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人说只要信佛、学佛、拜佛、多行善事、一定会往生
不是修行善事就具有了成佛的本质,这是对于佛教的误解,把佛教看成了一个劝人为善修行善事的低级宗教了。即便他信佛拜佛多做善事,也只是种一点点福报。哪怕他也在学佛,但是如果把佛教搞成了佛学,也是枉然。唯有按佛所说的去真实的实践,发菩提心,认真参悟,才会修行成佛。但是行善事并不白白浪费,即便不信佛,多做善事,临到生死,也会投生到善处。
还有一点要纠正的是,往生这个词,并不是说往生到极乐世界就叫往生,还有其他六道轮回,我们死后投生到哪一道就叫往生到哪一道。只要投生了就叫做往生,因为是往彼而生。
2. 佛家:“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请问这句话怎么解释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出自《佛遗教经》,原句是“制之一处,无事不办”。
意思是一心不动而觉性常灵,觉性常灵而一心不动。一心不动谓之定,觉性常灵谓之慧,这样定慧等持,才是真正的制心一处。
因为我们的心很难制心一处,古人在经文里面讲叫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我们把心放到一个地方,就没有事办不到的。
扩展资料
《佛遗教经》倍受历代僧俗大众乃至帝王的推崇,唐太宗颁行敕令以护持佛法、弘阐圣教;宋真宗挥毫作序为雕版流通、宣扬法奥。
世亲菩萨著作《遗教经论》,从七方面阐释教诫深远意义,在佛教界具有广泛深刻影响。汉地作注之古大德代不乏人,明·藕益智旭大师之《佛遗教经解》最值得捧读。
书圣王羲之、唐代著名书法家孙过庭、南宋大书法家张即之所书《佛遗教经》字帖,冠绝古今,各领风骚,受历代知识分子推崇、珍爱,被无数书法爱好者观赏、临摹。
若想修道成功,若欲超脱轮回,就要以戒为师,就要修身口意,就要诵习本经。此经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字字珠玑,韵味无穷,译文经罗什大师推敲锤炼,故而词达意顺,古朴典雅,朗朗上口,耐人吟咏。为出家在家佛教徒之行动指南,亦为各行各业求知者之闲暇珍玩。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佛遗教经
3. 用一句名言来形容平时不联系的人有事才会联系
无事不登三宝殿。
这句话是原指佛教寺庙中有礼拜、供养等法事方入佛殿,无事不得随便在此走动吵嚷。后引申为没有事不会登门造访,只要登门,必是有事相求。“三宝殿”即是佛教寺院中佛、法、僧的三个主要活动场所。有着现代意义的词汇。
这句话反映一般人上佛殿总是有求而来。但与其临时抱佛脚,为何不在平时就皈投依靠三宝,请求救护,藉由信仰力量而得解脱众苦呢。
这句话出自明朝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小媳妇无事不登三宝殿,奉本县正宅衙内分付,敬来说咱宅上有一位奶奶要嫁人,讲说亲事。”
扩展资料:
三宝殿释义
三宝殿,泛指佛殿。
“三宝殿”也是通常说的中国三大殿,为北京故宫"太和殿"、山东曲阜孔庙中的"大成殿"和泰山岱庙里的"天贶殿"。
太和殿,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比天贶殿晚了411年。大成殿建成无考,有史记载是宋天禧五年(1021年)大修时,移今址。宋崇宁三年徽宗赵佶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语义,下诏更名为“大成殿”,比天贶殿晚12年。
“三宝殿”源自佛教。“三宝”是指佛教中的佛、法、僧,“佛”是佛教信徒“大众登场藏(chǎn)事的地方,如“大雄宝殿”;“法”是佛家珍藏经典之所,如“藏经楼”;“僧”是指僧侣“燕息”(睡觉)的禅房,也称僧寮。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无事不登三宝殿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无事不学佛有事才信佛佳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