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语最简短的句子带翻译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译文】
曾子说:“谨慎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地追念祭祀祖先,这样做就可以使老百姓的道德风俗归于淳朴厚道了。”
==============================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
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2.论语最简短的句子带翻译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译文】 曾子说:“谨慎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地追念祭祀祖先,这样做就可以使老百姓的道德风俗归于淳朴厚道了。”==============================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子曰:“君子不器”【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3.求《论语》全文最短的一段,和翻译
【原文】 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 【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
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4.求《论语》全文最短的一段,和翻译
【原文】
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
【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5.100句最短的论语 不用翻译
1.有教无类2.克己复礼3.君子无所争4.君子泰而不骄5.过犹不及6.君子不器7.以约失之者鲜矣8.巧言令色,鲜矣仁9.攻乎异端,斯害也已10.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11.苟志于仁矣,无恶也12.朝闻道,夕死可矣13.放于利而行,多怨1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15德不孤,必有邻1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17不在其位,不谋其政18学如不及,犹恐失之19居之无倦,行之以忠20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2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22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23刚毅木讷,近仁24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25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26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27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28君子上达,小人下达29君子思不出其位30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31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3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33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34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35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36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37人能弘道,非道弘人38过而不改,是谓过矣39当仁不让于师40君子贞而不谅41道不同,不相为谋42辞,达而已矣43性相近也,习相远也44唯上智与下愚不移45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4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7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48谛,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4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5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53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54吾日三省乎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5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56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57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58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59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60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
吾何以观之哉6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62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63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64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65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66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67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6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69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70君子博学与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71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72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73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74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7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76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77子之所慎:齐,战,疾。
78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79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8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81子以四教:文、行、忠、信。82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83奢则不孙,俭则固。
与其不孙也,宁固8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85好勇疾贫,乱也。
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86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87狂而不直,侗而不愿,倥倥而不信,吾不知之矣88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89凤鸟不至,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90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9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92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93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94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95后生可畏。
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96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9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98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99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100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额。
这是我挑出来的,不知道有没有重复的。
6.求论语摘抄30则,要最短的哦,还有翻译
里仁篇 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苟志於仁矣,无恶也。”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盖有之矣,我未见也。” 子曰:“人之过也,各於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事父母,几谏,谏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翻译 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
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孔子说:“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
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爱好仁德的人,也没有见过厌恶不仁的人。
爱好仁德的人,是不能再好的了;厌恶不仁的人,在实行仁德的时候,不让不仁德的人影响自己。有能一天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实行仁德上吗?我还没有看见力量不够的。
这种人可能还是有的,但我没见过。” 孔子说:“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性质是一样的。
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没有仁德了。” 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孔子说:“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有固定的厚薄亲疏,只是按照义去做。”
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孔子说:“为追求利益而行动,就会招致更多的怨恨。”
孔子说:“能够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那还有什么困难呢?不能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怎么能实行礼呢?” 孔子说:“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东西。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知道的人。”
孔子说:“参啊,我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曾子说:“是。”
孔子出去之后,同学便问曾子:“这是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道,就是忠恕罢了。”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孔子说:“事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说他们。
(自己的意见表达了,)见父母心里不愿听从,还是要对他们恭恭敬敬,并不违抗,替他们操劳而不怨恨。”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有一定的地方。”
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孔子说:“古代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因为他们以自己做不到为可耻啊。” 孔子说:“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子游说:“事奉君主太过烦琐,就会受到侮辱;对待朋友太烦琐,就会被疏远了。” 学而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
7.《论语》中一些句子的翻译
1.要以忠实和诚信为主。不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了错误就不怕改正
2.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3.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4.如果不讲信誉那怎么可以呢?
5.孔子说《韶乐》尽善尽美。就是极好极美。
6.孔子说:“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智者好动,仁者好静; 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7.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8.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9.有远大理想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责任很重,路途又很遥远.
10.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12.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8.50句论语翻译
孔子《论语》名言及译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是很愉快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的人不是君子吗?” 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没有能力。”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为师学习的人;我选择其中好的并且向他学习,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过来。”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对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把所学的东西默默地记下来,不断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得怎么样呢?” 7、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坦荡,小人永远局促忧愁。” 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 孔子在河边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 9、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 孔子说:“统治者自己要行得正,不用命令百姓也能照着做,自己身行不正,虽然发号施令,百姓也不会听从。 10、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11、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孔子说:“自己所不喜欢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12、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译文】 孔子说:“主张不同,不能在一起相互谋事。” 51、孔子对曰:“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 【译文】(鲁国当权的季康子向孔子问政时)孔子答道:“政字的意思就是端正。您自己带头端正,谁还敢不端正呢?” 52、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 【译文】(孔子的弟子)曾子说:“君子用文章学问来聚会朋友,用朋友来帮助自己提高仁德。” 53、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论语·子路》) 【译文】孔子(在回答弟子仲弓问政时)说:“(一个当政者,应该)给下面的工作人员带头,不计较人家的小错误,提拔优秀人才。” 54、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论语·子路》) 【译文】孔子(在与弟子子路议论卫国政事时)说:“名义地位不当,说话就不顺理;说话不顺理成章,事情就办不成……” 55、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译文】孔子说:“一个当政者自身行为正当,即使不发布命令,事情也行得通。如果行为不正当,纵然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信从你。”
56、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 【译文】(孔子的弟子子夏在莒父县当地方官后,向老师请教为政之道时)孔子说:“不要贪图快,不要贪小利。(有时候,你不踏实工作)只图快捷,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办不成大事。”
57、(子)曰:“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译文】(孔子的弟子子贡问怎样才可以称之为“士”时,孔子)回答说:“言语一定信实,行为一定坚决……” 58、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译文】孔子说:“君子用自己的正确意见来纠正别人的错误意见,使一些事情做得恰到好处,却不肯随声附和。
小人只是盲从附和,却不肯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见。” 59、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论语·子路》) 【译文】孔子说:“君子安详舒泰,却不骄傲凌人;小人骄傲凌人,却不安详舒泰。” 60、(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论语·宪问》) 【译文】(孔子的弟子子路问什么是完美无缺的人时,孔子)回答:“……看见利益首先想想该不该得,遇到危险便肯付出生命,经过长久穷困的日子都不忘记平日的诺言,也就可以说是个完美无缺的人。”
61、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宪问》) 【译文】孔子说:“一个君子以那种说得多、做得少的事为耻。”
62、子曰:“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论语·宪问》) 【译文】孔子(在回答弟子子路问怎样才算是君子时)说:“(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自己,来严肃地对待工作……修养自己,使上层人得到安乐……修养自己,使下层百姓得到安乐……” 63、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一个有志向愿干一番事业、素质高的人,不因贪生怕死而损害。
9.论语里一些句子的翻译
第一条与第二条
哀公问社(1)于宰我,宰我(2)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3)。”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注释】
(1)社:土地神,祭祀土神的庙也称社。
(2)宰我:名予,字子我,孔子的学生。
(3)战栗:恐惧,发抖。
【译文】
鲁哀公问宰我,土地神的神主应该用什么树木,宰我回答:“夏朝用松树,商朝用柏树,周朝用栗子树。用栗子树的意思是说:使老百姓战栗。”孔子听到后说:“已经做过的事不用提了,已经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第三条: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贫和贱,是人们所厌恶的,但假如不是按正道来摆脱贫贱,那宁可不摆脱它。
第四条
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
匆忙时必定如此,颠沛时必定如此
第五条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
有谁能在某一天使用他的力量施行仁道吗?
第六条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大概这样的人是有的,但我没见过。
第七条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腐烂的木材无法雕琢,粪土似的墙壁无法粉刷
第八条
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现在我看人,听到他说什么,却要考察他的行为
第九条
三已之,无愠色
多次罢免他,没有生气的表现
第十条
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
到了另一个国家,又说,这里的执政者也和我们的大夫崔子差不多
10.翻译论语句子 4句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 孔子说:“碰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我)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几个人走路,一定有只得我学习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并告诉他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 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能罢休,不是也很遥远吗? 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译文 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奉行终生?”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说:“大概就是‘恕’了,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要强施加在别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