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中的美词佳句的赏析
1.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
“过去”象征着黑暗与邪恶,“未来”意味着正义与光明。伏尔泰受到“过去”的诅咒与“未来”的祝福,正反衬出他与黑暗的势不两立,他对世人的启蒙硕勋。所以说“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
2.我们应为这微笑感动。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
伏尔泰的微笑,是对愤怒情绪的超越,是看透一切尘嚣之后的宽恕与安详;对权贵与压迫者的嘲笑、讥讽,是比对手站得更高的俯视、轻蔑;对弱者与被压迫者的微笑、安抚,是最为真挚的仁慈与博爱。他用智慧的微笑,“照亮真理,正义,仁慈和诚实”,把迷信和丑恶照得透亮,催生出平等、博爱、理智、和平等“黎明的曙光”。
3.我们感到,从今以后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
思想取代武力成为“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意味着人民普遍地觉醒,再也不会盲目地臣服于权威与专制,人间的最高律令将是基于正义和平等的法律,以及真理和良心。这句话揭示了启蒙思想家的毕生追求与巨大贡献。
4.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
这句富有激情的生动呼告,表现出雨果与黑暗专制势不两立、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念;同时也暗示着:长眠于坟墓中的伏尔泰,他曾经催生出的“黎明的曙光”,无论曾经怎样被黑暗湮没,最终都将在人类历史上大放光彩。这句话,极其巧妙地呼应着演讲开头的“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而且把18世纪与19世纪,把整个人类解放的光辉历程,都融合在一起。
5.(补充)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他行使过一个职能,他完成过一项使命。
“一个世纪”指伏尔泰所处的那个风云激荡的18世纪。后面的句子“他出生的时候,路易十四还在统治,他死的时候,路易十六已经戴上了王冠”很好地为“世纪”作了逻辑上的阐释。同时,“世纪”一词还包含着伏尔泰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思想整整引领了一个世纪的深刻含义。“职能”与“使命”照应前文的“培育良知,教化人类”。
6.(补充)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
伏尔泰出生于1694年,正是所谓的“伟大的世纪”的路易十四的世纪,也是封建贵族和高级僧侣联合专制的势力最盛的世纪。所以说“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伏尔泰卒于1778年,之后不久的1830年7月,法国发生了“七月革命”,封建复辟王朝被推翻了。所以说“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
7.(补充)他孤军奋战,打了响当当的一仗。这是一场伟大的战争,是思想反对物质的战争,理智反对偏见的战争,正义反对非正义的战争,被压迫者反对压迫者的战争,是仁慈的战争,温柔的战争。
一连串的排比,歌颂了这场伟大战争的意义。这里的每一句话,都富有耐人寻味的意义。“思想”“理智”“正义”“反压迫”等词,都蕴涵着启蒙运动的精神实质,即“把人的尊严”赋予黎民百姓。伏尔泰的贡献,不仅在于他的著作和思想,还包括他积极投身现实的、为一个个受迫害者辩护的具体斗争:“他为西尔旺和蒙巴伊斗争,如同他为卡拉斯和拉巴尔斗争;他承受了一切威胁,一切侮辱,一切迫害,污蔑,流亡。”正是思想启蒙与现实关怀,使得这一仗是“响当当的一仗”,是“一场伟大的战争”。
8.(补充)这微笑有时变成放声大笑,但是,其中蕴涵有哲理的忧伤。
“高处不胜寒”,这忧伤,也许来自一代精神巨人缺少知音的孤独,也许来自改造社会与人心的艰难的体悟,从更人性的角度对“微笑”进行了剖析。
9.(补充)让他们面对策划战争的君主王朝,公开宣布人的生命权,良心的自由权,理性的最高权威,劳动的神圣性,和平的仁慈性。
前文中“培育良知,教化人类”里的“良知”与“教化”就是“理性”,“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概念,是认识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意义及局限性的关键。在启蒙运动之前,西方人还活在宗教神权和专制王权的阴影之中,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运动虽然对其有所冲击,但还未能从根本上摧毁神权和王权的强大统治,“人的尊严”还未能真正确立起来。正是以伏尔泰为领袖的一代启蒙思想家,才颠覆了宗教神权与世俗王权的“不证自明”的“合法性”,要求把一切都放到人的“理性”面前审判。及至19世纪初,雨果这一代人仍然把“理性”奉为无上权威,所以他才在演说最后大声疾呼“理性的最高权威”。
2.《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中描写伏尔泰的句子及优美词句的
●我可能不同意你的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人类最宝贵的财产——自由。
●书读得多而不思考,你会觉得自己知道的很多。书读得多而思考,你会觉得自己不懂的越多。
●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
●这里是我的心脏,但到处是我的精神
●即使没有上帝,也要创造一位上帝
●神谕的最了不起的作用在于保证战争的胜利
●预言从来都只是为大人物而作的,小民无此必要
●任何人想以道理晓喻他的同胞,都会受到迫害,除非他是最强者。然而最强者却几乎总是加强无知的锁链,而不是去把它砸断。
●图书馆是人类知识与谬误的宝库
●坚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
●无论天资有多麽高,他仍需学会了技巧来发挥那些天资
●一个家庭没有书籍,如同这个房间没有窗户
●天分就是持续不断的忍耐
3.《名人传》好词好句及好句的赏析
精彩片断:人生是艰苦的,再不甘于平庸的人,那是一场无休止的战斗,往往是悲惨的,没有光华的,没有幸福的,在孤独与静寂中展开的斗争。
赏析评价:名人传》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没有拘泥于对传主的生平做琐屑的考述,也没有一般性地追溯他们的创作历程,而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可以说是为我们谱写了另一阕“英雄交响曲”。
4.《傅雷家书》好词好句赏析
【好词】:
1. 日晒雨淋
2. 夺眶而出
3. 孤立无援
4. 冻饿之虞
5. 闻所未闻
【好句】:
1. 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2. 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3. 中国哲学的思想,佛教的思想,都是要人能控制感情,而不是让感情控制。
4. 艺术家与行政工作,总是不两立的!
5. 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你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
【赏析】: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辑印在这本小书里,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家书》简介】:
《傅雷家书》获过中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还被列为大型丛书《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之一。及至目前,它在20多年间的发行量累计已达110万册,这足以证明其影响之大。 《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对学生来说,更值得一读。
【背景简介】:
《傅雷家书》是一部很特殊的书。它是傅雷思想的折光,甚至可以说是傅雷毕生最重要的著作,因为《傅雷家书》是给他与儿子之间的书信,体现了作为爸爸的他对儿子苦心孤诣。《傅雷家书》百分之百地体现了傅雷的思想。是写在纸上的都是些家常话。他无拘无束,心里怎么想的,笔下就怎么写,用不着担心“审查”,也用不着担心“批判”。正因为这样,《傅雷家书》如山间潺潺清溪,如碧空中舒卷的白云,如海上自由翱翔的海鸥,如无瑕的白璧,如透明的结晶体。感情是那样的纯真,那样的挚朴。没有半点虚伪,用不着半点装腔做势。《傅雷家书》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傅雷家庭的范围。
【作者简介】:
傅雷(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字怒安,号怒庵,生于原江苏省南汇县下沙乡(现浦东新区航头镇),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早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他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其有两子傅聪、傅敏,傅聪为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的钢琴家,傅敏为英语教师。傅雷被红卫兵逼死于家中悬梁自尽。他的全部译作,现经家属编定,交由安徽人民出版社编成《傅雷译文集》,从1981年起分15卷出版,现已出齐。
5.我报之以歌. ——泰戈尔 《飞鸟集》名句赏析
原句: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
赏:意思是人自降生到这个世界,在被赋予了最真最宝贵生命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无尽意想不到的磨砺,也许我们在一些事情上无可避免地受到了深深的伤痛,这便是世界以痛吻我!但是,任何人都没有免除“痛吻”的权力或超越“痛吻”的法力,我们惟有把这些苦难当成历练成长的机会,以积极的阳光的态度来面对,慢慢体味这份“痛吻”,相信一切都是美好的,在思索中理解,在理解中奋斗,让自己走向完善,走向成熟,走向成功,这就是我要对“痛吻”回报以歌。泰戈尔《飞鸟集》句子赏析:1、歌声在空中感得无限,图画在地上感得无限,诗呢,无论在空中,在地上都是如此; 因为诗的词句含有能走动的意义与能飞翔的音乐.赏:歌声和图画都限定了人的想象,给人以饱满充实的意向.然而,诗歌却不然.它不但具备着韵律的美,更多的是有一种深深的意境.这种能够激起人们思绪的感染力,打动的不只是今天,也有昨天和未来的影子.作者通过对两种不同艺术创作手段的描绘,掀开了头顶那层朦胧的面纱,直观地揭示出诗歌与人的含蓄之美,歌声与图画的充实之力.2、白云谦逊地站在天之一隅.晨光给他戴上了霞彩.赏:天的舞台是广阔无限的,每一处都会发出耀眼的光彩.白云知道自己的明亮是光的贡献,谦逊地站在天之一隅,正说明作者的心胸如天空一般宽广.虽然晨光给他戴上了霞彩,却没能够脱离光的给予.作者用拟人的手法,道出荣誉和光彩背后深刻的思考,引领读者从舞台走向现实,从先知走向明知.我们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当中,也应该理清其中的含义,虚心做人,不求功名,荣辱不惊.3、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鸣歌,又飞去了.秋天的黄叶,它们没有什么可唱,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赏:这首诗表象清晰.小鸟在夏天快活地飞来飞去,给人唱了歌,就又飞走了.黄叶沉默着,没有什么表示便落到了地上.深层意蕴:夏天的飞鸟隐喻印度游吟诗人,他们终生漂泊,边走边唱,每到一处便会为人们留下美好的感觉.秋天的黄叶隐喻印度的林中隐士,它们离群索居,不给与别人影响,也自生自灭.这两个对比鲜明的形象,为我们打开了这首诗的深层意蕴,那就是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尽管卑微,却终生为他人服务,给他人带来美好的感受或有益的影响,他们的生命是极具价值的,另一种人心高气傲,与人老死不相往来,永远只为自己打算,终生孤立于人群,永远不会给别人带来任何好处,只会在那里发出自怜自艾的叹息,这样的生命是苍白的.由此可以看出,诗歌意在劝谕别人做有益于他人的人,也表明诗人决心终生服务于他人,飞到他人的窗前歌唱.4、群树如表示大地的愿望似的,踮起脚来向天空窥望.The trees,like the longings of the earth,stand atiptoe to peep at the heaven.赏:这首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群树当做人来写,生动形象,又表达了对自由、对生命的礼赞.5、你微微地笑着,不同我说什么话.而我觉得,为了这个,我已等待得久了.You smiled and talked to me of nothing and I felt that for this I had been waiting long.赏:这首诗很简单,所以也很难具象地去剖析作者真正想说什么.在我看来,这也许是对爱情的一种歌颂吧.即使只是微笑,也是异常珍贵的.6、水里的游鱼是沉默的,陆地上的兽类是喧闹的,空中的飞鸟是歌唱着的.但是,人类却兼有海里的沉默,地上的喧闹与空中的音乐.The fish in the water is silent,the animal on the earth is noisy,the bird in the air is singing.But Man has in him the silence of the sea,the noise of the earth and the music of the air.赏:作者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用游鱼、兽类和飞鸟来衬托人类的独一无二,歌颂人类不一般的生命.沉默、喧嚣、音乐,我们拥有这么多,难道不应该努力让生命更加精彩么?7、世界在踌躇之心的琴弦上跑过去,奏出忧郁的乐声.The world rushes on over the strings of the lingering heart making the music of sadness.赏:这首诗可以理解成爱情,失去恋人,心中满是伤悲.也可以理解成理想,或者心情,沮丧的时候,世界也晦暗了,整个世界都在悲伤.8、敏锐而不宽宏的心灵,执着于每一点却毫无进展.赏:这是教你做人的哲理 心要宽广 要想开点 退一步海阔天空 不要太固执。
9、鸟以为把鱼举在空中是一种慈善的举动.赏: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认为鱼跟自己一样也喜欢或者应该在天空中飞翔,所以它认为将鱼举在空中是一种慈善,认为是在帮助鱼 .但是,这种盲目的善意却让鸟帮倒忙了.10、那些把灯背在背上的人,把他们的影子投到了自己前面 .赏:灯笼本来应该提在前面才能照亮自己前进的道路的.当灯笼背在背上,就 将影子投到了前面,这样就不能很好的照亮前进的道路.灯笼本来是可以帮助自己前进的,却因为使用不当而没能够很好的帮助自己前进.这或许比喻要合理地使用一些帮助自己的东西,不然就达不到好的效果.像中国古语说的:君子善假于物也.(假,凭借)11、让眼睛看着玫瑰花的人也看着它的刺;如果错过太阳时你流泪了,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赏:就是提醒人们,不要只被美丽的外表吸引,而忘记同时并存的其他的东西.即使做错事或者。
6.尼采名句赏析
这句话的意思:一个人要想在世上获得大的名声,必须先忍受长久的孤独和无人理会的痛苦。
这句话主要是针对思想家说的,很多伟大的思想家都是生前默默无闻,身后被人铭记,比如梵高、赫尔德林、卡夫卡、克尔凯郭尔、中国的曹雪芹,也包括尼采。究其原因,因为这些伟大人物的思想是领先于他们所处的时代,当时无人理解,经过历史的洗涤,这些闪光的思想越来越体现出它们的价值,就是说,金子总会发光。
至于有些在世时就风光无限的学者,他们的声音大多被历史湮没,因为他们迎合了大众的庸俗趣味。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歌德就是一个杰出的例子。
他在年轻时就奠定了他一生的荣誉。我们可以把天才人物分为两种,一种是歌德这样古典的、理性的、健康的、强壮的天才,比如莎士比亚、康德、黑格尔、伏尔泰,他们能很好地处理内心和外部世界的各种矛盾,使之达到和谐的境界,他们在这世上如鱼得水;另一种就是上面提到的这些浪漫的、感性的、激情的、危险的天才(甚至歌德在早年时也属于这种类型),他们感情炽热,不能准确把握内心和外部世界的节奏,在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方面能力欠缺,他们不能适应外部世界的生活,内心世界也往往矛盾重重。
所有天才都可以归纳到这两种分类里面,这对于普通人也适用。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面对社会生活时,有的人从容应对,有的人举止失当;精神世界里,有的人丰富多彩,有的人一片荒芜。
其实荣格在他的精神分析理论里已经对此作了描述,他认为正式由于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失衡才导致神经症的产生。所以,一个人如果想要生活得幸福,必须在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在理性和感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我想中国传统哲学里倡导的‘中庸’、‘和谐’,也是这个意思。 尼采的句子文采斐然,虽是真理,但大多偏激,这也反映了他内心深沉的痛苦。
天才总是不容易被理解的,天才总是痛苦的,天才总要为他的天才付出某种代价。
7.《名人传》好词好句及好句的赏析
精彩片断:人生是艰苦的,再不甘于平庸的人,那是一场无休止的战斗,往往是悲惨的,没有光华的,没有幸福的,在孤独与静寂中展开的斗争。
赏析评价:名人传》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没有拘泥于对传主的生平做琐屑的考述,也没有一般性地追溯他们的创作历程,而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
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可以说是为我们谱写了另一阕“英雄交响曲”。
8.《傅雷家书》好词好句赏析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tpybdf 1、早预算新年中必可接到你的信,我们都当作等待什么礼物一般地等着。
赏析:寥寥数笔,简单地交代,却让计算时间、等待书信的细节充满了生活的情味,不经意间体现出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牵挂。 2、能够把不朽的大师的不朽的作品发扬光大,传布到地球上每一个角落去,真是多神圣,多光荣的使命! 赏析:把不朽的大师的不朽的作品发扬光大巧妙暗示出儿子所从事的艺术事业是不朽的事业;多神圣,多光荣的使命毫不矜持地表达出父亲对儿子所从事的事业的支持与理解,对儿子所取得成功的高兴和赞美。
3、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赏析:现实不能逃避,错误还需正视,冷静地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吸取教训,引以为鉴,那样就能够无坚不摧,就可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甚至是不怕孤独,人也就变得坚强了。 4、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赏析:与上句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紧密相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控制情绪的必要。 5、你说常在矛盾与快乐之中,但我相信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进步,不会演变,不会深入。
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 赏析:文中提到罗曼罗兰笔下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以贝多芬为原型),说傅聪常以克利斯朵夫自命,其个性也与之相像;又说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
其意旨在鼓励儿子像贝多芬一样不惧矛盾,勇。
9.格列佛游记好词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格列佛游记》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部伟大的讽刺小说,据说伏尔泰、拜伦、高尔基和鲁迅也很推崇斯威夫特的作品。
我深深地崇拜着鲁迅,他用枯黄却瘦劲的手指着青年前进的方向,于是我便朝着那个方向,看上了《格列佛游记》--爱屋及乌。但是看过之后,大呼"上当"也于事无补,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可以问问别人对斯威夫特怎么看,来显示自己是"文学青年",更实际地是写一篇不伦不类的读后感交上去凑数。
每当回想起当年看这本名著的时候,历史的沧桑感便涌上了心头,那些日子真是没有成就感受,很失败。一天仅仅十几页,举"目"维艰,冷不防冒上一句"往事不堪回首",发自于肺腑啊! 打个比方,读《围城》是一种愉悦的享受,就像是用地道战地雷战打鬼子,越打越过瘾,正打在关头上,钱钟书先生将大笔一搁,鬼子投降了;读《骆驼祥子》也挺爽,应该属于三大战役的那种,共军三下五除二地把蒋介石赶到了台湾,我也三下五除二地干掉了老金;但读《格列佛游记》就大不一样了,是一种受罪,就像血战台儿庄一样,拉锯战,特艰苦卓绝,不但要跟斯威特作斗争,还要与瞌睡虫作斗争,不过"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我还是取得了"格列佛大捷",但损失惨重,至今想起来还余悸不已。
因此,此后,看到鲁迅拿着烟斗一副正气凛然的样子,总会口不自禁地唱道:"都是你的错,是你骗了我,还让我不知不觉满足被骗的虚荣"…… 但是,尽管受了骗,并未影响鲁迅在我心的地位,我依然固执地认为:斯威夫特是不能与鲁迅同日而语的。 鲁迅,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斯威夫特何许人也?英国十八世纪罪恶腐朽的资产阶级中的一员。
他们的阶级属性有着本质区别(如果赶上"文革"就好了,分清敌我很重要啊)。其二,鲁迅是国产的,斯威夫特是洋货(这好像是废话)。
至于第三点,我认为是最最重要的,鲁迅的文章虽艰深生涩但我依稀可辨,斯威夫特的译本虽然都是大白话,但我就是不知所言,所言何干。 经过一番换位思考,我作出如下推测:大不列颠的可爱青年们也必然不知道鲁迅在说些什么,要表达些什么,以及"可能吧--那简直就是一定的"那种鲁迅特色的矛盾句式。
他们正如我一样。 究其原因,彼此在不同的国度,承着不同的文化,对于过去,对于历史,自己的从小就了解,别人的很少去触及。
而没有一定的知识垫底,去读这种在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的指桑骂槐的作品,看不懂是不足为奇的。 我不知道十八世纪美国的辉格、托利两党缠绵悱恻、暧昧的关系,当然也就无从体会斯威夫特笔下的争论吃鸡蛋应先敲哪头、鞋跟之高低等"原则"问题的"高跟党"与"低跟党"的妙处。
我错怪斯威夫特了,我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而后来的斯威夫特也渐渐变得可以理解了,给我的感觉是他很正义。
他讽刺地道出了当时英国的特点:"贪婪、党争、伪善、无信、残暴、愤怒、疯狂、怨恨、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他挖苦地描述了人兽颠倒的怪诞现象:马成了理性的载体,而人则化作脏臭、屎尿横飞、贪婪刁难的下等动物耶胡(yahoo,不是"雅虎")。
他大谈人的天性,就是心甘情愿被金钱所奴役,不是奢侈浪费就是贪得无厌。看完《格列佛游记》之后,我们不能不审视自己,我们身上有没有这些顽疾劣根的影子。
有一句话,我认为评论得很经典:以夸张渲染时代的生气,藉荒唐痛斥时代的弊端;在厌恨和悲观背后,应是一种苦涩的忧世情怀。 没有想到在那些朴实得如同流水账的大白话游记中竟蕴含着这么深邃的内涵。
我知道,《格列佛游记》还需要再读上一遍,抑或是更多遍。这应该是以后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