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破翁求友小古文
破瓮救友
【原文】
光(司马光)生七岁,凛然(严肃庄重的样子)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撰),爱之(指代《左氏春秋》),退(回家)为家人讲,即了(懂得)其大指(同“旨”,主要意思)。自是(从此)手不释(放下)书,至(甚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在)庭(院子),一儿登瓮,足(指失足)跌没(沉没)水中,众皆(都)弃去(抛下那小孩逃开了),光持(拿)石击瓮破(打破)之(指代瓮),水迸(涌出),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
——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译文】
司马光7岁时,已经像成年一样(古代成年指弱冠20岁,并非如今的18岁)听人讲《左氏春秋》,特别喜欢,了解其大意后回来以后讲给家人听。从那以后,他对于《左氏春秋》喜欢得爱不释手,甚至忘记饥渴和寒暑。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瓮指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那次以后京城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在图中,广为流传。仁宗宝元初年,考中进士甲科。年龄刚刚20岁,生性不喜欢浮华奢靡,参加“闻喜宴”只有他一人不戴花,一同参加宴会的人对他说:“(这是)皇上的赏赐不能拒绝。”就戴上了一支。
2.能概括司马光好学这一文言文的句子是
一定是C对的!!!!!
【出处】又名《司马光苦读》。选自西汉刘向著《说苑》。
【原文】
司马温公幼时,患①记问不若②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③矣;独下帷绝编,迨④能倍诵⑤乃⑥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⑦言:“书不可不成诵。或⑧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⑨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词语解释】
本文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
司马温公:即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死后被封以“温国公”的称号,故称司马温公。
既:已经。
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
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牛筒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 这里借此指指勤奋读书。
①患:担心。
②若:如。
③游息:玩耍休息。
④迨:至,到。
⑤倍诵:“倍”通“背”,“背诵”的意思
⑥乃:才。
⑦尝:曾经。
⑧或:有时
⑨咏:吟咏。
【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及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生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有时在骑马走路的时候,有时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思考它的意思,所收获就多了!”
【阅读提示】
本文记叙了司马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尤其是“书不可不成诵”、“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等观点,确是学习的准则。 要学习司马光那样勤奋苦学的精神。
全文主旨句:书不可不成诵。
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独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韦编三绝,悬梁刺股,凿壁偷光,昼耕夜诵,囊萤映雪”等等。任选1个。
参考:百度百科“司马光好学”词条。你可以去查对一下!
网址:/view/1275387.htm
3.司马光文言文详细的
原文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光持石击瓮,水迸,儿得活。
译文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就像一个大人一样非常懂事,听到老师讲解《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因此他也明白了春秋的内涵.从此书不离手,甚至忘记了饥渴,冷热,一心都扑到了书里.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厂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4.能概括司马光好学这一文言文的句子是
一定是C对的!!!!!【出处】又名《司马光苦读》。
选自西汉刘向著《说苑》。【原文】 司马温公幼时,患①记问不若②人。
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③矣;独下帷绝编,迨④能倍诵⑤乃⑥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⑦言:“书不可不成诵。或⑧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⑨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词语解释】 本文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 司马温公:即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死后被封以“温国公”的称号,故称司马温公。 既:已经。
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
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牛筒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 这里借此指指勤奋读书。 ①患:担心。
②若:如。 ③游息:玩耍休息。
④迨:至,到。 ⑤倍诵:“倍”通“背”,“背诵”的意思 ⑥乃:才。
⑦尝:曾经。 ⑧或:有时 ⑨咏:吟咏。
【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及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
(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生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有时在骑马走路的时候,有时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思考它的意思,所收获就多了!”【阅读提示】 本文记叙了司马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尤其是“书不可不成诵”、“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等观点,确是学习的准则。
要学习司马光那样勤奋苦学的精神。 全文主旨句:书不可不成诵。
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独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韦编三绝,悬梁刺股,凿壁偷光,昼耕夜诵,囊萤映雪”等等。
任选1个。参考:百度百科“司马光好学”词条。
你可以去查对一下!网址:/view/1275387.htm。
5.司马光救友这篇古文怎么翻译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就像一个大人一样非常懂事,听到老师讲解《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因此他也明白了春秋的内涵.从此书不离手,甚至忘记了饥渴,冷热,一心都扑到了书里.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表现勤奋的句子: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中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