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9小题
5、C
6、A
7、B
8、B
9、(1)芸大窘/避去/上下哗笑之/余亦负气/挈老仆先归/自吃粥被嘲/再往/芸即避匿/余知其恐贻人笑也。
(2)母亲也喜欢她的温柔平和,就脱下金戒指缔结了婚约。
(3)我见他的鞋绣得很精巧,一问,原来是她自己做的,才知道她的聪慧不仅仅在写字吟诗上呀。
5、C(“女红”应指妇女所做的刺绣、纺织活计)。
6、A(A、两个“之”均为助词“的”;B表修饰/连词,并且;C代词“她的”/代词“它”,代“枣脯”;D副词、就/副,竟然)。
7、B(B句与例句都为定语后置句;A为陈述句,C为判断句,D为省略句。
8、B(“因堂姐出嫁而随母归宁”不对,沈复此前曾随母归宁,第一次见到芸;此为第二次)。
9、(1)每处1分,扣完为止。
(2)关键词:爱
(3)关键词:慧
文言文翻译:我自幼与金沙的于氏订亲,她八岁就死了,我于是娶了陈氏。她叫陈芸,宇淑珍,是我舅舅陈心余先生的女儿。她天性聪慧,牙牙学语时,教她《琵琶行》,就能背诵。她四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姓金,弟弟叫克昌,家里一贫如洗。芸长大后,会做针线活,一家三口全靠她做针线的收入过日子。克昌上学,送给老师的礼物从未缺少过。有一天,芸从书箱里翻出长诗《琵琶行》,一个字一个字挨着认,就开始学会了认字。在刺绣的空暇中,又渐渐学会了作诗,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的句子。
我十三岁那年,随着母亲回姥姥家去,看芸的诗作,虽然感叹她的才思隽秀,心中又暗自担心她的福分不深,但心中十分爱她不能自释。就对母亲说:“如果为我挑媳妇,非芸姐我不娶”。母亲也爱她的柔和温顺,就脱下金戒指为我们订了亲。这是乾隆乙未年(1775)七月十六日的事情。
这年冬天,适逢芸的堂姐出嫁,我又随着母亲到她家去。芸和我同年而比我大十个月,我俩从小就姐弟相称,所以这时仍然叫她芸姐。
去时看到满屋的人都穿得很鲜艳,唯独芸姐一个人衣衫素淡,只有一双鞋是新的。我见她的鞋绣得很精巧,一问,原来是她自己做的。这才知道她的慧心不仅在写字吟诗上。
芸姐生得削肩长颈,瘦不露骨,眉弯目秀,神采飞扬。只有两个门牙微微露出,似非佳相。她有一种温柔缠绵的神情,令人为之销魂荡魄。
我看她的诗稿,有的只有一联,有的只有三四句,大多数是没有写成的。问其原因,芸笑着说:“这都是无师之作,但愿能得到知已而又堪称为老师的人来最后敲定”。我开玩笑地在她的诗稿上题了“锦囊佳句”四个字,不知此时已隐藏着芸姐寿命不长的征兆。
这天夜里我送客到城外,回来已是三更时分,我肚中饥饿想找点吃的,女仆们送来了枣脯,我嫌它太甜。芸姐暗地里牵了我的衣袖,我就随着她到她屋里,看到藏的有热粥和小菜,我欣然举筷,忽然听到芸姐的堂兄玉衡喊道:“淑妹快来!”芸姐急忙关了门说:“我已经累了,正准备睡觉”。玉衡从门外挤了进来,看到我正准备吃粥,就笑着斜着眼对芸说:“刚才我要吃粥,你说没了,原来藏在这里专门留给你的女婿吃啊!”芸姐大为窘迫,躲到一边去了,上上下下的人都笑话她。我也赌气地带了一个老仆先回去了。
自打吃粥一事被人嘲笑后,我再到芸家去,芸就躲开,我知道她是恐怕再被人笑话。)
2.急求《浮生六记》种下面一段文章翻译
我小时候聘(订婚)了金沙的姓于的(女孩子)。八岁就死了(夭)。娶了陈姓女。她名叫芸,字淑珍。舅舅心余先生的女孩。生来就聪颖智慧。学话时,口教给她琵琶行。很快就能背诵。四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母亲金氏,弟弟克昌。家里穷的只剩四壁。芸长大了,熟于女工(刺绣,缝纫)三口人都仰仗她的十个指头来供给。克昌跟随老师,给老师的修脯(给老师的费用)都没有缺少的。一天。在书箱中得到琵琶行,挨着字来认,才开始认字。刺绣的空暇,慢慢的开始知道吟咏作诗。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这样的句子。我13岁,跟随妈妈探亲,两个小孩没有顾忌。就见到了她的作品。虽然感叹她的才思隽秀。暗自恐怕她的福分不够深厚。可是心里注意不能释怀放下。告诉母亲说。如给我选择妻子,不是淑姐不娶。母亲也爱她柔顺温和。当下取下金戒指以此订婚。这是乾隆乙末七月十六日。
当年冬天中间。赶上她的堂姐出嫁。我又跟随妈妈同去。芸和我同年生但大我十个月。从小就姐弟互相称呼。所以仍然叫她淑姐。当时之见满屋都是鲜亮的衣服,萎?独独的满身素衣淡色。仅仅穿新鞋而已。看见鞋的刺绣很精巧,问了知道是她自己做的。才知道她的聪慧之心不只是在笔墨上。她体型窄肩长颈,瘦可不见骨,眉清目秀,回头看看让人神情荡漾。只是两个门齿微微的露出,像不是面相很好。一种缠绵的状态,让人念头都打消。要看她的诗稿,有的仅一句,或者三四句,大都没有成一完整篇。问她缘故,笑着回答说。都是没有老师的作品,希望等得到知己能做老师的人帮助推敲推敲才能成完篇吧。我笑着写在她的签上说。锦囊里的好句子。不知道短寿的机缘就已经潜伏了。那夜送亲戚到城外,回来已经三更了。肚子饿找吃的。仆人送了枣粥来,我嫌太甜了,芸暗暗的拉我的衣袖,跟随她到她房间,看见藏着热粥和小菜。我很高兴的拿起筷子。突然听见芸的堂兄玉衡叫到。淑妹快来,芸关上门说。我累了,要睡觉了。玉衡用身子挤进门来,看见我将要吃粥,就笑着看着芸说:刚刚我要粥,你说没了,原来是藏着粥专门款待你的女婿呀?芸很不好意思的逃去气。上下都大笑她。我也很生气,带走老仆人先走了。自从吃粥被嘲笑,再去,芸当下就回避了,我知道是她怕让人笑话了。
3.
词目:锦囊佳句
拼音:jǐnnáng jiājù
解释:指优美的文句。
用法:作宾语;指优美的文句
示例:
宋 陈瓘 《蓦山溪》词:“锦囊佳句,韵压池塘草。”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询其故,笑曰:‘无师之作,愿得知己堪师者敲成之耳。’余戏题其签曰‘锦囊佳句’,不知夭寿之机此已伏矣。”
明 杨慎 《升庵诗话·九字梅花诗》:“近观 卢赞元 《酴醿花》诗云:‘……风流何事不入锦囊句,清和天气直挽青阳回。’”
4.有一个黄色的包宝上面写着家居两个字打一成语是什么
锦囊佳句
成语解释
锦囊:用锦做成的袋子,古人多用以藏诗稿。指优美的诗句。
出处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恒从小奚奴,骑巨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
例句余戏题其签曰:“~。”不知夭寿这机此已伏矣。 ◎清·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指优美的文句
引证解释
指优美的文句。
语本 唐 李商隐 《李长吉小传》:“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上灯与食, 长吉 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
宋 陈瓘 《蓦山溪》词:“锦囊佳句,韵压池塘草。”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询其故,笑曰:‘无师之作,愿得知己堪师者敲成之耳。’余戏题其签曰‘锦囊佳句’,不知夭寿之机此已伏矣。”
亦省作“ 锦囊句 ”。
明 杨慎 《升庵诗话·九字梅花诗》:“近观 卢赞元 《酴醿花》诗云:‘……风流何事不入锦囊句,清和天气直挽青阳回。’”
5.《闺房记乐》的原文
/p/474301387?pn=0&可以看此网址余生乾隆癸未冬卜一月二十有二日,正值太平盛世,且在衣冠之家,后苏州沧浪亭畔,天之厚我可谓至矣。
东坡云:“事如春梦了无痕”,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因思《关鸠》冠三百篇之首,被列夫妇于首卷,余以次递及焉。
所愧少年失学,稍识之无,不过记其实情实事而已,若必考订其文法,是责明于垢鉴矣。 余幼聘金沙于氏,八龄而天。
娶陈氏。陈名芸,字淑珍,舅氏心余先生女也,生而颖慧,学语时,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诵。
四龄失怙,母金氏,弟克昌,家徒壁立。芸既长,娴女红,三口仰其十指供给,克昌从师,修脯无缺。
一日,于书簏中得《琵琶行》,挨字而认,始识字。刺绣之暇,渐通吟咏,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句。
余年—十三,随母归宁,两小无嫌,得见所作,虽叹其才思隽秀,窃恐其福泽不深,然心注不能释,告母曰:“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母亦爱其柔和,即脱金约指缔姻焉。
此乾隆乙末七月十六日也。 是中冬,值其堂姊出阁,余又随母往。
芸与余同齿而长余十月,自幼姊弟相呼,故仍呼之曰淑姊。时但见满室鲜衣,萎独通体素淡,仅新其鞋而已。
见其绣制精巧,询为己作,始知其慧心不仅在笔墨也。其形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
一种缠绵之态,令人之意也消。索观诗稿,有仅一联,或三四句,多未成篇者,询其故,笑曰:“无师之作,愿得知己堪师者敲成之耳。”
余戏题其签曰“锦囊佳句”。不知夭寿之机此已伏矣。
是夜送亲城外,返已漏三下,腹饥索饵,婢妪以枣脯进,余嫌其甜。芸暗牵余袖,随至其室,见藏有暖粥并小菜焉,余欣然举箸。
忽闻芸堂兄玉衡呼曰:“淑妹速来!”芸急闭门曰:“已疲乏,将卧矣。”玉衡挤身而入,见余将吃粥,乃笑睨芸曰:“顷我索粥,汝曰‘尽矣’,乃藏此专待汝婿耶?”芸大窘避去,上下哗笑之。
余亦负气,挈老仆先归。自吃粥被嘲,再往,芸即避匿,余知其恐贻人笑也。
翻译距离我家一里路左右,醋库巷里面有一座洞庭君祠堂,俗称水仙庙,里面有曲折的回廊,也有一些园林布置。每逢神仙的诞辰,各家分别定下回廊中的一间,密密地悬挂统一样式的玻璃灯,在廊子中间设立宝座,旁边摆设桌子条案,上面放着花瓶,插上鲜花陈列着来比较高下。
白天就是演戏,到了夜里则是高低错落地在瓶花之间插上蜡烛,叫做“花照”。灯光下百花争妍,宝鼎中暗香浮动,真好像龙宫正在开夜宴。
管事的有的奏乐唱歌,有的烹茶聊天,围观者象蚂蚁般簇拥着,回廊的滴水檐下面都立上栏杆划定范围。我被朋友们邀请去做插花布置,因而也就赶上了这样的盛事。
回家以后我向芸绘声绘色地描述一番,芸说:“可惜我不是男人,不能去呀。”我说:“戴上我的帽子,穿上我的衣服,也是变女为男的方法呀。”
于是就把她的头发编成辫子,把细细的眉毛画宽一些;戴上我的帽子,两边的鬓角稍微露出一点,还能够掩饰;穿上我的衣服,长出一寸多,就在腰间折起来缝上,外面再穿上马褂。芸说:“脚底下可怎么办呀?”我说:“街市上有卖蝴蝶鞋的,脚大脚小都可以穿,买来很容易,而且平时早晚也可以当作拖鞋用,不是很好吗?”芸非常欣喜。
到了晚饭后,装扮完了,芸仿效男人拱手作揖、大步行走,练习了好半天,忽然变卦了,说:“我不去了。要是让别人认出来多不方便呀,而且传到父母耳朵里也不成呀。”
我就鼓动她说:“庙里边那些管事儿的谁不了解我呀?即使被认出来也不过一笑了之。我母亲现在在九妹夫家里,我们悄悄地去悄悄地回,她怎么能知道呢?”芸对着镜子一照,止不住地大笑。
我硬拉着她,悄悄地去了。在庙里游遍了,也没有认出她是女子的,有人问这是谁,我就说是我的表弟,彼此拱拱手就完了。
最后到了一个地方,那里有一个少妇一个幼女坐在宝座后面, 那是一个姓杨的管事人的家属。芸忽然快步走过去想问候她们,身子一歪,下意识地按了一下那个少妇的肩膀,旁边的丫头仆妇生气地站起来说:“你这个二流子什么东西,怎么这么没规矩?”我赶快试探着找词儿来遮掩,芸看见他们来势汹汹,就马上摘下帽子,抬起脚来让她们看,说:“我也是女人呀。”
众人都愕然了,气也消了,高兴地挽留我们吃茶点,还叫来一顶轿子把芸送回去了。 吴江的钱师竹病故了,我父亲捎信回来,让我去吊唁。
芸私下里对我说:“去吴江必定经过太湖,我想跟你一起去,开阔一下眼界。”我说:“我正在担心一个人去孤孤单单的呢,要能带你一起去,当然好了,可是没有什么借口呀。”
芸说:“我就说回娘家看母亲去。你先上船,我跟着就到。”
我说:“要是这样,那就等回来的路上在万年桥下停船,我跟你乘凉待月,来续一续沧浪亭的风雅。”这一天是六月十八日,早晨天气很凉爽,我带着一个仆人先到了胥江渡口,上船等着。
芸果然坐一乘小轿来了。解开缆绳出发,穿过虎啸桥,水上风帆,空中沙鸥,渐渐展现出来,湖水跟蓝天一个颜色。
芸说:“这就是所谓的太湖吧? 今天我见到了天地的广阔,这辈子没有白活呀!想想深闺里面的女人有多少终。
6.卿独取李,何也
【原句】 卿独取李,何也? 【译文】 你却认为应该以李白为宗,(这是)为什么呢? 附录:闺房记乐 《闺房记乐》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 【前言】 闺房记乐,出自沈复《浮生六记》,介绍自己的出生,“余生乾隆癸未冬十一月二十有二日,正值太平盛世,且在衣冠之家,后苏州沧浪亭畔”,生平事迹,包括工作、学习、家庭生活等事迹。兼及家族轶事,“吾父稼夫公喜认义子,以故余异姓弟兄有二十六人”,“余堂伯父素存公早亡,无后,吾父以余嗣焉”,“离余家中里许,醋库巷有洞庭君祠,俗呼水仙庙”,偶遇“有女名憨园”,妙趣横生。
【原文】 余生乾隆癸未冬十一月二十有二日,正值太平盛世,且在衣冠之家,后苏州沧浪亭畔,天之厚我可谓至矣。东坡云:“事如春梦了无痕”,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1]之厚。
因思《关鸠》冠三百篇之首,被列夫妇于首卷,余以次递及焉。所愧少年失学,稍识之无,不过记其实情实事而已,若必考订其文法,是责明于垢鉴矣。
余幼聘金沙于氏,八龄而夭。娶陈氏。
陈名芸,字淑珍,舅氏心余先生女也,生而颖慧,学语时,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诵。四龄失怙,母金氏,弟克昌,家徒壁立。
芸既长,娴女红,三口仰其十指供给,克昌从师,修脯无缺。一日,于书簏中得《琵琶行》,挨字而认,始识字。
刺绣之暇,渐通吟咏,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句。余年—十三,随母归宁,两小无嫌,得见所作,虽叹其才思隽秀,窃恐其福泽不深,然心注不能释,告母曰:“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
母亦爱其柔和,即脱金约指缔姻焉。此乾隆乙末七月十六日也。
是中冬,值其堂姊出阁,余又随母往。芸与余同齿而长余十月,自幼姊弟相呼,故仍呼之曰淑姊。
时但见满室鲜衣,萎独通体素淡,仅新其鞋而已。见其绣制精巧,询为己作,始知其慧心不仅在笔墨也。
其形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一种缠绵之态,令人之意也消。
索观诗稿,有仅一联,或三四句,多未成篇者,询其故,笑曰:“无师之作,愿得知己堪师者敲成之耳。”余戏题其签曰“锦囊佳句”。
不知夭寿之机此已伏矣。是夜送亲城外,返已漏三下,腹饥索饵,婢妪以枣脯进,余嫌其甜。
芸暗牵余袖,随至其室,见藏有暖粥并小菜焉,余欣然举箸。忽闻芸堂兄玉衡呼曰:“淑妹速来!”芸急闭门曰:“已疲乏,将卧矣。”
玉衡挤身而入,见余将吃粥,乃笑睨芸曰:“顷我索粥,汝曰‘尽矣’,乃藏此专待汝婿耶?”芸大窘避去,上下哗笑之。余亦负气,挈老仆先归。
自吃粥被嘲,再往,芸即避匿,余知其恐贻人笑也。 至乾隆庚子正月二十二日花烛之夕,见瘦怯身材依然如昔,头巾既揭,相视嫣然。
合卺后,并肩夜膳,余暗于案下握其腕,暖尖滑腻,胸中不觉抨抨作跳。让之食,适逢斋期,已数年矣。
暗计吃斋之初,正余出痘之期,因笑调曰:“今我光鲜无恙,姊可从此开戒否?”芸笑之以目,点之以首。 廿四日为余姊于归,廿三国忌不能作乐,故廿二之夜即为余婉款嫁。
芸出堂陷宴,余在洞房与伴娘对酌,拇战辄北,大醉而卧,醒则芸正晓妆未竟也。是日亲朋络绎,上灯后始作乐。
廿四子正,余作新舅送嫁,丑末归来,业已灯残人静,悄然入室,伴妪盹于床下,芸卸妆尚未卧,高烧银烛,低垂粉颈,不知观何书而出神若此,因抚其肩曰:“姊连日辛苦,何犹孜孜不倦耶?”芸忙回首起立曰:“顷正欲卧,开橱得此书,不觉阅之忘倦。《西厢》之名闻之熟矣,今始得见,莫不傀才子之名,但未免形容尖薄耳。”
余笑曰:“唯其才子,笔墨方能尖薄。”伴妪在旁促卧,令其闭门先去。
遂与比肩调笑,恍同密友重逢。戏探其怀,亦怦怦作跳,因俯其耳曰:“姊何心舂乃尔耶?”芸回眸微笑。
便觉一缕情丝摇人魂魄,拥之入帐,不知东方之既白。 芸作新妇,初甚缄默,终日无怒容,与之言,微笑而已。
事上以敬,处下以和,井井然未尝稍失。每见朝暾上窗,即披衣急起,如有人呼促者然。
余笑曰:“今非吃粥比矣,何尚畏人嘲耶?”芸曰:“曩之藏粥待君,传为话柄,今非畏嘲,恐堂上道新娘懒惰耳。”余虽恋其卧而德其正,因亦随之早起。
自此耳鬓相磨,亲同形影,爱恋之情有不可以言语形容者。 而欢娱易过,转睫弥月。
时吾父稼夫公在会稽幕府,专役相迓,受业于武林赵省斋先生门下。先生循循善诱,余今日之尚能握管,先生力也。
归来完姻时,原订随侍到馆。闻信之徐,心甚怅然,恐芸之对人堕泪。
而芸反强颜劝勉,代整行装,是晚但觉神色稍异面已。临行,向余小语曰:“无人调护,自去经心!”及登舟解缆,正当桃李争研之候,而余则恍同林鸟失群,天地异色。
到馆后,吾父即渡江东去。 居三月,如十年之隔。
芸虽时有书来,必两问一答,中多勉励词,余皆浮套语,心殊怏怏。每当风生竹院,月上蕉窗,对景怀人,梦魂颠倒。
先生知其情,即致书吾父,出十题而遣余暂归。喜同戍人得赦,登舟后,反觉一刻如年。
及抵家,吾母处问安毕,入房,芸起相迎,握手未通片语,而两人魂魄恍恍然化烟成雾,觉耳中惺然一响,不知更有此身矣。 时当六月,内室炎蒸,幸居沧浪亭爱莲居西间壁,。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余戏题其签曰锦囊佳句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