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沈从文的情书一篇
“求你将我放在你心上如印记,带在你臂上如戳记。”我念诵着
雅歌来希望你,我的好人。
你的眼睛还没掉转来望我,只起了一个势,我早惊乱得同一只听
到弹弓弦子响中的小雀了。我是这样怕与你灵魂接触,因为你太美丽
了的缘故。
但这只小雀它愿意常常在弓弦响声下惊惊惶惶乱窜,从惊乱中它
已找到更多的舒适快活了。
在青玉色的中天里,那些闪闪烁烁底星群,有你底眼睛存在:因
你底眼睛也正是这样闪烁不定,且不要风吹。
在山谷中的溪涧里,那些清莹透明底出山泉,也有你底眼睛存在:
你眼睛我记着比这水还清莹透明,流动不止。
我侥幸又见到你一度微笑了,是在那晚风为散放的盆莲旁边。这
笑里有清香,我一点都不奇怪,本来你笑时是有种比清香还能沁人心
脾的东西!
我见到你笑了,还找不出你的泪来。当我从一面篱笆前过身,见
到那些嫩紫色牵牛花上负着的露珠,便想:倘若是她有什么不快事缠
上了心,泪珠不是正同这露珠一样美丽,在凉月下会起虹彩吗?
我是那么想着,最后便把那朵牵牛花上的露珠用舌子舔干了。
怎么这人哪,不将我泪珠穿起?你必不会这样来怪我,我实在没
有这种本领。我头发白的太多了,纵使我能,也找不到穿它的东西!
病渴的人,每日里身上疼痛,心中悲哀,你当真愿意不愿给渴了
的人一点甘露喝?
这如像做好事的善人一样,可怜路人的渴涸,济以茶汤。恩惠将
附在这路人心上,做好事的人将蒙福至于永远。
我日里要做工,没有空闲。在夜里得了休息时,便沿着山涧去找
你。我不怕虎狼,也不怕伸着两把钳子来吓我的蝎子,只想在月下见
你一面。
碰到许多打起小小火把夜游的萤火,问它,“朋友朋友,你曾见
过一个人吗?”它说,“你找那个人是个什么样子呢?”
我指那些闪闪烁烁的群星,“哪,这是眼睛。”
我指那些飘忽白云,“哪,这是衣裳。”
我要它静心去听那些涧泉和音,“哪,她声音同这一样。”
我末了把刚从花园内摘来那朵粉红玫瑰在它眼前晃了一下,“哪,
这是脸。”
这些小东西,虽不知道什么叫做骄傲,还老老实实听我所说的话。
但当我问它听清白没有,只把头摇了摇就想跑。
“怎么,究竟见不见到呢?”——我赶着它追问。
“我这灯笼照我自己全身还不够!先生,放我吧,不然,我会又
要绊倒在那些不忠厚的蜘蛛设就的圈套里……虽然它也不能奈何我,
但我不愿意同它麻烦。先生,你还是问别个吧,再扯着我会赶不上她
们了”——它跑去了。
我行步迟钝,不能同它们一起遍山遍野去找你——但凡是山上有
月色流注到的地方我都到了,不见你底踪迹。
回过头去,听那边山下有歌声飘扬过来,这歌声出于日光只能在
墙外徘徊的狱中。我跑去为他们祝福:
你那些强健无知的公绵羊啊!
神给了你强健却吝了知识:
每日和平守分地咀嚼主人给你们的窝窝头,
疾病与忧愁永不凭附于身;
你们是有福了——阿们!
你那些懦弱无知的母绵羊啊!
神给了你温柔却吝了知识:
每日和平守分地咀嚼主人给你们的窝窝头,
失望与忧愁永不凭附于身;
你们也是有福了——阿们!
世界之霉一时侵不到你们身上,
你们但和平守分的生息在圈牢里:
能证明你主人底恩惠——
同时证明了你主人底富有;
你们都是有福了——阿们!
当我起身时,有两行眼泪挂在脸上。为别人流还是为自己流呢?
我自己还要问他人。但这时除了中天那轮凉月外,没有能做证明的人。
我要在你眼波中去洗我的手,摩到你的眼睛,太冷了。
倘若你的眼睛真是这样冷,在你鉴照下,有个人的心会结成冰。
一九二五年作
2.求沈从文的情书一篇
**,我求你,以后许可我做我要做的事,凡是我向你说什么时,你都能当我是一个比较愚蠢而还不讨厌的人……“一个女子在诗人的诗中,永远不会老去,但诗人他自己却老去了。”
我想到这些,我十分忧郁了。生命都是太薄脆的一种东西,并不比一株花更经得住年月风雨,用对自然倾心的眼,反观人生,使我不能不觉得热情的可珍,而看重人与人凑巧的藤葛。
在同一人事上,第二次的凑巧是不会有的。我生平只见过一回满月。
我也安慰自己过,我说,“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我应该为自己庆幸”……我现在,并且也没有什么痛苦了,我很安静,我似乎为爱你而活着的,故只想怎么样好好的来生活。
……任何一个作品上,以及任何一个世界名作作者的传记上,最动人的一张,总是那人与人纠纷藤葛的一章。许多诗是专为这点热情的指使而写出的,许多动人的诗,所写的就是这些事,我们能欣赏到那东西,为那些东西而感动,却照例轻视到自己,以及别人因受自己所影响而发生的传奇的行为,这个事好像不大公平。
因为这理由,天将不允许你常是小孩子。“自然”使苹果由青而黄,也一定使你在适当的时间上,转变成一个“大人”。
……“芦苇”是易折的,“磐石“是难动的,我的生命等于”芦苇“,爱你的心希望它能如”磐石“。
3.沈从文写的一篇情书
原文:
“求你将我放在你心上如印记,带在你臂上如戳记。”我念诵着雅歌来希望你,我的好人。
你的眼睛还没掉转来望我,只起了一个势,我早惊乱得同一只听到弹弓弦子响中的小雀了。我是这样怕与你灵魂接触,因为你太美丽了的缘故。
但这只小雀它愿意常常在弓弦响声下惊惊惶惶乱窜,从惊乱中它已找到更多的舒适快活了。
在青玉色的中天里,那些闪闪烁烁底星群,有你底眼睛存在:因你底眼睛也正是这样闪烁不定,且不要风吹。
出处:出自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情书。
1929年沈从文被胡适先生聘请到上海当了老师。这样,沈从文就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也就是当上老师的第一节课上,他认识了他后来的结发妻子,张兆和。
1930年5月,胡适辞去了中国公学校长一职,胡适的离开,使沈从文不能在中国公学继续任教。在离开中国公学之前,沈从文希望自己对张兆和的追求有一个结果。与胡适会面之后的几天里,张兆和接连收到了沈从文寄来的情书。其中,沈从文7月12日写给她的信函竟长达六页。
至此,张兆和终于默许了沈从文对自己的追求,这一段在情书攻势中展开的师生恋在校园内成为美谈。1932年7月张兆和从上海中国公学毕业回到了苏州。
扩展资料:
人物简介:
张兆和(1910年9月15日—2003年2月16日),女,安徽合肥人。
现代作家。沈从文先生之妻。1932年毕业于中国公学大学部外语系。毕业后任中学教师,1949年就读于华北大学二部。1941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集《湖畔》、《从文家书》等。曾任北京师范大学附中、师大二附中教师和《人民文学》编辑。
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男,原名沈岳焕,乳名茂林,字崇文,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
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交界地区。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
1930年7月张兆和沈从文在胡适的办公室第一次见面,刚见面时,胡校长大夸沈从文是天才,是中国小说家中最有希望的。张兆和却不以为然,沈从文对张兆和的爱恋来得默然,却是一发不可收拾,写给她的情书一封接一封,延绵不绝地表达着心中的倾慕。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
沈从文以乡村为题材的小说是典型的乡村文化小说,它不仅在整体上与都市“现代文明”相对照,而且始终注目于湘西世界朝现代转型过程中,不同的文化碰撞所规定的乡下人的生存方式、人生足迹及历史命运。
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一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沈从文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张兆和
4.沈从文写的一篇情书
原文: “求你将我放在你心上如印记,带在你臂上如戳记。”
我念诵着雅歌来希望你,我的好人。 你的眼睛还没掉转来望我,只起了一个势,我早惊乱得同一只听到弹弓弦子响中的小雀了。
我是这样怕与你灵魂接触,因为你太美丽了的缘故。 但这只小雀它愿意常常在弓弦响声下惊惊惶惶乱窜,从惊乱中它已找到更多的舒适快活了。
在青玉色的中天里,那些闪闪烁烁底星群,有你底眼睛存在:因你底眼睛也正是这样闪烁不定,且不要风吹。 出处:出自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情书。
1929年沈从文被胡适先生聘请到上海当了老师。这样,沈从文就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
也就是当上老师的第一节课上,他认识了他后来的结发妻子,张兆和。 1930年5月,胡适辞去了中国公学校长一职,胡适的离开,使沈从文不能在中国公学继续任教。
在离开中国公学之前,沈从文希望自己对张兆和的追求有一个结果。与胡适会面之后的几天里,张兆和接连收到了沈从文寄来的情书。
其中,沈从文7月12日写给她的信函竟长达六页。 至此,张兆和终于默许了沈从文对自己的追求,这一段在情书攻势中展开的师生恋在校园内成为美谈。
1932年7月张兆和从上海中国公学毕业回到了苏州。 扩展资料: 人物简介: 张兆和(1910年9月15日—2003年2月16日),女,安徽合肥人。
现代作家。沈从文先生之妻。
1932年毕业于中国公学大学部外语系。毕业后任中学教师,1949年就读于华北大学二部。
1941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集《湖畔》、《从文家书》等。曾任北京师范大学附中、师大二附中教师和《人民文学》编辑。
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男,原名沈岳焕,乳名茂林,字崇文,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 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交界地区。
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 1930年7月张兆和沈从文在胡适的办公室第一次见面,刚见面时,胡校长大夸沈从文是天才,是中国小说家中最有希望的。
张兆和却不以为然,沈从文对张兆和的爱恋来得默然,却是一发不可收拾,写给她的情书一封接一封,延绵不绝地表达着心中的倾慕。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
沈从文以乡村为题材的小说是典型的乡村文化小说,它不仅在整体上与都市“现代文明”相对照,而且始终注目于湘西世界朝现代转型过程中,不同的文化碰撞所规定的乡下人的生存方式、人生足迹及历史命运。 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一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沈从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兆和。
5.求沈从文的名句.名段,名言
“固执而柔和的声音,使人听来忧郁 ” “小妈妈.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而你却是奇迹中的奇迹.”<指太太> “名誉,金钱,爱情什么都可以没有.但我只要有一颗为一切世俗所跳跃的心就够了. ” 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
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 我作品能够在市场上流行,实际上等于买椟还珠,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
“我和我的读者都行将老去~~~” “楚人的血液给了我一种命定的悲剧性 ” “望到北平高空明蓝的天,使人只想下跪,你给我的影响恰如这天空,距离得那么远,我日里望着,晚上做梦,总梦到生着翅膀,向上飞举。向上飞去,便看到许多星子,都成为你的眼睛了。”
给兆和的信。 《无从驯服的斑马》是沈从文的一篇未完成作品,他说:“近于‘顽固不化’的无从驯服的斑马。
年龄老朽已到随时可以报废情形,心情上却还始终保留一种婴儿状态。对人从不设防,无机心。”
沈从文说:“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既然是不凑巧,因之朴素的善终难免产生悲剧。” 评点《边城》 在清华园“老金屋子”里,他写过一篇《一个人的自白》:“经过了游移、徘徊、极端兴奋和过度颓丧,求生的挣扎与自杀的绝望……反复了三个星期,由沸腾到澄清,我体验了一个‘生命’的真实意义。”
在1931年新月书店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沈从文子集》中有多则题识: “幻念结集,即成这种体制,能善用当然可结佳果,不能善用,即只作成一个真正悲剧结束,混乱而失章次,如一虹桥被新的阵雨击毁,只留下幻光反映于荷珠间。雨后到处有蛙声可闻。
杜鹃正为翠翠而悲。” “灯息了,罡风吹着,出自本身内部的旋风也吹着,于是息了。
一切如自然也如夙命。” “当时最熟习的本是这些事,一入学校,即失方向,从另一方式发展,越走越离本,终于迷途,陷入泥淖。
待返本,只能见彼岸遥遥灯火,船已慢慢沉了,无可停顿,在行进中逐渐下沉。” 在选择“解放”(自杀)前的最后一篇文稿里,他回忆起了一生许多不幸和幸的往事,自己的理想与追求,他一再想起美丽淳朴湘西,想起他心爱的《边城》,他的妻子(写《边城》时的“新妇”): “那里的翠翠,秉性善良处,熟人一看即可明白,和当时的新妇实在相差不多。
但谁也不会料到这个也就要成为预言。一切发展全如预言,在十五年后将用事实证明。
塔圮了,船溜了,老船夫于一夜雷雨中死了,剩余一个黑脸长眉性情善良的翠翠,在小河边听杜鹃啼唤。一个悲剧的镜头如此明白具体。”
他在给张兆和的信中说:“我看了看我写的《湘西》,上面批评到家乡人弱点,都恰恰如批评自己。”他反复说需要妻子的理解,哪怕“只是一小部分”的理解,“我需要有这种理解。
它是支持我向上的梯子,椅子,以及一切力量的源泉。” 什么是“疯子”?在沈从文1943年写、1946年修改的《绿魇》中有一番解释-- “大至于人类大规模的屠杀,小至于个人家庭纠纠纷纷,一切‘哲人’和这个问题碰头时,理性的光辉都不免失去,乐意转而将它交给‘伟人’或‘宿命’来处理。
这也就是这个动物无可奈何处。到现在为止,我们还缺少一种哲人,有勇气敢将这个问题放到脑子中向深处追究。
也有人无章次的梦想,对伟人宿命所能成就的事功怀疑,可惜使用的工具却已太旧,因之名为‘诗人’,同时还有个更相宜的名称,就是‘疯子’。” 1948年7月的一天晚上,在颐和园消夏的沈从文和儿子虎雏讨论《湘行散记》,说:“这书里有些文章很年轻,到你成大人时,它还像很年轻!” 2;发表了的《记胡也频》结尾处,从文写了这样一段话: “我觉得,这个人假如死了,他精神雄强处,比目下许多据说活着的人,还更像一个活人。
我们活在这个世上,使我们像一个活人,是些什么事,这是我们应当了解的。” 从文这段话说明他是多么敬佩胡也频的为人,认为做人应当像胡也频这样雄强,才像个活人。
在当时国民党南京政府在全国制造那么严重的白色恐怖情况下,敢于站出来向全国人民揭发这位共产党员作家被国民党上海当局暗杀的罪行的,恐怕只有沈从文一人。我阅读的报刊不多,至今还看不到当时有哪一位著名作家像沈从文这样以作家身份,署上自己姓名公开为胡也频的被害写过第二篇抗议的文章。
从文在着手写这篇散文之前,曾经建议丁玲写,丁玲不愿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