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糊涂的诗句
馀年无长物,所剩是糊涂。——民国末当代初·吴未淳 【穷老十首 其六】
吟到妒花风雨句,怪他月老太糊涂。——清·黄金石 【秀华续咏 其三十一 朱淑真】
官卑何展布,三载且糊涂。——宋·朱南杰 【书考(戊申春)】
自捋虎须嗟弱小,谁云大事不糊涂。——民国末当代初·聂绀弩 【迩冬五十】
读书当努力,写字莫糊涂。——元末明初·王冕 【元日示师文】
已困口嘲弄,更堪手糊涂。——金·刘从益 【题苏李合画渊明濯足图】
有酒万事都糊涂。——清末民国初·陈虔安 【戏拟禽言六首(选四) 其三】
再拜惊呼麦一盂,老来才识菜糊涂。——清·翁同和 【咏菜糊涂 其一】
屏息衔枝枚疾趋,惊逃蟊贼尚糊涂。——清·林占梅 【南征八咏 其五 初三日,全军入彰化城,呈丁述庵(曰健)廉访、周子玉(懋琦)主政】
水不流行水自污,心如止水定糊涂。——当代·陈振家 【戏咏参悟诗三十四首(古风) 其二十三】
洪宪未成身已殒,看时踔厉实糊涂。——当代·陈振家 【读袁世凯传有怀二首 其二】
时雨愁云皆黯淡,骚人离恨墨糊涂。——近现代·谢龙升 【感吟二绝 其二】
名利两途成骗局,官绅一气尽糊涂。——近现代·郭仲达 【感时有作 其一】
欲向山门更留偈,法华机上厌糊涂。——明·苏葵 【丫头山下与僧漫话】
造化无私信有无,死生之事亦糊涂。——明·苏仲 【哭张文厚】
都把娵娃比嫫母,是非邪正两糊涂。——明·李江 【梅花百咏 其五十二 华饰不尚】
看破人情有别图,听言且自托糊涂。——清·多隆阿 【乙未元日 其二】
一著残棋自悔疏,从前毋乃近糊涂。——清·多隆阿 【遣闷 其二】
稼陶成苦窳,泉布一糊涂。——明·谢元汴 【读沈石友七虞诗感而和之七首 其三】
是非遂倒植,大道归糊涂。——宋·刘黻 【和紫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 其一十六】
政是春山眉样翠,被渠淡粉作糊涂。——宋·杨万里 【晓雾】
2.形容糊涂的诗句
杨大侠HeroYang:人生难得是糊涂, 只留清醒待黄昏|歌词
1
真亦假来假亦真,
真真假假谁相问。
人生难得是糊涂,
只留清醒待黄昏。
2
一颦一笑一剑走,
汗和花来泪碾尘。
十万烽火扬州路,
廉颇老矣还逢春。
3
一抹云霞洒落晖,
欣逢老友诉心扉。
唠叨世事风尘变,
嗟息衰怀鬓发稀。
4
香笺小字传心意,
相亲相爱不离弃。
刻骨铭心定不负,
佳期如梦芳草地。
5
梅黄楚岸垂垂雨,
草碧吴江淡淡烟。
多少离愁萧瑟去,
举目青山何处看。
3.形容心里明白装糊涂的好句子有哪些
1. 此刻我希望更糊涂,糊涂的爱过多少人,糊涂的喜欢过谁。
2. 科学家维纳认为,人在做两种不同性质的事,一类如棋手,成败由他的最坏状态决定,也就是说,一局里只要犯了错误就全完了。还有一类如发明家,只要有一天状态好,做成了发明,就成功了,在此之前犯多少次糊涂都可以。
3. 有些事情,有些东西,明明知道不应该执着,明明知道最后受伤的只可能是自己。但为什么就是不能控制自己呢?有时候真的肯恐怖,因为理智上告诉自己不可以的事情,但在感情上却先理智一步。
如果一直沉迷下去,也许是最好的吧!时而清醒,时而糊涂,这也许是最让人煎熬的吧!4. 孔子发现了,取名中庸;老子发现了,取名无为;庄子发现了,取名逍遥;墨子发现了,取名非攻;板桥发现了,取名糊涂;当代精英发现了,取名和谐。糊涂之难得,在于明白太难。
和谐之难得,在于实现太难。5. 我也只好装糊涂、假装自己狠幸福。
美文欣赏:当下需要装糊涂 经常和朋友们在一起聊天,接触到最多的词汇就是难得糊涂,好像难得糊涂就是一个万能工具,就是神丹妙药。的确在讲究情面的国人面前,难得糊涂不失为一个技巧,一种手段,一门学问。
是的,我们在很多无助的时候,在很多无奈的情况下,为了长久的目标,为了整体的利益,有时候我们不得不委曲求全难得糊涂。领导对待下级有时要糊涂,下级对领导有时也要糊涂,朋友之间相处有时要糊涂,就是居家过日子有时也要糊涂,不痴不聋难做公婆,巧做媳妇两头隐瞒,总之糊涂会伴随我们一生。
说起难得糊涂,人们首先就会想到那是郑板桥的名言。传说一日,郑板桥在院中石桌上习字,兴笔写下“难得糊涂”四字,然后又在下面写一串小字“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福报也。”
写毕,越看越不舒服,正准备团了踩在脚下,忽一阵风吹来,那字纸随风飘向空中,越飘越远。郑板桥无奈看着摇着头,然后又习起字来。
谁知这字纸却被人捡了去,如获至宝,传之子孙,所以才有今天我们知道的“难得糊涂”。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到底是什么意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
有的人认为是郑板桥的自我嘲解。公元1751年,郑板桥在潍县衙斋无事,四壁空空,周围寂寂,仿佛世外,心中不觉怅然。
他想:一生碌碌,半世萧萧,人生难道就是如此?争名与朝,夺利与市,到头来又如何呢?看来还是糊涂一些好,于是他挥毫写下“难得糊涂”。因此,它被称为真乃绝顶聪明人吐露的无可奈何,是面对喧嚣人生,世态炎凉内心而抨发的愤激之词。
也有人认为是郑板桥发自内心的不满之声。公元1754年秋,郑板桥在山东任知县,上任之时正遇百年未见的旱灾。
而钦差姚耀宗却不闻不问,反而求他字画。郑板桥就以鬼画讽刺,钦差姚耀宗怒而撕画,郑板桥见百姓水深火热,心力不支,非常忧愤。
其妻相劝:既然皇上不问,钦差不理,你就装糊涂嘛。郑板桥怒言:装糊涂,我装不来,你可知道,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变糊涂更难,难得糊涂。
由此而有所启发,就以拯救万民,在所不惜悲壮之情,开仓赈灾。他所说的这句话,后来就成了“难得糊涂”的自注: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看来糊涂有两种,一种是真糊涂,一种是假糊涂。郑板桥所说的是后一种糊涂。
还有人认为是宽容谦让,顾大体,识大局的表现。据说郑板桥任知县时,其堂弟为了祖传房屋的一段墙基,遇邻居诉讼,要他函告兴化县,以便赢得官司。
郑板桥看完信后,立即赋诗回书:“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稍后,他又写下“难得糊涂,”“吃亏是福”两幅字。
并在“难得糊涂”下加注“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在“吃亏是福”下加注:“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损于己则盈于彼,各得心情之半,而得心安既平,且安福即在是矣。”
家人得信后主动退让三尺,邻居得知后也退让三尺,从此这里形成了一个有名的六尺巷,后人对此赞不绝口,此时他的糊涂是何等的聪明啊。当然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策略,是一种高超的处世艺术。
当条件不具备,时机不成熟,为了到达最终的目的,只好先糊涂吧,可见糊涂还是一种心态,是一种智慧。“难得糊涂”之所以脍炙人口,魅力无穷,这是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侧面会有不同的看法,这正说明社会的复杂性,人们心理的多样性,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多元性。
可见糊涂容易聪明难,聪明之后糊涂更难。能分清并做的在哪些方面糊涂,哪些方面聪明,什么时候糊涂,什么时候聪明,实在是件难事。
难得糊涂是智慧的生存之术,是人生的极高境界。可是常常有人把“难得糊涂”作为掩饰失败和放弃的借口,作为心里的安慰,其不知这不仅误读郑板桥的原意,而且也往往成为事业和人生失败的开始。
其实糊涂哲学并不是郑板桥的发明,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对糊涂哲学有了很深的研究,对糊涂哲学作了精辟的论述,《论语》公冶长篇第五就有记载:子曰:“宁武子,邦有道。
4.关于糊涂的名言有哪些
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
.人生在世,难得糊涂 。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活得糊涂的人,其实才是清醒的。糊涂一点,才能超越世俗功利,善待世间一切,身居闹市而心怀宁静。
“难得糊涂”是一种经历。只有饱经风霜人生坎坷的人才能深得真谛。
糊涂一点,才能参透人生,超越生命,天地悠悠,顺其自然。活得过于清醒的人,反倒是糊涂的。
糊涂一点,才会有大气度,才会有宽容之心,才能平静地看待世间的纷纷扰扰。人生的糊涂有两种:一种是真糊涂。
懵懂处世,似是与生俱来,装不来,求不到;一种是假糊涂,是非黑白明明了然于心,却故意装作良莠不分。忘记年龄不服老,忘记过去今更好,忘记怨恨乐逍遥,难得糊涂万事了。
忍让非懦弱,自大终糊涂。小事不糊涂之谓能,大事不糊涂之谓才。
先知道自己糊涂,才能有转成聪明的希望;先知道自己卑鄙,才会有化为清高的可能。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5.板桥先生的“难得糊涂”实在不失为一句好的人生格言,你认为呢
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入糊涂更难,我想,所谓聪明是说一个人做人能让别人感到有才华和头脑敏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糊涂难,则其一,真糊涂便是呆子,让人瞧不起,谁也不愿做这个样子.而其二,正常人装模作样糊涂又很没面子,能几个愿意.如果一个人在人们面前显示很出众,则容易招致妒忌,一下要改成常人自己又不容易接受让人看低了.郑生所说的意思与吃亏是福的道理,与有必胜把握又能在对手面前保持立于不胜之地的道理是一样的.觉得能这样做才是善于保护自己.许多人或许会懂得内中道理,但极少能臻佳境者.在下认为郑生的名言中并无消极的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