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木兰诗的问题
1.品析“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一句的写法和表达的感情。
排比,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
2.试分析“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一句对塑造木兰形象的作用。
八句以重复的句式,写木兰踏上征途,马不停蹄,日行夜宿,离家越远思亲越切。这里写木兰从家中出发经黄河到达战地,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3.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是什么?
是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既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于是决定代父从军。
4.木兰诗第四段主要写了什么?为什么略写?
第四段,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概括上文“旦辞……”八句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在夜晚,凛冽的朔风传送着刁斗的打更声,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5.选出不是对偶句的一项。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6.木兰凯旋回朝,天子怎样对待他?他的要求是什么?
木兰还朝辞官。先写木兰朝见天子,然后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再说到木兰辞官不就,愿意回到自己的故乡。“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儿身。天子不知底里,木兰不便明言,颇有戏剧意味。
7.“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是什么描写?表现木兰什么特点?
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别、年龄的举动,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再以木兰一连串的行动,写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表现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最后作为故事的结局和全诗的高潮,是恢复女儿装束的木兰与伙伴相见的喜剧场面。
8.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
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二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9.对木兰这一形象的意义,怎样贴切评价?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简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关于《木兰诗》的问题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
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两句的含义是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
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木兰奔赴前线思念家人的句子是“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
3.关于《木兰诗》的问题
确切来说是没有类似的,不过非要找出几处的话,有以下几句:
1.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在家中男丁不能参军的情况下,木兰一个女儿家可以替父出征,正说明男子可为之事女子亦可为。
2.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战友们和木兰朝夕相处十二年都没看出她是女儿身,说明木兰在征战中英勇不输男儿,日常生活中也没因军旅生活的艰辛显示出半分女子娇柔。
3.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兔子在地里跑,根本看不出雌雄有何不同。借喻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英勇杀敌,原本在众人眼中看来是男子当做之事,由木兰行之,也看不出有什么不妥之处,巾帼不让须眉。
ps:就找到这三条了。。相当的隐晦啊,不知道能不能帮到楼主~
4.有关于木兰诗的问题
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1、从文中找出相应动词: 3.与家人团聚、重温和平的女儿生活的喜悦心情。
1描写爷娘:(扶将)2描写阿姊:(理)3描写小弟:(磨)4描写木兰:(开 坐 脱 着 理 帖)
2、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
与家人团聚、重温和平的女儿生活的喜悦心情
3、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六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归家的喜悦和故物的亲切。
4、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不仅写出了伙伴惊讶情态,还从侧面写出了木兰的英雄气概。
5.关于木兰诗的问题要有答案的不要太长十个左右 快快快
.背景介绍 关于《木兰诗》产生的年代,有多种说法。
从诗中的地名看,诗的时代背景,当与北魏和柔然的战争有关。而游牧民族强悍尚武的社会风气则是它产生的社会基础。
2.诗的结构是按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的。 3.分析第一部分,写木兰决定替父从军。
(1)文章一开始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 文章一开始写的是木兰的忧愁情态:“唧唧复唧唧”,而不是直接写木兰从军的原因。这样写有两个好处,①引起读者悬念——木兰为何优?为何愁?②能使文章简洁。
如果从起因开始写,将相当复杂。 (2)从第一段春,木兰的身份是什么?“当户织”一句可以看出木兰是一个辛勤劳动 的女子,而不是侯门小姐,这为下文替父出征奠定了基础。
(3)木兰到底为何如此忧虑呢?(让学生自读第二段找答案,然后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讲述。) 原来此时国家有战事发生,召木兰的父亲入伍,可是父亲年纪大了,家里又没有成年的男子可代父亲入伍。
那木兰可以替父从军,又愁什么呢? 古代歧视女子,女子没有地位,要求她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准抛头露面,法律不允许女子入伍。 是否毫无办法?聪明的木兰想出了什么主意? 女扮男装。
女扮男装,冒着很大的风险,一是怕别人识破,更主要的是上战场面对的将是死亡,但木兰一片孝心,为了自己的父亲,死有何惧? 大家对照自己想想,你是怎样对待父亲的呢?与木兰一比,是否有所感悟? (4)思考一下这两段叙述木兰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人物在这段时期心理活动起伏很大,同学们试着把握一下。 忧虑(唧唧复唧唧)——反复思考——下定决心(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5)第三段,写木兰紧张地做准备工作,迅速从家出发和奔赴战场途中的见闻感想。
先就“愿为市鞍马”做文章,用排比的句子,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要啰嗦地写呢?为什么不写在一个地方买齐? 这样写有以下几个作用 ①写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要采买上好的用品。 ②战事紧迫,时间紧张,渲染出一种紧锣密鼓的气氛。
③这是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诚如谢榛所说:“若一言了问答,一市买鞍马,则简而无味,殆非乐府家数。”
(《四溟诗话》)联想我们曾学过的一首乐府歌辞《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东西南北的铺排,看似重复,却写出了鱼在莲叶间嬉戏的情景和人们采莲时愉悦的心情。 (6)思考:赴边途中是详写还是略写?(略写)详写什么?(心情。)
通过几个地名的转换,便概括了整个行程:家——黄河——黑山。两次在“黄河”和“黑山”宿营的描写极婉转地形容出一个初离父母出征的少女的新奇感受,听到黄河流水,听到燕山胡骑,都不由让她想起父母的呼唤,对父母的思念情深意长。
教师范读第一部分,并指导学生背诵。 4.分析第二部分。
高度概括木兰十几年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战斗生涯。这段只有六句,却写了三个阶段——途中、战中、战后。
(l)读课文。找出哪句写途中,哪句写战中,哪句写战后? 途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战中——朔气传金拆,寒光照铁衣。 战后一一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我们重点欣赏写“战”中的两句。“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两句十个字,就写出了十几年的战斗生涯,可谓字字千金。这两句的含义是什么?写出了怎样的意境? “朔气传金拆”意为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
朔风凛烈,刁斗声声,月光映雪,木兰未眠。想一下,她在想什么呢? 思父母,思姐妹,思家乡,甚至思念她的织机…… 木兰又在做什么呢?从“寒光照铁衣”一句可以看出,木兰正穿着铠甲,和战友们一道在边防线上巡逻,随时准备为保卫祖国而战。
(3)木兰在战场上表现如何?文章中没说,但我们想一定是智勇双全。根据①这么多年,女扮男装本被发现。
②从下文的暗示中也可以看出来:“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试简析《木兰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参考答案: 《木兰诗》是北朝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作品,讲述了一位叫木兰的女子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立功之后不慕富贵退居乡里的故事。
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艺术形象,她是古代人民理想的化身,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艺术上的成就:一是富于传奇色彩,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范例;二是出色地运且了民歌常用的复叠、铺陈排比等艺术技巧,比喻、对偶、反衬、顶真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艺术效果;三是笔墨凝练,繁简得宜,句式以五言为主,杂以七言、九言,错落有致,声韵铿锵,富有音乐美。
6.木兰诗的有关问题
1 忠孝两全,勤劳,智慧,勇敢坚强,不贪图利禄,爱国爱家
2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4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5 本文写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归来后不慕荣华富贵,回家孝敬父母的故事
6 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既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 。表现了木兰深明大义,坚强勇敢的性格
7 总的来说就是详写女儿情态,略写英雄气概。 细说呢就是从军缘由是详写,出征准备略写,出征中思亲心里详写,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略写,凯旋辞官详写,家人迎接详写,木兰改装详写。详略得当是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8 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的高尚情操。
9 突出木兰不慕名利,喜爱平淡的生活
10 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补充的:能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启发:木兰是一位女中豪杰,是巾帼英雄。我们要学习她忠孝两全的风范,坚强勇敢的性格,以及不慕荣华富贵的高尚情操。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哦!!!!!!
7.关于《木兰诗》中的几个问题
1.(1)爷:古代对成年男子较广义的称呼,宋代开始用作对祖父之称,魏晋南北朝就用作对父亲之称,或写作“耶”。 这是古代的一种乐诗,就是为了与后文对称.
(2)诗中热情赞扬了这位奇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战斗的精神,以及端庄从容的风姿。它不仅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普遍的尚武风气,更主要的是表现了北方人民憎恶长期割据战乱,渴望过和平、安定生活的意愿。它对木兰的讴歌,显然也冲击了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偏见。
2(1).古代的中国女子首先注重的是发式之美,与现代女性“做头发”的目的同一情趣。汉代长安妇女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比起现在可“酷”多了。其次如“画眉”,苏东坡诗云:“成都画手开十眉,横烟却月争新奇。”汉代张敞有“画眉”之乐,其中妙趣,可惜后代女子已无法领略。至于历代女性最简单而久远不衰的化妆术,即是傅粉脂面了,这是乡下小姑娘不学就会的本事。而三陪小姐无不以“猛上油,多擦粉”为能事,尽人皆知;点唇之术,因为有引起性欲之嫌,又容易遭到道学先生的“表扬”,良家妇女不屑多为也。这些无不是古人在头上做的花样文章。可见,古代中国女人虽未必个个天生丽质,闭月羞花,倾国倾城,但为了达到貌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是不惜做出些牺牲的。
(2)不知的背后是木兰十二年危机四伏的军旅生涯中,对其女性角色的隐藏;不知的背后是她和男子一样出生入死、征战沙场随时现出生命;不知的背后还是柔弱的木兰和男子一样的隐忍和刚强!所以老师还要说:原来女子亦刚强!
一个“不知”的追问,便将木兰隐忍、刚强、勇敢的英雄形象解读出来,谁说女子不如男!这也正是木兰这一“女英雄”流传千古的原因所在,刚柔相济、千娇百媚、隐忍坚强的木兰赫然立于我们眼前。
3.(1)丐帮帮主“李红袖”
(2)金庸武侠小说里颇多女扮男装的例子,黄蓉、赵敏等都有这样的经历。
(3)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女子作男儿”,除了木兰,还有一个黄崇嘏。谢枋得在《碧湖杂记》中把她俩的事迹当做奇闻逸事加以记叙。木兰是在战场上杀出来的女英雄,她“不受封爵而归”;黄崇嘏是五代时期蜀国的女子,她女扮男装,在蜀相周庠的府中做掾属。因她“吏事明敏,胥吏畏服”,而被周庠看中,“欲妻以女”。弄得黄崇嘏啼笑皆非,只好讲明自己是个女子,一走了之。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木兰诗的诗句问题(关于木兰诗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