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诗词教学充满灵性

1.如何让古诗文课堂充满魅力

一、绘一幅图画,以画面激趣

诗歌与绘画虽为两种不同的艺术,但二者之间有不少相通之处。在古代,许多诗人将诗画沟通起来,融诗情画意为一体。即所谓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具有绘画般的意境;绘画中具有诗的情趣。因此说,教学古诗,可以用“绘画”作为一种教学形式,通过品词析句、反复诵读,调动学生生活积累,将语言文字中包含的形象和画面进行“复制”或再创造。这一过程,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留下自由想像和创造的足够空间,把学生的想像力、感悟力和创造力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真正成为作品接受的能动力量。

《山行》这首诗,创造了一种不同寻常的艺术境界,使人赏心悦目,令人陶醉神往。学习这首诗应重点理解诗中描写的意境,发展学生的想像能力。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想像:诗人描写了什么?(高山、石径、白云、人家、枫叶)诗人又是抓住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把这些景物集于一幅画面上的?让学生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多彩的秋色图,接着,让学生动手把脑中浮现出的画面画出来:远处,有一座宁静的山庄秋色正浓,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伸向远方,山民居住的小屋炊烟袅袅,近处,夕阳下的枫叶一片红艳……然后让同学之间相互比较、讨论,说说自己的创意。这不仅是想像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也可以从中得到美的愉悦。

二、演一演动画,以表演激趣

教学古诗,还要让画面在学生面前立体化起来,活起来。这样古诗变得容易理解,易于学生接受,教学更有效果。这就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把诗句没有绘出来而生活中又一定有的声音、动态想像出来,丰富到画面中去,再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中。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一幅村童扑蝶图。“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是全诗的中心画面,儿童急走追蝶,蝶又飞入菜花,这不是静止的画面,也不是一瞥即逝的情景,而是持续进行的活动。它生动地表现了孩子们天真活泼、充满了童趣。怎样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让画面活起来呢?教学时,可以演一演动画,以表演激趣,让学生感受其中的乐趣。(1)让学生想像诗人看到的儿童追蝶的情景。教师启发:这天,阳光灿烂,菜圃边围着稀稀疏疏的篱笆。一条小路长长的,伸向远方。树枝上的花已经落下了,嫩绿的叶子缀满枝头,丽日当空,微风轻拂,地面上树影班驳。黄黄的蝴蝶飞着……儿童追赶着……蝴蝶飞入菜花……菜花旁的儿童……诗人看到的情景,你看到了吗?请你演一演诗中的儿童,追蝶时他可能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2)教师手拿纸蝴蝶扮演蝴蝶,让学生演诗中的追蝶儿童。(不同的儿童有不同的追蝶法,让几个学生各演出不同的特点。)动画表演生动地再现了诗中描绘的画面,唤醒学生已有的表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加深了人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三、说一段典故,以典故激趣

小学生的好奇心都十分强烈,如果在古诗课堂教学中插入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典故,能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学习兴趣,转化为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以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如教学《七步诗》时,可以在释题时跟学生讲讲曹丕、曹植二人之间的故事。这小小的典故,与诗的内容诗人所处的年代诗人的情感相联系,不可不讲。然而这样宕开一笔,引人入胜,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诱导了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振效应。

教学古诗,激趣很重要,方法也很多。只要我们充分抓住教材和课堂中的有关因素,巧妙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思维,古诗教学一定会生动活泼,充满魅力。

2.如何让古诗教学充满活力

一.抓住关键词,激发想象,体验诗词描绘的意境。

亚里士多德说过:“想象力是发现、发明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诗词重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意境,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古诗词教学中只有唤起学生情感体验,产生移情和共鸣,让学生驱遣想象,由此及彼,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再现作品中的形象,才能入境悟情。古诗词具有简洁、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的特点,学生要充分了解诗词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的想象来补充和领悟。而想象又

是通往诗境的佳径,只有通过想象,才能欣赏到绝佳的美景,才能感受到美妙的旨趣

3.如何让古诗教学充满活力

一.抓住关键词,激发想象,体验诗词描绘的意境。

亚里士多德说过:“想象力百是发现、发明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诗词重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意境,没有想象就没有审度美。

古诗词教学中只有唤起学生情感体验,产生移情和共鸣,让学生驱遣想象,由此及彼,调动自知己的生活经验,来再现作品中的形象,才能入境悟情。古诗词具有简洁、篇幅短道小而意蕴丰富的特点,学生要充分了解诗词意境,诗句的言外回之意,就要靠自己的想象来补充和领悟。

而想象又是通往诗境的佳径,只有通过想象,才能欣赏到绝佳的美景,才能感受到美妙答的旨趣。

4.如何让古诗文教学越来越美

我认为,要在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法:教师逐字逐句讲解分析,学生死记硬背;这样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灵感.最终学生感觉到没多大意思,老师也感觉到教古诗文很吃力,效果还很差.因此我们要适应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不由自主深入进去:抑扬顿挫的朗读,感受其语言,美充满情感的朗读,体会其情景美;带着想象去朗读,体会其意境美;惟有如此,我们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1. 在赏析中学会鉴赏美

(1)领悟美的意境.古人写诗贵在含蓄,常有言外之意.我们学诗,要从读入手,批文入情,体会诗作的饿含蓄之美,言外之意,与诗人同喜同忧.如:《游园不值》《江畔独步寻花》《送孟浩然之广陵》三首古诗,都是情景交融的写景诗.在阴韵和谐、行云流水般的描述中,展现出一幅幅风光明丽、生机盎然的春景图,表达了诗人对春的赞美以及朋友之间的惜别之情.

感悟意境,重在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从而进入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意境.如: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夺压枝低.留恋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如此艳丽动人的画面,如此春意盎然的景象,单就字面意思的理解是不够的.课堂上可以通过配乐朗读,观看flash动画,或给课文配插图等,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展开想象和联想,脑海中重现诗所描绘的画面:黄四娘家门前,是一片花的海洋,少女仰头而观,书生低头吟诗,孩童嬉笑不绝,诗人自己则徜徉在人群中,花海下;看到蝴蝶翩翩起舞,听着早春黄莺清脆的鸣啼,不由诗兴即发,边走边吟.多么迷人的景象!多么惬意的情调!如此优美的早春景象飞进了学生的脑海.此时再让学生全体起立,闭上眼睛,背起双手,一起朗诵全文.那是何等的享受!

(2)品位美的语言.古诗表情达意,往往运用夸张、比拟、对偶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且凝练,读起来常给人言已尽而意无穷的韵味.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品味,反复推敲,领悟写法的巧妙.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又可以给学生表情达意提供借鉴.比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冬雪喻春花,构思巧妙,想法奇特,描绘出了边塞一夜大雪,万树挂白的壮观景象;又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把雪后的群山喻为游动的银蛇,把雪后的丘陵喻为奔驰的白象,景象壮观,意象阔大,实在是妙绝;再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作者用社会和自然中现象,揭示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的客观规律,言简意赅,又流露了诗人昂扬奋发的情感.这些诗句经学生揣测玩味,必将沉积于学生的精神和灵魂之中,化为学生人格气质的底蕴.

2.在活动中学会创造美

中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应是课内外的有机结合.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更应当重视课外实践活动.新课程标准为学生推荐了相当数量的优秀诗文.因此,作为语 文 老师应大力提倡背诵课外古诗词,尤其是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更应鼓励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积累.只要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他们的古诗文素养就会得到提高,他们的健康人格就会逐步养成.我们经常展开以下活动:

(1)开展每课一诗活动.自七年级开学始,就借着学生背诵古诗词的浓厚兴趣,要求每节语文课前,全体同学共同朗读背诵预先抄在黑板上的一首古诗词.这样,日积月累,坚持下去,效果就不求自现.

(2)定期举行背诵比赛.比赛可分为笔试和口试.笔试主要由教师拟订,重点考查名句的识记.口试分组进行,其内容大致有必背、抢背、自由背等项目.

(3)分专题搜集古诗文名句.结合八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有目的的专题搜集.

5.如何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魅力

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遗产,是展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与民族智慧,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

学好这些古诗文对提高学生语文水平至关重要。在传统的教学中,有的教师把古诗文教成了阅读课文,把一篇文质兼美的古诗分解的支离破碎,一字一字地解,一句一句地讲,台上老师口燥唇干,台下学生昏昏欲睡;而今,在如火如荼的教改中,有的教师又脱离双基,大讲特讲其艺术特色,这样一来学生虽然听得津津有味,但是合起书本之后,却是一片茫然。

那么在课改新形势下,应如何进行古诗文教学呢?怎样让学生充分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呢?这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为了激起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从中感受古诗文的魅力,我尝试以下教学方法:一、感受诗意,陶冶情操古诗词教学的目标是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反复诵读诗句、词句启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这既可深化学生理解诗意,又可引导学生自然地体会、感受诗词所蕴含的意境。诗意的语文课堂不能把具有感情色彩的语言作理性的分析,应该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感受、视像、想象、情感、直觉、灵性等,去感受词语的气息,去触摸词语的质地,去把握词语的脉动和心跳。

古诗词是古代的文人墨客宣泄内心情感成的一种短小精悍的文字,是作者心血的凝炼。而我们读者,要凭借含义深远、高度浓缩的文字体会诗词蕴含的境界,必须驰骋自己的想象,运用丰富的联想。

如孟郊《游子吟》之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反复吟咏之间可体味到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浓浓亲情以及身为子女应该感念亲恩、报答慈母的良好规劝。

学生通过吟诵感受,读透了,讲述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同时,学生的情操也能得到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的熏陶。

一、抓诗眼,感悟诗意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想要了解一个人的内心真实想法,最好的办法是通过对他眼睛的观察。学诗亦如此,想要彻底了解一首诗的意境、诗情,最好的方法是紧扣诗眼。

抓诗眼首先是诗的题目,所谓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解析诗题,对理解诗意,完成教学目标是相当有益的。就是通过题目了解作者生平的情况及有关诗文的一些简单的历史背景,这样有助于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诗的语言是构成诗的意境的要素。所以教学时,要凭借已经创设的诗歌描写的情境,也就是为再现诗人胸中的诗境,在这个境界中来咀嚼诗句,学生才能品尝出诗的语言的准确、鲜明、生动。

二、品词句,体会语言美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所至,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传统的古诗教学采取的大都是串讲法。

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为之窒息,智力因而枯竭,学习成为负担。而电教媒体能克服时空限制,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中的诗眼或者含有深刻的意义的词语,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好处。

在教学古诗《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绿字的精妙,可通过录像展示江南春日美景,那一幅幅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江南春色画面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地品味了诗中的语言美,很快领悟到了绿字的神韵。绿字既涵概了满、入、过的意思,又突出了东风催春势不可挡的盎然生机。

实践证明,在古诗教学中电教媒体发挥了它独特的优势,学生接受信息的过程由眼一耳一脑一口多种感官协同进行思维加工,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三、反复吟诵,以读为本,感悟诗情《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从古到今,伴随着中华儿女的成长,不可或缺的便是从小对古诗文的吟诵。古诗文的教学应真正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念的活水,采取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

儿童学习古诗,进入了诗境,弄清了诗意,品味了诗句,最主要的还要体验、感悟诗情,而这些不是孤立地一项一项的进行的,应该是在诗境中,通过儿童进入情境激起的情绪,再通过咀嚼、品味诗句,体验、感悟诗的情感进行的,在这中间很重要的手段就是读,而且是反复吟诵。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通过朗读,通过吟诵,使学生披文入情,缘情融情,感悟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时诗的语言便成为了有声有色的图画。反复吟诵,直接诉诸于儿童的听觉,那诗的韵律、节奏,激荡其间的情感,与情境所展示的形象,结合在一起,促使儿童势必带着情感,又通过儿童自己的运动觉,吟诵出来的那感受必然是深入了一层。

感情朗读,能再现诗的意境,加深体会诗的含义与感情。因此在学生理解诗的内容的基础上重视朗读。

指导朗读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感情朗读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指导确定感情基调,然后指导处理重音与节奏。

叶圣陶先生说过: 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诵。

6.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

所谓“诗意”意在语文教学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以师生的共同合作、创造为基础的美学追求、生命精神追求。

“诗意”缘于“情意”,因为语文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对于一个人的认知操作活动具有调节功能,所以只有充满“情意”的语文课堂,才有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诗意”栖息。如何打造诗意的语文课堂,谈谈自己的实践与体会。

1读中彰显语文课堂诗意韵味“三分文章七分读”,一堂语文课,如果没有琅琅书声,犹如盲人骑瞎马,奔不远,飞不高。读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语文教学就是“读读、说说、写写”,但是,怎么读,怎么讲,怎么写却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读不是枯燥乏味地读,写也不是机械重复地写,讲也不是人云亦云地讲。

语文学习的底气来源于阅读。经典的诗歌与文章要大量背诵、大量阅读,课堂中不需要纷杂、疲惫不堪的设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出“语文味”。

1.1“映日荷花别样红”――朗读感知文本语文教学中,对文章的感知靠读,感悟靠读,理解靠读,情感的熏陶也靠读。可以说,对于文本,初读有感受,再读有感悟。

尤其是对于文本中那些值得学生品读的词句,更是“读”演绎的舞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读得熟,才能悟得深。

从上课一开始就渲染气氛,有意识地让教材蕴涵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相连接、沟通,让学生披文入情。在自读过程中,可引导学生轻言细语慢慢读,须字字认真,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误一字。

通过自主读、小组交流互读、课堂展示精读等方法,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逐步感知与理解文章,形成正确的语感、丰富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曾在网上看过王崧舟老师执教的《去年的树》一课,课中老师引导学生读的环节令我印象颇深。

王老师擅长对读的情境的创设,在品析课文时,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语言情境描述,让学生的读显示出生动的画面感,让学生通过反复比较读出文中“天天”一词的意味,从而领会出鸟儿和树之间的深厚感情。王崧舟老师的诗意教学如浩瀚大海,荡涤着博大、激昂的海浪,诗意课堂成为了众多教师的追寻目标。

立足当下文本,从读中生惑,读中悟情,王老师将语文课的诗意美建构得淋漓尽致。课堂上,对文本中一个词的读,可以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对一句话的读,可以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读中渗透情感,在读中动情演绎,在读中有所收益,形式多样的读书声会为语文课增添“映日荷花别样红”的风采。

1.2“此时无声胜有声”――默读升华情感语文课须“书声琅琅”的观点得到了普遍认同。现在的语文课堂不缺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也不缺精彩的朗读指导,语文课堂有的是活力和生机。

然而,蓦然回首,语文课上若只有朗读似乎也缺少了一种韵味。朗读很重要,默读也不可或缺!就语文本质而言,默读与朗读如“鸟之双翼”是“车之两轮”。

朗读引出情感的共鸣,那默读让情感升华。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文章本是有情物,教师指导学生默读,让学生静下来体会,一定要引导学生注入真情,甚至幻化成作者,和作者同呼吸,共命运。语文课文中有一些经典作品,往往含有很多熠熠生辉的精妙句子,均值得学生反复体会,玩味再三。

例如苏轼《题西林壁》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人先对景物的具体描绘,笔锋逆转,立马升华到对哲理的概括,这是所谓的诗眼之所在,景与理跃然纸上。

教师除了构设情境让学生从感性上把握庐山的整体形象外,还应让学生默读来感受诗意,让学生体味到作者虽从多个角度看庐山,还是看不清庐山的真实面貌,感受到只有跳出庐山看庐山。进而在理性的角度上悟出要全面、多角度正确地认识事物的哲理。

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充分吸收文本的情感养料,涌动生命的情感源泉,人生体验得以丰富,生命空间得以扩充。所谓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真实意境就是“欣赏”与“感悟”可共生,“感知”与“内化”能和谐,“动”与“静”能平衡,这就是默读的效果。

读让文字有了生命,读让语文课堂有了天籁般的声音,读让课堂有着“春色满园关不住”的诗意。2疑中拨寻语文课堂诗意星亮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注:“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状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

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意为学生有了“愤”、“悱”的心理状态,教师就可以开导指引。

我们发现身边语文教得好的老师,大都有一两手教学上“一招鲜”即教学艺术,师生配合好,这样的语文课堂不仅有滋有味,而且诗意盎然。2.1以异求异,引导质疑学贵有疑,有疑才有变通,有变通才有创造。

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生的内驱力,质疑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往往喜欢崇拜书本和老师,往往认为只要是书上写的、老师说的就一定是正确的。

教师应鼓励和培养学生敢于怀疑的思维品质。每篇课文学完了,每个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也会有对所学结果有疑问之处。

记得有一位老师上二年级《司马光砸缸》一课,让孩子读题后尝试提几个问题。

7.如何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魅力

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遗产,是展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与民族智慧,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

学好这些古诗文对提高学生语文水平至关重要。在传统的教学中,有的教师把古诗文教成了阅读课文,把一篇文质兼美的古诗分解的支离破碎,一字一字地解,一句一句地讲,台上老师口燥唇干,台下学生昏昏欲睡;而今,在如火如荼的教改中,有的教师又脱离双基,大讲特讲其艺术特色,这样一来学生虽然听得津津有味,但是合起书本之后,却是一片茫然。

那么在课改新形势下,应如何进行古诗文教学呢?怎样让学生充分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呢?这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为了激起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从中感受古诗文的魅力,我尝试以下教学方法:一、感受诗意,陶冶情操古诗词教学的目标是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反复诵读诗句、词句启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这既可深化学生理解诗意,又可引导学生自然地体会、感受诗词所蕴含的意境。诗意的语文课堂不能把具有感情色彩的语言作理性的分析,应该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感受、视像、想象、情感、直觉、灵性等,去感受词语的气息,去触摸词语的质地,去把握词语的脉动和心跳。

古诗词是古代的文人墨客宣泄内心情感成的一种短小精悍的文字,是作者心血的凝炼。而我们读者,要凭借含义深远、高度浓缩的文字体会诗词蕴含的境界,必须驰骋自己的想象,运用丰富的联想。

如孟郊《游子吟》之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反复吟咏之间可体味到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浓浓亲情以及身为子女应该感念亲恩、报答慈母的良好规劝。

学生通过吟诵感受,读透了,讲述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同时,学生的情操也能得到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的熏陶。

一、抓诗眼,感悟诗意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想要了解一个人的内心真实想法,最好的办法是通过对他眼睛的观察。学诗亦如此,想要彻底了解一首诗的意境、诗情,最好的方法是紧扣诗眼。

抓诗眼首先是诗的题目,所谓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解析诗题,对理解诗意,完成教学目标是相当有益的。就是通过题目了解作者生平的情况及有关诗文的一些简单的历史背景,这样有助于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诗的语言是构成诗的意境的要素。所以教学时,要凭借已经创设的诗歌描写的情境,也就是为再现诗人胸中的诗境,在这个境界中来咀嚼诗句,学生才能品尝出诗的语言的准确、鲜明、生动。

二、品词句,体会语言美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所至,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传统的古诗教学采取的大都是串讲法。

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为之窒息,智力因而枯竭,学习成为负担。而电教媒体能克服时空限制,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中的诗眼或者含有深刻的意义的词语,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好处。

在教学古诗《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绿字的精妙,可通过录像展示江南春日美景,那一幅幅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江南春色画面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地品味了诗中的语言美,很快领悟到了绿字的神韵。绿字既涵概了满、入、过的意思,又突出了东风催春势不可挡的盎然生机。

实践证明,在古诗教学中电教媒体发挥了它独特的优势,学生接受信息的过程由眼一耳一脑一口多种感官协同进行思维加工,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三、反复吟诵,以读为本,感悟诗情《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从古到今,伴随着中华儿女的成长,不可或缺的便是从小对古诗文的吟诵。古诗文的教学应真正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念的活水,采取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

儿童学习古诗,进入了诗境,弄清了诗意,品味了诗句,最主要的还要体验、感悟诗情,而这些不是孤立地一项一项的进行的,应该是在诗境中,通过儿童进入情境激起的情绪,再通过咀嚼、品味诗句,体验、感悟诗的情感进行的,在这中间很重要的手段就是读,而且是反复吟诵。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通过朗读,通过吟诵,使学生披文入情,缘情融情,感悟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时诗的语言便成为了有声有色的图画。反复吟诵,直接诉诸于儿童的听觉,那诗的韵律、节奏,激荡其间的情感,与情境所展示的形象,结合在一起,促使儿童势必带着情感,又通过儿童自己的运动觉,吟诵出来的那感受必然是深入了一层。

感情朗读,能再现诗的意境,加深体会诗的含义与感情。因此在学生理解诗的内容的基础上重视朗读。

指导朗读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感情朗读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指导确定感情基调,然后指导处理重音与节奏。

叶圣陶先生说。

让古诗词教学充满灵性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让古诗词教学充满灵性

诗句

最后一个字是多古诗词

阅读(327)

1.最后一个字是“人”的诗句 1、势如连璧友,心似臭兰人.(《句》上官昭容) 2、乔柯啭娇鸟,低枝映美人.(《赋得樱桃》李世民) 3、镇下千行泪,非是为思人.(《咏烛二首》李世民) 4、鸟飞直为惊风叶,鱼没都由怯岸人.(《春日出苑游瞩》李隆基) 5、曲终酣兴

诗句

七级课外古诗词变化

阅读(225)

1.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十首课外古诗词一及诗意 《龟虽寿》曹操(七上课外)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过故人庄》孟浩然(七上课外)故人

诗句

最早运用叠字的古诗词是哪一首

阅读(273)

1.运用叠字的诗句 您好。“叠”造句。1 歌词简单,但不呆板,其特点是在音韵上广泛运用叠字。2 同时又通过运用叠字、叠句、排句来创造出谐婉流转的音乐美。3 叠字是一种常见的文学语言,是典型的艺术语言。叠字往往集中体现作者的个性,具有鲜

诗句

李清照悼亡曲古诗词感悟(李清照的悼亡诗词)

阅读(267)

1.李清照的悼亡诗词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

诗句

古诗词串场词

阅读(425)

1.古诗词联诵的串场词有哪些 开场白:古诗词是华夏文明的象征,是连绵千年不断的烽垛,是璀璨的中华文明的瑰宝,是历史的丰碑。今天就让我们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起聆听智者的箴言,共赏这华夏文明的瑰宝。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川秀美,江河秀丽

诗句

石家庄小升初必背古诗词

阅读(218)

1.石家庄初中必考的34首古诗 1 关雎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 参差荇

诗句

最有艺术性古诗词

阅读(282)

1.求几首古诗比较具有艺术性的解释 《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明月人倚楼。 “长相思”为词牌名,但本词内容与此密切相关。词分上下两阕,格律和字数一样。每阕四句,押平

诗句

仁礼信的古诗词有哪些

阅读(381)

1.关于仁义的诗句有哪些 仁义为名,礼乐为荣.——《秋胡行》其二 作者: 曹操 仁信及鱼豚.——《赎鸡》 白居易 仁风扇道路,阴雨膏闾阎.——《奉和汴州令狐相公二十二韵》 作者:白居易i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荀子》:“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

诗句

和鸿雁有关的古诗词

阅读(239)

1.关于鸿雁的古诗名句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 李商隐(霜月)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

诗句

描述正能量的古诗词

阅读(352)

1.形容努力奋斗的诗句精选 形容拼搏奋斗的诗句 1、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大鹏一日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4、路漫漫其修远昔,吾将上下而求索。 5、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

诗句

遇见最美的古诗词450字

阅读(338)

1.遇见最美古诗词作文 站在历史的长河上,再次梦回大唐,展现出一段永恒而辉煌的诗歌盛世,也再现出泱泱大唐盛衰的无限感慨的历程。“心大天大地大,任我金戈铁马。阅尽千古风流,独占万世潇洒。”从马蹄扬起的风沙中打下天下,开启了空前的盛世。

诗句

关于七夕爱情的古诗词

阅读(277)

1.七夕的爱情诗句 1、七夕 崔涂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自是人间一周岁,何妨天上只黄昏。2、七夕赋咏成篇 许敬宗一年抱怨嗟长别,七夕含态始言归。飘飘罗袜光天步,灼灼新妆鉴月辉。情催巧笑开星靥,不惜呈露解云衣。所叹却随更漏尽,掩

诗句

形容想结婚古诗词(暗示想结婚的诗句都有哪些)

阅读(392)

1.“暗示想结婚”的诗句都有哪些 1.《友人婚杨氏催妆》朝代:唐代|作者:贾岛不知今夕是何夕,催促阳台近镜台。谁道芙蓉水中种,青铜镜里一枝开。2.《初宵看婚》朝代:唐代|作者:杨师道洛城花烛动,戚里画新蛾。隐扇羞应惯,含情愁已多。轻啼湿红粉,微

诗句

赞颂的古诗词

阅读(279)

1.赞美中国的古诗词 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句:一、长江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4.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

诗句

最后一个字是多古诗词

阅读(327)

1.最后一个字是“人”的诗句
1、势如连璧友,心似臭兰人.(《句》上官昭容) 2、乔柯啭娇鸟,低枝映美人.(《赋得樱桃》李世民) 3、镇下千行泪,非是为思人.(《咏烛二首》李世民) 4、鸟飞直为惊风叶,鱼没都由怯岸人.(《春日出苑游瞩》李隆基) 5、曲终酣兴

诗句

七级课外古诗词变化

阅读(225)

1.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十首课外古诗词一及诗意
《龟虽寿》曹操(七上课外)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过故人庄》孟浩然(七上课外)故人

诗句

最早运用叠字的古诗词是哪一首

阅读(273)

1.运用叠字的诗句
您好。“叠”造句。1 歌词简单,但不呆板,其特点是在音韵上广泛运用叠字。2 同时又通过运用叠字、叠句、排句来创造出谐婉流转的音乐美。3 叠字是一种常见的文学语言,是典型的艺术语言。叠字往往集中体现作者的个性,具有鲜

诗句

李清照悼亡曲古诗词感悟(李清照的悼亡诗词)

阅读(267)

1.李清照的悼亡诗词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

诗句

古诗词串场词

阅读(425)

1.古诗词联诵的串场词有哪些
开场白:古诗词是华夏文明的象征,是连绵千年不断的烽垛,是璀璨的中华文明的瑰宝,是历史的丰碑。今天就让我们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起聆听智者的箴言,共赏这华夏文明的瑰宝。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川秀美,江河秀丽

诗句

石家庄小升初必背古诗词

阅读(218)

1.石家庄初中必考的34首古诗
1 关雎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 参差荇

诗句

最有艺术性古诗词

阅读(282)

1.求几首古诗比较具有艺术性的解释
《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明月人倚楼。 “长相思”为词牌名,但本词内容与此密切相关。词分上下两阕,格律和字数一样。每阕四句,押平

诗句

古诗词用句号断句么

阅读(352)

1.古诗中怎么算一句
句号算一句话。用句号分隔。逗号把句子切分为意群,表示小于分号大于顿号的停顿。逗号在汉语及大多数外语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标点符号,朝鲜语使用句号多于逗号属于特殊情况。逗号的用途最广泛,用法最灵活,因此也最难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