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分别是什么
《童年》(1913年)、《在人间》(1916年)和《我的大学》( 1923年)三部 中篇小说,是高尔基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的自传体三部曲。
自它们陆续问世以 来,岁月悠悠,风云变幻,沧海桑田,而这三部曲却始终保持着艺术魅力,吸引着 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成为高尔基创作中最受欢迎的作品。 贯穿于三部曲始终的是自传主人公阿辽沙。
其中,《童年》描述阿辽沙从1871 年父亲去世到1879年母亲去世8年间在下诺夫戈罗德市外祖父家的生活,包括他短 暂的学校生活和1878年秋缀学后“到街头去找生活”的情景,刻画了外祖父一家 人、这个家庭染坊的工人、房客、邻居等众多的人物形象,显露出童年生活给阿辽 沙留下的鲜明印象。 《在人间》以阿辽沙1879年秋至1884年夏在社会上独自谋生的 坎坷经历为线索,记述他先后在下诺夫戈罗德鞋店、绘图师家和圣像作坊当学徒、在伏尔加河上的“善良号”、“彼尔姆号”轮船上当洗碗工的所见所闻,提供了俄 罗斯外省市民生活的生动画幅。
《我的大学》则是主人公1884年秋至1888年在喀山 时期的生活印象与感受的艺术记录,其中展示了伏尔加河的码头、“马鲁索夫卡”大杂院、捷林科夫面包店、谢苗诺夫面包作坊、民粹派革命家罗马斯在附近村庄上 开的小杂货铺及村民的生活图景,最后以主人公漂泊到里海岸边卡尔梅克人一个肮 脏的渔场作结,描写了各阶层人物的众生相。 三部曲所描述的内容在时间上彼此衔 接,不仅是作家本人早年生活的形象化录影,更是俄罗斯民族风情的艺术长卷,具 有不可替代的文化史价值和美学价值。
三部曲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幅彼此连缀的动态风俗画。作品凸现了充斥着愚 陋、污秽和无耻的旧时代俄罗斯生活的特点。
消极的人生态度与愚昧的生活内容往往 是形影相随、互为因果的。高尔基在三部曲中以饱含忧虑的笔触,描写了“铅样沉重 的生活”怎样在俄罗斯民族中造就了无数听天由命的人,浑浑噩噩、无所事事的人, 不幸沦落的人,以及一些曾经有过些许热情,不久即心灰意懒的颓废的人们。
2.高尔基3部曲的读书笔记,急需哦
读“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童年”有感 高尔基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他的许多格言都深受大家的喜爱。如:“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脑子—认识的能力—是像肌肉一样,靠练习,锻炼而培养起来的。”等等。但是,你们知道高尔基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吗?
“在一间昏暗、狭小的房子里,就在窗户下面的地板上,躺着我的父亲。他穿着白衣裳,身子特别长,光脚丫子的脚指头奇怪地揸开着,那双可亲得手静静的平方在胸前,手指是弯曲的;快活的眼睛上紧紧压着两枚乌黑的铜币,慈祥的脸孔发黑了,牙齿难看地龇着,让我害怕。”在高尔基还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便死了。不久后,他的母亲也死了。于是,他便与外公、外婆住在一起。没想到的是,高尔基脾气暴躁的外公,三天两头打他。有一次,甚至把他抽得昏死过去。可是,懂事的高尔基知道外公是因为他调皮才打他,所以,他也不责怪外公。
在想想我们,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我们的爸爸、爸爸或外公,外婆不会因为我们的一点儿小错误而打我们。在我们2、3岁时,就可以在托儿所里与自己的小伙伴一起作游戏。回家后,还能在爸爸、妈妈的怀里撒娇。双休日,是我们最开心的日子。爸爸、妈妈会带我们到游乐场去玩。坐在那旋转的木马上、那开得飞快的碰碰车上,心里比吃了蜜还甜。上学后,爸爸、妈妈便会坐在我们身边,辅导我们做作业,有时还会教我们些课外的知识哪!
在与高尔基的对比下,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啊!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时光,以优异地成绩来回报祖国吧!
3.高尔基的三部曲
《童年》(一九一二—一九一三)、《在人间》(一九一四)和《我的大学》(一九二二—一九二三)是高尔基著名的三部自传体小说,描写了作家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的生活经历。《童年》反映小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去世以后,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过的岁月。其间,他得到外祖母的疼爱、呵护,受到外祖母所讲述的优美童话故事的熏陶,同时也亲眼目睹两个舅舅为争夺家产争吵打架以及在生活琐事中表现出来的自私、贪婪。这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善与恶,爱与恨已经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阿廖沙十一岁丧母,外祖父也破了产,他无法继续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便走上社会,独立谋生。他曾当过鞋店里的伙计,轮船上的洗碗工人,也曾在任绘图员的亲戚家里和圣像作坊里当过名曰“学徒”的小佣人。无论在哪儿,他都不仅担负着一个孩童难以胜任的、苦役般的劳动,而且受尽屈辱,饱尝辛酸,切身体会到底层劳苦大众的奴隶般非人的生活,开始模糊地认识到沙皇专制制度的反动本质,进一步了解并更加痛恨包围着他的市侩生活,同时也发现了劳动人民具备纯朴善良、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此时,书籍打开了他的眼界,为他展现了一个奇妙的新世界,诱使他渴望新的生活,对他的成长起有重大的作用。这一段生活经历就是第二部小说《在人间》的主要内容。《我的大学》则记述了高尔基在喀山时期的活动和成长,主要是民粹派思潮对他的影响以及带有革命情绪的大学生、青年秘密小组这所社会大学对他的启迪和教育,同时也就展示了十九世纪七十和八十年代俄国社会生活的画面。
从这个被真实记述下来的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青少年时代的高尔基对小市民习气的深恶痛绝,对自由的热烈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在生活底层与劳苦大众的直接接触,深入社会、接受革命者思想的影响和如饥似渴地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养料是使他得以成长的重要条件。
高尔基从幼年时代寄居在外祖父家中就开始接触小市民的生活。此后,在绘图员家里,在居住着各种不同人物的大杂院里,在他干过活的任何地方,这种保守、自私、贪婪、庸俗的习气处处可见。小市民的典型人物常常暴食暴饮,无病呻吟,彼此吵架揭短,用不堪入耳的脏话制造丑闻,传播谣言。“无耻的流言蜚语、恶意的诽谤组成一张肮脏的网子”,缠绕着大家,无人可以幸免,仿佛通过折磨别人来为自己寻找乐趣是“他们唯一可以不付任何代价的娱乐活动”,可以填补他们空虚无聊的灵魂,这实在也是一种人性的扭曲。处在这种氛围之中,小阿廖沙时时处处感到烦闷、压抑、窒息,简直无法忍受。高尔基在三部曲中花费大量笔墨,以极其辛辣的笔锋对他青少年时代感触甚深的市侩气息这一社会毒瘤加以深刻揭露,借此探索产生这种保守、落后心理特征的社会根源,指出小市民习气是滋生种种消极的、不抗恶的社会思潮的土壤。
“在人间”生活的岁月里,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正直的厨师斯穆雷,热爱劳动的码头装卸工人,洗衣女工纳塔利娅,老匠人格里戈里乃至凶神恶煞般对待阿廖沙的绘图员家的婆媳俩都从不同方面帮助高尔基了解生活,认识生活,思考人生的意义。青少年时代的高尔基走向成熟的另一个老师是书籍。凡是读过三部曲的人都会对阿廖沙执着地渴望读书,自觉地认真读书的顽强精神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在那个认为读书是“歪门邪道”,读书会诱人犯罪的小市民圈子里,阿廖沙为了实现读书的愿望所遭受的屈辱、欺凌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书籍扩大了阿廖沙的视野,丰富了他的思想,向他展现了越来越广阔的世界,使他争取美好生活的愿望更加强烈,为之奋斗的决心更加坚定。
总之,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不仅描绘了十九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俄国社会广阔的生活图景,而且“描写了作家从生活的底层攀上文化高峰、走向革命的道路,同时也反映了俄国一代劳动者在黑暗中寻找真理、追求光明的艰难曲折的历程”;而高尔基“审察生活的能力,塑造人物性格的才能以及对于俄罗斯底层的无与伦比的知识,都是他赢得巨大声誉的重要因素”
4.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读书笔记~
高尔基出生在沙皇专制统治时期,俄国人民苦难深重的年代.高尔基有过苦难的童年,辛酸的人间"炼狱",以及从"社会大学"苦苦寻找光明的艰难历程.他的自传体三部曲,就是他本人的真实生活的写照.本文论述了三部曲主人公阿辽沙成长的因素:苦难的童年和辛酸的"人间"生活培养了他反抗精神;与人民的密切交往,艰苦生活的磨练,是他成为新人的基础;刻苦自学是阿辽沙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显著特点;书本知识的启发和教育对他的成长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喀山时期是他思想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使他成长为积极探索生活真理的不妥协的青年.阿辽沙的形象是俄国一代劳动者经过艰苦卓绝的磨练后,走向新生活道路的艺术典型.
读“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童年”有感 高尔基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他的许多格言都深受大家的喜爱。如:“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脑子—认识的能力—是像肌肉一样,靠练习,锻炼而培养起来的。”等等。但是,你们知道高尔基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吗?
“在一间昏暗、狭小的房子里,就在窗户下面的地板上,躺着我的父亲。他穿着白衣裳,身子特别长,光脚丫子的脚指头奇怪地揸开着,那双可亲得手静静的平方在胸前,手指是弯曲的;快活的眼睛上紧紧压着两枚乌黑的铜币,慈祥的脸孔发黑了,牙齿难看地龇着,让我害怕。”在高尔基还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便死了。不久后,他的母亲也死了。于是,他便与外公、外婆住在一起。没想到的是,高尔基脾气暴躁的外公,三天两头打他。有一次,甚至把他抽得昏死过去。可是,懂事的高尔基知道外公是因为他调皮才打他,所以,他也不责怪外公。
在想想我们,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我们的爸爸、爸爸或外公,外婆不会因为我们的一点儿小错误而打我们。在我们2、3岁时,就可以在托儿所里与自己的小伙伴一起作游戏。回家后,还能在爸爸、妈妈的怀里撒娇。双休日,是我们最开心的日子。爸爸、妈妈会带我们到游乐场去玩。坐在那旋转的木马上、那开得飞快的碰碰车上,心里比吃了蜜还甜。上学后,爸爸、妈妈便会坐在我们身边,辅导我们做作业,有时还会教我们些课外的知识哪!
5.高尔基的三部曲是什么
高尔基的三部曲是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拓展资料:
1、《童年》:反映了小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过的岁月。其间,他得到外祖母的疼爱、呵护,受到外祖母所讲述的优美童话的熏陶,同时也亲眼目睹两个舅舅为争夺家产争吵打架以及在生活琐事中表现出来的自私、贪婪。这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善与恶、爱与恨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阿廖沙就是在这种“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小说全面而真实的考察俄罗斯的国民性,通过阿廖沙的所见所闻无情的揭露和批判了俄国小市民的生活方式及精神特征,鞭挞了小市民的卑鄙灵魂。
2、《在人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二部。阿廖沙11岁时,母亲又不幸去世,外祖父也破了产,他无法继续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便走上社会,独立谋生。他先后在鞋店、圣像作坊当过学徒,也在绘图师家、轮船上做过杂工,饱尝了人世间的痛苦。在轮船上当洗碗工时,阿廖沙结识了正直的厨师斯穆雷,并在他的帮助下开始读书,激发了对正义和真理追求的决心。五年后,阿廖沙怀着进大学的希望准备到喀山去。
3、《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作品讲述了阿廖沙在喀山时期的生活。16岁那年,他背井离乡,到喀山去上大学。梦想破灭后,他不得不为生存而奔波。住“大杂院”,卖苦力,同流浪汉接触,和形形色色的小市民、知识分子交往,进了一所天地广阔的社会大学。在这所大学里,他经历了精神发展的复杂道路,经受诸多方面的生活考验,对人生的意义、对世界的复杂性进行了最初的探索。
6.高尔基的三部曲
《童年》反映了小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过的岁月。其间,他得到外祖母的疼爱、呵护,受到外祖母所讲述的优美童话的熏陶,同时也亲眼目睹两个舅舅为争夺家产争吵打架以及在生活琐事中表现出来的自私、贪婪。这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善与恶、爱与恨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阿廖沙就是在这种“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在人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二部。阿廖沙11岁时,母亲又不幸去世,外祖父也破了产,他无法继续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便走上社会,独立谋生。他先后在鞋店、圣像作坊当过学徒,也在绘图师家、轮船上做过杂工,饱尝了人世间的痛苦。在轮船上当洗碗工时,阿廖沙结识了正直的厨师斯穆雷,并在他的帮助下开始读书,激发了对正义和真理追求的决心。五年后,阿廖沙怀着进大学的希望准备到喀山去。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作品讲述了阿廖沙在喀山时期的生活。16岁那年,他背井离乡,到喀山去上大学。梦想破灭后,他否得不为生存而奔波。住“大杂院”,卖苦力,同流、浪汉接触,和形形色色的小市民、知识分子交往,进了一所天地广阔的社会大学。
在这所大学里,他经历了精神发展的复杂道路,经受住多方面的生活考验,对人生的意义、对世界的复杂性进行了最初的探索。
7.高尔基的三部曲的名字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的诞生不仅为研究高尔基本人的生活道路、成长过程和创作发展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材料,而且在我们面前呈现出一幅十九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俄国城乡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
这是俄罗斯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描写了作家从生活的底层攀上文化顶峰、走向革命的艰难道路,同时也反映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劳动者追求真理的曲折历程。《童年》回忆了主人公阿廖沙在外祖父家度过的苦难童年。
《在人间》描述了少年阿廖沙被外祖父逐出家门后到“人间”去自谋生路的坎坷经历。《我的大学》叙述的是:刚刚步入青年时代的阿廖沙怀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却在“社会大学”里学到了有围墙的大学所学不到的知识,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觉悟,经过痛苦的思想探索,终于成长为一个革命知识分子。
三部曲展示了19世纪末俄国社会生活的风貌,是一部既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又有巨大的艺术魅力的优秀作品。
8.童年 高尔基中的佳句有哪些
关于《童年》 【写作背景】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
早在19世纪90年代,高尔基就有撰写传记体作品的念头。在1908年至1910年间,列宁到高尔基在意大利卡普里岛的寓所做客,高尔基不止一次地向他讲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
有一次,列宁对高尔基说:“您应当把一切都写出来,老朋友,一定要写出来!这一切都是富有极好的教育意义的,极好的!”高尔基说:“将来有一天,我会写出来……”不久,他实现了这个诺言。 高尔基在这本书中真实地描述了自己苦难的童年,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典型的特征,特别是绘出了一幅俄国小市民阶层风俗人情的真实生动的图画。
它不但揭示了那些“铅样沉重的丑事”,还描绘了作者周围的许多优秀的普通人物,其中外祖母的形象更是俄罗斯文学中最光辉、最富有诗意的形象之一。是这些普通人给了幼小的高尔基良好的影响,使他养成不向丑恶现象屈膝的性格,锻炼成坚强而善良的人。
【内容精要】 高尔基4岁丧父,10岁丧母,后靠自己努力学习奋斗成为了苏联伟大的文学家,自传三部曲是在列宁的鼓励下写成的,它们独自成篇,又前后相连,艺术地再现了主人公阿辽莎成长历程的三个阶段,真实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罗斯民众的生活,反映了小市民阶层的庸俗自私和空虚无聊,揭露了沙俄专制的黑暗与罪恶,被视为俄苏自传体小说的里程碑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成就。 《童年》是这套三部曲的第一部,讲述的是高尔基幼年丧父、母亲改嫁,他跟随脾气暴躁的、日渐破落的小染坊主外公外婆生活的童年时光。
此书通过一个儿童无邪的眼光,向读者生动地展示了19世纪中叶俄罗斯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描绘了许许多多社会小市民丑陋和愚昧的生活风貌以及当时俄国的宗教、丧葬等民风民俗。高尔基的这些回忆,有助于我们了解沙皇俄国那个时代的风貌,了解一代文学大师高尔基童年时的社会环境。
小阿辽莎的童年生活是“一种浓厚的、色彩斑驳的、离奇得难以形容的生活”,“仿佛是由一个善良而且极端诚实的天才美妙地讲出来的一个悲惨的童话”。在叙述童年生活的过程中,几乎阿辽莎遭遇的每一件比较大的事情,都会引起他一种意识的觉醒,这在作品中的表现就是每一件事情的叙述之后都紧随一句或一段阿辽莎的哲理性的语言。
在高尔基的笔下,阿辽莎的生活是出身于下层人民的一些有卓越才华的人的生活,作品反映的是他们的性格形成的过程和意识的成长。 本书不仅有严谨的艺术结构,也有出色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小说着力刻画了阿辽莎、外祖父、外祖母这三个人物。 【地位影响】 《童年》是一本独特的自传。
它并不像大多数自传那样,以一个主人公为形象创造出一幅肖像来。它更多地像一幅长卷斑斓的油画,复原了一个时代,一个家庭里的一段生活。
这段生活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主人公。无论是美,还是丑的,都同时站在读者面前,冲击着读者的心灵,我们不得不一次次按捺住激动,继续看下去。
这种巨大的神奇的感染力,是为许多批评家所称道的艺术效果,有的西方评论者甚至认为《童年》是高尔基最杰出的作品。《童年》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在俄苏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具有不可比拟的艺术价值。
【名家导读】 《童年》为什么长久地、永不泯灭地留在人们心田并激发人们为美好的明天去奋斗呢?这里最好用高尔基自己的话来回答:“文艺的任务是要把人身上最好的、优美的、诚实的也就是高贵的东西表现出来,激起人对自己的自豪心和责任感,需要英雄人物的时代已经到来了。人们要从英雄的灵魂和躯体里汲力量……” ——著名翻译家戈宝权 《童年》、《在人间 》、《我的大学》、《母亲》……这些书让我知道了高尔基同志的祖父是个穿着旧呢制服的沙俄军官,外祖父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列宾油画中裸露着赤铜色脊梁的那种人。
也知道了高尔基在鞋店做过小徒弟,甚至和他一起看见了鞋店老板怎样去抚摸女客的肥足,又吻自己发臭的手指,听见了躲在门后的高尔基咯咯的笑声。高尔基是我和我们几代人的童年的伙伴。
——著名作家 韩静霆 【人物评析】 阿辽莎是全书的中心人物,他从小心地善良,特别是在外祖母的哺育下,生成了一颗善恶分明、是非分明、能爱能恨的灵魂。他勤于学习,刻苦耐劳,严峻的生活使他锻炼成长为一个意志刚强、有理想有作为的新人。
他性格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对知识的渴望,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生活的困苦并没有使他退却,他坚信黑暗终将过去,未来将会一片光明。
阿辽莎这个形象是俄罗斯一代新人的代表,他的成长道路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