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国演义好句点评
楼主啊 找到它好费劲啊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一共八个字却称赞了两件事物,足可见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而且朗朗上口,妇孺皆宜。后来关羽虽然也得到了赤兔,但也没听别人这么说过,估计作者肯定是吕温侯的FANS,否则也不会这么肉麻。
"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老马家五个儿子,为大家熟知的只有马良,马谡哥俩。马良的确才华出众,为刘备坐稳西川出了不少力,可惜死得较早。马谡虽说智商较高,也一度取得诸葛亮的赏识,只可惜后来一步棋走错,丢了街亭。因此当人读起这一句话时,一则叹马良死得过早,二则叹马谡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有人说《后出师表》不是诸葛亮写的,先不论是谁写的,这里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诸葛亮真实的写照,也是最能表现诸葛亮后期六出祁山无力回天时的心情,也成为现代人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
"既生瑜,何生亮"
在《演义》里,周瑜是心胸狭窄,永不服输的代名词,也只有当他病入膏肓,不久于人世时,才会由口及心地发出这样的感慨。只不过这句话过于自卑,长了诸葛志气,灭了自己威风。使得二人的形象在人们主中格式化了。
"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这是赵云迷们最津津乐道的评语,原因是在《演义》里赵云并不是作者重点描写的对象,但由于他每回出场都是英姿飒爽,攻无不克,能得到主子这么一句肯定,当然是高兴得找不到北了。不过也可以看出刘备没有知人之能:赵云跟了自己这么多年,到这时才知道他的胆识,平时只给他一些压粮运草,打扫战场,保护家属的杂活,真是埋没英雄。
"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司马徽一向看好诸葛亮和庞统,曾经把诸葛亮比成姜尚,张良,所以这话从他嘴里说出来一点也不奇怪。二人倒也有些经天纬地的本事,因此这么说也不过份。奇怪的是刘备二人皆得,反倒不能安天下了,不能不引人思考。
"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孙策当政时常常霸气有余而策略不足,想不到他倒还有些识人之能,前者信任太史慈回城招降众人,临死时还给孙权留下了这样的忠告,深刻看出了两人的处事风格。事实也验证了他的准确性,张昭主外事时主张投降曹操;周瑜主内事时把孙权的妹子糊里糊涂地嫁给了刘备。而二人各行其事时却做得近乎完美。
"生子当如孙仲谋"
小时候看三国,很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倒底是在夸孙权还是在骂孙权。稍大了一点后才知道,曹操其实和孙权他爹孙坚是一辈的,这么说没什么不可以。另外曹操的主要意思是夸孙权能守住父兄基业,跟袁绍和刘表的那几个败家子不同。怪不得辛弃疾很是欣赏孙权,并在自己的词里引用了这句话。
"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个人认为,在曹操说过的所有的话里面,这句话是最精辟的。难怪刘备会吓掉勺子,连苍天也打了个冷战,以为泄露了天机。其实曹操也就是这么一说,试探一下而已,后来又被刘备一糊弄,否定了自己有生以来说过的最正确的一句话。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这一句话,不仅给曹操的一生定了性,也道出了曹操的能力,在治世是治国安邦之臣,在乱世则是独霸一方的军事首领。而曹操听到这话面露喜色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没有说他能成为皇帝,而他也不愿登基称帝,在史书上成为王莽、董卓一类。
2.三国演义 好句段点评(赏析)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一共八个字却称赞了两件事物,足可见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而且朗朗上口,妇孺皆宜。后来关羽虽然也得到了赤兔,但也没听别人这么说过,估计作者肯定是吕温侯的FANS,否则也不会这么肉麻。
“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老马家五个儿子,为大家熟知的只有马良,马谡哥俩。马良的确才华出众,为刘备坐稳西川出了不少力,可惜死得较早。马谡虽说智商较高,也一度取得诸葛亮的赏识,只可惜后来一步棋走错,丢了街亭。因此当人读起这一句话时,一则叹马良死得过早,二则叹马谡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有人说《后出师表》不是诸葛亮写的,先不论是谁写的,这里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诸葛亮真实的写照,也是最能表现诸葛亮后期六出祁山无力回天时的心情,也成为现代人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
“既生瑜,何生亮”
在《演义》里,周瑜是心胸狭窄,永不服输的代名词,也只有当他病入膏肓,不久于人世时,才会由口及心地发出这样的感慨。只不过这句话过于自卑,长了诸葛志气,灭了自己威风。使得二人的形象在人们主中格式化了。
“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这是赵云迷们最津津乐道的评语,原因是在《演义》里赵云并不是作者重点描写的对象,但由于他每回出场都是英姿飒爽,攻无不克,能得到主子这么一句肯定,当然是高兴得找不到北了。不过也可以看出刘备没有知人之能:赵云跟了自己这么多年,到这时才知道他的胆识,平时只给他一些压粮运草,打扫战场,保护家属的杂活,真是埋没英雄。
“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司马徽一向看好诸葛亮和庞统,曾经把诸葛亮比成姜尚,张良,所以这话从他嘴里说出来一点也不奇怪。二人倒也有些经天纬地的本事,因此这么说也不过份。奇怪的是刘备二人皆得,反倒不能安天下了,不能不引人思考。
“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孙策当政时常常霸气有余而策略不足,想不到他倒还有些识人之能,前者信任太史慈回城招降众人,临死时还给孙权留下了这样的忠告,深刻看出了两人的处事风格。事实也验证了他的准确性,张昭主外事时主张投降曹操;周瑜主内事时把孙权的妹子糊里糊涂地嫁给了刘备。而二人各行其事时却做得近乎完美。
“生子当如孙仲谋”
小时候看三国,很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倒底是在夸孙权还是在骂孙权。稍大了一点后才知道,曹操其实和孙权他爹孙坚是一辈的,这么说没什么不可以。另外曹操的主要意思是夸孙权能守住父兄基业,跟袁绍和刘表的那几个败家子不同。怪不得辛弃疾很是欣赏孙权,并在自己的词里引用了这句话。
“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个人认为,在曹操说过的所有的话里面,这句话是最精辟的。难怪刘备会吓掉勺子,连苍天也打了个冷战,以为泄露了天机。其实曹操也就是这么一说,试探一下而已,后来又被刘备一糊弄,否定了自己有生以来说过的最正确的一句话。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这一句话,不仅给曹操的一生定了性,也道出了曹操的能力,在治世是治国安邦之臣,在乱世则是独霸一方的军事首领。而曹操听到这话面露喜色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没有说他能成为皇帝,而他也不愿登基称帝,在史书上成为王莽、董卓一类的人
3.三国演义经典句子及点评
第一回: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许多战争都说明了这一点,历史上挺厉害的)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结义都说的,感动)第四回: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曹操第一次露出狐狸尾巴)第七回:古者择贤者而让之。
(有道理!你没用就给人家算了~)第十四回:良禽择木而牺,贤臣择主而事.(让人投降差不多都是这句话)第三十七回: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孔明说的名言啊!)第四十九回: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就差一件事了!)第五十五回:赔了夫人又折兵。(唉!惨啊!)第八十五回-第一百四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竭尽全力去做!)。
4.三国演义好句好段点评 在线等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是讲关羽崭露头角的事情:温酒斩华雄 其文如下:
(背景:各路诸侯联盟讨伐董卓)……卓大惊,急聚众将商议。……未绝,吕布背后一人高声出曰:“割鸡焉用牛刀?不劳温侯亲往。吾
斩众诸侯首级,如探囊取物耳!”卓视之,其人身长九尺,虎体狼腰,豹头猿臂;关西人
也,姓华,名雄。卓闻言大喜,加为骁骑校尉。拨马步军五万,同李肃、胡轸、赵岑星夜赴
关迎敌。(点评:这里作者安排男二号提前出场,并对其相貌,语言加以描述,意在强调敌人之强,没有强大的敌人,就不足以显出斩敌人之人之强)
众诸侯内有济北相鲍信,寻思孙坚既为前部,怕他夺了头功,暗拨其弟鲍忠,先将马步
军三千,径抄小路,直到关下搦战。华雄引铁骑五百,飞下关来,大喝:“贼将休走!”鲍
忠急待退,被华雄手起刀落,斩于马下,生擒将校极多。华雄遣人赍鲍忠首级来相府报捷,
卓加雄为都督。(点评:进一步写敌人之强,同时对刚才联盟讨伐董卓之胜,泼了一盆冷水)
却说孙坚引四将直至关前……李肃为华雄谋曰:“今夜我引一军从小路下关,袭孙坚寨后,将军击其前寨,坚可擒矣。”雄从之,……正遇华雄。两马相交,斗不数合,(孙坚大败)乃从小路得脱。祖茂被华雄追急,将祖茂于林后杀出,挥双刀欲劈华雄;雄大喝一声,将祖茂一刀砍于马下。(点评:大败一路诸侯,斩杀一员大将,又进一步描写敌人之强。而此时的联盟军,锐气更弱,甚至有军心动摇之虞)
……绍大惊曰:“不想孙文台败于华雄之手!”便聚众诸侯商议。众人都到,只有
公孙瓒后至,绍请入帐列坐。绍曰:“前日鲍将军之弟不遵调遣,擅自进兵,杀身丧命,折
了许多军士;今者孙文台又败于华雄:挫动锐气,为之奈何?”诸侯并皆不语。(点评:此时,军情已经到了千钧一发之际,甚至整个联盟都有土崩瓦解之虞)绍举目遍视,见公孙瓒背后立着三人,容貌异常,都在那里冷笑。绍问曰:“公孙太守背后何人?”瓒呼玄德出曰:“此吾自幼同舍兄弟,平原令刘备是也。”曹操曰:“莫非破黄巾刘玄德乎?”瓒曰:“然。”即令刘玄德拜见。瓒将玄德功劳,并其出身,细说一遍。绍曰:“既是汉室宗派,取坐来。”命坐。备逊谢。绍曰:“吾非敬汝名爵,吾敬汝是帝室之胄耳。”(点评:此段之袁绍的描写就可以看出此人任人的原则,是唯名望而任之)玄德乃坐于末位,关、张叉手侍立于后。忽探子来报:“华雄引铁骑下关,用长竿挑着孙太守赤帻,来寨前大骂搦战。”……袁术背后转出骁将俞涉曰:“小将愿往。”绍喜,便著俞涉出马。即时报来:“俞涉与华雄战不三合,被华雄斩了。”众大惊。太守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绍急令出战。潘凤手提大斧上马。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众皆失色。绍曰:“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
人在此,何惧华雄!”(点评:尽管事件已经达到了非常关键的时期,但是作者心平气和不做任何的说辞,而是进一步的把事件推向跟高潮)言未毕,阶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众视之,见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巨钟,立于帐前。绍问何人。公孙瓒曰:“此刘玄德之弟关羽也。”绍问现居何职。瓒曰:“跟随刘玄德充马弓手。”帐上袁术大喝曰:“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耶?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出!”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试教出马,如其不胜,责之未迟。”(点评:就在千钧一发之际,作者安排男一号关羽出场,但是作者却又进一步借袁术之口,贬关羽,所谓先抑后扬。)袁绍曰:“使一弓手出战,必被华雄所笑。”操曰:“此人仪表不俗,华雄安知他是弓手?”(点评:曹与二袁的话语,显出曹的用人与二袁不同,是唯能人而用之,同时也为以后的曹操崛起,二袁失败埋下了伏笔)关公曰:“如不胜,请斩某头。”(点评:作者可谓是吊足了读者的胃口,在这高潮之上,又让关羽立下了军令状。)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点评:看重人才)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点评:轻描淡写的一句,烘托出关羽的无限气概)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点评:侧面描写,同样是吊读者胃口,但侧面描写出关羽的武艺气概)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点评:作者真的好耐性,临收场时都不忘渲染一下关羽,但是话语简短,但份量极重)
5.三国演义好句好词摘抄点评,请不要把歇后语搬出来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 元末清初 一名罗本大体内容:汉末(公元210年),刘、关、张三人结义,联盟起义,诛董卓,扶汉室.事成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关、张失散.关羽诈降曹操,闻兄何在,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三兄重聚.曹操诈匡汉室,2万诛盟主袁绍7万余,遂官渡大战.刘投荆州刘表,闻徐遮、水镜先生之言,三请诸葛亮.曹操见时机已到,五十万大军压境,孔明弃樊取荆.曹操率五千铁骑,刘危在旦夕,赵云挺身而出,连斩曹军五十余员大将,后与刘重逢.孔明联盟孙权,共灭曹操.周瑜嫉妒孔明,命他在十日之内造十万箭,孔明立军令状,曰三日即可.二日后,孔明邀鲁肃去曹营借箭.江上大雾,曹操命射箭,十万余支箭齐射草船,孔明胜.孔明又于七星坛作法,借来东风.孙、刘大破曹军,是则赤壁大战.曹操险走华容道,后逃回许昌.周瑜一心除孔明,不料被孔明气死,临终前,曰:既生瑜,何生亮!孔明趁机去取汉水、汉中.张飞于汉中智擒严颜,又从孔明之计,降服马超,才有了五虎上将:关、张、赵、黄、马.黄忠乃老将,面老刀不老,诈败八营,与严颜计夺定军山、天荡山,取得了汉水、汉中.关则留荆驻守.一日,吕蒙假扮商船,趁取荆州.关兵败走麦城,一代英雄豪杰猝死.刘、张闻关被杀,欲进军东吴.张脾气暴躁,不幸被手下刺杀.刘两弟被杀,一时大意,差点被陆逊擒拿.刘伤心不止,后死于白帝城,将大任交给了孔明.孔明欲平南王,率军南下,七擒七纵,蛮王孟获归降孔明.后四次伐魏,都未成功.第六次,需一人驻守街亭,马谡去也,然失街亭,孔明挥泪斩马谡.孔明连忙撤军,司马懿追赶.孔明心生一计,把身边的人都扮成百姓,司马懿怕有埋伏,连忙撤退.孔明重整三军,第七次伐魏,六出祁山,用火困住司马懿.突然下起了雨,司马懿与二子冲出重围.孔明鞠躬尽粹,去世于五丈原,姜维后继.司马懿病死,子司马昭南征北战,诛蜀,刘禅降.几年后,司马昭和孙权病死,司马炎和孙皓继位.几年后,司马炎诛吴,逼曹睿退位,自己当王,号为晋.从此,三国的鼎力形式消失,大晋称王.读后感: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鱼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三国,则魏、蜀、吴三国,三足鼎立,旗鼓相当.三国,距今三四千年,一个机关重重、风云恶煞,弥漫着硝烟的乱战时期.一幅幅惊险刺激的画面,一个个意想不到的谜团;一刀,一剑,一枪,流星锤闪过,三国再度上映.。
6.三国演义 句子评析
先是句子人生几何?把酒当歌!------------曹操 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 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曹操对袁绍的讽刺 我认为诸葛亮舌战群儒时挖苦他们的一句相当有意思:"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 刘备初次见面自我介绍时说的那句话:我乃中山靖王之后。
..哈哈~根红苗正啊 先这么多~~ 想着再讨论哈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
(整部三国演义小说,说白了就是这两个流氓唱主角,不然早就统一了)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曹操 “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 --张飞(虎牢关初战吕布) 鉴赏与评析 : 《三国演义》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而且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
小说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小说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
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等,每次战争的写法也随战争特点发生变化,在写战争的同时,兼写其他活动,作为战争的前奏、余波,或者战争的辅助手段,使紧张激烈、惊心动魄力的战争表现得有张有弛,疾缓相间。
如在赤壁之战前描写孙、刘两家的合作、诸葛亮、周瑜之间的矛盾,曹操的试探,孙、刘联军诱敌深入的准备等等,在人物塑造上,小说特别注意把人物放在现实斗争的尖锐矛盾中,通过各自的言行或周围环境,表现其思想性格。如曹操的奸诈,一举一动都似隐伏着阴谋诡计;张飞心直口快,无外不带有天真、莽撞的色彩;诸葛亮神机妙算,临事总可以得心应手,从容不迫。
著名的关羽“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张飞“威震长坂桥”、“赵云”单骑救幼主”、诸葛亮“七擒孟获”、“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等更是流传极广的篇章。 《三国演义》虽以历史为题材,但它毕竟不是史书而是文学作品。
因为它经过了艺术加工,有不少虚构。《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
1.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全书写了四百多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艺术典型。
各类人物各有共性;同类人物各有个性。作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基本特征,突出某个方面,加以夸张,并用对比、衬托的方法,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
这是作者塑造人物的一条基本原则。小说中运用这一原则的最好说明,就是向来人们所谓的“三绝”,即曹操的“奸绝”——奸诈过人;关羽的“义绝”——“义重如山”;孔明的“智绝”——机智过人。
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把人物放在惊心动魄的军事、政治斗争中,放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来塑造。对于主要人物,往往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语言表现其复杂的性格。
2.它长于描述战争。全书共写大小战争四十多次,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
其中尤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最为出色。对于决定三国兴亡的几次关键性的大战役,作者总是着力描写,并以人物为中心,写出战争的各个方面,如双方的战略战术、力量对比、地位转化等等,写得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而又不显得凄惨,一般具有昂扬的格调,有的还表现得从容不迫,动中有静,有张有弛。
3.它的结构,既宏伟壮阔而又严密精巧。时间长达百年,人物多至数百,事件错综,头绪纷繁。
而描述既要符合基本事实,又要注意艺术情节的连贯。因此,在结构的安排上是有很大困难的。
可是作者却能写得井井有条,脉络分明,各回能独立成篇,全书又是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这主要得力于作者构思的宏伟而严密。
他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的矛盾斗争为主线,来组织全书的故事情节,既写得曲折多变,而又前后连贯;既有主有从,而又主从密切配合。4.语言精练畅达,明白如话。
今天看来,这种语言似乎半文不白,但在当时它却近于白话;用这种语言来写长篇小说,是一种创举,和过去某些小说粗糙芜杂的语言相比,是一个明显的进步。《三国演义》在艺术上的最大缺点,一是人物性格固定化,缺少发展变化。
这可能是受了民间传说人物定型化的影响和历史材料的局限。二是想像、夸张有时不合情理。
鲁迅先生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批评是很中肯的。
《三国演义》是古代历史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它广泛流传,魅力无穷,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人民生活中都有着难以估量的深影响。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性格与《三国志》中的人物真实性格也是有很大差距的。
现举几个人物说明。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
历代君臣。
7.三国演义好段点评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三国时代的诸葛亮与司马懿在街亭对战,马谡自告奋勇要出兵守街亭,诸葛亮心中虽有担心,但马谡表示愿立军令状,若失败就处死全家,诸葛亮才勉强同意他出兵,并指派王平将军随行,并交代在安置完营寨后须立刻回报,有事要与王平商量,马谡一一答应。
可是军队到了街亭,马谡执意扎兵在山上,完全不听王平的建议,而且没有遵守约定将安营的阵图送回本部。等到司马懿派兵进攻街亭,围兵在山下切断粮食及水的供应,使得马谡兵败如山倒,重要据点街亭失守。
事后诸葛亮为维持军纪而挥泪斩马谡,并自请处分降职三等。 纪律是一切制度的基石,组织与团队要能长久存在,其重要的维系力就是团队纪律。
要建立团队的纪律最首要的一点是:领导者自己要身先士卒维护纪律。 “纪律可以促使一个人走上成功之路。”
怡安管理顾问公司的陈怡安博士曾说过:“领导者的气势有多大,就看他纪律有多深。”一个好的领导者必定是懂得自律的人,而且也一定是可以坚持及带动团队遵守纪律的人。
火炉面前人人平等,谁摸谁挨烫。单刀赴会“关云长单刀赴会”也是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它在宋元时期便广为流传,《三国志平话》和宋元戏曲都有此内容,元曲大家关汉卿有《关大王单刀赴会》一剧。
这些作品都从尊蜀贬吴的立场出发,对史实作了许多改动。《三国演义》又在此基础上作了进一步加工。
说的是:刘备取得益州以后,东吴要索回荆州,双方争夺荆州的斗争激烈起来。鲁肃和关羽各带重兵,在陆口(今湖北嘉鱼西南)一带对峙,大战有一触即发之势。
鲁肃思得一计,在陆口寨外临江亭上邀关羽赴会,暗中伏下刀斧手,伺机杀之。届时关羽只带亲兵十余人,由周仓杠着大刀,单刀赴会。
由于关羽事先有所准备,会后才脱了险。从评话、宋元戏曲直到《三国演义》以至近代戏曲,都突出了关羽单刀孤胆、机智勇敢的凛然正气,而鲁肃在他的反衬之下,却成为一个尴尬被动,窝窝囊囊的人物了。
但按照《三国志·鲁肃传》和韦曜《吴书》的记载,并不是关羽到鲁肃那里去赴会,而是鲁肃到关羽那里去赴会,“单刀赴会”的孤胆英雄不是关羽,而是鲁肃。所谓“单刀”,并不是关云长的青龙偃月刀,而是赴会的将军们(双方各有数人)各带一把佩刀。
赴会的地点不是陆口,而是益阳。当时关羽和鲁肃的军队在益阳(今湖南益阳市)相拒。
8.三国演义的句子+赏析,越多越好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突出曹操此人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更表现其能力的不凡。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当年“躬耕于南阳,苟全生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可谓“淡泊”、“宁静”之极。然而,其心忧国家,有澄清天下之志,并为此做了长期的不懈努力,让雄才大略的刘备生出“犹鱼之有水”之感;助刘备联孙权抗曹操,成就帝业;辅刘禅励精图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诸葛亮一生对“致远”的执着。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表示诸葛亮呕心沥血竭尽全力,贡献出自己的一切。
9.三国演义经典句子及点评
第一回: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许多战争都说明了这一点,历史上挺厉害的)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结义都说的,感动)
第四回: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曹操第一次露出狐狸尾巴)
第七回:古者择贤者而让之。(有道理!你没用就给人家算了~)
第十四回:良禽择木而牺,贤臣择主而事.(让人投降差不多都是这句话)
第三十七回: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孔明说的名言啊!)
第四十九回: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差一件事了!)
第五十五回:赔了夫人又折兵。(唉!惨啊!)
第八十五回-第一百四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竭尽全力去做!)
10.求《三国演义》的好句并加上赏析
原文:太守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
“太”字用的好!太者,极大。古作“大”,也作“泰”。
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这里的“太”字,充分表明了韩馥的才华,从而间接说明潘凤的武勇。
强将手下无弱兵! “守”字用的好!守是一郡的长官,表明了韩馥的地位,间接衬托潘凤,实际上暗示潘凤是冀州第一武者。 “韩”字用的好!韩姓,自始就是一个多采多姿,十分有名望姓氏。
法家的创始祖韩非是韩姓中的杰出代表,他所著的《韩非子》五十余篇,迄今仍为治法者的必攻经典。这里用“韩”字,体现了韩馥的雄才大略。
“馥”字用的好!“馥”字形容香气而又明显比“香”更文雅。韩馥的名字超凡脱俗。
试想这里如果换成“太守韩建国”之类,在意境上不免大打折扣。 “曰”字用的好!一个“曰”字,不卑不亢,表明了韩馥在诸侯中既有相当地位,又不仗势凌人。
“吾”字用的好!既不说“在下”,又不说“小可”,一个“吾”字充分体现了韩馥的自信。 “有”字用的好!一个“有”字,让人对下面的内容充满期待,这也成为上将出场的铺垫。
“上”字用的好!“上”字原意指等级和质量高的,这里用来构成潘凤的称号,充分显示了潘凤超群的实力。 “将”字用的好!将,帅也。
(《说文》)一个将字,豪气冲天,为潘凤的出场继续烘托气氛。 “潘”字用的好!潘者,有水有米有田,是一个极为精彩的姓氏,其中隐隐蕴含着上将雷霆万钧的气势。
试想如果这里不写潘凤而写王凤,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个下岗女工,不是么? “凤”字用的好!凤,神鸟也,古时比喻有圣德的人。这里隐含了潘将军不仅仅有万夫不当之勇,而且又有才华横溢的一面,同时在德行方面也可作众将楷模。
“可”字用的好!一个“可”字表明了韩馥对潘凤的获胜充满信心。可字前面并没有加上“或许”等表示不确定的修饰语,更使人充满期待。
“斩”字用的好!首先,表明了韩馥对潘凤武勇的十足信任;其次,进一步烘托了气氛;第三,也表明了韩馥对董卓军的憎恨,韩馥嫉恶如仇,对犯下累累恶行的董卓更是恨之入骨。如果这里改成“可与华雄一战”,在气势上便不免大打折扣。
“华”字用的好!“华”字在古文中暗含了“华而不实”之意。处其实,不居其华。
(《老子》)又如:华辞(虚浮巧饰的言辞);华誉(不实的声誉);华风(浮华的文风)等等。这里用一个“华”字,与句中的“潘”字遥相呼应,对比之下,强弱立判。
“雄”字用的好!表面看上去,这似乎表明了华雄的强悍,但恰恰相反,“雄”与“熊”同音,常被用来描述无能的人,比如“野比大雄”,就是一个懦弱的角色。与“凤”字对比,凸现华雄的鲁莽,更反衬了潘凤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