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诗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轨迹
初唐时期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也是初唐有名的诗人,他是第一个举起诗歌革命大旗的作家。在文风上,初唐时期的诗人作品中气象万千,雄浑博大,已经从南北朝争相纤构狭小的宫体诗中逐渐走了出来,开辟了新的世界。
盛唐时期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诗发展至顶峰时期,题材
广阔,流派众多,出现“边塞诗派”与“田园诗派”等。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即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他们的诗雄视千古,为一代之冠,在他们的笔下,无论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古风歌行皆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正如韩愈所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杜甫的《三吏》、《三别》等;另有王维、孟浩然代表田园诗派和高适、岑参代表边塞诗派。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被称为“吴中四士”。
中唐时期
在中唐时期,分为前期与后期,前期处于低潮,后期则重现繁荣景象。前期代表诗人刘长卿、韦应物(山水诗,王孟余绪)、卢纶、李益(边塞诗,高适、岑参余绪)后期则出现“新乐府诗派”、“韩孟诗派”。白居易、元稹领导了新乐府运动。白居易,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进步理论主张,白居易的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深受群众喜爱,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此外,刘禹锡,李贺之诗也颇有成就。
晚唐时期
晚唐时期为夕阳返照时期晚唐诗人较著名的有:温庭筠、李商隐、杜牧、韦庄等。其中,李商隐和杜牧被人们称为“小李杜”。
2.古体诗发展轨迹
上古时代没有文字,因此也没有用文字写的诗,而只有在口头上唱的歌谣。
但往往这些歌谣只是靠口耳相传,没文字纪录,所以有些歌谣就因此而失传了。 《吕氏春秋‧古乐篇》有这样的记载∶「昔氏春秋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
」记述了先民歌舞的情形。「操牛尾」是歌舞时手里拿著牛尾,「投足」是踏脚,一种舞蹈动作。
可惜这「八阕」歌词当时没有文字记录,已经不知其详了。 有了文字以后,流传於口头的歌谣便被记录下来,而成为诗。
这里我们把诗的发展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一) 《诗经》 (二) 《楚辞》 (三) 两汉诗 (四) 魏晋南北诗 (五) 唐诗 (六) 宋诗 (七) 宋代之后。
(一)《诗经》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前一一二二年至前五七零年)五百多年间的诗歌。它被列入儒家经典之前称「诗」或「诗三百」。
在汉代之后,才称为《诗经》。《诗经》的作品都是合乐的唱词,古人根据音乐性质把《诗经》的题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共有诗歌三百零五篇。
《风》是带有各种地方色彩的民歌。一共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区的土风歌谣。
十五个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幽的民歌。其时代,少部分是西周末年的诗,大部分是东周的诗。
《雅》是西周中期或晚期宫廷的乐歌,是士大夫的作品。「雅」有正的思意,当时人们把王朝直接统冶地区的音乐视为正声。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是朝会之乐,凡三十一篇;《小雅》是宴飨之乐,现存七十四篇。
《颂》是宗庙祭祀的诗,是「以成功告於神明」的祭歌。「颂」字就是「容」字,也就是「舞容」(舞态、舞形)的意思。
《颂》一共分三部份:就时代说,最古的是《周颂》,凡三十一篇,是周天子用的;《鲁颂》四篇,是鲁国国君表扬周公用的,产生於公元前七世纪;《商颂》五篇,是殷商后代宋国君主的歌,产生於公元前七、八世纪之间。 《诗经》的六义和四始: 《毛诗序》曰:「《诗》有六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古人所谓《诗》之六义,有两类不同的组别:风、雅、颂指诗的内容、体裁;赋、比、兴则指诗之作法。而《周礼‧春官‧大师》则称之为「六诗」,次序相同。
《国风》头一篇是《关睢》,《小雅》头一篇是《鹿鸣》,《大雅》头一篇是《文王》,《颂》头一篇是《清庙》,这四篇合称为『四始』。 在体制方面,《诗经》主要是四言体,篇幅短小,分章,各章之间复踏。
(二)《楚辞》 《诗经》之后诗坛沉寂了三百年之久,到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代后期,在南方的楚国才又出现了一种具有浓厚色彩的新诗体,这就是《楚辞》。《楚辞》的代表作家就是楚国诗人屈原。
汉成帝时刘向整理古藉,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从此,《楚辞》就成为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 《楚辞》的美带有强烈的传奇色彩和英雄色彩,瑰奇浪漫,惊心动魄。
《楚辞》的美代表了战国时代一种新的审观念。战国是一个哲人的时代,怀疑、探索、思考,是那时的风尚,平庸、流俗、人云亦云,是为人所鄙弃。
那种百家争鸣的局面鼓励人在的领域里也进行新的探索,创造出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品。 《楚辞》在形式上最大的特点在於:运用感叹词「兮」字和「其」、「以」、「与」、「於」、「而」等虚词相互配合,以调整句子的节奏,寓整齐於变化之中。
(三) 两汉诗 (1)《汉乐府》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所设立的一个音乐机构的名称,它的职责是制乐演唱以及采集民歌,在加以整理后,於朝廷典体和宴会时演唱。后来乐府所采集、整理和演唱的民歌统称为「乐府诗」或「乐府歌辞」,简称「乐府」。
宋人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辑录上向古谣辞,下至唐五代的新乐府辞,合共一百卷,是搜集乐府诗最完备的书之一。其中汉乐府大约四十多篇,主要见於「相和歌辞」、「鼓吹曲辞」和「杂曲歌辞」中。
「感於哀乐,缘事而发。」就是汉乐府内容的特点。
「缘事而发」是指有感於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事情发为吟咏,是为情造文,而不是文造情。「事」是触发诗情的契机,诗里可以把这事情叙述出来,也可以不把这事叙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十九首》 文人学习写作五言诗也是从汉代开始的。公认的说法,今存最早的文人五言诗是东汉班固的《咏史》,叙述了汉文帝时孝女缇萦请求没身为婢以赎免父亲刑罚的故事。
东汉后期一些无名氏所写的五言诗共十九首,后来被收入《昭明文选》,题作《古诗十九首》。这些诗代表了东汉文人五言诗的艺术水平,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明诗」)。
《古诗十九首》的内容主要抒写游子的失志无成和思妇离别相思之情,表现当时中下层士子对现实的不满和不平。 【古诗十九首内容欣赏】 (四) 魏晋南北诗 魏晋南北朝是五言诗兴盛的时期。
在汉魏之际代表著建安诗歌的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后来经过阮籍、左思、陶渊明、鲍照、谢灵运、。
3.古体诗发展轨迹
上古时代没有文字,因此也没有用文字写的诗,而只有在口头上唱的歌谣。
但往往这些歌谣只是靠口耳相传,没文字纪录,所以有些歌谣就因此而失传了。 《吕氏春秋‧古乐篇》有这样的记载∶「昔氏春秋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
」记述了先民歌舞的情形。「操牛尾」是歌舞时手里拿著牛尾,「投足」是踏脚,一种舞蹈动作。
可惜这「八阕」歌词当时没有文字记录,已经不知其详了。 有了文字以后,流传於口头的歌谣便被记录下来,而成为诗。
这里我们把诗的发展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一) 《诗经》 (二) 《楚辞》 (三) 两汉诗 (四) 魏晋南北诗 (五) 唐诗 (六) 宋诗 (七) 宋代之后。
(一)《诗经》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前一一二二年至前五七零年)五百多年间的诗歌。它被列入儒家经典之前称「诗」或「诗三百」。
在汉代之后,才称为《诗经》。《诗经》的作品都是合乐的唱词,古人根据音乐性质把《诗经》的题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共有诗歌三百零五篇。
《风》是带有各种地方色彩的民歌。一共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区的土风歌谣。
十五个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幽的民歌。其时代,少部分是西周末年的诗,大部分是东周的诗。
《雅》是西周中期或晚期宫廷的乐歌,是士大夫的作品。「雅」有正的思意,当时人们把王朝直接统冶地区的音乐视为正声。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是朝会之乐,凡三十一篇;《小雅》是宴飨之乐,现存七十四篇。
《颂》是宗庙祭祀的诗,是「以成功告於神明」的祭歌。「颂」字就是「容」字,也就是「舞容」(舞态、舞形)的意思。
《颂》一共分三部份:就时代说,最古的是《周颂》,凡三十一篇,是周天子用的;《鲁颂》四篇,是鲁国国君表扬周公用的,产生於公元前七世纪;《商颂》五篇,是殷商后代宋国君主的歌,产生於公元前七、八世纪之间。 《诗经》的六义和四始: 《毛诗序》曰:「《诗》有六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古人所谓《诗》之六义,有两类不同的组别:风、雅、颂指诗的内容、体裁;赋、比、兴则指诗之作法。而《周礼‧春官‧大师》则称之为「六诗」,次序相同。
《国风》头一篇是《关睢》,《小雅》头一篇是《鹿鸣》,《大雅》头一篇是《文王》,《颂》头一篇是《清庙》,这四篇合称为『四始』。 在体制方面,《诗经》主要是四言体,篇幅短小,分章,各章之间复踏。
(二)《楚辞》 《诗经》之后诗坛沉寂了三百年之久,到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代后期,在南方的楚国才又出现了一种具有浓厚色彩的新诗体,这就是《楚辞》。《楚辞》的代表作家就是楚国诗人屈原。
汉成帝时刘向整理古藉,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从此,《楚辞》就成为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 《楚辞》的美带有强烈的传奇色彩和英雄色彩,瑰奇浪漫,惊心动魄。
《楚辞》的美代表了战国时代一种新的审观念。战国是一个哲人的时代,怀疑、探索、思考,是那时的风尚,平庸、流俗、人云亦云,是为人所鄙弃。
那种百家争鸣的局面鼓励人在的领域里也进行新的探索,创造出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品。 《楚辞》在形式上最大的特点在於:运用感叹词「兮」字和「其」、「以」、「与」、「於」、「而」等虚词相互配合,以调整句子的节奏,寓整齐於变化之中。
(三) 两汉诗 (1)《汉乐府》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所设立的一个音乐机构的名称,它的职责是制乐演唱以及采集民歌,在加以整理后,於朝廷典体和宴会时演唱。后来乐府所采集、整理和演唱的民歌统称为「乐府诗」或「乐府歌辞」,简称「乐府」。
宋人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辑录上向古谣辞,下至唐五代的新乐府辞,合共一百卷,是搜集乐府诗最完备的书之一。其中汉乐府大约四十多篇,主要见於「相和歌辞」、「鼓吹曲辞」和「杂曲歌辞」中。
「感於哀乐,缘事而发。」就是汉乐府内容的特点。
「缘事而发」是指有感於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事情发为吟咏,是为情造文,而不是文造情。「事」是触发诗情的契机,诗里可以把这事情叙述出来,也可以不把这事叙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十九首》 文人学习写作五言诗也是从汉代开始的。公认的说法,今存最早的文人五言诗是东汉班固的《咏史》,叙述了汉文帝时孝女缇萦请求没身为婢以赎免父亲刑罚的故事。
东汉后期一些无名氏所写的五言诗共十九首,后来被收入《昭明文选》,题作《古诗十九首》。这些诗代表了东汉文人五言诗的艺术水平,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明诗」)。
《古诗十九首》的内容主要抒写游子的失志无成和思妇离别相思之情,表现当时中下层士子对现实的不满和不平。 【古诗十九首内容欣赏】 (四) 魏晋南北诗 魏晋南北朝是五言诗兴盛的时期。
在汉魏之际代表著建安诗歌的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后来经过阮籍、左思、陶渊明、鲍照、谢。
4.诗歌的发展轨迹的主要内容
汉代产生的“乐府,唐代形成了近体诗,还形成了另一种文体——词(还有一种说法说是古体诗,你自己定夺吧)。它是合乐歌唱的。后来盛行于宋代,发展到元代成了散曲。它是一种新体诗,每个配乐唱歌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格律要求,有曲牌名。
诗歌的语言特点是:
1.语言上凝练、含蓄的美,2.形象上的绘画美,3.充沛的情感美,4.悦耳的音乐美,5.微妙的滋味美
诗歌韵律的意思是:
韵律一方指诗歌的押韵,另一方面指贯穿全篇的内在旋律.音响程度应有起有落,有轻有重,形成音韵美.同时全诗很短的充满诗情画意和哲理的三言两语的小诗形式,仿佛是开启人类智慧的一把金钥匙,又如诗人声声的长吁短吧,更像一支短小精悍,鼓舞人心的战歌.。
你自己概括吧,韵律其实重点就在那第一句,你就写那句话就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好评谢谢
5.诗歌的发展轨迹主要写了什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 山水田园诗在盛唐形成一个诗碑,至于山水田园诗之外的数量更多的写景诗反例显得不很突出了。
古代优秀的山水田园诗,都是佳山胜水的自然美在艺术上的再现,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谢灵运、陶渊明、孟浩然、王维、范成大、杨万里等,李白、杜甫、欧阳修、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 值得注意的是,山水田园诗先秦时候就已经露出了端倪。
如《周南·芣苢》,就描写了劳动人民采摘芣苢(车前草)的整个过程,描述的环境就是田园。 而象《小雅·鹤鸣》,有人认为是用山水田园的种种景物在比兴人才的高低贵显;而有人认为不是比兴,而是写实,此诗就是山水田园诗之祖。
下面细节说说晋和唐的成就 东晋: 形成阶段 陶潜陶渊明(365—427),浔阳柴桑人。陶诗以其冲淡清远之笔,写田园生活、墟里风光,为诗歌开辟一全新境界。
南朝 谢灵运, 谢灵运(385~433)南朝宋诗人。是开启一代新诗风的首创者,从重性情的古朴之风向重声色的唯美之风嬗变的第一人。
以大量山水诗打破了东晋玄言诗的统治,扩大了诗歌题材的领域,丰富了诗歌创作的技巧,对后代诗人有很大的影响。 谢诗中许多世代传颂的名句如“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林壑敛瞑色,云霞收夕霏”等,逼真细致地刻画出自然景物之美,给人以清新开朗的感觉。
谢脁, 谢朓是南齐永明体诗的代表作家。 他和沈约、王融等人根据汉语的四声研究诗歌中的声、韵、调配合问题,提出了“八病”之说,开创了永明体,对近体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他在诗歌创作上的主要成就是发展了山水诗。谢脁的山水诗与谢灵运齐名,世称二谢;又因谢脁与谢灵运同宗,故又称大小谢。
大谢(灵运)的山 水诗尚未脱离玄言诗风的影响,模山范水后总留有玄理的色彩;小谢(脁)的山水诗则完全是自然山水的描绘,玄理成分已消除殆尽。 谢脁的诗语言精美、音韵和谐,体现了永明体诗歌的特点。
如“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等,清新俊逸,精警工丽,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唐代大诗人李白对谢脁最为倾心。
清代王士禛《论诗绝句》说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 谢脁的诗不仅影响了唐代诗人,而且影响了一代诗风。
唐朝:大大发展。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这一诗派是陶渊明\谢灵运\谢药的后继者,这一诗派的诗人以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在艺术风格上也比较接近,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因而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
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成为"王孟"。 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大多运用五言格律的形式写作,在当时已极富盛名。
在他的诗中有壮阔山川景色的描绘,有山林隐逸者幽居情景的描写,有旅途情景的叙述,也有田园农家的生活的反映。 如中的"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诗人从大处落墨,格调雄浑,气势磅礴,洞庭湖壮丽雄伟的景色得到了含蓄而有力的表现。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诗极富诗情画意,宋代大文豪苏轼曾高度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从此,"诗中有画"就成了王维诗的定评。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变化多恣,具有不同的风格与情调。有时气魄宏大\意境开阔,有时刻画细腻,引人深思,有时生动逼真,有时含蓄凝练。
王维还善于来用多种色彩,生动地表现大自然的景象,如"雨中草色绿甚染,水上桃花红欲然""灰白的雨幕,碧绿的草地,粉红的桃花,交错组合,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山川春晓图,确实是诗中有画",令人陶醉。 盛唐山水田园诗人 唐开元、天宝年间,经济空前繁荣,国力也极度强大,但政治、经济的危机已开始显露。
唐诗也在这个时期发展到了繁荣的顶峰,这就是后人所说的盛唐时期。 这个时期,除出现了李白、杜甫两个伟大诗人外,还有很多成就很高的诗人,他们可以按思想倾向、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的不同,大致分为两派:一派是较多地写山水田园闲适生活的山水田园诗人;一派是较多地写边塞征戍生活的边塞诗人。
当然,这种划分只是相对的。 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是孟浩然和王维,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
山水田园诗的盛行,有它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给这些诗人提供了优闲生活的物质条件。
统治阶级提倡佛老,也造成一种特殊的政治生活局面:对那些求仕困难的文人,由隐。
6.古代诗歌发展轨迹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西欧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尔吉、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诗是怎么样产生的呢?原来在文学还没形成之前,我们的祖先为把生产斗争中的经验传授给别人或下一代,以便记忆、传播,就将其编成了顺口溜式的韵文。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诗]与[志]原是同一个字,[志]上从[士],下从 [心],表示停止在心上,实际就是记忆。文字产生以后,有了文学的帮助,不必再死记了,这时把一切文字的记载叫[志]。志就是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歌的称谓又是怎样来的呢?诗和歌原不是一个东西,歌是人类的劳动同时产生的,它的产生远在文学形成之前,比诗早得多。考察歌的产生,最初只在用感叹来表示情绪,如啊、兮、哦、唉等,这些字当时都读同一个音:"啊"。歌是形声字,由"可"得声。在古代“歌”与“啊”是一个字,人们就在劳动中发出的“啊”叫作“歌”。因此歌的名字就这样沿用下来。
既然诗与歌不是一回事,后来为什么又把二者连在一起以[诗歌]并称呢?这只要弄清楚它们的关系就明白了。歌,最初只用简单的感叹字来表示情绪,在语言产生之扣,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逐步深化,情绪更加丰富,用几个感叹字表达远远不够用了。于是在歌里加进实词,以满足需要。在文字产生之后,诗与歌的结合又进了一步,用文字书写的歌词出现。这时,一支歌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音乐,二是歌词,音乐是抒情的,歌词即诗,是记事的。这就是说,诗配上音乐就是歌,不配音乐就是诗。最初的诗都能配上音乐唱,歌就是诗,诗就是歌。关于诗与歌的结合,我国古籍中很早就有论述。
《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尚书》:"诗言志,歌永言"这便形象地指出了诗与歌的内在联系。由于这种情况,后来人们就把诗与歌并列,称为“诗歌”,目前,诗歌已经成为诗的代名词了。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7.古代诗歌发展轨迹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
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
《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
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
西欧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尔吉、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诗是怎么样产生的呢?原来在文学还没形成之前,我们的祖先为把生产斗争中的经验传授给别人或下一代,以便记忆、传播,就将其编成了顺口溜式的韵文。
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诗]与[志]原是同一个字,[志]上从[士],下从 [心],表示停止在心上,实际就是记忆。文字产生以后,有了文学的帮助,不必再死记了,这时把一切文字的记载叫[志]。
志就是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歌的称谓又是怎样来的呢?诗和歌原不是一个东西,歌是人类的劳动同时产生的,它的产生远在文学形成之前,比诗早得多。考察歌的产生,最初只在用感叹来表示情绪,如啊、兮、哦、唉等,这些字当时都读同一个音:"啊"。
歌是形声字,由"可"得声。在古代“歌”与“啊”是一个字,人们就在劳动中发出的“啊”叫作“歌”。
因此歌的名字就这样沿用下来。 既然诗与歌不是一回事,后来为什么又把二者连在一起以[诗歌]并称呢?这只要弄清楚它们的关系就明白了。
歌,最初只用简单的感叹字来表示情绪,在语言产生之扣,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逐步深化,情绪更加丰富,用几个感叹字表达远远不够用了。于是在歌里加进实词,以满足需要。
在文字产生之后,诗与歌的结合又进了一步,用文字书写的歌词出现。这时,一支歌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音乐,二是歌词,音乐是抒情的,歌词即诗,是记事的。
这就是说,诗配上音乐就是歌,不配音乐就是诗。最初的诗都能配上音乐唱,歌就是诗,诗就是歌。
关于诗与歌的结合,我国古籍中很早就有论述。 《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尚书》:"诗言志,歌永言"这便形象地指出了诗与歌的内在联系。
由于这种情况,后来人们就把诗与歌并列,称为“诗歌”,目前,诗歌已经成为诗的代名词了。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8.从古到今的诗歌发展轨迹
最早的诗歌是人们的口头创作,靠口耳流传,可以不依赖文字。像《左传》所记的宋国筑城民夫们讽刺华元的诗,就是口头创作,当然,这还不是最早的诗歌,最早的诗歌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诗歌的起源和劳动有关系。此外,诗歌的起源还同宗教和娱乐有关系。公元前6世纪,我国就编成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对后代诗歌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它实际上是中国诗歌的源头。
楚辞是战国后期产生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秦朝,几乎没有诗歌留下来。继秦以后的两汉存在约400年,留下了价值很高的诗歌遗产,首先是乐府民歌。称“乐府诗”。以后各代常常把入乐能唱的诗词称为“乐府”,已不是汉代音乐机关的涵义了。
2南北朝乐府民歌
曹魏和西晋时的民歌流传下来的较少,最有特色的是东晋以后的南北朝民歌。
北朝民歌特色鲜明,
3两汉魏晋南北朝文人诗 ,出现五言体的民歌。
“三曹”和“建安七子”的诗歌直接继承汉代乐府诗的传统,干预现实,感情炽烈,诗风质朴劲健,被后世称为“建安风骨”,
南朝的齐、梁时代,产生了音韵学,作诗讲求四声(平、上、去、入)和对偶,形成了格律较严的新体诗。这种诗被称为“永明体”,永明体诗为唐代近体诗(律诗和绝句)的形成做了准备。
南朝后期的梁、陈时代,统治者日益奢侈淫靡,诗风也随之衰颓,出现所谓“宫体诗”,专门写帝王贵族的腐朽生活和色情内容,使诗歌趋向末路。
唐帝国建立后,保持了长时期的政治稳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文化取得空前繁荣,整个国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好形势,为诗歌写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唐代的科举考试重视诗赋,知识分子要中进士当官,就要会作诗,这也是对诗歌创作的促进。就诗歌本身说,唐代的五、七言古诗和乐府歌行进一步成熟,讲求声调韵律的五、七言律诗和绝句最后形成,
初唐诗歌
这是唐诗繁荣的准备时期,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古体诗的特点是:每篇句数不限,每句字数不限,可押韵也可不押韵,押韵也可换韵,句与句间没有平仄对应和用词对仗的要求。一句话,古体诗格律上比较自由,同近体诗在格律上有极严格的要求不同。古体诗分两大类: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或简称五古和七古)。此外还有句式长短不齐的古诗,一般归入七古。有的古体诗句数、字数和律诗相同,但用韵、平仄和对仗都不同于律诗的要求,所以仍是古诗。
近体诗,又叫今体诗(“近”和“今”都是就唐代而言的),讲求严格的格律。近体诗有四项基本要求:一是句数、字数有规定;二是按规定的韵部押韵;三是上句和下句各字之间要求平仄对立和相粘;四是规定某些句子之间用词要对仗,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
近体诗分两大类:(1)律诗,由八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律诗,七字句的称七言律诗。(2)绝句,由四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绝句,七字句的称七言绝句。
唐代诗歌的样式,在初唐时期已经齐备,到盛唐时期就出现了诗歌创作的高峰。
2盛唐诗歌
(1)田园山水诗
(2)边塞战争诗
3中晚唐诗歌
唐代中后期,王朝的鼎盛期已过,但诗歌创作仍未衰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唐帝国走向衰落过程中的危机和民间苦难,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影响也很大。
唐代诗歌,无论就其作者之众多、题材之广泛,还是就其艺术之高超、影响之深远来说,都是空前的。我们要继承和研究这份宝贵的遗产,吸收其精华,期望有一天再创造出一个中国诗歌的新高峰。
宋代是继唐代之后又一个诗歌艺术最发达的朝代,就留存到今天的宋诗总量说,要远远超过唐诗。
宋代诗人很懂得唐诗的价值,很注意向唐代诗人学习,在继承唐诗传统的基础上,他们又另辟蹊径,有了自己的创造,因而形成了自己独具的特色。
在1270多年间,诗歌创作总是在“复古”、“反复古”上兜圈子,缺乏创造力和开拓精神,写出的作品大部都比较平庸,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清代是我国诗歌史上又一个创作繁荣的朝代,虽然其影响不及唐诗、宋词之大,但名家辈出,成绩不小。清代诗人有的偏向继承唐诗传统,有的偏向继承宋诗传统,也有不分唐宋凡历代诗歌都学习继承者,其中许多诗人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对而言,一般不拘泥格式和韵律。现代诗的发现可以追源到清末,当时,一些从西方引进的诗作已开始用白话进行翻译,但是这些作品量不是很大,所以鲜为人知。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现代诗主要流派为新月派、九叶派、朦胧派。
9.唐诗繁荣的原因及其发展轨迹
原因很多:1、唐朝的科举制度极力推崇诗歌,科举考试分进士和明经。自高宗起规定以诗赋作为进士考试的内容,玄宗时以诗赋取士以蔚然成风。
2、魏晋诗歌发展,为唐朝诗歌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唐朝经济繁荣,促进了诗歌的发展。
4、唐朝的文化交流频繁,对于诗歌也是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5、唐朝的风气开放,对于诗歌的发展也起了积极的作用。
发展轨迹:魏晋时期的诗歌已经在音律和形式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唐朝初期的诗歌律诗的发展以沈宋为代表,五言律诗形成雏形。以初唐四杰为代表,五言律诗得到进一步发展。之后各个流派出现并发展成熟,像王孟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以王昌龄、岑参王维代表的边塞诗派。这时除了内容,形式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后来随着李杜的出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流派得到迅速发展。随着这两位大诗人的出现,之后,唐朝诗歌便逐渐衰落。中晚唐诗歌的发展相对低落。只是简述,太多了,这个问题。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诗句的发展轨迹(唐诗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