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名言仰望星空(康德名言仰望星空解读)

关于康德说的头顶上的星空的原句是什么?

原句是德文:Zwei Dinge erfuellen das Gemuet mit immer neuer und zunehmender Bewunderung und Ehrfurcht,je oefter und anhaltender sich das Nachdenken damit beschaeftigt:der bestirnte Himmel ueber mir und das moralische Gesetz in mir。 中文翻译: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扩展资料: 此句出自康德《实践理性批判》最后一章,在该书中,康德首次确定了精神的永存和上帝的存在。书中讨论了生活中的至善问题,康德认为人在绝对服从道德律令的情况下,不应该只是去寻找快乐,而应该去寻找上帝赐予人们的幸福。 该书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把人的主体性问题突出出来,强调了人格的尊严与崇高,表现了强烈的人本主义精神。
关于康德说的头顶上的星空的原句是什么?

对康德的星空观和道德律的理解

康德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仰望终生: 一是我们头顶上璀琛的星空。 二是人们心中高尚的道德律。”星空因其寥廓而深邃,让我们仰望和敬畏;道德因其庄严而圣洁,值得我们一生坚守。 德国伟大哲学家康德有句永恒名言:“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它出自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后人把它刻在康德的墓碑上。 “康德: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这段话的理解: 德国伟大哲学家康德有句永恒名言:“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它出自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后人把它刻在康德的墓碑上。 我在礼仪认知教学中也喜欢经常引用这句话为结束语,觉得是升华,是点睛之笔。引用了3个版本的,是为了找到一个更口语化,更适合在课堂表达的。从而能引发同学们的思考,也增加点言语的深度、厚度和浓度。 十八世纪的哥尼斯堡,一座庭院外的林荫道上上,每天午后三点半,总是会悠然走来一个身高不足五英尺,凹胸凸肚,右肩内曲,左肩下斜,歪搭着头的小矮子。他身上永远穿着一套灰色的装束,手里永远提着一支灰色的手杖,后面永远跟着一位忠诚的老仆人,永远为他准备着一把雨伞。这一主一仆是如此的守时,以致于市民们在与他们亲切地打招呼的同时,总忘不了趁机校正自己的手表。 这就是哲学家康德和他的仆人拉普。
康德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仰望终生:一是我们头顶上璀琛的星空,二是人们心中高尚的道德律。”星空因其寥廓而深邃,让我们仰望和敬畏;道德因其庄严而圣洁,值得我们一生坚守。 德国伟大哲学家康德有句永恒名言:“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它出自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后人把它刻在康德的墓碑上。

对康德的星空观和道德律的理解

康德的那句很经典的话是什么啊?,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

有两种东西,我们愈是时常愈加反覆地思索,它们就愈是给人的心灵灌注了时时翻新, 有加无已的赞叹和敬畏 ——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 ——康德墓碑铭文 拓展资料: “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那种越来越大的惊奇和敬畏就会充溢我们的心灵,这就是繁星密布的苍穹和我心中的道德律。”(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1992年第2次印刷,第141页) 韩水法汉译文:“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月异、有加无已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77页) 邓晓芒汉译文:“有两样东西,人们越是经常持久地对之凝神思索,它们就越是使内心充满常新而日增的惊奇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20页) 李秋零汉译文:“有两样东西,越是经常而持久地对它们进行反复思考,它们就越是使心灵充满常新而日益增长的惊赞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康德著作全集》第五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69页) 冯晓虎《学习康德好榜样》:“有两事充盈性灵,思之愈频,念之愈密,则愈觉惊叹日新,敬畏月益:头顶之天上繁星,心中之道德律令。” 十八世纪的哥尼斯堡,一座庭院外的林荫道上上,每天午后三点半,总是会悠然走来一个身高不足五英尺,凹胸凸肚,右肩内曲,左肩下斜,歪搭着头的小矮子。 他身上永远穿着一套灰色的装束,手里永远提着一支灰色的手杖,后面永远跟着一位忠诚的老仆人,永远为他准备着一把雨伞。这一主一仆是如此的守时,以致于市民们在与他们亲切地打招呼的同时,总忘不了趁机校正自己的手表。这就是哲学家康德和他的仆人拉普。 一位传记家赞叹道:“康德的一生就像是一个最规则的动词。”是的,而且这还是一个从不与其他词搭配的动词。康德毕生既没有过远离故土的经历,也没有过结婚生子的愿望。他只知道日复一日地沿袭着自己的时间表,简直像一部最精确可靠的机器。 在哥尼斯堡大学任教的康德的一天是这样进行的:五时康德起床,穿着睡衣去书房,先喝两杯淡茶,再吸一斗香烟。七时康德去教室上课。课后他又换上睡衣回到书房看书。十三时康德再次更衣,与朋友共进午餐。饭后十三时三十分,康德便踏上那条被后人称为“哲学家之路”的小道,哲学家开始散步了…… 康德的私宅是在校任教后不久才买下的,共两层。书房里摆着两张普通的书桌,墙上挂着一幅卢梭的画像。康德的私人书籍并不多,各种书加起来也不过五百本。 正是在这种朴素、单调的环境下,康德度过了他平凡、刻板的一生。名誉、权力、利益、爱情……,世人渴求的一切都与他终身无缘。海涅甚至下结论说:康德没有什么生平可言。康德直到八十岁时才告别人世,在当时的确是罕见的高龄了。不知道这是否该归功于他那整齐划一,保守而有节制的生活。 然而有一次,康德读到卢梭的《爱弥尔》,简直是如获至宝,不忍释卷,一连几天足不出户,把自己的作息安排表忘了个一干二净。这是一次例外,而且是广为人知的康德的仅有的一次例外。 叔本华认为任何人在哲学上如果还未了解康德,就只不过是一个孩子。 康德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 1724年4月22日生于东普鲁士的首府哥尼斯堡(今天的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康德出身一个家境贫寒,子女众多的马鞍匠家庭。他的祖辈是十七世纪从苏格兰迁来欧洲大陆生活的。1740年康德进入哥尼斯堡大学学习,1745年毕业。离开大学后康德去乡下一个贵族家庭任职家庭教师。1755年康德重返哥尼斯堡大学,任讲师。1770年康德被评为教授,1786年升任校长。在校期间他先后当选为柏林科学院、彼得堡科学院和科恩科学院的院士。1797年康德辞去大学的教学工作。1804年2月12日康德逝世。 以1770年为标志,康德的一生可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在前期他主要研究自然科学,重点是数学、天文学和化学,主要成就有正负数理论和星云学说,在其他学科方面也深有造诣;后期他则主要研究哲学,还涉及宗教、逻辑学和人类学等领域。 作为自然科学家,康德提出了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宇宙不变论相对立的宇宙发展论,为辩证法奠定了科学上的基础。1754年康德发表《对地球从生成的最初在自转中是否发生过某种变化的问题的研究》,提出地球自转速度因潮汐摩擦而变慢的假说,后来得到证实。1755年康德发表《宇宙发展史概论》,从自然界的历史发展观点出发,提出关于天体起源的“星云假说”,含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思想,向认为自然界亘古不变的观点挑战。后来拉普拉斯也提出了类似的假说,后人合称为康德——拉普拉斯假说。 尽管康德在自然科学上创造了许多辉煌的业绩,但他还是以哲学家的面目出现在大多数后人的心中,或者说他还是凭着哲学论着的影响铭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上。 歌德说:“当你读完一页康德的著作,你就会有一种仿佛跨入明亮的厅堂的感觉。”康德在其三十多年的研究生涯中,留下了三部划时代的杰作:《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和《判断力批判》(1790年)。另外他还着有《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言》(1783年)、《道德形而上学》(1785年)和《永久和平》(1795年)等书。 康德在三部批判巨著中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认识论、伦理学和美学思想。在《纯粹理性批判》中,他把人类的认识能力分为感性、知性和理性三类,分别对应数学、物理学和形而上学。他认为凭感性可以认识数学,凭知性可以认识物理学,而凭理性却无法认识“形而上学”。数学和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现象世界,而“形而上学” 研究的对象是“自在之物”。现象世界是世界的显现,可以认识;“自在之物”是世界的本体,无法把握。他还提出了四组著名的“二律背反”,指出人的认识能力只能认识现象世界,不能认识“自在之物”。所谓上帝、灵魂和自由都是无法确知的,或者说是无法证明的。“形而上学”不能作为一门真正的学问而存在。 在《实践理性批判》中,他提出了道德不是以符合个人或他人的幸福为准则的,而是绝对的,即人心中存在一种永恒不变,普遍适用的道德律。道德是“绝对命令”,是“应当如此”。道德应该符合正义而不是个人幸福。但他又提出人可以感觉到意志自由,生命长存。上帝永远指导着世间万事万物,上帝万能,灵魂不死,有德之人最终能够得到最大的幸福。 在《判断力批判》中,他批评并融汇了当时各派的美学观点,开创了独特而复杂的美学体系。他指出艺术源于天才,上帝创造一切。美应该从大自然和人的道德中寻找。可以说,康德在第一部书中否定上帝,却在第二部书中证实上帝,又在第三部书中寻找上帝。康德以他的三部《批判》实现了他理想中的真、善、美的统一,构筑起三位一体的神圣的哲学殿堂。 康德把他的时代称为“批判的时代”。他一方面批判莱布尼兹~沃尔夫的“形而上学”体系,批判封建神学;一方面又批判无神论、唯物论,为神学向科学争得一席之地,试图调和唯物论与唯心论的矛盾。 康德创立了德国的古典唯心论,发起了德国的资产阶级哲学革命。海涅在《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中写道:“德国被康德引入了哲学的道路,因此哲学变成了一件民族的事业。一群出色的思想家突然出现在德国的国土上,就像用魔法呼唤出来的一样。”德国的唯心论的发展正是费希特批判康德,谢林批判费希特,黑格尔批判谢林的过程。而黑格尔辩证法的起点也正是康德哲学。 黑格尔哲学解体后,许多德国大学的哲学又发展为新康德主义,他们的口号是“回到康德”。而十九世纪后期直至二十世纪中现代哲学中的新实在论、现象主义等思潮也可从康德哲学溯源。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这句话出自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最后一章,刻在康德的墓碑上。 康德之所以是世界上公认的哲学大师,不但因为他作为近代西方哲学的集大成者,承前启后,还在于他在探索人类认识能力的有限性,以及人的意志的道德选择——为自己立法。康德关心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头上的星空是宇宙论问题,心中的道德律是人类学问题;头上的星空是必然性的问题,心中的道德律是自由的问题。康德后来把他一生的探索归结为三个问题:一是能够知道什么,二是我应该做什么,三是我能期望什么。这三个问题可以归结整个康德的哲学核心。康德生活于18世纪,在这个时期,有两个历史性的巨人对康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个是创立经典力学的牛顿,他揭示了整个世界处于引力场中,处于必然性之中的真理性命题。另一个就是契约论的完善者卢梭。契约论经霍布斯奠基,洛克的发展,由卢梭对其进行了完善。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的重要性在于它为近现代民主政体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卢梭认为,科学的发展就是人类道德的堕落,人本质上是自由的。成立国家社会都需要经过契约,卢梭的学说直接引发了法国大革命,从而改变了整个世界。“如果说牛顿改变了自然世界的景观,那么卢梭可以说是改变了政治和伦理的世界。而他们的学说却是矛盾的。必然就意味着否定自由,自由就意味着否定必然。”康德就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康德的三个问题归结起来归根到底是要回答“我是什么”这个千古的哲学问题。因为,没有人的存在,这个世界还有没有意义?恐怕没有。因为有人的存在,这个世界才成为我的世界;世界提供材料,我赋予世界以意义。二者互相结合,这就是康德的哲学。 康德哲学是由三大批判组成的,认识论是基础,目的是伦理学,伦理学是他哲学体系的目的。在他看来,人在世界上的优先地位,并不是由知识所决定的,而是由道德所决定的。就是人为什么比动物优越的所在。人比动物优越,不是人有知识,也不是人有意识和理性,而是人有道德。在此意义上说,伦理学高于认识论。把道德和认识进行比较,认识不能离开经验,但道德必须要脱离经验,他说的是一种经验性存在。什么叫经验性存在?他说,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要遵循必然性支配。人作为生物体,你必须符合生物体的一般生存原则,在社会当中生活,要遵循社会生活的规则。但是康德认为,道德并不产生于经验性存在当中,道德行为必须脱离开经验。道德是不以人的经验性存在为前提而存在的。康德认为,道德就是目的性对必然性的压迫。人在社会现实中要遵循必然性支配(存在法则社会规则),本身没有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对必然性的否定,用目的性否定必然性。如跳下楼梯救小孩,跳下去就在摔死的可能,这具有必然性,但救小孩是你的目的,你必须这样做。所以,在康德看来,道德不是幸福,幸福是人们在现实当中的满足,道德是痛苦,是牺牲。具体怎样来阐述道德呢?①绝对律令。指人之所以能够完成道德行为必须遵守的准则。命令——应当,绝对——遵循这样的准则是无条件的。你的道德行为,就是为了做这件事而做这件事,不是为了达到其他目的而做这件事,这件事本身就是目的。如,早上上班是为了完成工作,而不是为了领导表扬。如果是为了领导表扬,这就不是道德行为了。绝对律令有三条:第一条,不管你做什么事,总应当做到使你的意识所遵循的准则永远能够成为一条普遍性立法原理。什么是道德行为?就是你做这件事,能不能普遍化实行(普遍的立法原则)。如果能普遍实行,你就做,否则,就不能做。针对这一条,他举了四个例子。他说,我答应了你一件事,结果没去办,食言了,这个是不是道德行为?关于“食言”这个问题,你就问一下,这个能不能普遍化,能不能人人都可以这样,结果不行,这就不是道德行为,是不道德的。还比如,自杀,能不能普遍化?肯定不能,所以,也不是道德行为。第二条,无论是你自己或什么人,你始终把人当作目的,而不是工具。人的工具化就是人没有自己的东西,永远听命于外在力量的支配,工具化可以生存,但没有道德,道德是法如己出,自己给自己立法。如捐款行为,是自己做出的道德行为,不能强迫。把人当目的,而不是工具,这就是自由。康德对自由是比较推崇的。他说,只有在自由状态下,才能有道德行为可言,只有自由,叫道德。第三条,自律,自由,至善。康德认为,道德与幸福是对应的,道德是对幸福的否定,但是有个问题,你说有德之人没有福,在康德看来,这不是道德的最高境界,道德的最高境界应该是道德与幸福结合在一起,有德之人就是有福之人,我完成道德行为,我获得了幸福。康德认为,道德和幸福结合在一起就是至善。至善在此岸世界没有,只有在彼岸世界。你做好事没好报,下辈子有好报,死后在彼岸世界就会幸福。怎样使至善实现呢?至善有两个设定条件,有两个东西必须存在:一个是上帝存在,二一个是灵魂论。这体现了康德哲学的保守性。上帝是什么?灵魂不死是什么意思?这其实说明了康德道德的理想性。康德认为,道德的理想性对老百姓来说,那就是天国,就是宗教。讲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康德写完《纯粹理性批判》后,他的一位仆人看了就哭。康德问他哭什么?仆人说,大师呀,我们老百姓还得有神,有上帝,没有上帝我们怎么办?谁来救我们?康德噢了一声,似有所悟,说是的,老百姓应该有精神的寄托,应该有宗教,应该有上帝,所以他就写出来了。 宗教在康德那里,并不是有神学的意义,他的提法本身就是对宗教的不尊重,设定上帝,是为了自己的学说体系和理论。康德对宗教不以为然,他不认为人有原罪,对宗教仪式不感兴趣,很少去教堂。
康德经典语录如下: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个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另一个就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 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气势磅礴的名言之一,它刻在康德的墓碑上,出自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每当想起这句话时,内心原本被压抑的美好的情操都会被调动出来 , 感到自己的人格得到了净化 。 伊曼努尔·康德是世界公认的近代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整个一生住在东普鲁士的柯尼斯堡,出生于德国柯尼斯堡,也逝世于德国柯尼斯堡。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是近代西方哲学的集大成者,其学说深深影响着近代西方哲学。 他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是他的“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这三部著作。
“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那种越来越大的惊奇和敬畏就会充溢我们的心灵,这就是繁星密布的苍穹和我心中的道德律。”(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1992年第2次印刷,第141页) 韩水法汉译文:“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月异、有加无已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77页)邓晓芒汉译文:“有两样东西,人们越是经常持久地对之凝神思索,它们就越是使内心充满常新而日增的惊奇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20页)李秋零汉译文:“有两样东西,越是经常而持久地对它们进行反复思考,它们就越是使心灵充满常新而日益增长的惊赞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康德著作全集》第五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69页) 冯晓虎《学习康德好榜样》:“有两事充盈性灵,思之愈频,念之愈密,则愈觉惊叹日新,敬畏月益:头顶之天上繁星,心中之道德律令。”
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曾说过:“有两样东西,越是经常而持久地对它们进行反复思考,它们就越是使心灵充满常新而日益增长的惊赞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康德的那句很经典的话是什么啊?,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

康德曾经说过有什么东西值得我们终生仰望?(是一句名言!请列出来!)

康德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仰望终生:一是我们头顶上璀璨的星空,二是人们心中高尚的道德律。”
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是值得我们深深景仰的,一个是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内心的崇高道德法则.
康德曾经说过有什么东西值得我们终生仰望?(是一句名言!请列出来!)

康德头顶的星空原句是什么?

康德头顶的星空原句是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此句出自康德《实践理性批判》最后一章,在该书中,康德首次确定了精神的永存和上帝的存在。 此句出自康德《实践理性批判》最后一章,在该书中,康德首次确定了精神的永存和上帝的存在。书中讨论了生活中的至善问题,康德认为人在绝对服从道德律令的情况下,不应该只是去寻找快乐,而应该去寻找上帝赐予人们的幸福。 该书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把人的主体性问题突出出来,强调了人格的尊严与崇高,表现了强烈的人本主义精神。 原句是,唯有头上的星空,还有心中的道德律,越思考越敬畏。整个都是在讲理性,将思维存在的原理,站在人的角度对万事万物就行理性思考,其中尤其是对于人的理性存在,批判得尤其多。 每次打开康德的著作,就好像徜徉在星海,尽管浩瀚难懂,但在其中,却能明显感觉到那种自由,真正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无所不为的自由。
康德头顶的星空原句是什么?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康德名言仰望星空(康德名言仰望星空解读)

诗句

关于水的诗句古诗大全(关于水的诗句古诗大全五年级)

阅读(724)

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5、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6、泉眼无声惜细流,树...

诗句

形容飘雪的唯美句子(形容满天飘雪的句子)

阅读(1084)

描写冬天下雪的唯美句子 1、只见天地之间白茫茫的一片,雪花纷纷扬扬的从天上飘落下来,四周像拉起了白色的帐篷,大地立刻变得银装素裹。我不禁想起一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真美呀! 2、在雪后的早上,我带着爬犁来到北山公园,.

诗句

形容老师的名言警句(关于对老师的名言名句)

阅读(783)

赞美老师的名言名句 1、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 2、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程颐 3、不管一个人取得多么值得骄傲的成就,都应该饮水思源,应当记住自己的老师为他的成长播下最初等种一子。居里夫人 4、学贵得师,...

诗句

热爱生命的名言警句10句(告诫人们热爱生命的名言警句)

阅读(406)

珍惜生命的名言警句:1、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法国诗人]吕凯特 2、生命短暂,切不可猬琐偏狭。生命是美丽的,对人来说,美丽不可能与人体的正常发育和人体的健康分开。——车尔尼雪夫斯基...

诗句

非主流伤感说说(非主流伤感说说火星文)

阅读(961)

非主流个性伤感短语 1、那些以前说着永不分离的人,早已经散落在天涯了。 2、那些曾经以为念念不忘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过程里,被我们遗忘了。 3、你给我一滴眼泪,我就看到了你心中全部的海洋。 4、你笑一次,我就可以高兴好几...

诗句

描写水的古诗100首(描写秋天的古诗100首)

阅读(935)

李白(唐代) ·《赠汪伦》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郦道元(南北朝) ·《三峡》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宋代)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诗句

有关爱情的经典名句(有关爱情的名人名句)

阅读(474)

经典的爱情名言名句1 无缘对面不相逢,有缘千里能相会。 【释义】两个人如果无缘分即使面对面也不认识,如果有缘分即使是相隔千里最终也能相会。 不是冤家不聚头。 【释义】冤家往往会碰在一起。 痴虫儿自吐柔丝缚万遭。 【释义】...

诗句

300个好词好句(好词好句超短)

阅读(607)

火辉煌、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光明媚、春意盎然、春回大地、兴致勃勃、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百折不回、勇往直前、骨肉之情、痛痒相关、人山人海、 情深似海、恩重如山、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日积月累、温故知新、漫山...

诗句

描写情人节的浪漫句子(情人节浪漫句子简短)

阅读(623)

下面是情人节的浪漫语录,欢迎参考阅读! 1、好希望陪着你一直到老,让你做我手心里的宝。 2、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过去,回不了当初。 3、真诚之中,与你相识相知,灵犀之间,与你朝夕相伴。 4、以为没有你我可以坚强,当一个...

诗句

语录大全人生感悟(语录大全人生感悟2022)

阅读(579)

38、用实力演绎生命尊严,用魅力谱写人生佳话。 39、不换位思考的人永远没有朋友。40、鼓励你的人和糟蹋你的人都是你一生的贵人,我们必须感恩。 对你不发表任何意见的人,你可以不发表意见。41、身外之物占1%,生命占99%,但是,人生...

诗句

带雨的诗句大全(含有雨的诗句大全)

阅读(1132)

-文天祥《过伶仃洋》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王禹偁《点绛唇》 粉蝶双双穿槛舞,帘卷晚天疏雨。 -毛熙震《清平乐》 写雨的诗词佳句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诗句

伤感散文随笔看了心碎(伤感唯美散文随笔)

阅读(599)

心情是内心深处感受的延伸,是你的一张与众不同的明信片,要好好把握它。每天都要面对新的一天,心情也是不同的,因为无法预料会发生什么。遇到其他人,心情或许就是你的名片,代表你的状态,伤心的心情,别人总会安慰你,...

诗句

爱国故事名称(爱国故事名称四字)

阅读(1040)

1、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曾率军在浙江、福建、广东沿海诸地,抗击来犯的倭寇,前后历时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中国誉为民族英雄。卒谥武毅,世人称戚继光带领的军队为“戚家军”。2、顾炎武“天下兴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