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鹤梁的沉浮
白鹤梁
白鹤梁题刻位于长江三峡库区上游涪陵城北的长江中,是三峡文物景观中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是一块长约1600米,宽16米的天然巨型石梁。石梁仅冬春枯水期露出水面。相传唐时尔朱真人在此修炼,后得道,乘鹤仙去,故名。
石梁上刻有自唐广德元年(763年)至当代的石刻题记164段,其中水文题记108段;石鱼图14尾,其中作水文标志者3尾。题刻、图像断续记录了1200余年间72个年份的历史枯水位情况,对研究长江中上游枯水规律、航运以及生产等,均有重大的史料价值。1974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水文工作会议上,中国代表团以《涪陵石鱼题刻》为题,向大会提交报告,白鹤梁的科学价值遂得到世界公认。
白鹤梁上还有黄庭坚、朱熹、庞公孙、朱昂、王士祯等历代骚人墨客众多的诗文题刻,篆、隶、行、草皆备,颜、柳、黄、苏并呈,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故有“水下石铭”之美誉。
据黄庭坚的后裔、涪陵区文管所长黄德建先生
介绍,国家已接受中外专家的建议,将实施白鹤梁
题刻保护工程,由天津大学承担工程设计,拟建水
下博物馆,国宝白鹤梁题刻将会有一个可靠的、令
人欣慰的归宿。目前,涪陵的文化部门准备将题刻
复制于涪陵区人民广场,让人们终年可瞻其尊容。
白鹤时鸣留胜景,石鱼出水兆丰年。
白鹤梁上的石鱼石刻,有着重要的科研和史料价值,又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历来为世所重视。它既是长江枯水位的历史记录,又有“石鱼出水兆丰年”和“年年有余(鱼)”之意。因此,古人在白鹤梁上刻有“枯水季节,若石鱼出水面,则兆年丰千年如许”的石刻题记。
白鹤梁题刻位于长江三峡库区上游涪陵城北的长江中,是三峡文物景观中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白鹤梁题刻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众多珍贵题刻堪称国宝,令中外专家和游客惊叹不已。
与水文科学有关的题刻108件,故有“世界水下碑林”美誉。这些题刻主要集中于倾斜14.5度的北坡上,起于唐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止于1963年 2月15日涪陵文化馆最后题刻落笔,刚好1200年。记录着72个年份的枯水历史,共有题刻180多幅,其中唐代l幅、宋代98幅、元代5幅、明代16 幅、清代23幅、近现代40多幅。
梁上刻着历代名人真迹,如黄庭坚、晁公道、黄寿、朱昂、吴革、刘甲、庞公孙、王士贞等,共300多人题写的诗词,达3万多字。荟萃“颜、柳、苏、黄、真、草、隶、篆”名体书法于一梁,大放异彩,流芳千古。北宋大书法家黄庭坚题写的“元符庚辰涪翁来”,更是令人惊叹。
葛洲坝水电站和宏伟的三峡工程都参考了白鹤梁水文题刻一些数据,如175米水位高程是以白鹤梁1000多年的洪水纪录为依据。唐鱼的眼睛为长江中上游的零点水位,相当于海拔137.91米高程。此水文纪录比英国在武汉江汉馆设计的水尺标点早1100年。因此享有“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之誉。
终于在2003年2月13日经葛修润等文物工作者的努力下宣告白鹤梁水下保护工程施工了,得到这个消息那些世代守望这座珍贵的水下碑林的涪陵人和那些像热爱自己生命一样热爱白鹤梁的文物工作者感到欣慰。
2.白鹤梁的沉浮提纲和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提纲] 1、线索 关注白鹤梁——设计方案——确定方案——保护白鹤梁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写了以葛修润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们经过反复论证,反复试验,在否定一个又一个保护方案的情况下,最终设计出了原地保护白鹤梁的理想方案。
3、人们为了寻找,保护白鹤梁做了哪些事? 四种保护方案: 第一种:水下博物馆方案 第二种:水上博物馆方案 第三种:对白鹤梁题刻进行修复和加固,选择高出,原样复制碑林 第四种:运用“无压容器”原理来水下保护白鹤梁题刻 [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设问开头,交代了对白鹤梁命运的关注。 第二段(第2~8自然段):交代了白鹤梁的重要文物价值,为了保护白鹤梁,专家们设计了三套方案。
第三段(第9~30自然段):写了葛修润在推翻前三个方案后所设计的新方案。 拓展资料: 白鹤梁位于长江三峡库区上游,重庆市涪陵城北的长江中,是一块长约1600米,宽16米的天然巨型石梁。
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长江水枯的时候,才露出水面。相传唐朝时尔朱(ér jū)真人在涪州今白鹤梁的江边修炼,后得道,在石梁上乘鹤仙去,故名“白鹤梁”。
白鹤梁景观是三峡文物景观中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 参考资料:白鹤梁_百度百科 。
3.白鹤梁的沉浮
白鹤梁的沉浮讲的是为了完整地保护国家级文物——涪陵白鹤梁题刻,以葛修润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们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反复试验,在否定了一个又一个保护方案的情况下,最终设计出了理想的方法。展现出我国科技工作者极其强烈的责任感,和他们为保护文物付出的巨大心血。
保护
白鹤梁
白鹤梁是一座天然石梁,位于靠近涪陵长江南岸的大江中,是一个长约1600米,宽15米的袖珍小岛。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长江水枯的时候,才露出水面。三峡大坝蓄水后,它就沉入几十米的水底,再也不能露出水面了。
古人认为,冬天长江的水位回落到一定位置时,第二年一定是个风调雨顺的丰收年,于是人们就用“刻石鱼”的方法记录长江枯水水位。这一做法从唐朝延续至近代,每当石鱼露出,就成为一件盛事,人们在长江上聚会,在白鹤梁上刻石记载,文人墨客也赋诗填词。
岁月相积,白鹤梁刻上十几尾石鱼,题刻一百七十多段,计三万余字。与水文有关的题刻一百多处,记载了唐代之后共千余年间的七十多个枯水年份。白鹤梁题刻是世界江河水文最早的记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惟一古代水文站”。石梁上还刻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白鹤、弥勒佛以及风格不同、甚为宝贵的历代文人的诗文、书法和绘画作品。因此白鹤梁又被称为中国书法绘画艺术的水下博物馆。1988年国务院将白鹤梁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鹤梁一定要保护,这样的共识不难达成,但困难的是如何保护。
第一个保护方案是水下博物馆方案。它的基本思路是在白鹤梁题刻段上面建一个椭圆形的密封罩体,罩体两端各开一个隧道通到岸上,人们可以通过隧道进行维护和参观。这个设想的长处是方便人们参观,但白鹤梁会长年暴露在空气之中,不利于保护。并且要建一个能顶住30米水压的巨大密封革体,工程难度大、花费高。因此这个方案被否定了。
第二个方案是岸上博物馆方案。它的基本思路是让白鹤粱淹没水下,自然保护。在岸上建立博物馆,复制白鹤梁题刻陈列其中。这个方案简单可行,所需资金相对也少。但复制品的价值,怎能和白鹤梁本体部围相提并论!
苦苦寻觅中诞生了第三个方案。这个方案充满想像,运用现代技辍招术,对白鹤梁题刻进行修复和加固,让它能在江底长久留存;而在白鹤梁近旁高处选择一个地点,把原样复制的白鹤梁碑林放置其上。这个方案的设计者,期望当三峡工程完成之后,在三峡库区依然可以重现白鹤梁随水隐现的自然景观。
此后的两年里,再没有人提出比这个方案更理想的新方案了。经过反复的论证和实验,至2000年末,一部分设计书已经做了出来。国家文物局决定召开专家评审会,邀请工程院院士葛修润担任专家评审组组长。
4.《白鹤梁的浮沉》全文
涪陵白鹤梁的石鱼还能浮出水面吗?三峡工程开工以后,人们就一直关心着这个问题。
白鹤梁是一座天然石梁,位于靠近涪陵长江南岸的大江中,是一个长约1600米、宽15米的袖珍小岛,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长江水枯的时候,才露出水面。三峡大坝蓄水后,它就沉入100多米深的水底,再也不能露出水面了。
古人认为,冬天长江的水位回落到一定位置时,第二年一定是个风调雨顺的丰收年,于是人们就用“刻石鱼”的方法记录长江枯水水位。这一做法从唐朝延续至近代,每当石鱼露出,就成为一件盛事,人们在长江上聚会,在白鹤梁上刻石记载,文人墨客也赋诗填词。
岁月相积,白鹤梁上了十几尾石鱼,题刻170多段,计3万余字。与水文有关的题刻100多处,记载了唐代之后共千余年间的70多个枯水年份。
白鹤梁题刻是世界江河水文的最早记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石梁上还刻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白鹤、弥勒佛以及风格不同、甚为宝贵的历代文人的诗文、书法和绘画作品,因此,白鹤梁又被称为“中国书法绘画艺术的水下博物馆”。
1988年国务院将白鹤梁题刻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鹤梁一定要保护,这样的共识不难达成,但困难的是如何保护。
第一个保护方案是水下博物馆方案。它的基本思路是在白鹤梁题刻段上面建一个椭圆形的密封罩体,罩体两端各开一个隧道通到岸上,人们可以通过隧道进行维护和参观。
这个设想的长处是方便人们参观,但白鹤梁会长年暴露在空气之中,不利于保护,并且要建一个能顶住30米水压的巨大密封罩体,工程难度大、花费高。因此这个方案被否定了。
第二个方案是岸上博物馆方案。它的基本思路是让白鹤梁淹没水下,自然保护。
在岸上建立博物馆,复制白鹤梁题刻陈列其中。这个方案简单可行,所需资金相对也少。
但复制品的价值,怎能和白鹤粱本体相提并论! 苦苦寻觅中诞生了第三个方案。这个方案充满想象:运用现代技术,对白鹤梁题刻进行修复和加固,让它能在江底长久留存;而在白鹤梁近旁高处选择一个地点,把原样复制的白鹤梁碑林放置其上。
这个方案的设计者期望当三峡工程完成之后,在三峡库区依然可以重现白鹤梁随水隐现的自然景观。 此后的两年里,再没有人提出比这个方案更理想的新方案了。
经过反复的论证和实验,至2000年末,一部分设计书已经做了出来。国家文物局决定召开专家评审会,邀请工程院院士葛修润担任专家评审组组长。
评审会前,葛修润从上海出差到北京,特意去了一趟国家文物局,了解这个方案。他快速地翻阅着资料,大脑也在快速地转动。
看完,他抬起头来,正碰上国家文物局同志期待的目光。 他说:“我认为这个方案也不理想。”
“为什么?”国家文物局的同志显然没想到。 “因为这个方案,也是把文物淤埋掉。”
“那您有什么办法使文物不被淤埋掉呢?” “我想我有办法改变这个状态。” 葛修润想了约5分钟。
这5分钟里,他调动了一生积累的丰厚的力学知识。一个设想浮出了脑海:“我们可以运用‘无压容器’的原理,把白鹤梁本体在水下保护起来。”
他讲了自己的设想,国家文物局的同志听了半信半疑。 告辞时,他说:“请把这些资料借给我,我要再看看。”
从北京返回上海的火车上,他一夜未眠,把借来的资料,从头到尾细读了一遍,反复想:“那些方案不行,我的方案是可行的吗?”隔了一天,他从上海赴重庆,在火车上仍然没有睡觉,反复思考自己设计的方案。 评审会按既定程序一项一项进行。
葛修润一面听,一面思想激烈地斗争:第三个方案的设计者做了那么多的工作,自己还要不要提出不同意见? 会议进行中,涪陵博物馆的同志给大家播放白鹤梁的录像片。 葛修润又一次被白鹤梁的风姿深深打动。
长江在屏幕上翻腾,他的心也在翻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何等的神奇!生生不息的炎黄子孙,在这段石梁上的创造,何等的丰富和美妙!大自然和我们的祖先把这样宝贵的财富留给我们,难道我们只能把复制品留给后人?葛修润院士又一夜未眠。
第二天专家们继续审议方案。上午的会议即将结束,会议组织者请葛修润发言。
葛修润站起来:“我想耽误一会儿大家的吃饭时间,再谈谈白鹤梁的保护问题。”这位身材高大、精神矍铄的老人,此刻面容极其凝重。
“迄今为止,我们提出的白鹤梁保护方案,包括即将通过的这个方案,都不能改变白鹤梁被淤埋的命运。”他的语气沉重起来,“作为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原地保护白鹤梁责无旁贷。
如果不能这样,那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失职!”最后一句话,震撼了在座所有人的心。然后他就用投影仪一边放昨天夜里准备的透明胶片,一边讲解他的新方案思路。
他认为:白鹤梁题刻历经1200多年还很完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白鹤梁绝大多数时间是在水里。因此,我们可以运用“无压容器”原理,在白鹤梁原址修建一个充水的透明壳体,定期从长江抽水过滤后注入壳体,以清水来抵消壳体外江水的巨大压力,并使白鹤梁题刻免受风浪和泥沙石砾的销蚀。
再建一条透明水下管道,让人们透过管道欣赏白鹤梁题刻。这样,既能保护白鹤梁,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