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带有亭字的诗句
高亭 【唐】白居易 亭脊太高君莫拆,东家留取当西山。
好看落日斜衔处,一片春岚映半环。 江亭夕望 【唐】白居易 凭高望远思悠哉,晚上江亭夜未回。
日欲没时红浪沸,月初生处白烟开。 辞枝雪蕊将春去,满镊霜毛送老来。
争敢三年作归计,心知不及贾生才。 曲江亭晚望 【唐】白居易 曲江岸北凭栏干,水面阴生日脚残。
尘路行多绿袍故,风亭立久白须寒。 诗成暗著闲心记,山好遥偷病眼看。
不被马前提省印,何人信道是郎官? 新涧亭 【唐】白居易 烟萝初合涧新开,闲上西亭日几回? 老病归山应未得,且移泉石就身来。 暮春日宴溪亭 【唐】成彦雄 寒食寻芳游不足,溪亭还醉绿杨烟。
谁家花落临流树,数片残红到槛前。 苏溪亭 【唐】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章梓州水亭 【唐】杜甫 城晚通云雾,亭深到芰荷。
吏人桥外少,秋水席边多。 近属淮王至,高门蓟子过。
荆州爱山简,吾醉亦长歌。 灞陵亭 【唐】高蟾 一条归梦朱弦直,一片离心白羽轻。
明日灞陵新霁后,马头烟树绿相迎。 南亭 【唐】韩偓 每日在南亭,南亭似僧院。
人语静先闻,鸟啼深不见。 松瘦石棱棱,山光溪淀淀。
堑蔓坠长茸,岛花垂小蒨。 行簪隐士冠,卧读先贤传。
更有兴来时,取琴弹一遍。 颍亭 【唐】韩琮 颍上新亭瞰一川,几重旧址敞幽关。
寒声北下当轩水, 翠影西来扑槛山。远目静随孤鹤去,高情常共白云闲。
知君久负巢由志,早晚相忘寂寞间。 津亭 【唐】胡宿 津亭欲阕戒棠舟,五两风来不暂留。
西北浮云连魏阙,东南初日满秦楼。 层城渺渺人伤别,芳草萋萋客倦游。
平乐旧欢收不得,更凭飞梦到瀛洲。 北亭 【唐】李群玉 斜雨飞丝织晓空,疏帘半卷野亭风。
荷花向尽秋光晚,零落残红绿沼中。 金陵新亭 【唐】李白 金陵风景好,豪士集新亭。
举目山河异,偏伤周顗情。 四坐楚囚悲,不忧社稷倾。
王公何慷慨,千载仰雄名。 西亭 【唐】李商隐 此夜西亭月正圆,疏帘相伴宿风烟。
梧桐莫更翻清露,孤鹤从来不得眠。 临水亭 【唐】施肩吾 只怪素亭黏黛色,溪烟为我染莓苔。
欲知源上春风起,看取桃花逐水来。 登岘亭 【唐】司空曙 岘山回首望秦关,南向荆州几日还。
今日登临唯有泪,不知风景在何山。 梅亭 【唐】唐彦谦 东海穷诗客,西风古驿亭。
发从残岁白,山入故乡青。 世事徒三窟,儿曹且一经。
丁宁速赊酒,煮栗试砂瓶。 宴南亭 【唐】王昌龄 寒江映村林,亭上纳鲜洁。
楚客共闲饮,静坐金管阕。 酣竟日入山,暝来云归穴。
城楼空杳霭,猿鸟备清切。 物状如丝纶,上心为予决。
访君东溪事,早晚樵路绝。
2. 关于小亭的诗句
一、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宋·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译文: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
二、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唐·戴叔伦《苏溪亭》
译文:苏溪亭外野草青青,无边无际,是谁随着东风唱着阑干十二曲呢?
三、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宋·欧阳修《丰乐亭游春·其三》
译文:游春的人们哪管春天将去,脚踏落花在丰乐亭前来来往往。
四、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唐·李白《劳劳亭》
译文:天下最伤心的地方,就是这送别的劳劳亭。
五、凭高望远思悠哉,晚上江亭夜未回。——唐·白居易《江亭夕望》
译文:我站在高处望向远方,思绪却悠然远飘天外,傍晚时分站在江亭上发现天还没彻底黑下来。
3. 关于“亭”的古诗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题目】:独坐敬亭山
【内容】: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年代】:魏晋
【作者】:曹丕
【题目】:杂诗
【内容】: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吴会非我乡,安得久留滞。
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年代】:魏晋
【作者】:刘桢
【题目】:赠从弟
【内容】: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年代】:魏晋
【作者】:王粲
【题目】:七哀诗
【内容】:
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
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
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
登城望亭燧,翩翩飞戍旗。
行者不顾反,出门与家辞。
子弟多俘虏,哭泣无已时。
天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
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谘。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题目】:代林园戏赠
【内容】:
南院今秋游宴少,西坊近日往来频。
假如宰相池亭好,作客何如作主人。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题目】:代诸妓赠送周判官
【内容】:
妓筵今夜别姑苏,客棹明朝向镜湖。
莫泛扁舟寻范蠡,且随五马觅罗敷。
兰亭月破能回否,娃馆秋凉却到无?
好与使君为老伴,归来休染白髭须。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题目】:骆生弃官居此二十余年。
【内容】:
茅覆环堵亭,泉添方丈沼。
红芳照水荷,白颈观鱼鸟。
拳石苔苍翠,尺波烟杳渺。
但问有意无,勿论池大小。
门前车马路,奔走无昏晓。
名利驱人心,贤愚同扰扰。
善哉骆处士,安置身心了。
何乃独多君?丘园居者少。
【年代】:唐
【作者】:岑参
【题目】: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内容】: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其他关于“楼”、“阁”、“亭”、“轩”的古诗词: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唐·崔颢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杨州。……唐·李白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唐·王勃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唐·李商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唐·白居易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唐·李白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唐·杜甫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唐·孟浩然
4. 谁知道带“亭”的诗句
另外哦还有一句我很喜欢的..
天下伤心处, 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 不遣柳条青。
劳劳亭,三国吴时建,故址在今南京市区南,是古时送别之所。李白写这首绝句时,春风初到,柳条未青,应当是早春时节。不过,诗人要写的并非这座古亭的春光,只是因地起意,借景抒情,以亭为题来表达人间的离别之苦。
[]
诗的前两句“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以极其洗炼的笔墨,高度概括的手法,破题而入,直点题旨。就句意而言,这两句就是屈原《九歌·少司命》所说的“悲莫悲兮生别离”和江淹《别赋》所说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但诗人既以亭为题,就超越一步,透过一层,不说天下伤心事是离别,只说天下伤心处是离亭。这样直中见曲,越过了离别之事来写离别之地,越过了送别之人来写送客之亭,立言就更高妙,运思就更超脱,而读者自会因地及事,由亭及人。
[]
不过,这首诗的得力之处,还不是上面这两句,而是它的后两句。在上两句诗里,诗人为了有力地展示主题,极言离别之苦,已经把诗意推到了高峰,似乎再没有什么话好讲,没有进一步盘旋的余地了。如果后两句只就上两句平铺直叙地加以引伸,全诗将纤弱无力,索然寡味。而诗人才思所至,就亭外柳条未青之景,陡然转过笔锋,以“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这样两句,另翻新意,振起全篇。
这一出人意表的神来之笔,出自诗人的丰富联想。《文心雕龙·物色篇》说:“诗人感物,联类不穷。”诗思往往是与联想俱来的。诗人在构思时要善于由甲及乙,由乙及丙。联类越广,转折和层次越多,诗篇就越有深度,也越耐人寻味。古时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一些诗人写离别时常想到杨柳,在杨柳上做文章。例如王之涣的《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就是从杨柳生意,构思也很深曲;但就诗人的联想而言,只不过把送别与杨柳这两件本来有联系的事物联在了一起,而在诗中虽然说到杨柳是“东风树”,却没有把送别一事与东风相联。李白的这两句诗却不仅因送别想到折柳,更因杨柳想到柳眼拖青要靠春风吹拂,从而把离别与春风这两件本来毫不相干的事物联在一起了。如果说王诗的联想还是直接的,那么,李诗的联想则是间接的,其联想之翼就飞得更远了。
[]
应当说,古诗中,从送别写到折柳,再从杨柳写到春风的诗,并非绝无仅有。杨巨源的《折杨柳》:“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憔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写得也具见巧思,但与李白的这两句诗相比,显得巧而不奇,而李白则是把联想与奇想结合为一的。诗人因送别时柳条未青、无枝可折而生奇想,想到这是春风故意不吹到柳条,故意不让它发青,而春风之所以不让柳条发青,是因为深知离别之苦,不忍看到人间折柳送别的场面。从诗人的构思说,这是联想兼奇想;而如果从艺术手法来说,这是托物言情,移情于景,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春风写得有知有情,使它与相别之人同具惜别、伤别之心,从而化物为我,使它成了诗人的感情化身。李锳在《诗法易简录》中赞美这两句诗“奇警无伦”,指出其“妙在‘知’字、‘不遣’字”,正是一语中的的评论。
与李白的这首诗异曲同工、相映成趣的有李商隐的《离亭赋得折杨柳》诗的第一首:“暂凭樽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对照之下,两诗都以离亭为题,都是从离别想到杨柳,从杨柳想到春风,也都把春风写得深知离别之苦,对人间的离别满怀同情。但两诗的出发点相同,而结论却完全相反:李白设想春风因不愿见到折柳送别的场面,而不让柳条发青;李商隐却设想春风为了让人们在临别之时从折柳相赠中表达一片情意,得到一点慰藉,而不惜柳条被人攀折。这说明,同一题材,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构思,不同的写法。诗人的想象是可以自由飞翔的,而想象的天地又是无限广阔的。
5. 有关亭子的诗句,要有作者和出处
亭既是重要的景观建筑,也是园林艺术中文人士大夫挽联题对点景之地。
如清新秀丽的济南大名湖,向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之美。湖中的小岛上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历下亭,初建于北魏年间,重建于明嘉靖年间。
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杜甫曾到此一游,题诗曰:“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清代书法家何绍基将此诗句写成楹联,挂于亭上,名亭、名诗、名书法,堪称三绝。
在离绍兴不远的关诸山一带,秀峰环抱,青峦叠翠,在一片开阔的地形中,建有—座精致的小亭,离亭不远,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这就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当年作《兰亭集序》的地方。在兰亭泓池水旁有一块石脾,上书“鹅池”两字。
据说那“鹅”字是王羲之亲笔,“池”字是其七子王献之所写,“鹅”字一笔写成,清标拔俗,浑润中藏骨而不族,似得神助。而今人们游兰亭,名字、名题和王羲之传说故事,成为人们仰慕的著名园林景区,而整个兰亭景区,也是以兰亭命名,这不能不说亭于园林中的重要行了。
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而命名的陶然亭,在北京先农坛的西面,建于清康熙年间,亭基较高,故有登临眺远之胜。 在杭州孤山北麓赏梅胜地的放鹤亭,是为纪念北宋诗人林和靖而建。
林和靖曾在孤山北麓结庐隐居,除吟诗作画,还喜好种梅养鹤。在他一生所写的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特别为人所传颂,人因文传,亭因人建,名人名诗名亭和放鹤亭一带梅林,每到冬天,寒梅怒放,清香四溢的“香雪海”中隐一亭,使得放鹤亭更为名闻遐尔。
在我国园林中,几乎都离不开亭。在园林中或高处筑亭,既是仰观的重要景点,又可供游人统览全景,在叠山脚前边筑亭,以衬托山势的高耸,临水处筑亭,则取得倒影成趣,林木深处筑亭,半隐半露,即含蓄而又平添情趣。
在众多类型的亭中,方亭最常见。它简单大方。
圆亭更秀丽,但额坊挂落和亭顶都是圆的,施工要比方亭复杂。在亭的类型中还有半亭和独立亭、桥亭等,多与走廊相连,依壁而建。
亭的平面形式有方、长方、五角、六角、八角、圆、悔花、扇形等。亭顶除攒尖以外,歇山顶也相当普遍。
中国每一处园林都少不了亭子。亭子在中国园林的意境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亭子的造型是多种多样的,但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一个屋顶,几根柱子,中间是空的。
这样的建筑物起什么作用呢?它的作用就在于能把外界大空间的景象吸收到这个小空间中来。元人有两句诗:“江山无限景,都取一亭中。”
这就是亭子的作用,就是把外界大空间的无限景色都吸收进来。中国园林的其他建筑,如台榭楼阁,也都是起这个作用,都是为了使游览者从小空间进到大空间,也就是突破有限,进入无限。
文征明《水亭图》 突破有限,进入无限,就能够在游览者胸中引发一种对于整个人生、对于整个历史的感受和领悟。我们可以举两个例子来说明一点。
一个例子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王羲之在这篇文章一开头就指出,兰亭给人的美感,主要不在于亭子本身的美,而是在于它可以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这两句话是很有名的。就是抬头一看宇宙如此之大,低头一看,世界万物又是如此丰富多彩,生机勃勃。
(宗白华说,“仰观”“俯察”是中国古代哲人、诗人观照世界的特殊的方式。)接下去说:“所以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游览者的眼睛是游动的,心胸是敞开的,游目骋怀,因此得到了一种极大的快乐。而这种仰观俯察,游目骋怀,就引发了一种人生感,所以王羲之接下去又说:“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宇宙无限,人生有限,所以孔子在岸边望着滔滔的江水发出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就是人生感。
再一个例子是王勃的《滕王阁序》,这也是一篇极有名的文章。王勃在文章开头也描写了滕王阁建筑的美,但接下去就说,滕王阁给人的美感,主要不在于建筑本身,而在于它可以使人看到一个无限广大的空间,看到无限壮丽的景色。
它有两句名句:“落霞与孤鹜 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然后他就写到,在这种空间的美感中,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这就是滕王阁所引发的一种形而上的感兴。 我国云南昆明有一座大观楼,楼上有一付对联,据说是中国最长的一付对联。
上联是:“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
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这是一个广阔无边的空间,下联是写无限的时间:“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和“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相对)。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
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无。
6. 关于小亭的诗句
一、常记溪亭日暮知,沉醉不知归路。
——宋·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译文: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 二、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唐·戴叔伦《道苏溪亭》 译文:苏溪亭外野草青青,无边无际,是谁随着东风唱着阑干十二曲呢? 三、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宋·欧阳修《丰乐亭游春·其三》 译文:游春的人们哪管春天将去,脚踏专落花在丰乐亭前来来往往。
四、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唐·李白《劳劳亭》 译文:天下最伤心的地方,就是这送别的劳劳亭。
五、凭高望远思悠哉,晚上江亭夜未回。——唐·白居易《江亭夕望》 译文:我站在高处望向远方,思绪却悠然远飘天外,傍晚时属分站在江亭上发现天还没彻底黑下来。
7. 描写“小亭子”的优美诗句有哪些
描写“小亭子”的优美诗句有:
1. 高高亭子郡城西,直上千尺与云齐。———年代: 唐 作者: 岑参《西亭子送李司马》
2. 沈香亭子钩阑畔,偏得三郎带笑看。———年代: 宋 作者: 贺铸《翦朝霞/鹧鸪天》
3. 甫营亭子小,花柳斩新栽。———年代: 宋 作者: 郑雪岩《水调歌头·甫营亭子小》
4. 韩家亭子能潇洒,流水溅溅竹四围。———年代: 元 作者: 王冕《水竹亭》
5. 酒市茶寮总看场,金风亭子入春凉。———年代: 清 作者: 朱彝尊《鸳鸯湖棹歌 之四十七》
6. 兰溪水亭子,作意定留侬。———年代: 宋 作者: 杨万里《过金台,望横山塔》
7. 看来众亭子,最是妙高奇。———年代: 宋 作者: 赵汝鐩《化成岩二首》
8. 先登东畔高亭子,洗却胸襟万斛尘。———年代: 宋 作者: 赵汝鐩《游曹园》
9. 台馆高低皆得所,松间亭子最清幽。———年代: 宋 作者: 赵汝鐩《张园》
10. 山上茅亭子,扶衰为一登。———年代: 宋 作者: 赵汝鐩《郑氏庄》
11. 直到翠微亭子上,漫吟重续旧时题。———年代: 明 作者: 陈铎《游清凉寺次藻庵韵》
12. 浮亭子夜月色古,一曲万籁鸣清商。———年代: 明 作者: 林鸿《月夜闻李生弹筝歌》
13. 竹阴深中即亭子,风月为户云为棂。———年代: 宋 作者: 姚勉《题河沙寺西崖》
14. 郑县亭子涧之滨,户牖凭高发兴新。———年代: 唐 作者: 杜甫《题郑县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