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荣格自传读后感
[荣格自传读后感]一个在事业上取得杰出成就的人,往往有着与众不同的禀赋与气质,荣格自传读后感。人生是一种令人怀疑的实验。它只有在数字上才是一种极大的现象,从个人来说,生命是如此地稍纵即逝,如此地不充裕,因此,它竟然能够存在和发展,这实在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对于生活的各种问题及复杂性,要是从内心里得不到答案,那么它们最终只具有很小的意义。外在性的事根本无法代替内心体验。因此,我的一生在外在性事件方面是无独有偶地贫乏的。我总是沉溺在自己的秘密中,总觉得应该探寻它的意义,但我却不知道我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我总是希望我能够找到一些什么--也许在大自然中--给我提供一些线索,使我弄清那秘密是什么,在哪里。最早的回忆就像地下的单株根茎所生发出的芽,就像在一条潜意识发展的道路上的车站。从一开始,我便有一种命中注定感,仿佛我的生命是命运赋予我的并必须加以接受。这使我内心有一种安全感,而且尽管我从来无法对自己证实它,它却向我证实了它自己。我没有拥有这种肯定性,它却拥有了我。一种新思想,或甚至只是旧思想的一种异乎寻常的一个方面,只有依靠事实才能与别人沟通。她仿佛完全生活在一个充满各种不可捉摸的幻想和拒绝消亡的各种往事的回忆的世界里--生活在一种正在消亡和一去不复返的往事的最后一息中。人的精神对于潜意识地犯下的罪行所作出的反应的方式不断地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读后感《荣格自传读后感》。佛是出自理性的顿悟,而基督则是命里早已注定的牺牲者。如果遵循个性化的道路,如果要过自己的生活,就必须承担错误;没有错误,生活就不完整。连一分钟都不能保证我们不犯错误,或者不跌入致命的危险。我们可以设想笔直的道路,但是,那只可能是通向死亡的道路。死后就什么事也不会发生了,至少正确的事不再会发生。任何想要走捷径的人,都与死人无异。前记:最近在读《荣格自传》,很久以前就已经接触到过这本书的书名,而且也已经找来放在文件夹里,可是一直没有打开来读,一则是因为自己没有准备好走进一个诚实的心理学家的内心世界,再则也是没有完整一些的时间。所以一直拖到现在。正文1:坐在凉爽的图书馆里,或者是稍有些闷热的办公室里,看着这本书,经常会忘了时间,真实情况是看得很辛苦,大脑时而会很累,甚至会出现很多幻觉--真担心自己,能不能掌控自己,掌控这一切。书,一直在读下去,有一些我自己也是有过经历的,例如,儿时的一些不可思议的举动、梦境,还有迷惑和好奇,夹杂着一些幻觉;有一些是令我惊奇的,例如,荣格对于自己梦境的解释和对一些精神病人的治疗方式;。最突出的印象是:我被这个心理学家的诚实而感动。他对自己、对一切都是那么的诚实,他说:我追求的不是权威,是真理。所以,我一直认真地深入地读下去。正文2:对于一些神秘现象,从心理学方面进行研究和阐述,我似乎开始有一点点的思路了。越来越晦涩,荣格象征意义手法的叙述,开始让我头疼,尤其是塔楼这一章。炼丹术和心理学,荣格的这个课题,实在难以明白。
〔荣格自传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2.荣格自传怎么样
花了5天时间粗略读了这本书,真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里面的很多内容没读懂,特别是宗教幻想那一块。
整本书的内容很切合书的副标题——回忆、梦、思考。里面很多东西是阐述其幻象,由于幻象本身就没什么逻辑,所以读起来是有点吃力的,再加上会涉及到许多宗教、神秘主义内容,阅读难度是比较大的,即使我之前看过他的入门书,但是仍旧觉得不是很明白。
当然本书并没有达到我的预期,我以为这本书会详细讲解他的很多学术观点是如何在他的经历中产生的,但是,书中内容显得内容很杂,我不知道该用什么系统把它们串起来。尽管目录有分了大致的时间分段,但是书的总体内容显得时间杂乱。
有时候我甚至分不清哪些是现实哪些是幻象,可能荣格本人有时候也记不清了。 我想应该还是要花些时间再读读他的其他作品的。
3.翻译荣格自传的刘国彬情况介绍
刘国彬,男,1958年6月生于榆林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保所所长。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原科技部国家重点野外台站、中科院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安塞站站长。
1982年7月毕业于西北林学院(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系;1985年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96年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国务院扶贫办科技扶贫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持续利用与减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生态学会长期生态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科学委员会委员。
陕西省水土保持学会、陕西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
4.荣格自传的编辑推荐
荣格(C.G.Jung,1875-1961),为瑞士精神病学家。1907年结识弗洛伊德,并成为其主要的合作者,后来因质疑及批评弗氏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导致两人关系破裂。荣格反对弗氏以性欲来解释一切人类行为的做法,而发展出他自己的“分析心理学”,研究心灵的结构与动力,其中包括对心理类型(内倾与外倾)的描述、对人类“集体潜意识”的探索,以及研究人有目的的心理发展来结合“个体化”过程的概念等等。荣格将“分析心理学”视为释放创造力和促进个人心理发展的治疗方法,艺术、历史、神话、哲学等皆是其中的重要元素,它已超越一般心理学的局限,而强调人类的宗教性本质,并指引出一条如何开展神性的道路。本书是他83岁高龄时写的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