翻开历史的时候,见到每页都写满“仁义道德”几个字,可是研究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到满本都写着“吃人”二字。
中国人从一出生时起就要接受所谓的“仁义道德”的教育的,其实,不过是在教授着如何吃人罢了。然而,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许还有。
鲁迅通过狂人的嘴巴喊出了:“救救孩子!”3、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纪念刘和珍君》普及指数:★★★★★ 悲壮指数:★★★★★ 三一八惨案发生后,鲁迅为他遇害的学生写了一篇悼念文章《纪念刘和珍君》。
在这句句是血,字字带泪的千古名文中,鲁迅歌颂牲者为“真的猛士”,而蔑称自己是“苟活者”。鲁迅称他们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哀痛者,即为自己的民族的贫弱而哀痛;幸福者,即为自己能够献身民族的独立富强而幸福。鲁迅的这篇文章,保存了那个时代一幅全新的妇女的影像。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4、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纪念刘和珍君》普及指数:★★★★★ 激愤指数:★★★★★ 一场死亡47人,伤200多人的大屠杀已经令人惨不忍睹了,一些流言家们还要撰文对手无寸铁的请愿者进行无端诬蔑。鲁迅为此激愤的说道:“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然而鲁迅在此提出了他的预言:沉默过后,不是爆发就是灭亡。鲁迅的预言其实也是忠告。
可是,专制制度是一种容易让人上瘾的制度,多少人明白了鲁迅的忠告,又多少人在意了鲁迅的忠告。所以,民众在政府门前喋血的事总在不断发生。
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嘲》普及指数:★★★★★ 鲜明指数:★★★★★ 这是高度概括鲁迅一生的诗句。
柏杨说鲁迅只有战斗性,而缺乏包容性,该罚他背诵这句诗一万遍。其实战斗性和包容性并不矛盾,只是实施对象不同罢了。
一个人只知爱,不知恨,那是没有是非的滥爱;一个人只有恨,没有爱,那就已经走上了反人类的邪路了。鲜明的爱憎,正是鲁迅丰富性的体现。
据说现在青少年学生最恨的就是鲁迅,冤哉,鲁迅最爱的就是你们啊!6、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乡》普及指数:★★★★★ 哲理指数:★★★★ 《故乡》中,“我”希望将来宏儿和水生不要再像“我”和闰土那样相互隔膜起来。
然而这希望又是那样的茫远。但是,如果人人都有这样的希望,是不是也会变成现实呢?鲁迅在文末用路来作比喻告诉我们答案。
其实地上本没有民主,追求的人多了,也便……7、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死》普及指数:★★★ 决绝指数:★★★★★ 鲁迅死前,希望爱人“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希望儿子长大后“莫做空头文学家”,希望朋友“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但是对于怨敌,鲁迅则强硬的指出:“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呵呵,鲁迅最为“正人君子”所诟病的正是这句话。
其实,我发现所有人都没有明白这句话中的“也”字的含义。鲁迅的潜在意思是说,如果我死了,他们就没有怨恨了,那么我也可以宽恕他们。
但鲁迅对人性的了解是很深的,他知道自己死后怨敌必然鞭尸不断。如果现在表示了宽恕他们,死后他们就心安理得的鞭尸了。
不如,给他们留点骨鲠,让他们鞭尸时不那么舒服自在。果然,鲁迅死后,怨敌们提到他时往往吞吞吐吐,既想鞭尸,又想立一座客观公正的牌坊,搞得浑身不自在,正是这句话的威力。
死诸葛吓跑活司马,鲁迅辈也!8、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普及指数:★★★ 激励指数:★★★★★ 很多人说,鲁迅老是把中国人骂得一文不值,好像中国人是低等民族一样。其实实在是冤枉。
鲁迅是民族的精神医生,当然主要的任务是指出我们民族的精神出什么了毛病。如果我患了癌症去看医生,医生却告诉我我的手还能活动,脚还能走路,嘴巴还可以吃饭,没事,回家睡觉去吧。
砰!这样的医生我死前首先把要他给枪毙掉。鲁迅是不是认为我们中国人一文不值呢,《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很好的答案。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9、在我的后园,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