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独善其身”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独善其身”的诗句: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1、出自:《孟子·尽心上》,原句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2、意思:“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
3、赏析:
(1)穷,多指身处逆境,穷困潦倒,人生不得志。善其身,即为使其身善,也就是使自己在道德修养方面更高尚,所谓修身养性,如此而已。 “穷则独善其身”就是指,如果人身处逆境不得志,就要锐意进取,更多地注重自身品德、能力的提高。
(2)达,即为显达、发达。济天下,按照现在的解释,就是关心公益事业,捐助公益事业。若一个人在富贵之后,还能心怀天下,关心他人疾苦,造福百姓,那么他就是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士。
2.论语《立身处世》《发愤进取》《君子三戒》《.行己有耻》《言而有信
《立身处世》【原文】子曰:“吾十有(同“又”。)
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站得住的意思),四十而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而知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规律 ),六十而耳顺(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七十而从(遵从的意思)心所欲,不逾(越过)矩(规矩)” 【注释】有:同“又”立:站得住。
惑:迷惑。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逾:越过。矩:规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评析】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原文】颜渊、季路侍(侍:服侍,站在旁边陪着尊贵者叫侍。)。
子曰:“盍(侍:服侍,站在旁边陪着尊贵者叫侍。)各言尔志。”
子路曰:“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夸耀)善,无施劳(施,表白。
劳,功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 )之,朋友信( )之,少者怀之。” 【注释】侍:服侍,站在旁边陪着尊贵者叫侍。
盍:何不。合音词。
敝:使……破。伐:夸耀。
施:表白 劳:功劳。安:使……安逸。
信:使……信任。怀:使……怀念。
【译文】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
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
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评析】在这一章里,孔子及其弟子们自述志向,主要谈的还是个人道德修养及人为处世的态度。
孔子重视培养“仁”的道德情操,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从本段里,可以看出,只有孔子的志向最接近于“仁德”。
思考:对于子路、颜渊及孔子的志向你怎么看待,你认为他们的区别在于哪里,体现了他们各自怎样的理想?明确:子路:他在这里表达的是一种“公有”的思想,同时也表现了他胸襟广阔、仗义疏财的品格。颜渊:他的志向其实是道德修养的自我完善。
既表现了一种高尚的奉献精神,也表现了他为人比较谦虚谨慎的处世方式和生活态度。孔子:孔子立志所推行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
孔子讲的是以仁复天下,是圣者之事,这自然就更难得了。【原文】曾子说:“可以托六尺之孤(孤:死去父亲的小孩叫孤,六尺指15岁以下,古人以七尺指成年。
托孤,受君主临终前的嘱托辅佐幼君。),可以寄百里之命(寄,寄托、委托。
百里之命,指掌握国家政权和命运。),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注释】托六尺之孤:孤:死去父亲的小孩叫孤,托孤,受君主临终前的嘱托辅佐幼君。
寄百里之命:寄,寄托、委托。百里之命,指掌握国家政权和命运。
【译文】曾子说:“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给他,可以把国家的政权托付给他,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动摇屈服。这样的人是君子吗?是君子啊!” 【评析】 孔子所培养的就是有道德、有知识、有才干的人,他可以受命辅佐幼君,可以执掌国家政权,这样的人在生死关头决不动摇,决不屈服,这就是具有君子品格的人。
【原文】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广大)毅(强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注释】弘:弘,广大。
毅:强毅。【译文】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评析】 “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点出了读书人崇高的历史使命和必须付出的艰辛,也成了历代有志之士的人生鞭策。这段话气势磅礴,一字千钧,令人荡气回肠。
历史上许多忠贞有为之士,为国家、民族立千秋功业,永垂史册,正是这种思想影响和鼓舞的结果。【原文】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注释】闻:名声,名望。焉:怎么。
【译文】 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如果到了四五十岁时还默默无闻,那他就没有什么可以敬畏的了。” 【评析】 这就是说“青。
3.古诗文中有关身处逆境而心怀天下的诗句
诗经。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杜 甫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柴门送客》[3]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陆游《示儿》中谆谆嘱咐儿孙: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龚自珍:
夜坐二首 春夜伤心坐画屏,不如放眼入青冥。一山突起丘陵妒,万籁无言帝座灵。
塞上似腾奇女气,江东久殒少微星。从来不蓄湘累问,唤出嫦娥诗与听。
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
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4.“立身若被浮名累,涉世无如本色难” 出自哪首诗
不是诗歌,是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启功先生的一副对联。
意思是:一个人立身处世,往往因追逐虚荣“浮名”所累,自投泥潭而不能自拔,其苦实不堪言;做人之道,要保持自己的“本色”和“本善”是很难很难的,进入社会最难的是用自己的本来面目做人。
启功先生受业于著名史学家陈垣先生,专门从事中国文学史、中国美术史、中国历代散文、历代诗选和唐宋词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
他执教六十余年,在中国古典文学教学与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为国家培育了一大批古典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人才。
扩展资料:
关于“立身若被浮名累,涉世无如本色难”的来源
此联是1935年夏著名书法家于右任游报国寺,见客堂有当时显贵赠方丈果玲的诗幅,觉方丈好名之心未泯,因撰赠此联以劝报国寺方丈果玲和尚的。
儒家向来重视名声,但佛教认为诸法空相,一切世俗的差别、界限,终属虚幻,浮名实值不得去追求,而因追逐浮名带来的烦恼困苦,更成身心之累。
下联谓处世最难的是保持本来面目。人生在世,不能不受伦理、道德以及社会习惯等意识形态的制约与束缚。要依自己本来纯净的心志行事,实为不易。
联语词句浅近,而含意深远。据说果玲和尚读后,深感愧怍,有所憬悟。启功先生家中挂一对联:“立身苦被浮名累,涉世无如本色难。”
启功先生也极喜欢这幅联,手书挂在自己屋里,是视为座右铭的。正是一个诚诚朴朴读书人终生的处世追求,对命运,对磨难,对地位,对金钱,真的很少人能看得开,放得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启功
5.有关壮士的诗句
《杂曲歌辞·壮士吟》
年代: 唐 作者: 贾岛
壮士不曾悲,悲即无回期。如何易水上,未歌先泪垂。
《杂曲歌辞·壮士行》
年代: 唐 作者: 刘禹锡
阴风振寒郊,猛虎正咆哮。徐行出烧地,连吼入黄茆。
壮士走马去,镫前弯玉弰。叱之使人立,一发如铍交。
悍睛忽星坠,飞血溅林梢。彪炳为我席,膻腥充我庖。
里中欣害除,贺酒纷号呶。明日长桥上,倾城看斩蛟。
《杂曲歌辞·壮士行》
年代: 唐 作者: 鲍溶
西方太白高,壮士羞病死。心知报恩处,对酒歌易水。
砂鸿嗥天末,横剑别妻子。苏武执节归,班超束书起。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
《杂曲歌辞·壮士行》
年代: 唐 作者: 施肩吾
一斗之胆撑脏腑,如磥之筋碍臂骨。有时误入千人丛,自觉一身横突兀。
当今四海无烟尘,胸襟被压不得伸。冻枭残虿我不取,污我匣里青蛇鳞。
《壮士吟次唐人韵》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士厌贫贱思起家,富贵何在发已华。不如为国戍万里,大寒破肉风卷沙。
誓捐一死报天子,兜鍪如箕铠如水。男儿堕地射四方,安能山栖效园绮!
塞云漠漠黄河深,凉州新城高十寻。风餐露宿宁非苦,且试平生铁石心。
《杂咏一百首·博浪壮士》
年代: 宋 作者: 刘克庄
殿上俄流血,沙中竟脱身。乃知燕刺客,有愧汉谋臣。
《读刘与权壮士歌》
年代: 宋 作者: 吴芾
满眼烟尘未息戈,御戎无策奈愁何。一尊浊酒空庭晚,独自歌君壮士歌。
《古壮士歌》
年代: 明 作者: 顾璘
山西壮士何才雄,虬须燕颔生英风。青春挟槊三边外,白昼探丸九市中。
一身列侍麒麟殿,跨出龙驹万人羡。狐腋朝裁赵客裘,鹈膏夜淬吴王剑。
生年十五事横行,肯学操觚记姓名?当衢贾勇万乘避,临危重义一身轻。
田文鸡狗真余子,有足不曳春申履。眼前国士稍倾心,慷慨桥阴为君起。
《壮士篇》
年代: 明 作者: 张璨
腰怀七尺剑,思欲从沛公。项籍妇人仁,不足与成功。
乾坤动杀机,惨淡斗蛇龙。纵观天下势,形胜惟关中。
据险临诸侯,孰敢当吾锋。古来豪杰士,不识刀与弓。
良平真壮夫,筹画在心胸。樊灌鹰犬劳,萧何为发踪。
君看帷幄里,实有万夫雄。
6.关于胸怀大志的诗句
1、[唐]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原文选段: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释义:
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
2、[宋] 李白《李清照 》
原文选段: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释义:
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
3、[汉] 曹操 《龟虽寿》
原文选段: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释义:
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
4、[唐]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
原文选段: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
释义:
我的志向就是要如孔子一样,用春秋笔法,除邪扶正,让正义辉映千秋。
5、[宋] 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原文选段: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释义:
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7.有关自立自强的诗句
*志当存高远。
〔三国〕诸葛亮 *有志者,事竟成。〔南朝〕范晔 *男儿事业当志奇。
〔三国〕贯休 *君子志于择天下。〔宋〕刘炎 *褴褛衣内可藏志。
书摘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汉〕张衡 *志犹学海,业比登山。〔隋〕王通 *志以成道,言以宣志。
〔隋〕王通 *立志不坚,终不济事。〔宋〕朱熹 *志比精金,心如坚石。
〔明〕冯梦龙 *一思尚存,此志不懈。〔明〕胡居仁 *丈夫之志,能屈能伸。
〔清〕程允升 *志在林泉,胸怀廊庙。琮琼 *不为穷变节,不为贱移志。
〔汉〕桓宽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曹植 *燕雀戏藩柴,安知鸿鹄游?〔三国〕曹植 *丈夫志不大,何以佐乾坤?〔唐〕邵谒 *益重青青志,风霜恒不渝。
〔唐〕李隆基 *骐骥筋力成,志在万里外。〔唐〕李白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秋。
〔唐〕李白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唐〕杜甫 *浩荡入溟阔,志泰心超然。
〔唐〕白居易 *怜君头早白,其志竟不衰。〔唐〕白居易 *慷慨丈夫志,可以耀锋芒。
〔唐〕孟郊 *男儿出门志,不独为谋身。〔唐〕杜荀鹤 *有志诚可乐,及时宜自强。
〔宋〕欧阳修 *男儿千年志,吾生未有涯。〔宋〕文天祥 *虎瘦雄心在,人贫志气存。
〔元〕万松老人 *慷慨丈夫志;铁石豪杰心。《格言对联》 *有志肝胆壮;无私义凛然。
《格言对联》 *若无松柏志,超越不为高。郭沫若 *显誉成于僚友,德行立于有志。
〔南朝〕范晔 *宁可清贫有志,不可浊富多忧。〔宋〕释道远 *立志以定其本,居正以持其志。
〔宋〕胡宏 *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而高翔。〔明〕于谦 *学艺之道无它,锻炼意志第一。
徐悲鸿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春秋〕墨翟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在其元。
〔战国〕孟轲 *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汉〕王充 *有其志必成其事,盖烈士之所徇也。
〔三国〕曹操 *劝汝立身须苦志,月中丹桂自扶疏。〔唐〕刘兼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宋〕张来 *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张孝祥 *志须预定自道远,世事岂得终无成?〔元〕徐谦 *丈夫所志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衽席。
〔明〕海瑞 *志不真则心不热,心不热则功不紧。〔清〕颜元 *白首壮心驯大海,青春浩气走千山。
林伯渠 *英雄气魄云为被;志士胸怀海作家。《格言对联》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曹操 *居不隐者,思不远也;身不危者,志不广也。〔北朝〕刘昼 *不让古人,是谓有志。
不让今人,是谓无量。《格言联壁》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
孙中山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神童诗》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和刀。
《神童诗》 *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
〔明〕李时珍 *天下无难事,有志者成之;天下无易事,有恒者得之。 书摘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 *身而常逸者,则志不广。〔春秋〕孔丘 *夫志,气之帅也。
〔战国〕孟轲 *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战国〕孟轲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 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战国〕荀况 *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战国〕韩非 *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汉〕司马迁 *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 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三国演义》 *志坚者,功名之主也。〔晋〕葛洪 *执志不绝群,则不能臻成功铭弘勋。
〔晋〕葛洪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 不坠青云之志。 〔唐〕王勃 *身可辱,而志不可夺。
〔唐〕王勃 *生、死、穷、达不易其志。〔宋〕苏轼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 不拔之志。
〔宋〕苏轼 *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 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
〔宋〕朱熹 *学者欲去昏惰之病必以立志为先。〔宋〕真德秀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明〕王守仁 *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明〕王守仁 *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明〕吕坤 *不可以一时之失意,而自坠其志。〔明〕冯梦龙 *未有不立志之人,便能做得事业。
〔明〕戚继光 *人须立志,志立则功就。天下古今之人,未有 无志而建功。
〔明〕朱棣 *男儿立志三步曲:齐家、治国、平天下。〔明〕唐寅 *千古圣贤豪杰,既奸雄欲有立志者, 不外乎一个“勤”字。
〔清〕曾国藩 *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清〕曾国藩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无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清〕蒲松龄 *但言虚心,不若先言立志。
〔清〕陈确 *学者志不立,一经患难,愈见消沮。〔清〕黄宗羲 *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兮不有止,言志 已酬便无志。
粱启超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格言联壁》 *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但恐诚心未至。 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只怕立志不坚。
《格言联壁》《明日歌》明 文嘉 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 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 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 请君听我明日歌。
《今日诗》明 文嘉 今日复今日, 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为, 。
8.与壮士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代出自蓟北门行 鲍照 羽檄起边亭,① 烽火入咸阳。
征骑屯广武,② 分兵救朔方。③ 严秋筋竿劲,④ 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⑤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⑥ 箫鼓流汉思,⑦ 旌甲披胡霜。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⑧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⑨ 【作者】 414-466,字明远。
东海(今江苏涟水)人。出身贫寒,虽才华出众,却一直 不得意。
曾做过宋临川王刘义庆、始兴王刘浚的侍郎,及临川王刘子顼的前参 军,掌书记。后死于乱军中。
诗文俱佳,七言乐府尤受后世推重。有《鲍参军 集》十卷传世。
【注释】 ①边亭:遢境上的亭候,驻兵伺候敌寇的地方。 ②广武:县名,今山西省代 县。
③朔方:郡名,今鄂尔多斯右翼后旗套外资河西岸。 ④筋竿:即弓箭。
⑤遥相望:言不绝于路o ⑥这二句写队伍在途中前进。飞梁:高架的桥梁象 凌空飞起。
⑦此句言军乐传达出汉人的情思。 ⑧角弓:用角装饰的弓。
⑨国疡:为国战死的人。【品评】 本篇属《杂曲歌辞》,写壮士从军卫国的壮志和朔方边塞的风物。
全诗可 分为三层。第一层写边塞报警,天子派兵救援。
第二层写边塞的苦寒,战斗的 艰苦。第三层写将士们以死报国的决心。
这首诗的语言生动形象,很有表现力。比如开头两句:“羽檄起边亭,烽 火入咸阳。”
前一句中的“起”字,点出警报来得突兀;后一句的“入”字, 则使人意识到军情的紧急,用字很有气势。再如写边塞的环境:“疾风冲塞起, 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边塞的风砂是那样疾猛,边塞的气 候是那样寒冷,连战马也蜷缩起身子,它的毛竖起来象刺猬一样,角弓也冻硬 了,拉都拉不开。
可以想象,在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坚持抗敌的将士们经受 了多少磨难。鲍照虽然没到过朔方,却凭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出色地描绘了 一幅边塞绝域的图画。
这首诗音节高亢,气势凌厉,笔力刚健,全无南朝诗歌 的柔靡。诗人笔锋往复自如,不断变换角度。
这些跳动的情节使诗歌的旋律显 得紧促,充分表现了诗人慷慨激昂的内心情感 咏 荆 轲 陶渊明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雄发指危冠,猛气充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图究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清代大诗人龚自珍在《己亥杂诗(第一百二十九)》中云:“陶潜诗喜说荆轲”。其实,现存的《陶渊明集》中,咏荆轲诗公此一首。
因为此诗以较长的篇幅,笔酣墨饱地歌颂了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荆轲的侠义精神,所以给龚自珍留下了“陶潜诗喜说荆轲”的深刻印象。又因为此诗与陶诗中的《读山海经》组诗里的“夸父诞宏志”、“精卫衔微木”诸篇,一反诗人的那种冲淡静穆的“田园诗”的风格,显出“金刚怒目”的另一种神态,透泄出诗人心系功业、壮怀激烈的另一种怀抱,所以这种“猛气充长缨”的“商”、“羽”之声,尽管在陶渊明复沓吟唱的田园牧歌中仅是偶露峥嵘的变“徵”之音,但却特别移人视听,动人心魄。
宋代的老夫子朱熹早从陶渊明的此类诗作中窥出诗人的潜在心声。他在《朱子语类》中指出:“渊明诗,人皆说平淡,余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
荆轲刺秦,事见《史记·刺客列传》。此诗虽以《史记》的记载为本,叙写了刺秦的整个始末,但诗的重点显然是在易水壮别的场面上。
诗的前四句写荆轲受知于燕太子丹,受命除暴扶弱,报仇雪耻。“招集百夫良,岁暮得到卿”,从“善养士”的燕太子丹的角度,烘托出荆轲是百里挑一、得之不易、可托重任的豪侠之士,为荆轲的出场作了必要的铺垫。
自“君子死知己”以下在“且有后世名”的长达十六句的主要篇幅用于铺写易水壮别、慷慨赴义的动人场面。诗中用“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的夸张性的外观情态的描写,揭示出荆轲嫉恶如仇,壮怀激烈的内在精神。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的对句,巧由“风萧萧兮易水寒”化出,强烈地泻染了荆轲慷慨赴死的悲壮气氛。“心知去不归”脱胎于“壮士一去不复还”,但将送行者的唱词变为荆轲的内心独白,并缀以“且有后世名”一句,这便从人物的心理内涵中显现了豪侠之士轻生死、重名节的凛然气慨,预示了“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悲剧结局。
易水壮别,作为全诗的重心,写得有声有色,气氛浓重,情景如见。清人张潮对此品评道:“写壮士,须眉如画,状易水,萧森之气凄然。”
接着,诗人以精炼的笔墨叙写荆轲的飞盖入秦和秦庭一击。由于这是一次奇功未成的失败之举,所以便无必要绘声绘声地实写行刺的细节,诗人着力表现的仍是荆轲在燕入秦途中的那种“登车可时顾,飞盖入秦庭”的迫不容缓、义无返顾的慷慨赴死气概。
最后,诗篇以四句深沉感叹托意作结。惋惜之余,表达出由衷的钦慕。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荆轲刺秦,。
9.志存高远的诗句
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出处:唐代 高适 《别董大二首·其一》
译文: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出处:唐代 李白《行路难·其一》
译文: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
3、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出处:唐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译文: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
4、列士暮年,壮心不已
出处: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译文:英雄到了晚年,壮志雄心并不衰减。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出处:唐朝 杜甫《望岳》
译文: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立身处士方面的诗句(关于独善其身的诗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