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史铁生《病隙碎笔》的精僻名句
爱,即孤立的音符或段落向着那美丽与和谐的皈依,再从那美丽与和谐中互相发现:原来一切都是相依相随。
倘若是音符间的相互隔离与排拒,美丽与和谐便要破坏。但上帝的音乐岂容破坏?比如说,地球的美丽是不容破坏的,生态的和谐是不容破坏的,被破坏的只可能是破坏者自己,比如说,上帝之手将借助干旱、沙尘暴、艾滋病、环境污染、臭氧层破洞……删除造成这一切不和谐的赘物。
癌症是什么?是和谐整体中的一个失去控制的部分,这差不多是对无限膨胀着的人类欲望的一个警告。艾滋病是什么?是自身免疫系统的失灵,而生态的和谐正是地球的自身免疫系统。
上帝是严厉而且温柔的,如果自以为是的人类仍然听不懂这暗示,地球上被删除的终将是什么应该是明显的。 1、不断的苦难才是不断地需要信心的原因,这是信心的原则,不可稍有更动。
倘其预设下丝毫福乐,信心便容易蜕变为谋略,终难免与行贿同流。甚至光荣,也可能腐蚀信心。
在没有光荣的路上,信心可要放弃么?以苦难去作福乐的投资,或以圣洁赢取尘世的荣耀,都不是上帝的期待。 2、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
这游历当然是有风险,但去大河上淋漓就安全吗?不同的是,漂流可以事先做些准备,生病通常猝不及防;漂流是自觉的勇猛,生病是被迫的抵抗;漂流,成败都有一份光荣,生病却始终不便夸耀。不过,但凡游历总有酬报:异地他乡增长见识,名山大川陶冶性情,激流险阻锤炼意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
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
刚坐上轮椅的时候,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
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3、人有一种坏习惯,记得住倒霉,记不住走运,这实在有失厚道,是对神明的不公。 4、世界是一人整体,人是它的一部分,整体岂能为了部分而改变其整体意图?这大约就是上帝不能有求必应的原因。
这也就是人类在以及个人永远的困境。 5、生活,正如上帝指给约伯看到的那样,从来就布设了凶险,不因为谁的虔诚就给谁特别的优惠。
6、上帝不许诺光荣与福乐,但上帝保佑你的希望。人不可以逃避苦难,亦不可以放弃希望——恰是在这样的意义上,上帝存在。
7、信心,既然不需要事先的许诺,自然也就不必有事后的恭维,它的恩惠唯在渡涉苦难的时候可以领受。 8、仁慈在于,只要你往前走,他总是给路。
在神的字典里,行与路共用一种解释。 9、真正的理解都难免是设身处地,善如此,恶亦如此,否则就不明白你何能把别人看得那么透彻。
10、知识并不担保善良 11、强行一旦得逞,信仰难保不是悲剧。 12、狼不是被饲养的,狼是漫山遍野里跑的,把狼关在笼子里一养,世界上就有了狗。
13、“我们”的位置并不在与“他们”的对立之中,而在与神的对照之时。 14、猜想的意义并不一定要由证实来支持。
15、科学需要证明,信仰并不需要。 16、作恶者更倾向于灵魂的死。
死即是一切的结束,恶行便告轻松。 17、人死后灵魂依然存在,是人类高贵的猜想。
18、良心的审判,注定的,审判者和被审判者都只能是自己。 19、善恶的标准,可以永久地增补、修正,可以像对待幸福那样,做永久的追寻。
20、在对人性恶的觉察中,在人的忏悔意识里,神显现。在人性去接近完美却发现永无终途的路上,才有神圣的朝拜。
21、神明一落到实惠,总难免捉襟见肘力不从心。 22、所谓天堂即是人的仰望,仰望使我们洗去污浊。
23、爱情本来是一种心愿,不能到街上看看就说没有。……“爱的奉献”这句话不算很通顺。
能够捐资,捐躯,可心愿是能够捐的吗?爱如果是你的心愿,爱已经使你受益,无论如何用不上大义凛然。 24、自卑,历来送给人间两样东西:爱的期盼,与怨愤的积累。
35、爱,原就是自卑弃暗投明的时刻。自卑,或者在自卑洞穴里步步深陷,或者转身,在爱的路途上迎候解放。
26、在墙壁的那边,在表情后面,在语言深处,别人,到底都是什么?对此你毫无把握。 27、爱,与喜欢混淆得最严重。
“我爱你”,可能是表达着一次真正的爱情,也可能只是好色之徒的口头禅,还可能是各有所图的一回交易。 28、爱的情感包括喜欢,包括爱护、尊敬和控制不住,除此之外还有最紧要的一项:敞开。
相互敞开心魂,为爱所独具。 29、爱情所以选中性作为表达,作为仪式,正是因为,性,以其极端的遮蔽状态和极端的敞开形式,符合了爱的要求。
30、如果仪式之后没有内容,如果敞开的只是肉体,肌肤相依而心魂依然森严壁垒,那最多不过还是“喜欢”和“控制不住”。 31、爱之永恒的能量,在于人之间永恒的隔膜。
爱之永远的激越,由于每一个“我”都是孤独。 32、文学之个词并不美妙,并不恰切,不如是写作,不如是倾诉和倾听,不如是梦幻、是神游。
因为,本不该有什么规范,本不该去符合什么学。
2.史铁生《病隙碎笔》的精僻名句
爱,即孤立的音符或段落向着那美丽与和谐的皈依,再从那美丽与和谐中互相发现:原来一切都是相依相随。
倘若是音符间的相互隔离与排拒,美丽与和谐便要破坏。但上帝的音乐岂容破坏?比如说,地球的美丽是不容破坏的,生态的和谐是不容破坏的,被破坏的只可能是破坏者自己,比如说,上帝之手将借助干旱、沙尘暴、艾滋病、环境污染、臭氧层破洞……删除造成这一切不和谐的赘物。
癌症是什么?是和谐整体中的一个失去控制的部分,这差不多是对无限膨胀着的人类欲望的一个警告。艾滋病是什么?是自身免疫系统的失灵,而生态的和谐正是地球的自身免疫系统。
上帝是严厉而且温柔的,如果自以为是的人类仍然听不懂这暗示,地球上被删除的终将是什么应该是明显的。 1、不断的苦难才是不断地需要信心的原因,这是信心的原则,不可稍有更动。
倘其预设下丝毫福乐,信心便容易蜕变为谋略,终难免与行贿同流。甚至光荣,也可能腐蚀信心。
在没有光荣的路上,信心可要放弃么?以苦难去作福乐的投资,或以圣洁赢取尘世的荣耀,都不是上帝的期待。 2、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
这游历当然是有风险,但去大河上淋漓就安全吗?不同的是,漂流可以事先做些准备,生病通常猝不及防;漂流是自觉的勇猛,生病是被迫的抵抗;漂流,成败都有一份光荣,生病却始终不便夸耀。不过,但凡游历总有酬报:异地他乡增长见识,名山大川陶冶性情,激流险阻锤炼意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
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
刚坐上轮椅的时候,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
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3、人有一种坏习惯,记得住倒霉,记不住走运,这实在有失厚道,是对神明的不公。 4、世界是一人整体,人是它的一部分,整体岂能为了部分而改变其整体意图?这大约就是上帝不能有求必应的原因。
这也就是人类在以及个人永远的困境。 5、生活,正如上帝指给约伯看到的那样,从来就布设了凶险,不因为谁的虔诚就给谁特别的优惠。
6、上帝不许诺光荣与福乐,但上帝保佑你的希望。人不可以逃避苦难,亦不可以放弃希望——恰是在这样的意义上,上帝存在。
7、信心,既然不需要事先的许诺,自然也就不必有事后的恭维,它的恩惠唯在渡涉苦难的时候可以领受。 8、仁慈在于,只要你往前走,他总是给路。
在神的字典里,行与路共用一种解释。 9、真正的理解都难免是设身处地,善如此,恶亦如此,否则就不明白你何能把别人看得那么透彻。
10、知识并不担保善良 11、强行一旦得逞,信仰难保不是悲剧。 12、狼不是被饲养的,狼是漫山遍野里跑的,把狼关在笼子里一养,世界上就有了狗。
13、“我们”的位置并不在与“他们”的对立之中,而在与神的对照之时。 14、猜想的意义并不一定要由证实来支持。
15、科学需要证明,信仰并不需要。 16、作恶者更倾向于灵魂的死。
死即是一切的结束,恶行便告轻松。 17、人死后灵魂依然存在,是人类高贵的猜想。
18、良心的审判,注定的,审判者和被审判者都只能是自己。 19、善恶的标准,可以永久地增补、修正,可以像对待幸福那样,做永久的追寻。
20、在对人性恶的觉察中,在人的忏悔意识里,神显现。在人性去接近完美却发现永无终途的路上,才有神圣的朝拜。
21、神明一落到实惠,总难免捉襟见肘力不从心。 22、所谓天堂即是人的仰望,仰望使我们洗去污浊。
23、爱情本来是一种心愿,不能到街上看看就说没有。……“爱的奉献”这句话不算很通顺。
能够捐资,捐躯,可心愿是能够捐的吗?爱如果是你的心愿,爱已经使你受益,无论如何用不上大义凛然。 24、自卑,历来送给人间两样东西:爱的期盼,与怨愤的积累。
35、爱,原就是自卑弃暗投明的时刻。自卑,或者在自卑洞穴里步步深陷,或者转身,在爱的路途上迎候解放。
26、在墙壁的那边,在表情后面,在语言深处,别人,到底都是什么?对此你毫无把握。 27、爱,与喜欢混淆得最严重。
“我爱你”,可能是表达着一次真正的爱情,也可能只是好色之徒的口头禅,还可能是各有所图的一回交易。 28、爱的情感包括喜欢,包括爱护、尊敬和控制不住,除此之外还有最紧要的一项:敞开。
相互敞开心魂,为爱所独具。 29、爱情所以选中性作为表达,作为仪式,正是因为,性,以其极端的遮蔽状态和极端的敞开形式,符合了爱的要求。
30、如果仪式之后没有内容,如果敞开的只是肉体,肌肤相依而心魂依然森严壁垒,那最多不过还是“喜欢”和“控制不住”。 31、爱之永恒的能量,在于人之间永恒的隔膜。
爱之永远的激越,由于每一个“我”都是孤独。 32、文学之个词并不美妙,并不恰切,不如是写作,不如是倾诉和倾听,不如是梦幻、是神游。
因为,本不该有什。
3.病隙碎笔的作品鉴赏
对史铁生而言,《病隙碎笔》已不是单纯数量上的又一本散文随笔集,而是一部充满了生命体验的人生笔记。因为他深深明白,生命让自己写作的时间只会越来越少,故而不论病痛如何折磨自己,他都要尽力挤出时间一次次地唤醒因病痛而日渐麻木的心灵,然后对所在的世界和所处的时代进行审视,对生命状态和人生意义进行思考。于是也就有了关乎人生命运的“成长”、“生病”、“爱情”、“金钱”、“生存”、“道义”、“信仰”、“死亡”等等诸多感悟文字。可以说,凡是个体生命必须正视的问题和必须开解的难题,史铁生都没有回避与躲闪,而是调动了生命的全部激情与智慧给予一一地解答,从而让读者不时产生心灵的强烈共鸣。比如“生病”,他是这样领悟出一种很现实的人生观:“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或算得上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通读完《病隙碎笔》之后,我们会发现:书中243则充满智慧与安详的随笔文字,是作者以生命的追问方式来不断捕捉思想的火花而逐一写成的,其过程长达三年多。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史铁生在书中所说的一句话:“生命本无意义,是‘我’使(自己的)生命获得了意义。”
4.病隙碎笔
《病隙碎笔》是史铁生写的一部长篇哲思抒情散文,全书共六部分,两百三十六则。
《病隙碎笔》中,史铁生用通俗易懂并且生动的语言写出了关于我们人生的道理:人生、命运、爱情、金钱、道义、信仰……。史铁生有严重的残疾。
但他仍然坚持地在写文章——在他三天一次透析,整天与病魔抗争的时期。 《病隙碎笔》不只是史铁生的又一本散文随笔集,而是史铁生生命体验的记录。
史铁生随着年龄的增加,写作的时间将不断减少。所以他对于病痛不畏惧,努力留出时间对人生意义等去进行思考,所以也有了对“成长”、“生病”、“爱情”、“道义”等的感悟。
文章开始的第一句话就谈到了命运,“命运,就是说,这一出‘人间戏剧’需要各种各样的角色,你只能是其中之一,不可以随意调换。”他把生活比作戏剧,诠释的那么准确:“要让一出戏剧吸引人,必要有矛盾、有人物间的冲突,矛盾和冲突的前提,是人物的性格、境遇各异,乃至天壤之异”然而生活何尝不是这样呢,生活就是由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命运来组合的。
每个人的命运不同造成了人生的差异,才显示出生活的五彩缤纷。所以每个人的命运都不可以随意调换,也不可能千般一律。
正如他在《我与地坛》说的“就算我们连丑陋,连愚昧和卑鄙和一切我们所不喜欢的事物和行为,也都可以统统消灭掉,所有的人都一样健康、漂亮、聪慧、高尚,结果会怎样呢?怕是人间的剧目就全要收场了,一个失去差别的世界将是一滩死水,是一块没有感觉没有肥力的沙漠。”“人类的全部剧目需要它,存在的本身需要它”。
所以我们必须要承认生活中的差别,必须接受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不要过于埋怨这个世界对自己的不公。 史铁生没有躲避生命必须面对的问题,他用他的智慧一一解答了这些问题,也领悟除了很多道理。
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这样可以么?。
5.病隙碎笔怎么样
史铁生先生的《病隙碎笔》被我放在包里,来来回回背了两个星期。
从办公室背回家,再从家背回办公室,我利用任何可能的零碎时间读他,品味他的语言,感受其中的思想,惊叹于他对于生命,对于命运,对于生活的智慧。 与经过哲学家苦思冥想得出的哲学理论相比,我更喜欢史铁生先生这种从生活实践中求得的智慧。
它们通俗,易懂,脉络浅显,骨骼清奇。没有绕任何的弯子,更没有凭哪位哲学家或者思想家的理论著述做依托,它们像是从生活的尘埃里开出的花,像是从时光的沙漏里跌出的金蔷薇,如同神迹,带着很多不可能的可能和细碎的光辉。
史铁生先生像那个时代所有的热血青年一样,刚刚完成初中的学业,在豆蔻年华的十八岁,就去延安地区插队做知青,二十一岁那年双腿瘫痪,后又因急性肾损伤,患上了尿毒症,靠不断地做透析维持生命。这实在是非常不堪的命运,除了悲痛叹息抱怨哀号之外,实在让人想不出更合适的态度来对待它。
但史先生是顽强的,他可能也怀疑过,也抱怨过,也咒骂过命运,但最终他放掉一切消极的情绪,积极地正视命运。他不再盲目地期待奇迹,不再幻想谁的救赎,他决定自己对自己施以援手。
先是有这样勇敢的态度,才会有后来面对记者对他职业的询问时,幽默达观的回答,他对记者说,我的职业是生病,业余时间写点东西。下肢的瘫痪,病弱的身体,阻断了他向外部世界探索的可能,那没关系,在丰富的阅读,深沉的思索之后,他把目光转向了自己的内心,那是一个更加丰富,更加多彩,更加深遂的所在,他对自己内心的每一次追问,每一次凝视,每一次交锋,都有智慧的蜜流淌出来,他毫不吝啬地写下来,让愚痴如我辈者,得以通过阅读打开慧眼。
史铁生先生在《病隙碎笔》这本书里谈到了自己对于上帝,灵魂,爱和死亡的看法。他对于上帝的部分写的实在精辟,他说,最可以信赖的神,就是保证与你同在的那位,路是没有尽头,但是他总是遥遥地走在前方,保佑着希望永不枯竭,他所以不能亲临俗世,解救你于某处具体的疾苦,实在是因为他要在神界恪尽职守,不至于使那永恒的距离失去看管。
多么精妙的比喻和论述,上帝是有的,那便是希望,存在于你内心的永远不息的希望。如果一个连希望都没有的人,任是再万能再法力无边的上帝也无法带其脱离苦海。
史先生便是秉承着自己这样的观点,在几十年的漫长的被疾病缠身的人生路上,始终活得达观,积极,朴实而真诚。他积极地配合每一次地治疗,从不轻言放弃,并在疼痛稍减的时候,努力工作,笔耕不辍,在短短几十年的病患生涯中,他为后人留下了很多宝贵的作品,这样的精神和行为,皆不是常人所能拥有和达到的。
史先生说,我就是我,这便是局限。我深刻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我”在这里的主体,并不单指他自己。
这个我,指的是世间的每一个人,芸芸的众生,日光之下奔走的任何一个人。但如何突破自身狭小的局限,史先生用自己的行动,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
他的身体是残疾的,但他却利用自己健全的心智,不断地向内心深处探索,不断地向亘古的宇宙的本源去寻求,于是找到了一个更广大,更丰富,更奇妙的无限世界,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美丽得无与伦比的桃花源。他说,上帝为人性写下的最本质的两条密码是,残疾与爱情,残疾即残缺,限制,阻碍,是属物的,是现实的,爱情则是属灵的,是梦想,是对美满的期盼,是无边无限的,是对残缺的补救。
我常常被他这样的句子惊醒,震动,恍如在浓雾的海面上望见远处的灯塔,心在一瞬间被激动的狂喜填满。 史铁生先生的《病隙碎笔》仿佛是他展现给世人的,他精神桃花源的一个小小角落,那里有如水的好风,迷人的风景,和熙的暖阳,让人留连忘返,不知归路。
但我想,史先生的本意应该远不止于此,他最终的目的,可能是在启发我们,鼓励我们,像他一样,勇敢抛开俗世的缠绕,抛开那属物的,有形的局限,不断地向内心去寻找,向具有更多智慧,更多希望,更多梦想,更多灵性的地方去追寻,从而建立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属于每一个人的精神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