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朗读者》第八期董卿开头说的一段话和最后总结每位朗读者的句子分
第八期节目主题词是勇气
就像茨威格所说,勇气是逆境当中绽放的光芒一样,它是一笔财富,拥有了勇气就拥有了改变的机会,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贝多芬的扼住命运的咽喉,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些勇气都彪炳在史册上,流传在故事里,而在我们这期节目当中,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文学史家樊锦诗,一位瘦弱的南方女子,从北大考古系毕业之后,她用了五十四年的时间坚守在大漠深处,而她为敦煌所做的一切也被季羡林先生誉为是功德无量。勇气有时候是一瞬间的闪念,有时候是一辈子的执念,勇气是在你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勇气是我们生命当中最鲜艳的一抹原色,很多的文字都在赞美着勇气,莎士比亚说有德必有勇,正直的人不会胆怯,试想一下,如果历史失去了勇气,那将失去改写的英雄,如果人生失去了勇气,那很多日子就会变得苍白无力,在今天的节目时间里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位又一位朗读者身上的勇气。
2.朗读者有哪些经典语录
是不是人人都如此?我年轻时总感到自己一会儿信心十足,一会儿又自信丧尽。我想像自己完全无能,毫无魅力,没有价值。同时我又觉得自己是天生我才,并且可以计日功成。在我充满自信时,我连最大的困难也能克服,但哪怕一次最微不足道的失误,也叫我确信自己仍旧一无是处。
当我们敞开心扉时,
我们合二为一。
当我们沉浸时,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当我们消失时,
你在我心里,我在你心里。
这之后,
我是我,
你是你。
回忆被留在了身后,就像一列火车继续向前行驶而把一座城市留在其后一样。它依然存在,在什么地方潜伏着,我可以随时驶向它,得到它。但是,我不必非这样做不可。
我们的生活层层叠叠,下一层紧挨着上一层,以至于我们老是在新鲜的遭际中碰触到过去的旧痕,而过去既非完美无缺也不功成身退,而是活生生地存在于眼前的现实中。
3.《朗读者》金句1有哪些
只要你是个正直的孩子,不管你从事什么行业,你都是我的好孩子。 ——柳传志父亲对柳传志说的话 2。
人生的不可测,在任何时候,都要抱着一份希望。 ——董卿 3。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生命。
——董卿 4。如果美丽只是简单的用来做展示,也许它的意义不是那么大,但如果美丽,能够转化成一种能力,去帮助更多的人,甚至去让自己变得更好,那它就是很有价值很有意义的了。
——董卿 5。愿你慢慢长大,愿你有好运,如果没有,希望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希望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刘瑜《愿你慢慢长大》 6。生命哪,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要使你过的每一天,都值得回忆。
——许渊冲 -《朗读者》第二期主题词 - 【陪伴】 1。“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母亲放下针线,用她的面额,抵住我的前额,温柔的,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女儿!” ——杨乃斌朗读冰心的散文《不为什么》 2。
这个世界上绝了哪种生命形式都会导致地球毁灭。狮子和蚂蚁一样伟大,小草和人类一样重要。
——郑渊洁 3。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林清玄《百合花开》 4。
要是没有兔子和鹧鸪,一个田野还成什么田野呢?他们是最简单的土生土长的动物。 ——梭罗《瓦尔登湖》 -《朗读者》第三期主题词 - 【选择】 1。
有人说“不疯魔,不成活”,我很享受这种若隐若现当中左右徘徊,这是我表演的语境,也是我的选择。 ——王千源 2。
你用最不敬业的精神去演戏,结果世界上最单纯的观众,用这么炙热的心情去观看,真不次于在犯罪。 ——王千源 3。
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
——秦玥飞等朗读迟子建的《泥泞》 4。可以说脚踏大地,泥泞,我相信一定会磨砺他们的青春,让他们的人生焕发出与众不同的光华,这光华也必将与我们的时代交相辉映。
——董卿 5。人的一生,总是在寻找一种平衡,忠贞的人,永远会得到忠贞;勇敢的人,最后也是用勇敢来结束。
——麦家 6。我慢慢去想奶奶讲的那个神话,我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蜡烛。
——《奶奶的星星》 7。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拥有多少财富,和拥有多大的房子,最重要的是拥有深厚的学识和崇高的思想道德。
——康震点评《陋室铭》 8。有人说,我们这个时代不缺机会,所以也势必会让每个人面临很多的选择,那么,是遵从自己的内心,还是随波逐流;是直面挑战还是落荒而逃;是选择喧嚣一时的功利,还是恒久平静的善良;无论如何,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做出一个在日后回想不让自己后悔的选择。
——董卿。
4.【阅读下文,完成后面习题
1.①情感上精神上人性上的升华 ②追求理性和深刻(或理性主义和分析主义) 2.C 3.C 1. 分 析:本题在回答时可结合划线语句后面的语句“当我们不怀有任何探究之心去阅读《朗读者》时,会不时地陷入那种巨大而美丽的悲悯:在感动中得到情感上、精神上、人性上的升华。
在20世纪的文学普遍放弃感动的文章而一味——甚至变态追求思想深刻的当下,再一次阅读这样的小说,心中不由得产生感激之情。”和划线句本身的含义来理解作答。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分 析:C选项属于对原因的表述。不能表现《朗读者》是一部“错综复杂”的作品。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分 析:A项的调侃嬉笑诙谐缺定语;B项《朗读者》没有提到这个问题;D项原文说的是“情节并不复杂”。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朗读者的作品鉴赏
《朗读者》是德国作家本哈德·施林克的一部长篇小说,一本曾获得四项大奖的畅销书,然而,它和其他的畅销书是有区别的,《朗读者》是一本引人讨论和思考的小说,奇崛之中充满悬念。
主人公是一个叫米夏·伯格的少年和一位叫汉娜的单身女人,一个15岁,一个36岁,是惊世绝恋,但爱情在他们之间,并不让读者觉得伦理受到了挑衅,反而觉得爱情很自然,既有肉体的相互迷恋,也有灵魂的无限欢娱。一个电车上的女售票员,喜欢制服,很偶然,在街头帮助了呕吐得一塌糊涂的少年伯格。
伯格在妈妈的吩咐下,去女人家里答谢,结果交往几次后,有了性和爱。他们经常用清水洗浴,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他们在做爱之前或之后,少年伯格向汉娜朗读文学名著中的经典篇章。
后来,小说最精彩的地方在于爱情发生以后。“等我再次见到汉娜,已经是在法庭上了。”
汉娜作为纳粹分子被审判,她曾是集中营的看守。而伯格作为一名大学生旁听了每一次的审判。
最后的结局是,当汉娜将要在监狱中被释放时,她——上吊自杀了,之前没有任何迹象。其实,那桩罪行本与汉娜无关,她承认是自己干的,只不过是为了隐瞒她原是个不会读写的文盲。
小说中包含经典文学名著的主题:爱情与背叛、罪行与忏悔、道德的困境和法律的悖论,开头是充满美好气息的拥抱,结尾是冰冷的死亡。他们之间的爱情是纯粹的爱情,还是纳粹罪恶的延续?他们的爱情是一切时代男女的欢娱,还是隐藏在历史境遇中的一个寓言?法律条文如何回答道德面临的难题?这一切都无解之谜。
哈德·施林克是侦探小说家,他将诸多谜团留在小说中,他同时又是法学教授,这部小说中,有他对人类文明的思考与反省吧,至少在法律层面,对战争、对爱情、对自由的心灵,有一种深刻的省察,贯穿其中。历史是荒谬的,审判是荒谬的,人的选择是荒谬的,惟有爱情是真实的。
《朗读者》是本复杂的小说,相信读完它的每个人对它的“沉思”也是复杂的,这起码包含理性与感性两面。这是一部关于历史与个人、情欲与道德、爱与罪的小说,这些东西统统被压在小说叙述者、主人公米夏的身上,当这些东西无法抛弃、无法剥离、无法逃避的时候,它带来的感动无疑也是相当沉重的。
现在有一个词常被引用,叫“历史的人质”。而《朗读者》告诉我们,这个词汇远比我们想像中要复杂得多。
尤其是这个“历史”跟我们的灵魂和肉体都发生关系的时候,这个“历史”跟我们的父母和爱人都发生关系的时候。虽然我说这本书的两个层面和我这个“异国读者”有些“隔”,但是类似的历史、类似的境遇,在我们这个“异国”绝非没有,然而我们这里似乎缺乏这样“直面历史”的作品,甚至在近来的影视和图书里,仅仅剩下一些“怀恋”了。
如果这本书仍能关乎我们自己的话,大概就是这点感慨和惋惜。在《朗读者》的谜中,无疑汉娜的认罪之谜最令人费解。
一个女人在战争期间放弃自己安定的生活,入伍做了集中营女看守;继而又在审判期间放弃自己辩护的权益、宁愿认罪被判无期徒刑,这一切仅仅是因为要掩盖自己是文盲,不认识字而已!施林克用这个多少有些奇崛的故事文本,告诉我们虽然罪行是无可争辩的,但是对于犯罪者是无法简单判定的。对于个人与历史的关系,《朗读者》做出了这样一种值得警醒的反思。
而在这部小说的后两部分,我们接触到最多的词汇,是“麻木”二字,在汉娜一案中:审判者是麻木的;旁听者是麻木的;甚至证人——集中营的幸存者也是麻木的。反而倒只有汉娜这个站在被告席上的人表现出丰富的性格:时而倔犟、时而骄傲,甚至有些天真——尤其是她反问法官(只有职业表情的人)“换了您会怎么做呢?”这无疑是对自认是无罪的人、自认是正义者的拷问。
在我看来,这句拷问,就是《朗读者》的核心。当然,任何一种简单读解《朗读者》的可能性都是不存在的,它本身的多义,是它的吸引力之一。
我相信每一个读它的人掩卷之后的沉思都将是不同的,实际上对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和读者个人的历史应该是有相当联系的。但是在“爱情”这个层面上的感动,普天下都有着同一性。
《朗读者》写的爱情,毫不讳言是包裹着情欲的,是关乎身体的——尤其是汉娜的气味,令米夏一生都想在别的女人身上“重逢”;当然他们之间的爱还有“神圣的”仪式,那就是朗读,在****之后,米夏照例要给汉娜读书,各种名著,甚至在汉娜入狱之后。虽然“朗读”对于汉娜的意味极为复杂,但这无疑是这段爱情在米夏心中得以延续的重要动力。
据说,《朗读者》要被拍成电影,其实所有读过这本书的人,肯定在心中对汉娜已经有许多形象的投射。按米夏的话来说“她有很多写照”:比如在厨房拉上长筒袜、骑着车奔驰时裙边在车子带起的风中飘浮、站在书架前手指滑过书脊,等等。
这是这本小说最感性的地方,在初恋结束之后,对那些“写照”的怀念——尤其是对于有“负罪感”的恋人来说,那些在分离之后,那些画面、那些气味、那些场景、那些话语,当你在心头又和它们不期而遇的时候,无疑会令魂魄为之一颤。或许也可以说,正是他们之间的情感令读者“魂魄。
6.小说《摆渡人》里面有什么经典的句子
1、他不属于这里,他也不属于你,他不是人类,迪伦。
他的感觉和我们不一样,他不会流血。他能和我一起穿越过来吗,如果他过不来,那我们就回去,穿越回去。
2、当那件事发生时,她还保持着这个姿势。灯光熄灭了,声音炸裂了,世界终结了。
3、灵魂与爱之间的抉择,恶魔的吞噬,去找到那个陪伴着她的摆渡人,她实在太爱他了,他也是,但他永远都进去不了那个空间。4、我之前就说过,你的身体是你心像的投射。
这片荒原也是一样的。5、他曾引领过那么多灵魂,没有一张脸会比别的脸更让他印象深刻。
6、我想,也许在冥冥之中我已经知道了。7、你不用害怕,我会保护你的。
我保证。8、迪伦,你不是事故中的唯一幸存者。
你是唯一一个没有逃出来的人。9、当我们直面生存、死亡与爱,哪一个会是最终的选择?10、每一个灵魂都是独特的,都有各自的美德和过错。
11、为了再次拥有这份感受,值得冒永远沉沦的风险吗?值得。12、我引导灵魂穿过荒原,保护他们免遭恶魔毒手。
我告诉他们真相,然后把他们送到他们要去的地方。13、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的灵魂摆渡人?14、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
15、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的灵魂摆渡人? 16、愿做一个逗号,呆在你脚边,继续续写我们的故事。 17、不,你必须自己走到另外一个世界。
只能这样了。 18、每一个灵魂都是独特的,都有各自的美德和过错。
19、如果我真的存在,我的存在也是因为你的需要。 20、他是她的向导,她暂时的保护人,除此无他。
21、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 22、你不用害怕,我会保护你的。
我保证。 23、生存、死亡和爱,哪一个是你的选择? 24、你不能回去了,迪伦。
已经不见了。 25、完全,永恒的孤独。
26、不过你看起来什么样子并没有什么关系,真的没关系。你脑中和心里的那个才是真的你,知道吗?就是你的灵魂。
27、我引导灵魂穿过荒原,保护他们免遭恶魔毒手。我告诉他们真相,然后把他们送到他们要去的地方。
28、他看到那些自私的灵魂说谎、欺骗、浪费上天赐予他们的生命,而这却是他梦寐以求又求之不得的。 29、好吧,如果可以的话,我并不想当什么成年人。
你看起来也不像个小孩。你只是看起来像你自己。
30、这些恶鬼是无论什么灵魂都来者不拒,照单全收的。但纯洁的灵魂对他们来说就如同一顿大餐。
31、可是明天你不得不继续走下去,那儿就是你的归宿。迪伦,那儿才是你该去的地方。
32、当那件事发生时,她还保持着这个姿势。灯光熄灭了,声音炸裂了,世界终结了。
33、他们相互依偎已经心满意足,此时任何言语反而会破坏这良辰美景,一派宁静。 34、他告诉自己,长痛不如短痛,但实际上这样做是因为他根本就不在乎。
35、他能和我一起穿越过来吗?如果他过不来,那我们就回去,穿越回去。 36、也许人只有在颠沛流离之后,才能重新印证时间在内心留下的痕迹。
37、迪伦,你不是事故中的唯一幸存者。你是唯一一个没有逃出来的人。
38、他曾引领过那么多灵魂,没有一张脸会比别的脸更让他印象深刻。 39、恋爱不是一种能力。
恋爱是两种能力。爱一个人的能力,和让对方爱你的能力。
40、彼岸烟波流转,可有人寻我。对岸繁华三千,可有人渡我。
41、缘为冰,我把它抱在怀里,冰化了,才发现,缘分也没了,以为不放手,它就会一直在吗。42、我是一个没有明天的人,但我希望我身边的人都能有个美好的明天。
43、缘为冰,抓着会痛,最后还会消失。44、她的遗物并不多,而我,也是其中一件。
45、他起初想,要趁着年少的美妙时光,能对你好一些。46、不是所有的往事都很美好,也不是所有的回忆都应该被留下。
47、爱的深,没有错,真正属于你的爱情。不应该是伤人的冰块,应该是一杯温暖人的热茶。
48、一切都会过去的,你还可以爱上别人。49、有人说,十年太长,什么都有可能会变。
一辈子却太短,一件事也有可能做不完。50、能跟你坐在一起吃火锅的人,说明是你们是同一个世界的人。
51、诞生于想象之中,流传于口舌之上,欲望,永远存在,生生不息。52、时间一直走,没有尽头,只有路口。
53、你们天人总是一厢情愿,总以为世人应该微笑着,那不是很残酷,没有人愿意。54、世事如书,我偏爱你这一句,愿做个逗号,呆在你的脚边。
但你有自己的朗读者,而我只是个摆渡人。55、然而梦里有人说,声音轻柔而坚定,她说,让我留在你身边。
56、你为别人拼过命吗?就像走完一条漫长的隧道。57、在书里我叫陈末,在过去的岁月里,我并不沉默,这是沉没。
58、哪怕再花上七十年,七百年,我想我肯定会找到他!59、在这个漆黑的夜,很多人的愿望是在心里下一场刀子雨,把赖在里边不走的人剁为肉泥。60、时间一直向前走,没有尽头,只有路口。
61、死亡与夜色为友,揭开了黄泉的一角,寄予这生命,时机一到,他便降临到你身边。62、人前一杯酒,各自饮完。
人后一片海,独自上岸。63、有些喜欢,就是麦田里曾降临过的风,只有当事人明了,而这的世界假装没发生。
64、临走,她说替我好好为了明天活着,然而,只有。
7.朗读者一句顶1万句读后感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每个人经历的事不一样,感受就不一样,感受不一样,处事的方法就不一样,处事的方法不一样,遇到的朋友就不一样,遇到的朋友不一样,得到的结果就不一样,得到的结果不一样,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就不一样,《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 我们每天处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中,经历着看似平淡实则不一般的事,交往着看似知根知底实则完全不认识的人,我们该怎么活着?我们该用什么方法幸福的活着呢? 有幸读完这本了不起的书,作者对人生的体悟细腻而深刻,作者对人物的刻画有趣而传神,作者让我明白了我以后人生中的三个道理: 一是凡事都不像自己看到的那样简单,而是由几件事甚至几十件事组成的.这个道理就像我们常讲的“冰山理论”,我们看到的东西只是冰山的一角,很多真正的原因都是我们看不到的.作者在书中一件件娓娓道来,就像书中的一个新词“喷空”一样,既合情合理又超乎想象,读后感《《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其实,生活中那件事简单呢?既然生活不易,那么生活中的事就不会简单,我们活得就累. 二是我们身边的人我们未必了解.书中的主人公杨百顺的老婆吴香香,两口子在一起过着日子,但是说不到一块去.吴香香和隔壁做首饰的老板已经暗暗好了几年,但是谁都不知道,她不但骗了杨百顺还骗了杨百顺之前的她的前夫.后来让杨百顺发现后两人私奔了.最后杨百顺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和你在一起生活的人不见得是能和你说得上话的人.而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如果能说得上话,那些平时我们看着是不说话的人就会变成另外一个我们不认识的人,让我们感到陌生.读完书后我至少得出了这样的人生感悟:有些看着像好朋友的人其实不见得是好朋友,而那些表面看着不像好朋友的人却能和你说得上话,是心里面真正的朋友.爱人亦然. 三是以上两件事如果成立,我们的日子该怎么过?这是个大问题,前几年于丹总结为“活在当下”,简单讲就是不思前不想后,认认真真过好每一天,这就是幸福.但是作者刘震云通过对生活的体悟,用吴摩西养女曹青鹅的话讲出了活人的新方法——“不看现在看将来”.我觉得这个方法其实就是我们中国亿万大众的方法,不过作者做了提炼和总结罢了.这个方法更高明,说得再通俗一些就是“要满怀希望的活在当下.”你想想,活在当下即是务实,而不看现在看将来却是有盼头的务实,那个更好呢?我觉得后者更幸福. 有了这个活着的方法我们就找到了幸福生活的金钥匙,你想想吧:你现在工作不顺心,但是将来可能会顺心,你得有盼头的幸福地活着;没有说得上话的人,将来可能就会有,你得有盼头的幸福地活着;两口子现在不好,将来可能就会好,你得有盼头的幸福地活着. 一句话:不看现在看将来。
8.如何评价《朗读者》这部小说
《朗读者》是德国当代作家施林克的一部不足十万字的小小杰作。
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解读这部作品。最为外在并最为宏大的,当然是反纳粹的层面。作者在这个层面上有不少重要突破:他写出了犹太人在集中营里那种生死由之、一切不为所动的麻木状态,也写出了法西斯军人在大批杀人时丝毫不投入感情的“工作状态”,这两种状态都是要将人性从人的身上抽离后才可能实现的,当事人越冷漠,我们今天读来就越感到震撼与可怖。小说还写出了历史评判对于不同的个人往往会“见林不见木”的缺憾,也写出了下一代人对于前一代的罪行那种承担与厌恶相交织的尴尬。这都是独到而深刻的。
第二个层面是关于汉娜的选择,我以为它在小说中的分量一点也不低于对纳粹的反思。汉娜是个极有个性的人,美丽而又勤奋,努力工作并充满生气,她还是个真正的文学爱好者,有极高的审美感悟力。然而,为了掩饰自己不识字,她一再以命运作抵押。当她宁可被判重罪时,“我”想要救她,差一点就向审判长说了真相。但在此前他与研究哲学的父亲有过一段对话:
“你还记得吗?你小时候,每当妈妈给你讲些其实是为你好的话,你是如何大发脾气的?……但是对大人来说,我绝对看不出有任何理由,可以代替别人做决定,而推翻那人自己觉得比较好的做法。”
“即使他们自己后来也觉得,那样做原来更幸福,也不该强加么?”
他摇摇头:“我们现在不谈幸福,我们是在讨论尊严和自由。”
“我”终于没有代她说出实情,虽然他明知这么做的代价。其实单是汉娜的选择,就足以写成一部长篇,她的悲剧正是自我选择与时势所迫共同造成的。在本质上她是善良的,但她的选择让她成了另一种人。人的各种选择,其原因本来就不会相同,有些就是离奇的甚或微不足道的,人生和历史的偶然性与复杂性,往往即由此而来。存在主义哲学有一句名言:“存在先于本质”,就是说的由选择造成了存在,而不是由本质造成了存在;相反,存在又反过来规定了人的“本质”。汉娜正是这样的典型。
第三个层面,便是“我”与汉娜的爱情关系,或推而广之,泛指一切人与人的关系。这是书中分量最重的层面。为能单刀直入,我借用存在主义的另一句名言:“他人是地狱。”小说写了“我”与汉娜的相爱,但他们最融洽的时候,恰恰是相互并不了解的初始阶段。当越来越了解对方时,就都开始回避亲密的交往了。当然,他们也希望对方能向自己坦陈一切,而自己的秘密却不愿交出去。汉娜识字以后,设法找来各种关于集中营的书,她在反思,但她不愿和“我”多说。她告诉他:“我一直有一种感觉,就是人家不了解我……你明白吗,如果没人理解你,那么,也就没人能要求你讲清楚,就是法庭也不可以要求我。不过,死掉的人却可以,因为他们理解我。”她每天晚上都在和死掉的人,当然也和书中的人对话。对于活人她已经不抱希望。在她识字后的一两年里,也曾那样天真地渴望过他的回信,因为她终于克服了一生的最大障碍,而从文学中她也早已体验过文字表达人心的力量了,可回信终于没有来。这使她由失望而绝望,此后,她不再锻炼,不再爱清洁,开始暴饮暴食,人也迅速衰老了。她在他去接她出狱的当日自杀,可以看作她对所爱的人的一种报复,也可以说是她对于未来的亲密交往的恐惧和绝望。存在主义是一种对外部世界感到绝望后转而从一己的选择中寻找心灵出路的哲学,它对他者间的交往未免看得过于黯淡,但在揭示人性的弱点上却又异常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