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袁姓的由来
关于袁姓之由来,唐代林宝所著《元和姓纂》认为出自“妫姓,舜后陈胡公满之后。
胡公生申公,申公生靖伯庚,庚生季子恬,悟生仲牛甫。甫七代孙庄伯,生诸,字伯爰,孙宣仲涛涂,以王父字为氏。
字或作‘爰’、‘辕’,其实一也。”南宋人郑樵将袁姓列入“以字为:氏”类,其《通志·氏族略》载:“袁氏,亦作‘辕’,亦作‘爰’,妫姓,舜后陈胡公之裔。
胡公生申公,申公生靖伯,18世孙庄伯生诸,字伯爰。孙涛涂以王父字为氏。
世为陈上卿。”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载:相传,早在人类的洪荒时代,黄帝作为中原部落联盟的首领,主要活动在今黄河中下游地区。
他有子昌意,昌意有子高阳。黄帝死后,葬于桥山,高阳继承帝位,这就是颛顼帝。
颛顼的儿子穷蝉时失去帝位,家道中落。穷蝉子敬康,敬康子句望,句望子桥牛,桥牛子瞽叟,都地位卑微,只是普通百姓。
瞽叟子有虞氏舜,名叫重华,冀州人。曾经在历山种过田,在雷泽捕过鱼,在黄河边做过陶器,在寿丘做过多种手艺,又在负夏赶集做过小生意。
舜的父亲瞽叟瞎了眼睛,舜的母亲死后,瞽叟续弦娶了后妻生了象。瞽叟心不向善,喜欢后妻所生儿子。
他的后妻也讨厌舜,象在父母的宠爱下,变得狂傲骄纵。他们都虐待舜,甚至想置他于死地。
而舜每到大难临头时,都能逢凶化吉。事后,他顺从父母不失子道,待兄弟友善,一天比一天诚笃小心,从不懈怠。
舜20岁时,有孝顺之名。30岁时,主持中原部落联盟事务的陶唐氏帝尧,已在位70年,年事已高,就向四方诸侯领袖让贤。
四方诸侯领袖觉得他们德行不高,难担重任。尧就让他们尽量推荐贤人。
四位向尧推荐虞舜,尧说:“我听说过此人,他到底怎么样呢?”四位都说:“他是盲人的儿子,父亲心不向善,母亲言不及义,弟弟倨傲无礼,他却能够和睦孝顺,把一个家庭处理得井井有条,没有什么差错。”帝尧答应试试他。
于是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观察他怎样治家;又使9个儿子与舜共处,观察他怎样处世。舜住在妫水转湾处,家居行为认真不苟,尧的两个女儿不敢因为身份高贵而骄傲,侍奉舜的亲人,能遵守为妇之道;尧的9个儿子也都更加友爱。
舜在历山耕种,历山的人能让出田界;在雷泽捕鱼,雷泽上的人能让出自己的住所;在黄河岸边做陶器,黄河沿岸出产的陶器没有粗制滥造的。一年之后,他所在的地方成了村落,两年后便成城邑,三年便成都市。
尧于是赏给舜细葛布衣和琴,又为他建筑仓库,送给他牛羊。瞽叟和象并不因舜成为帝尧的贵婿而有所收敛,仍然想法设法谋害他,以夺取其家产。
可是舜都巧妙地摆脱了灾:难,仍然孝顺瞽叟,友爱弟弟。尧对舜十分满意,就让他用心宣扬五种伦理,这五种伦理都为人民所乐为。
尧又使舜担任各种公职,他把事务都处理得井然有序;使他在国都四门接待宾客,四方的宾客如归,一片和睦,从诸侯国远道而来的宾客都肃然起敬;尧又使舜进入原始山林川泽之地,在暴风雷雨中,舜能够不迷失方向。尧经过3年之久的考察,认为舜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足以托付天下,就着意栽培他。
20年后他从帝位上退下来,使舜代行天子之事,巡视天下。舜30岁时被重用,替尧办事20年,50岁时代行政事。
8年后尧去世,舜为尧守丧 3年。 尧知道自己的儿子丹朱不贤,不能把天下交给他,于是一反常道,传给了舜。
尧在世时权衡了很久,这样说道:“把天下传给舜,天下便都可得到好处,只有丹朱痛苦;传给丹朱,天下便都痛苦,只是丹朱得到好处。总不能拿全天下的痛苦,去造福一个人。”
帝尧三年丧过后,舜为了要让位给丹朱,走避到南河的南方。诸侯来朝见天子的,不去朝见丹朱而去朝见舜;打官司的,不去找丹朱,而去找舜;歌颂政德的,不歌颂丹朱而歌颂舜。
舜说:“这是天意吧。”于是回到首都,登上天子之位,这就是有虞氏帝舜。
舜61岁时,正式登上帝位,在位39年,到南方巡狩时,死于苍梧之野(今湖南、广西、广东交界处)。葬于长江之南的九嶷山,这就是零陵。
舜的儿子商均也不贤,舜于是早作打算,立禹为继承人。禹登帝位后,封商均为诸侯,封于虞(今属河南省),以供奉先人祀典,其服饰、礼乐都独自拥有,并用客人的身份朝见天子,天子也不把他们当做自己的臣下,表示不敢专有天下。
由于舜曾在妫水边居住,其子孙便以地名为氏,形成妫姓。夏朝时,夏王曾封舜之后虞思、虞遂官爵。
到商朝时,已湮没无闻。虞遂的后代投奔周部族,任陶正(负责陶器的烧制),生下儿子名满,他是帝舜的嫡系子孙。
到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大封宗族子弟和异姓功臣,并追封五帝时名君、名臣之后时,就把妫满封到古陈氏部落故地,建立陈国,都宛丘(今河南省淮阳),让他承袭帝舜的祭祀、香火,并把大女儿太姬嫁给他为妻。妫满就是陈国的开国始祖,史称陈胡公。
陈胡公卒后,子申公犀侯继位。犀侯嫡子突又承袭国君之位,是为陈孝公,犀侯庶子靖伯庚成为陈国卿士。
靖伯庚的9世孙,也即陈胡公的第11世孙名诸,字伯爰。伯:爰的孙子宣仲涛涂因功受封阳夏 (今河南省太康),成为卿士,就以祖父的字为氏,形成爰姓。
由于在上古时,爰、袁。
2.袁姓的由来
姓氏源流
袁(Yuán)姓源出有三:
1、出自妫姓,为帝周代陈国始君胡公满裔孙诸之后,以祖名字为氏。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唐书·宰相世系表》、《明方九灵序四明姓氏谱图》等所载,袁姓出自妫姓,帝舜之裔,周时陈国始君胡公满之十一世孙诸,字伯爰,其孙涛涂,从齐桓公盟会,赐邑阳夏(故城在今河南省太康),以祖父名字为姓(因古时爰、袁、辕相同),称为袁氏。据《袁枢年谱》载:“袁通爰、辕、榬、溒、援,一姓六字五族之异。”
2、出自妫姓,与上同源,以祖上称号为氏。袁姓的另一说涛涂字仲,谥号宣,时人称之为袁宣仲,其裔孙告,秦末时避难于河洛之间,少子政,以祖上称号为姓,称为袁氏。由于“爰”字和袁、辕、榬、溒、援等字的古义是相通的,所以后来的子孙就分别以这六个字为姓,这就是《袁枢年谱》上所谓的“一姓有六字五族之异”。
3、出自其他少数民族有袁姓。如满、蒙、回、土家、彝、瑶、白、朝鲜族等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袁涛涂。以妫为姓的后裔,有被周武王灭商后封为陈侯的胡公满,妫满其孙靖伯庚,靖伯庚第九世孙名诸,字伯爰,其孙涛涂,以祖父的字“爰”为氏,称爰氏,春秋时世袭陈国上卿。“爰”和“袁”在古时通用,爰氏亦为袁氏。又因上古时爰又写作“辕、溒、榬、援”等字,所以后来的子孙就分别以这六个字为姓。正如《袁枢年谱》所云:“一姓有六字五族之异。”涛涂的后代世居阳夏,秦末年,传至辕颇裔孙辕告又避难徙居河洛之间,告少子名政,以袁为氏,其子孙后代未再混用。这样袁涛涂就成为袁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从上文所述,袁姓发源于河南太康,辕告徙居河洛之间 ,而袁政因把辕改为袁,因而也有人认为袁政是袁姓的得姓始祖。西汉初年,袁政十一世孙袁爰,被封贵乡侯,复举家迁回阳夏定居,并成为当地望族,号称陈郡袁氏。东汉有袁姓播迁河南汝南,到袁爰八世孙袁安时贵显荣耀,因其不避权贵,为时人所称颂,又因袁安的子孙后代,累世官宦,四世三公,盛于东汉,“汝南袁氏”遂成为东汉的著姓。到东汉末年,袁姓有袁绍称雄河朔,袁术僭号寿春,皆名噪一时。魏晋南北朝时期,有陈郡袁姓迁河东太原,有陈郡的袁焕(袁安叔父袁璋的后裔)迁京兆,后又分出华阴一支,袁绍次子袁熙的裔孙袁令喜,世居河北东光;袁术败后,子孙散逃于襄阳;居彭城者,出自陈郡,为袁生之后。西晋末年,八王之乱,中原板荡,晋室南迁,许多居于中原的袁姓士族渡江南下,历东晋、宋、齐、梁、陈,多因仕宦而散居江南各地,另外还有许多袁姓人聚居在江西袁州宜春郡,形成当地大族,袁州也因袁姓聚族而居得名。隋唐时期,袁姓子孙旺于江南,而中原袁姓依然繁衍不衰,而且有资料表明唐宋时期袁姓仍为中原大姓,这一时期,还有部分袁姓徙居浙江杭州、宁波、奉化、鄞县及四川成都、江西南昌、福建福安等地。宋末,随着金兵南下和蒙古骑兵进扰,袁姓又徙居于今湖北丹阳,安徽庐江,江苏无锡、扬州、南京等地。宋元以后,袁姓子孙辗转徙居到全国各地。近代史上,做了八十三天皇帝的袁世凯,望出项城,其妻妾成群,家族庞大达千人,分居全国各地,侨居美、英、法、德、日、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港、澳、台。至此袁姓人已遍布海内外。如今,袁姓人在全国分布广泛,尤以四川、河北、江苏、河南、江西、浙江等省多此姓,上述六省袁姓约占全国汉族袁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四。袁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十三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五四
3.袁姓的由来
袁氏姓源比较纯正,主要出自妫姓,即为虞舜之后。相传上古五帝之一的舜是颛顼的后代,因生在姚墟(今山东菏泽东北)而得姚姓。他又曾住在妫汭河(今山东永济南),所以后代又有妫姓。以妫为姓的后裔中有被周武王灭商后封为陈侯(建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阳)的陈胡满,陈胡公妫满的11世孙有个叫诸的,字伯爰,其孙涛涂,以祖父的字命氏,称爰氏,春秋时世袭陈国上卿。由于当时“爰”字和“袁、辕、榬、溒、援”等字音同,所以后来的子孙就分别以这6个字为姓。正如《袁枢年谱》所云“一姓有六字五族之异”。家乘谱牒浙江:东安袁氏宗谱十二卷、钱塘袁氏族谱二卷、石门袁氏宗谱一卷、慈溪竹江袁氏宗谱湖南:袁家桥袁氏续修家谱四卷首一卷、袁氏七修族谱七卷首二卷、中湘百井袁氏七修族谱、百井袁氏九修族谱十七卷、新窑袁氏四修族谱六卷首二卷末二卷四川:监邑袁氏麟亭宗谱、袁氏族谱一卷、袁氏家谱一卷湖南:袁氏三修族谱九卷首二卷、汝城上流袁氏族谱不分卷
4.袁姓的由来
袁(Yuán)姓源出有三:
1、出自妫姓,为帝周代陈国始君胡公满裔孙诸之后,以祖名字为氏。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唐书·宰相世系表》、《明方九灵序四明姓氏谱图》等所载,袁姓出自妫姓,帝舜之裔,周时陈国始君胡公满之十一世孙诸,字伯爰,其孙涛涂,从齐桓公盟会,赐邑阳夏(故城在今河南省太康),以祖父名字为姓(因古时爰、袁、辕相同),称为袁氏。据《袁枢年谱》载:“袁通爰、辕、榬、溒、援,一姓六字五族之异。”
2、出自妫姓,与上同源,以祖上称号为氏。袁姓的另一说涛涂字仲,谥号宣,时人称之为袁宣仲,其裔孙告,秦末时避难于河洛之间,少子政,以祖上称号为姓,称为袁氏。由于“爰”字和袁、辕、榬、溒、援等字的古义是相通的,所以后来的子孙就分别以这六个字为姓,这就是《袁枢年谱》上所谓的“一姓有六字五族之异”。
3、出自其他少数民族有袁姓。如满、蒙、回、土家、彝、瑶、白、朝鲜族等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袁涛涂。以妫为姓的后裔,有被周武王灭商后封为陈侯的胡公满,妫满其孙靖伯庚,靖伯庚第九世孙名诸,字伯爰,其孙涛涂,以祖父的字“爰”为氏,称爰氏,春秋时世袭陈国上卿。“爰”和“袁”在古时通用,爰氏亦为袁氏。又因上古时爰又写作“辕、溒、榬、援”等字,所以后来的子孙就分别以这六个字为姓。正如《袁枢年谱》所云:“一姓有六字五族之异。”涛涂的后代世居阳夏,秦末年,传至辕颇裔孙辕告又避难徙居河洛之间,告少子名政,以袁为氏,其子孙后代未再混用。这样袁涛涂就成为袁姓的得姓始祖。
5.袁姓的来源
1、袁氏姓源主要出自姚姓,即为古帝王虞舜之后。
2、出自轩辕黄帝,轩辕以土德得天下。轩辕氏,又称玄袁氏,为少典氏之子,因其族善制作大车辕,驾车周流天下,故而称轩辕氏。其居住地又因黄帝轩辕氏而命名轩辕之丘,轩辕氏起兵革炎帝,以车帐相结为营,因是轩辕氏发明,世称"行辕"。轩辕氏初都有熊之墟(郑州或开封),所居之地,有以辕为名之邑,后称为袁邑。上古时"爰"字和"袁、辕、榬、溒、援"等字音同意同,轩辕氏革炎成功,代炎帝而当天子,号黄帝。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袁。后衍迁河北,这就是河北袁氏。
3、出自少数民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皇姓拓跋改为汉字元姓,成为当时天下第一姓。其后分不清元、袁二姓,故此支袁氏流传至今。
4、来源来自外姓和少数民族的改姓。东汉末,分布在近四川东部及重庆一代的板楯蛮,有杜、朴、袁三大姓巴夷王。袁姓同其他的姓氏一样,不断与其他民族的血缘交流。清朝初满洲八旗中有袁姓,世居沈阳。到清末民初,旗人融化入汉族,袁姓旗人同样也回归了汉族,但其族人中已经混合了满族的血液。
6.袁姓的来历
一、姓氏渊源: 1、源于姚姓,出自周武王灭商后封为陈侯的陈胡满裔孙伯爰,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为古帝王虞舜之后,其始祖是袁涛涂。 相传上古五帝之一的舜是颛顼的后代,因生在姚墟(今山东菏泽)而得姚姓。
他又曾住在妫汭河(今山东永济南部),所以后代又有妫姓。以妫为氏的后裔中有被周武王灭商后封为陈侯(今河南淮阳)的陈胡满,陈胡公妫满的十一世孙有个叫诸的,字伯爰,其孙涛涂,以祖父的字命氏,称爰氏,春秋时世袭陈国上卿。
由于当时“爰”字和“袁、辕、榬、溒、援”等字音同,所以后来的子孙就分别以这六个字为氏。正如《袁枢年谱所云“一姓有六字五族之异”。
据史书《通志》记载:“袁”亦作“辕、爰”。陈胡公之裔。
十八世孙庄伯生诸,字伯爰。伯爰之孙涛涂,以王父字为氏,称“爰涛涂”,亦作袁涛涂,世代为陈上卿。
其后有“袁”氏。史称袁氏正宗,衍生出汝南袁氏与陈郡袁氏。
陈郡袁氏从周朝就已世居我国北方,从魏晋南北朝汝南袁氏已经南迁,源于陈郡,汝南两望族后裔早已散居江南许多地方,隋唐以前,袁氏的许多显赫名人已出现在江南地区。明,清之际,袁氏已遍及全国。
关于袁氏之由来,唐朝林宝所著《元和姓纂》也认为,袁氏源于“妫姓,舜后陈胡公满之后。胡公生申公,申公生靖伯庚,庚生季子恬,悟生仲牛甫。
甫七代孙庄伯,生诸,字伯爰,孙宣仲涛涂,以王父字为氏。字或作‘爰’、‘辕’,其实一也。”
南宋人郑樵将袁氏列入“以字为:氏”类,其《通志》载:“袁氏,亦作‘辕’,亦作‘爰’,妫姓,舜后陈胡公之裔。胡公生申公,申公生靖伯,十八世孙庄伯生诸,字伯爰。
孙涛涂以王父字为氏。世为陈上卿。”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相传,早在人类的洪荒时代,黄帝作为中原部落联盟的首领,主要活动在今黄河中下游地区。他有子昌意,昌意有子高阳。
黄帝逝世后,葬于桥山,高阳继承帝位,这就是颛顼帝。颛顼的儿子穷蝉时失去帝位,家道中落。
穷蝉子敬康,敬康子句望,句望子桥牛,桥牛子瞽叟,都地位卑微,只是普通百姓。瞽叟子有虞氏舜,名叫重华,冀州人。
曾经在历山种过田,在雷泽捕过鱼,在黄河边做过陶器,在寿丘做过多种手艺,又在负夏赶集做过小生意。舜的父亲瞽叟瞎了眼睛,舜的母亲逝世后,瞽叟续弦娶了后妻生了象。
瞽叟心不向善,喜欢后妻所生儿子。他的后妻也讨厌舜,象在父母的宠爱下,变得狂傲骄纵。
他们都虐待舜,甚至想置他于死地。而舜每到大难临头时,都能逢凶化吉。
事后,他顺从父母不失子道,待兄弟友善,一天比一天诚笃小心,从不懈怠。 舜在二十岁时就有孝顺之名。
三十岁时主持中原部落联盟事务的陶唐氏帝尧已在位七十年,年事已高,就向四方诸侯领袖让贤。四方诸侯领袖觉得他们德行不高,难担重任。
尧就让他们尽量推荐贤人。四位向尧推荐虞舜,尧说:“我听说过此人,他到底怎么样呢?”四位都说:“他是盲人的儿子,父亲心不向善,母亲言不及义,弟弟倨傲无礼,他却能够和睦孝顺,把一个家庭处理得井井有条,没有什么差错。”
帝尧便答应试试他。于是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观察他怎样治家;又使九个儿子与舜共处,观察他怎样处世。
舜住在妫水转湾处,家居行为认真不苟,尧的两个女儿不敢因为身份高贵而骄傲,侍奉舜的亲人,能遵守为妇之道;尧的九个儿子也都更加友爱。舜在历山耕种,历山的人能让出田界;在雷泽捕鱼,雷泽上的人能让源于己的住所;在黄河岸边做陶器,黄河沿岸出产的陶器没有粗制滥造的。
一年之后,他所在的地方成了村落,两年后便成城邑,三年便成都市。尧于是赏给舜细葛布衣和琴,又为他建筑仓库,送给他牛羊。
瞽叟和象并不因舜成为帝尧的贵婿而有所收敛,仍然想法设法谋害他,以夺取其家产。可是舜都巧妙地摆脱了灾难,仍然孝顺瞽叟,友爱弟弟。
尧对舜十分满意,就让他用心宣扬五种伦理,这五种伦理都为人民所乐为。尧又使舜担任各种公职,他把事务都处理得井然有序;使他在国都四门接待宾客,四方的宾客如归,一片和睦,从诸侯国远道而来的宾客都肃然起敬;尧又使舜进入原始山林川泽之地,在暴风雷雨中,舜能够不迷失方向。
尧经过三年之久的考察,认为舜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足以托付天下,就着意栽培他。二十年后他从帝位上退下来,使舜代行天子之事,巡视天下。
舜在三十岁时被重用,替尧办事二十年,五十岁时代行政事。八年后尧去世,舜为尧守丧三年。
尧知道自己的儿子丹朱不贤,不能把天下交给他,于是一反常道,传给了舜。尧在世时权衡了很久,这样说道:“把天下传给舜,天下便都可得到好处,只有丹朱痛苦;传给丹朱,天下便都痛苦,只是丹朱得到好处。
总不能拿全天下的痛苦,去造福一个人。”帝尧三年丧过后,舜为了要让位给丹朱,走避到南河的南方。
诸侯来朝见天子的,不去朝见丹朱而去朝见舜;打官司的,不去找丹朱,而去找舜;歌颂政德的,不歌颂丹朱而歌颂舜。舜说:“这是天意吧。”
于是回到首都,登上天子之位,这就是有虞氏帝舜。舜在六十一岁时,正式登上帝位,在位三十九年,到南方巡狩时,死于苍梧之野(。
7.关于袁姓的由来的研究报告
一、姓氏源流
袁(Yuán)姓源出有三:
1、出自妫姓,为帝周代陈国始君胡公满裔孙诸之后,以祖名字为氏。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唐书·宰相世系表》、《明方九灵序四明姓氏谱图》等所载,袁姓出自妫姓,帝舜之裔,周时陈国始君胡公满之十一世孙诸,字伯爰,其孙涛涂,从齐桓公盟会,赐邑阳夏(故城在今河南省太康),以祖父名字为姓(因古时爰、袁、辕相同),称为袁氏。据《袁枢年谱》载:“袁通爰、辕、榬、溒、援,一姓六字五族之异。”
2、出自妫姓,与上同源,以祖上称号为氏。袁姓的另一说涛涂字仲,谥号宣,时人称之为袁宣仲,其裔孙告,秦末时避难于河洛之间,少子政,以祖上称号为姓,称为袁氏。由于“爰”字和袁、辕、榬、溒、援等字的古义是相通的,所以后来的子孙就分别以这六个字为姓,这就是《袁枢年谱》上所谓的“一姓有六字五族之异”。
3、出自其他少数民族有袁姓。如满、蒙、回、土家、彝、瑶、白、朝鲜族等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袁涛涂。以妫为姓的后裔,有被周武王灭商后封为陈侯的胡公满,妫满其孙靖伯庚,靖伯庚第九世孙名诸,字伯爰,其孙涛涂,以祖父的字“爰”为氏,称爰氏,春秋时世袭陈国上卿。“爰”和“袁”在古时通用,爰氏亦为袁氏。又因上古时爰又写作“辕、溒、榬、援”等字,所以后来的子孙就分别以这六个字为姓。正如《袁枢年谱》所云:“一姓有六字五族之异。”涛涂的后代世居阳夏,秦末年,传至辕颇裔孙辕告又避难徙居河洛之间,告少子名政,以袁为氏,其子孙后代未再混用。这样袁涛涂就成为袁姓的得姓始祖。
8.袁姓的由来
袁姓,主要源自妫姓,是中华民族的姓氏之一,其人口在全国姓氏中排名第33位,人口约有7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0.54%。
袁氏姓源主要出自妫姓,即为舜帝后裔。相传上古五帝之一的舜是颛顼的后代,因生在姚墟(今山东菏泽东北)而得姚姓。
他又曾住在妫汭河(今山东永济南),所以后代又有妫姓。 以妫为姓的后裔中有被周武王灭商后封为陈侯(建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阳)的陈胡满,陈胡公妫满的11世孙有个叫诸的,字伯爰,其孙涛涂,以祖父的字命氏,称爰氏,春秋时世袭陈国上卿。
袁隆平 扩展资料: 袁姓的其他由来传说 1、出自轩辕黄帝,轩辕以土德得天下。轩辕氏,又称玄袁氏,为少典氏之子,因其族善制作大车辕,驾车周流天下,故而称轩辕氏。
其居住地又因黄帝轩辕氏而命名轩辕之丘,轩辕氏起兵革炎帝,以车帐相结为营,因是轩辕氏发明,世称行辕。 轩辕氏初都有熊之墟(郑州或开封),所居之地,有以辕为名之邑,后称为袁邑。
上古时爰字和袁、辕、榬、溒、援等字音同意同,轩辕氏革炎成功,代炎帝而当天子,号黄帝。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袁。
后衍迁河北,这就是河北袁氏。 2、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北魏王朝皇族拓拔氏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改姓为氏。
鲜卑拓跋氏族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在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迁都洛阳后,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政策,其中即有胡姓汉化的内容。 他将皇族姓氏“拓跋”改为汉姓元氏,成为朝中第一姓,自己就称为元宏。
到了隋朝时期,一些拓拔氏后裔已经分不清元、袁二姓的区别,故而有称袁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袁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