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词又称什么
1.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小唱等。
2.曲又称词余。
3.元曲又称夹心,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
1.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随着元。
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所以读者可发现,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一曲牌中,字数最少的一首为标准定格)。
2.曲子是词的最初的名称。1898年在敦煌发现的以盛,中唐为主要创作年代的词集便叫做《云瑶集杂曲子》,这个曲子不是乐谱的记录,而是歌词的编集,可见曲子乃是座位次的名称二使用的。白居易在起《忆江南》调行下注云:“此曲亦名《谢秋娘》。”曲子作为词体的名称不仅在盛唐,中唐时期流行,而且在词体有了其他新的名称后,依然在一些场合被使用。
曲子通常表示为城镇集市中广泛用于填词的民间常用曲调。一般来自经过长期流传、选择加工的民间歌曲。隋唐五代称为曲子所填歌词称为曲子词。曲子的特点:来自民间,有配乐形式是长短句的,且有广泛的社会基础。1、表现的内容广泛且丰富。有抒情写景、有反映社会的、描写妇女坚贞不渝的爱情歌曲的等;2、音乐新颖且富有生气,形式自由。节奏活泼歌词接近口语。曲子的应用从应用范围来看:曲子有用于说唱的;有用于歌舞音乐的,也有用于扮演“戏弄”的。曲子创作有两种不同的形式:1、“由曲定词”,即把已有的曲调配上新词,也叫“填词”2,“依词配乐”,即根据新的歌词创作新曲调,叫作“自度曲”。
2.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吗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别称有长短句、曲子、乐府、乐章、琴趣、诗余。
起于五代与唐,盛于宋。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的改变而改变。
明代徐师把词的形式概括为:"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总的来说,词的形式有以下特点:每首词都有一个词牌。
一般说,词牌并不是词的题目,只是相当于词谱而已。到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牌下面另加题目,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
一般词牌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词中声韵的规定特别严格,用字要分平仄,且每个词牌的平仄都有所规定,各不相同。
词一般都分上下两阕(或上下两片),极少数只有一阕,或三阕以上。词按照字数大致可分为三类:小令、中调、长调。
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按照风格可分婉约派和豪放派。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南唐后主李煜,宋朝的柳永、秦观、周邦彦、晏殊、李清照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宋朝的苏轼、辛弃疾、岳飞、陈壳、陆游等。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牌一般有3个来源。
一是来自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
二是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江南》本名《望江南》,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
三是来自词的题目。《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更漏子》咏的是夜。
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