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则名言名句
什么叫作失败?失败是到达较佳境地的第一步。
——菲里浦斯 失败是坚忍的最后考验。 ——俾斯麦 对于不屈不挠的人来说,没有失败这回事。
——俾斯麦 一次失败,只是证明我们成功的决心还够坚强。 ——博 维 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
——爱迪生 我们关心的,不是你是否失败了,而是你对失败能否无怨。 ——林 肯 暂时的失利,比暂时的胜利好得多。
——阿卜·法拉兹 挫折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越碰钉子越有心眼 ●初生之犊十八跌 ●从跌跤中学会走路(哈萨克族) ●不磕不碰,骨头不硬 ●小孩是经过跌倒再跌倒,才逐渐长大的(苏联) ●事情的成败以结果为断,中间的波折不足为论(德国) ●不计波折多,但望结局好(俄罗斯) ●流水在碰到抵触的地方,才把它的活力解放(歌德) ●不识坎离颠倒,谁能辨,金木沉浮(宋·吕岩) ●我认为挫折磨难是锻炼意志增加能力的好机会,讲到这一点,我还要对千方百计诬陷者表示无限的谢意(邹韬奋) ●火无终日旺,花无百日红 ●天有阴晴,事有成败 ●月无常圆,花无常红 ●月有圆和缺,人有聚和别 ●月儿有圆缺,花儿有开有谢 ●花有谢时,筵有散时 ●月有云遮,花有风吹(日本) ●有一兴必有一败 ●江河不曲水不流 ●事有百折百变 ●坏事的道路顺溜溜,成事的道路弯曲曲(维吾尔族) ●长的旅途,必有崎岖 ●最曲折的路有时最简捷(孚希特万格) ●正路并不一定就是一条平平坦坦的直路,难免有些曲折和崎岖险阻,要绕一些弯,甚至难免会误入歧途(朱光潜)。
2.阅读下列两则哲理短语,任选一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人们喜欢和赞美小草,是因为小草虽柔弱,可也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坚强生命力。它能在风吹雨打的自然界生存下来,可谓不容易。
当草长成像树一样,那就是两种绝然不同的事物,是我们一惯认同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的道理。人们一般同情怜爱弱小的事物,当草长成像树一样高大,那它就有足够的能力保护自己一样,那时候,不再因为弱小而在生死线上挣扎。那么人们最多只会注意他的高大,而不会再对它产生怜惜之心。就好像松树一样,从古到今,人们只赞美过它的一个四季常青,坚强,就算寒冷的冬天,也一样竖立在山岗上,而从来就没人说过它柔弱一样。
不一样的物种,有不一样的个性,这正是人们喜欢或赞美它的原因
3.解释两则文言文的句子
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这是出自『论语·述而』中的一句话: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注释】
(1)叶公:叶,音shè。叶公姓沈名诸梁,楚国的大夫,封地在叶城(今河南叶县南),所以叫叶公。
(2)云尔:云,代词,如此的意思。尔同耳,而已,罢了。
【译文】
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样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原文】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评析】
这里是孔子介绍了他在教育方面的体会,他并不觉得一个老师一言堂地给学生灌输就能有好的教学效果,而是觉得关键在于怎样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不是让老师替学生去举一反三、反复列举,而是启发学生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一个原则:不要轻易地把答案告诉学生,也不要过多地替学生思考,更不要给学生灌输标准答案。我想这是值得我们今天的老师在教学中思考和借鉴的。
聪明的老师在向学生教授新课的时候,往往从提问或做游戏开始,那样一方面容易能集中学生的思想,另一方面也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如果只是单纯地将现成的答案灌输给学生,学生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加会缺乏灵活运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又比如你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千万不要以为这里的译文和评论分析就是唯一的答案,你也可以试着从另外的角度来理解《论语》的原文。如果你善于开动脑筋勤思考,往往会有意外的发现和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