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德经 名句 解析
先声明一下 《道德经》的解析很多有争议,还需自己甄别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圣人没有缺点,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正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所以,他没有缺点。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
道德经很深奥,不是两句就说得清楚的 建议买书看
2.推荐道德经的名句和详细解释
庄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庄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天地不仁,是说天地无私,在天地看来,万物都是一样的,没什么区别。当台风一刮,既要刮到我的家,也要刮到你的家。它要到那最豪华的富人家里去一趟,也要到那乞丐家里逛一圈。它要刮到皇帝家里,也要刮到阿猫阿狗的家。还要刮到那小小蚂蚁的穴里。
天地不仁,就是天地的大仁之处。很多人听到这里就又不明白了。怎么不仁,反而就是大仁了?是的,正因为不仁,看待万物都是如一,所以才是真正的平等、公正,所以才是真正的大仁。
理解了大仁不仁,也就理解了齐物论里的如下的这么一段话了。
“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五者圆而几向方矣!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孰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谓天府。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
——真正的大道是不可命名的,最了不起的辩说是不必言的,真正的大仁看上去象不仁,最廉洁的人不谦让,最勇敢的人不轻易挑逗冒犯别人。
这就是庄子的言说,他的话看上去很不对,仔细想想又很对。他的文章也是这样,看上去很没道理,也无结构逻辑可讲。其实是最有道理,最讲逻辑与结构。
老子《道德经》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话——一般人批评老子这句话为阴险、刻薄,看事情太透彻。因为他们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地无所谓仁不仁,生了万物,又把万物当刍狗来玩弄。这是对老子思想的误解,或者故意曲解来作幽默用的。老子“刍狗”的本意,就是草做的狗。狗在古代本来是作祭祀用的牺牲,在祭祖宗、祭天地等典礼中,如现在的冷猪头、牛、羊等。后来由于社会风气的演变,不再用真的狗,而用草扎一只狗形来代替。相当于后世在拜拜的时候,用面做的猪头来代替真的猪头一样。刍狗做好以后,在还没有用来祭祀之前,大家对它都很重视,碰都不敢随便碰;等到举行祭祀以后,就把它丢到垃圾堆里去了。
儒家常说天地有仁心,滋生了万物;老了则说天地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天地生了万物,并没有想取回什么报酬。人帮助了人,都往往附带了条件,希望有所回报。于是老子说人要效法天地。天地生了万物,他没有居功;天地给万物以生命,他没有自认为荣耀;天地做了好事,使万物生生不息。凡是能做的,做了就做了,没有条件。所以真正要成为圣人,就要效法天地的这种精神,养成这样的胸襟。所以老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真正意思是:天地看万物和那个丢掉的草狗一样,并没有对人特别好,对其他的万物特别差。人之所以对万物差,是因为人的主观,人的自私的观念。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出自《道德经·第五章》)
3.庄子《道德经》的好句子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便会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识,便会弄得更加疲困不堪! 2、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
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名是相互倾轧的原因;智是相互斗争的手段。
两者是凶器,是不可以尽行的。) 3、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
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
(天下有道,圣人可以成就事业;天下无道,圣人只能保全生命。现在这个时代,仅仅可以避开刑戮。
幸福不过像羽毛那样轻,不知怎样才可以去承受;祸患重得像大地一样,不知怎样才能避免。) 4、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但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 5、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泉水干了,好多鱼被困在陆地上,相互用嘴吐气,用吐沫相互沾湿,这就莫如在江湖中生活自由自在,相互忘掉。) 6、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大自然给我形体,用生使我操劳,用老使我清闲,用死使我安息。
所以称善我生存的,也同样称善我的死亡。 7、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 否,知也;分均,仁也。
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因此盗跖的门徒问盗跖说:“做大盗的也有法则吗?”盗跖回答说:“无论哪个地方都怎么会没有法则呢?凭空猜想屋里储藏着多少财物,这就是聪明;带头先进入屋里的,就是勇;最后退出屋子的,就是义;酌情判断是否动手的,就是智;分赃均等的,就是仁。
这五种不具备而成为大盗的,天下是决不会有的。”) 8、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9、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10、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
4.老子的道德经里的名句有什么
一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道德经》(下略)第二十三章 【译解】:诚信不足,就会失去信任。 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不讲信用,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二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第八章 【译解】: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 。
水是生命的源泉。这里用水比喻上善者的人格。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道:“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没有障碍,他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
容器是方的,它成为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为圆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
三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第七章 【译解】: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其不是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 长久生存。
天地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以天地体现大道之品格而昭示人类社会。 四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第二十三章 【译解】:狂暴的飓风刮不一早晨,倾盆大雨下不一天。 老子主张“希言自然”,即少施教令是合于自然的。
飘风、骤雨不能持久,故尔:暴政是不会持久的。 五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弛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第十二章 【译解】: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五音(铿锵)使人听觉不敏,五味悦口使人口味败坏,驰马打猎使人心发狂,珍贵的财物使人偷和抢。 “五色”、“五音”“五味”本身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老子并非主张禁欲,而是反对纵欲。
六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第九章 【译解】:把持拥有得多多的,不如适可而止。锤尖了又从而磨得锋利无比,不可能保持长久。
满堂都是金玉,却无法永久的守藏。身处富贵而又骄纵无度,只能自取灾殃。
老子以盈满、锐利为譬喻,说明金玉满堂、富贵而骄者容易招来灾祸,主张“功遂,身退,天之道”。 七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第二十二章 【译解】委曲反能求全,弯曲则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破旧反能成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以上六句是古代成语,老子主张用辩证的思想,来认识和把握社会生活的变化。
八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第十六章 【译解】:使心灵达到虚的极致,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只有符合于自然,才能体现主宰万物的道,只有符合于道,才能久远。 九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第十九章 【译解】: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就能为道无忧)。 老子提出素朴、寡欲的主张。
丝不染为素,木未雕为朴,见素抱朴谓:不为外物所惑而失其本真。老子主张人不能没有欲望,但不可有贪欲,更不能纵欲。
十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二十二章 【译解】:不只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更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因为不争,所以天下都难与之争。 “不争”被道家视为一种天道自然准则,它实际上是一种以不争为争的君子之术和处世之方。
十一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第三十三章 【译解】:能了解别人的称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
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刚强。知道满足者(总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者(才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此为老子精神修养论。了解自己,反省自己,战胜自己,实为做人之至要。
“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实为千古名言。
5.求《庄子》或《道德经》的名句摘录及翻译,知道的请说,谢.
庄子名言 ”人生天地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的意思及理解分析.人类生长在天地之间,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只是一眨眼间而已.白驹过隙 bái jū guò xì 〖解释〗白驹:白色骏马,比喻太阳;隙:缝隙.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形容时间过得极快.〖出处〗《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却,忽然而已.” 〖示例〗~,日月穿梭,才见梅开腊底,又早天气回阳.“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臬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世人终生奔波于名利而不见有所作用,疲惫不堪而不知自己的归宿,太悲哀了)––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此即彼,彼即此,彼无是非的区别,此也无是非的区别)––––– “天地一指,万物一马”(天地只有一种元素,万物纷纷也只是一类)– “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对人间之外的事,圣人暂且悬置它而不探讨;对人间之内的事,圣人陈述它但不主观地评判)– “昔者庄周梦为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过去,我庄周梦见了蝴蝶,栩栩然飞行的蝴蝶.……但醒来之后,我搞不清是我庄周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我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我们的生命有限,而知识无限,以有限对付无限,必然陷入困境)–––。
6.老子名言名句大全有哪些
老子名言名句
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3、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5、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6、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7、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8、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0、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7.《道德经》读书的名句
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 上善若水
3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4 宠辱不惊
5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6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7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8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9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
10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11 柔弱胜刚强。
12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3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14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15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16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7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8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19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20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21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22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23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4 治大国,若烹小鲜。
25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6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27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28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29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30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31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32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8.《孟子》或《道德经》中的七言佳句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水具有滋润万物,又不与任何事物相争,自然下流处人之所恶,却又清净透彻、洗涤万物,春散冬凝、应时而动、不失天时的品质)
2、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杯满则溢,月盈则亏。进退有度,才能达到失也是得,退也是进的境界。)
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6、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把无为当做自己要做的,把无事当做自己要做的,把无味当做有味,以小为大,以少为多,以德报怨。)
7、天下难事必作于(开始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8、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善于处于百川的下游)故能为百谷王。
其他: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9.<;老子中的好词好句有哪些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4。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5。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7。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8。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9。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0。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1。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3。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6。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7。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8。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9。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1。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2。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3。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4。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6。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7。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8。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2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30。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31。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32。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33。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3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35。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
是谓微明。 36。
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7。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38。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39。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40。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41。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42。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4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44。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45。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46。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47。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48。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49。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50。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51。
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52。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53。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4。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55。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56。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57。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