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的设想

1.古诗词教学的几点建议

原发布者:龙源期刊网

摘要: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的珍贵文化遗产,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有重要作用。重视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对培养学生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审美情趣等方面有重要意义与作用。基于此,主要探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词眼;朗读;留白

古诗词是古代文学的精华,也是培育精神的沃土。人教版小学语文共编入60首古诗词,篇篇璀璨精华,让学生受用无穷。但实际上,小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还存在理解困难、体会难以深入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学习与教学效率。加之,为了应试所需,很多老师干脆选择传统的教法,让学生用现代白话直接翻译诗词的意思,没能让学生真正品味诗词的内涵意境。如何让古诗教学走出传统教学模式的牢笼,使学生轻松快乐学习?我有下面四点教学建议:

一、巧抓词眼,重点突破

“画要点睛,诗歌重眼。”所谓“诗眼”,是指一首诗中点睛传神之笔。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或一个词;另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在教学古诗词时可以通过抓诗眼形成教学主线,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体会古诗的意境,感悟诗情。对古诗文中的诗眼不能只是整体性模糊的认识,要理解准确,才能由此及彼,理解

2.关于古诗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吟诵,品味古诗的语言美

古诗的语言美,首先是指语言的音乐美。古诗和辙押韵,字数、句数整齐、均衡。诵读起来琅琅上口,自然而然产生乐感,让人感受到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古诗的语言美还指语言的精确美、凝练美,一字一词包含着极丰富的内容。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个“生”字,不仅把香炉峰写“活”了,也把山间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流动的景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古诗的语言美呢?我在古诗教学中总是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起始阶段齐声读,个别读;深入学习阶段边理解边朗读;学完全诗后让学生反复朗读,或一唱三叹地吟读,或摇头晃脑式地自由读。宋代方岳说:“书不厌频读,诗须放淡吟”。只有让学生反复吟诵,仔细品味,而不以背诵为满足,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古诗的语言美。

(二)启发想象,领悟古诗的意境美

意境,是创作者的审美体验、情感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在古诗学习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去领悟古诗中的意境美。如《寻隐者不遇》一诗语言相当精炼,初读此诗,似觉平易,细加欣赏,则易中有难。寻隐者来的过程,一字未提;与童子会晤时的寒暄和问话,也一概从略;童子答问也当不少,但诗人仅摘三句,答问不多,但寓意深刻。在教学中,我首先指导学生弄清诗的大概意思和人物,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诗人在松树下问些什么,诗中有没有写?你能概括童子的回答,并展开联想补充出来吗?假如你是书童,你会怎么回答?”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这些问话一一作答,并让学生分角色当堂进行对话表演。在表演中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对答如流,还伴有生动、有趣的动作表演,把《寻隐者不遇》中的寻访场面生动地再现出来,初步领悟到了诗的意境。

(三)披文入情,体会古诗的情感美

“情”是古诗的根源。诗是诗人“情动而辞发”的产物。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没有诗人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就不可能产生动人心弦的诗歌。在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方法:

借景引情——在古诗中,诗人常常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所描绘的景物之中,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如孟浩然的《春晓》一诗,句句写景,字字含情,诗句看似写景,实为抒情,情景交融,达到无由分解的境界。我引导学生从景入手,从字词的理解以及再现诗的画面入手,体会诗人是如何描写“啼鸟”、“风雨”、“落花”等景物,再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体会诗中“不觉”、“知多少”等字词的情感色彩,从而把握诗人爱春、惜春的深情。

借曲引情——例如:《咏柳》一诗,要体会作者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之情,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学时,我首先播放一段乐曲——《春天》,这首曲子以优美抒情的曲调,轻快舒展的节奏,诗一般的音乐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田野、湖泊、森林,抒发了少年儿童的热爱祖国、热爱春天的感情。学生一听乐曲,便置身于优美的春景之中,犹如身临其境。这时再学古诗,学生很快进入情境。与诗人笔下美丽多姿的新柳产生共鸣。学完全诗后,再一边听乐曲一边想象,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春景图展现在学生面前。他们禁不住发出一股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之情,深深体会到了诗中的情感美。曲情交融,为学生学好古诗创设了一个艺术的氛围。

参考资料:网页链接

3.浅谈如何进行古诗词教学

万宁市礼纪镇中心学校 黄丽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能够选入小学课本里的古诗更是精华中的精华。

它们大都具有如下特点:语言优美精炼、想象丰富新奇、韵律朗朗上口、情感动人心魄、哲理深刻入微。小学古诗的教学,对于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那么,如何进行古诗教学呢?本着教学的经验,略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一、尊重个性化理解,创导自主诵读一首古诗,诗人在创作时,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不同的人,读它会有不同的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老师如果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是不对的,也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就拿诗意来说,我认为只要借助注释大体理解即可,因为诗人要表达的情怀深藏于字里行间,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这种意境美最好的表现方式,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诗情画意尽在学生脑海中。

如何去展现?诵读是最好的方式。只有有感情地诵读,才能体会出诗的真味。

学生诵诗文,抑扬顿挫,韵味无穷,不仅可以感受到汉语言的韵律之美,诗文意境之美,形象之美,还可以积累语言,受到熏陶感染。比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中的《清平乐。

村居》时,上课伊时,笔者引导学生理解诗题,词人,学生根据注释大概了解诗意后,我重点引导学生诵读。先是划节奏读,然后学生自由朗读,再次比赛谁能美美地背诵,最后根据画面想象这是怎样的一幅田园风光?这一家子的生活如何?你有什么感受?词人想表达什么情感?班上的大部分学生都能体验理解,并能背诵和说说词的意境,思维活跃,表达优美,虽说法不尽相同,但词的意境美已淋漓尽致了,词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已悄悄地感染了学生,情感得以共鸣。

学生在自主的诵读中,得到了个性化理解。二、反复吟诵想象,读中悟情。

古人有七分诗三分读的说法,诵读对于古诗学习之所以这样重要,是因为古诗有语言之美、节奏之美、音韵之美、意境之美。教师应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投入感情朗读,感悟文本的空白意义,直指作者的心灵,进而唤醒学生的心灵。

重视朗读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教师要成为引领学生朗读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让学生渐入佳境,读出层次。笔者在教学张继的《牧童》时,按照这样的教学流程进行朗读指导:一是找出诗中描写景物的四个词,根据自己的理解,描绘这些景物(如西沉的明月、皎洁的明月,广阔的原野、悠扬的笛声,无悠无滤的牧童等),读出自己的理解。

二是教师描绘意境:一个美丽的黄昏,一位牧童吹着木笛放牧归来,他来不及脱下蓑衣就学生诵读古诗并说说读后的感受。三是补充介绍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让学生说说如果你是放牧归来的牧童,此时此刻是什么心情?带着这样的心情再读这首诗。

四是播放音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教师描绘意境,师生共同吟诵诗句,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别林斯基说过:在诗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创造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歌创造的形象不能直接作用于欣赏者,只有欣赏者自己用丰富的想象,才能去感受和再现诗歌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所以,使学生进入意境之中的最好方法就是要求学生充分吟诵加联想,将自己设想成作者本人,从作者当时的立场设身处地地考虑感受,使诗中描写的形象和景象,形成画面。

至此,学生才可以说进入了诗的意境。一旦进入意境,那么诗人的思想感情以及诗词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则不言而喻,学生也就掌握了诗词的精髓。

因此,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中,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诗词的意境,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三、整合教学内容,强化语言积累古诗词积累,强调阅读记诵的过程,课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教材教,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我们更不能就诗教诗,要课内外结合,要前后联系,要和学生一道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课程资源。例如,我们高学段的语文老师在教学古诗词时,可以巧妙地根据主题引导学生回忆读前面学的诗词,适当推荐同主题的诗词引导学生诵读。

我在执教吕岩的《牧童》时,引导学生回忆描绘童趣的诗词,如《所见》、《村居》、《小儿垂钓》等,又出示介绍白居易的《池上》对比略读,这样的整合对比学习,既有利于在对比中深化理解,又让学生投醉快乐童年,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古诗词阅读量,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另外在复习时,可引导学生对已学的古诗进行题材分类咏物诗、送别诗、思乡诗、爱国诗这样的整合教学,既增强了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又强化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拓展实践,深化古诗词的学习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词文化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它精练的语言,深远的哲理,丰富的内涵,优美的意境,是值得每一位学子去学习和运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

4.如何设计小学古诗词教学

新建一小 李小明教师要教得好,让学生学得好,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古诗教学要设计得精彩握要,首先教师必须对古诗文相当熟悉,对古诗文有一定的理解和研究,最好还能对其中一些古诗文有独特的体会和感受,从而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入对古诗文的欣赏与品味之中。大量的文献显示,当前古诗教学关注四大方面的内容。

第一、创作背景;第二、分析与理解;第三、欣赏与体验;第四、朗读与背诵。这四个大方面较为完整地体现了古诗教学的主要内容。

在探索有效古诗课堂教学研究中,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分七步进行: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古诗导课的方式与阅读教学的导课方式类似,即:间接导课与直接导课。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

间接导入的方式很多,如:故事导入法、疑问导入法,预习导入法,背景导入法等等.不管哪种导入法都与教学内容有关,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铺垫和衬托。如:我执教的《回乡偶书》采取的就是间接导入法,由已学过的诗人贺知章的《咏柳》来唤醒学生对诗人的再现进而在增强孩子的求知欲的前提下进入本课的学习。

直接导课,即开门见山直接明确学习内容,板书课题,提出学习要求,学习新课。就像本人执教的《泊船瓜洲》,从今天起我们进入第二组元的学习,随着今天的学习我们将认识一位宋朝诗人王安石,今天学习他笔下的一首诗板书课题。

二、背景介绍,知晓诗人。 古诗的创作背景包括时代背景、诗人创作此诗的境遇与心态等。

古诗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好素材,是小学语文人文性的典型体现。教师在课前让学生通过查询资料了解诗人及其创作背景,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并且新课程标准还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因此处理好这部分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增长历史知识,也可以使教学增添生趣。

像我在这一环节介绍诗人贺知章创作《回乡偶书》这首诗的背景,学生就会在这种情境中展开想象,获得情感体验。课程标准对高年级阅读积累提出较高的要求: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能根据需要搜集有关材料。

我教学《长相思》在这一环节让学生交流对于纳兰性德你知道多少呢?这样既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又训练学生听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还为下一步学习古诗、理解古诗的内容做好准备。三、自主学习,弄懂诗意。

《语文课程标准》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四大理念之一。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这就要求教师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做到放和扶有机地结合,引导学生学习古诗。

首先要大胆地放。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学习古诗的方法,然后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去探索新知,弄懂诗意。

对于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和帮助使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得到解决。引导学生利用书上的图画,注释或其他工具书等帮助理解诗词的意思。

理解诗词的意思还应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抓诗眼:例如王维的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只要抓住一个独字,就更能理解异乡异客的感情了;只要抓住一个独字,就知道倍思亲时的孤单了,更能理解诗人见到别人团圆而自已只影形单的寂寞了。

(2)抓词语:例如,同是写送别的诗《芙蓉楼送辛渐》和《送元二使安西》,只要抓住诗句中的重点词,就能体会到诗人送别时的感情是不同的。《芙蓉楼送辛渐》写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其中用到了寒夜孤冰等词,从中可以看出作者送别辛渐时心中充满了伤感与凄凉,到底送别的辛渐是何人呢?为何这样悲痛呢?一定与诗人的亲友有关。

(3)抓诗句:一首诗,每每有两句是重点句,有些甚至成为了名句。那就抓住其中的重点去理解就行了。

例如《登鹳雀楼》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静夜思》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题西林壁》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4)抓诗题:有些诗,从它的题目,就可以知道整首诗到底写的什么内容。

例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从题目就可见作者在西湖上饮酒(欣赏风景?赋诗?)碰到了开头是晴朗的,后来下雨了这样的景象。又例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如果不看题目,一读而知是写的夏天的荷花。

可要是结合诗题细读全诗,你就会发现作者是借物抒情,写下了对林子方上京为官的无限祝福。四、诵诗想象,品诗悟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博大精深,凝炼含蓄。有着音乐、建筑、绘画、意。

5.如何设计小学古诗词教学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古诗导课的方式与阅读教学的导课方式类似,即:间接导课与直接导课.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间接导入的方式很多,如:故事导入法、疑问导入法,预习导入法,背景导入法等等.不管哪种导入法都与教学内容有关,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铺垫和衬托.如:我执教的《回乡偶书》采取的就是间接导入法,由已学过的诗人贺知章的《咏柳》来唤醒学生对诗人的再现进而在增强孩子的求知欲的前提下进入本课的学习.直接导课,即开门见山直接明确学习内容,板书课题,提出学习要求,学习新课.就像本人执教的《泊船瓜洲》,从今天起我们进入第二组元的学习,随着今天的学习我们将认识一位宋朝诗人王安石,今天学习他笔下的一首诗板书课题.

二、背景介绍,知晓诗人.

古诗的创作背景包括时代背景、诗人创作此诗的境遇与心态等.古诗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好素材,是小学语文人文性的典型体现.教师在课前让学生通过查询资料了解诗人及其创作背景,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且新课程标准还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因此处理好这部分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增长历史知识,也可以使教学增添生趣.

像我在这一环节介绍诗人贺知章创作《回乡偶书》这首诗的背景,学生就会在这种情境中展开想象,获得情感体验.课程标准对高年级阅读积累提出较高的要求: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能根据需要搜集有关材料.我教学《长相思》在这一环节让学生交流对于纳兰性德你知道多少呢?这样既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又训练学生听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还为下一步学习古诗、理解古诗的内容做好准备.

6.高中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思考

古人云:“诗者天地之心,君德之祖,百福之宗,万物之户。”由此可见,鉴赏诗词不仅增加修养和德行,而且有触类旁通的借鉴功能。作为“诗的国度”,关于古诗词的学习与传承历来为华夏民族所重视、青睐和推崇。在学校教育中,无论何种时代何种版本,古诗词内容及其教学活动总会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那么,如何开展古诗词板块的有效教学呢?试对此作出一些抛砖引玉之论。

一、意象教学

古典诗词尤其是唐诗宋词,语言凝练、字字珠玑,意蕴含蓄、意境深远,其中包含多类物象和作者的丰富情感,有着“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无限魅力,能给人传递可观可感、可触可叹的意象。什么是意象呢?简单地说,是指诗词中的客观物象经过创作者个性化的情感活动而创造的一种艺术性形象。它是创作者“情”和“志”的充分结合,也是作品精华灵魂之所在。抓住“意象”开展教学,犹如抓住“牛鼻子”,能够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

以欧阳修的《踏莎行》为例:侯馆和溪桥点明了征途,对事件地点做出了描述;还用梅残和柳细说明了时令;同时创设“行人”想象妻子在凭栏远望和盈盈流泪,是写“行人”抛家别妻的愁苦之象。作品中的具体时令与地点是实象所在,行人离愁之情寓于其中则是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尤其末尾一句“行人更在春山外”,是情景一体和主客观世界的充分显现,既是“景”的升华,更是“情”的升华。就是说,从“实景讲解”到“情志分析”到“妙语升华”,不仅有利于对古诗词层层递进式的理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古诗词的文学素养。

二、新意教学

在古诗词作品中,意象有些明显,有些则比较模糊。对于意象模糊的诗词作品,可采用“古文新意”教学法。什么是“古文新意”教学法?就是激励并引导学生对意象模糊的古诗词,在尊重作品原意的基础上进行解读与品析,以逐步培养学生的诗词探究能力。

以李商隐的《锦瑟》为例:“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由于诗的内涵意象比较模糊,所以,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强势取代学生的认知观点,而应当有效地“激励、唤醒、鼓舞”他们凭借自身的实际认知和生活经验,去阅读并“观赏”其中所展现的多彩画面,让他们创造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诗词理解。无论观点是否正确合理,只要能顺理成章和自圆其说,就值得赞赏与肯定。

三、比较异同

比较异同是古诗词教学中的常用方法。就是把同一作者的不同诗词或者不同作者在背景、风格、手法上相同的诗词放在一起做比较,以逐步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不断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

以李清照的《声声慢》和《一剪梅》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就两首词所表达的愁思开展比较阅读:《一剪梅》描绘的是作者早期生活中的相思之情――新婚未久的丈夫离家外出,词人因独居寂寞急切思念而流露出来的离别心情;《声声慢》则是表达了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情怀愁思――丈夫已逝、国破家亡,旧爱难寻、颠沛流离。再如,同样以项羽为对象,同样以乌江亭为题:王安石从民心向背入手,认为项羽因失去民心而失败;杜牧从用兵角度,批评项羽未能正确地面对失败而乌江自刎;李清照则是从做人气节出发,认为无论生死都要轰轰烈烈,赞扬项羽“生是人杰、死亦鬼雄”。通过比较,能够有效地开启学生古诗词学习的思维。

四、古今联系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和宝贵精神财富,它在悠悠历史长河中一直发挥着陶冶心灵、凝炼人心和熔铸精神的正强化作用。“粗布大褂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之类的名言俗语,都在强调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古诗词文对于丰厚学识、人格修养等具有不容忽视且无可比拟的影响。尤其在民族文化不断遭受冲击的今天,重视和开展古诗词教学与改革,有利于培养青少年成为血肉丰满、情义十足、志气蓬勃的现代公民。

7.如何做好古诗教学

原发布者:今宵a别梦寒

如何进行古诗词教学古诗词教学必须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要走出古诗词教学的误区,当前古诗词教学有哪些误区呢?一是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形式取代了古诗词的诵读吟唱、语言品味、情感感悟。自主、探究学习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各科教学的共性。语文教学,特别是古诗词教学有着鲜明的、独特的个性。忽视了古诗词教学的特点,就没有了古诗词教学的“味道”。二是以解诗、读诗、背诗作为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模式,花大量时间用于理解分析内容、读通读顺。目前古诗词教学大都停留在这一层次。一些以学习经典诗文为特色的学校,学生可以背诵许多古诗文,但诵读水平不高,品位不高。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学会“品诗”,没有学会吟诵,从品味诗句当中加深对诗中意境、情感的领悟。一、语言的品味语言素养体现在对语言的理解、品味、积累、实践诸多方面。对诗的语言的理解是读诗的基础。许多老师都指点学生自己看注释、查资料、或联系上下文把字词的意思读懂。如“风景旧曾谙”,让学生理解“谙”是熟悉的意思,从中知道诗人曾经很熟悉江南,现在很怀念江南,因而才抒发“能不忆江南”的感情。又如“感时花溅泪”,让学生理解“时”不仅指时候,还指时局、时势的动乱;“泪”不是一般的眼泪,而是生离死别的泪,是心惊肉跳的泪,是爱国爱家的泪。这样的理解就不是停留在只看注释上。古诗词语言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浅层,学会对语言的品味是古诗词教学的特色。古诗词语言的精妙、独

古诗词教学的设想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古诗词教学的设想

诗句

爱上你很幸福的古诗词

阅读(178)

1.描述爱情幸福的句子诗句 爱,从来就是一件千回百转的事。不曾被离弃,不曾受伤害,怎懂得爱人? 爱,原来是一种经历,但愿人长久。爱情的欢乐虽然是甜美无比,但只有在光荣与美德存在的地方才能生存。爱上了你,我才领略思念的滋味、分离的愁苦和妒忌

诗句

治理有效古诗词

阅读(189)

1.关于管理的古诗词 1.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2.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3.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 因此,让我们毫无畏惧,满心愉悦地把握命运。---- 尼克松 4. 能量加毅力可

诗句

有关中秋节的长篇古诗词

阅读(190)

1.求 中秋节长篇古诗词 关于 中秋的诗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全唐诗》)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

诗句

八十四字古诗词

阅读(201)

1.八十四字的古诗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

诗句

写一句描写友情的古诗词名句

阅读(186)

1.写出一句表达友情的古诗词名句 沧海自浅情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

诗句

古诗词大全黑体

阅读(204)

1.宋体字古诗大全 1.汉乐府《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北朝民歌《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骆宾王《咏 鹅》: 鹅,鹅,鹅,

诗句

形容7月的古诗词

阅读(198)

1.形容七月的诗句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

诗句

赞美书法文化的古诗词

阅读(207)

1.称赞“书法”的诗句有哪些 1.垂露春光满,崩云骨气馀。请君看入木,一寸乃非虚。——《书》唐 李峤译文:垂露圆浑有力,一笔一划又好似碎裂的云朵力劲暗藏期间。请你仔细观察每一个笔画,每一寸都是圆浑流畅、筋骨俱备。2.君于此艺亦云至,堆墙败

诗句

好听的古诗词当名字

阅读(170)

1.有哪些好听的诗句可以用来做网名 1. 潇潇暮雨取自“对潇潇暮雨撒江天”“潇潇暮雨子规啼”2. 音书寂寥取自杜甫的《阁夜》“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3. 静听松风寒取自刘长卿的《听琴》“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4. 绿蚁红泥

诗句

自由古诗词名字

阅读(183)

1.关于“自由”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自由”的诗句包括: 1、唐末郑谷《鹭鸶》 原文: 闲立春塘烟淡淡,静眠寒苇雨飕飕。 渔翁归后汀沙晚,飞下滩头更自由。 译文: 春天里,鹭鸶时而悠闲地站立在烟波迷蒙的池塘边上,时而静卧在冷雨飕飕的寒苇丛里。

诗句

云结尾的古诗词

阅读(214)

1.云字开头深结尾的诗句 1、云连京国深唐王昌龄 《别刘諝》2、云门隔岭深唐李白 《送纪秀才游越》3、云山紫逻深唐杜甫 《送贾阁老出汝州》4、云何测广深唐张说 《入海二首》5、云藏古院深宋陆游 《夜意》6、云容薄更深宋梅尧臣 《春寒

诗句

静好的古诗词

阅读(178)

1.形容岁月静好的古诗有哪些 1、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宋代:辛弃疾北陇田高踏水频。西溪禾早已尝新。隔墙沽酒煮纤鳞。忽有微凉何处雨,更无留影霎时云。卖瓜声过竹边村。译文北边高地上很多人辛勤地踏水灌地,人们已经尝过了新收割的西水边上

诗句

人教版九级语文古诗词莲山

阅读(189)

1.人教九年级语文全册古诗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所有古诗:(一)课内古诗 【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

诗句

含古柏的古诗词

阅读(185)

1.古诗:深山古刹远山含黛客心恭, 梵音晚唱古柏中, 借得佛家三分意 深山古刹远山含黛客心恭,梵音晚唱古柏中。借得佛家三分意,修来红尘一点空。楼主你好,查找资料未果,出处不明,个人认为不是古诗,大概是现代人作的。这首诗的优点是,用词唯美,含义

诗句

爱上你很幸福的古诗词

阅读(178)

1.描述爱情幸福的句子诗句
爱,从来就是一件千回百转的事。不曾被离弃,不曾受伤害,怎懂得爱人? 爱,原来是一种经历,但愿人长久。爱情的欢乐虽然是甜美无比,但只有在光荣与美德存在的地方才能生存。爱上了你,我才领略思念的滋味、分离的愁苦和妒忌

诗句

治理有效古诗词

阅读(189)

1.关于管理的古诗词
1.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2.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3.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 因此,让我们毫无畏惧,满心愉悦地把握命运。---- 尼克松 4. 能量加毅力可

诗句

有关中秋节的长篇古诗词

阅读(190)

1.求 中秋节长篇古诗词
关于 中秋的诗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全唐诗》)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

诗句

八十四字古诗词

阅读(201)

1.八十四字的古诗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

诗句

写一句描写友情的古诗词名句

阅读(186)

1.写出一句表达友情的古诗词名句
沧海自浅情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

诗句

古诗词大全黑体

阅读(204)

1.宋体字古诗大全
1.汉乐府《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北朝民歌《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骆宾王《咏 鹅》: 鹅,鹅,鹅,

诗句

形容7月的古诗词

阅读(198)

1.形容七月的诗句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

诗句

形容自由古诗词

阅读(209)

1.关于自由的诗句
1、应愁晚泊喧卑地,吹入沧溟始自由!——《和淮上遇便风》宋代:苏舜钦译文:愿长风把我的行舟吹进辽阔的大海,在那儿我才能领受真正的自由。2、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江上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