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抚仙湖的优美词句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稠叠千万峰,相连入云去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忍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初惊河汉落,半撒云天里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惊涛来似雪,一坐澟生寒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一、描写山的诗句: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题西林石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王维的《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二、描写水的诗句: 李白《将进酒》中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白居易的《忆江南》中的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 三、描写山、水的诗句: 王维的《青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己闲,清川淡如此。请贸盘石上。
垂钓将已矣。 王维的《汉江临眺》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山 :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 4、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题西林壁》)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7、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孔子) 水 : 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 5、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郦道元《三峡》) 6、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吴均《与朱元思书》)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望庐山瀑布 孟浩然 李白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一、天地山水 1.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2.天苍苍, 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齐)北朝民歌《敕勒歌》 3.雄鸡一唱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 4.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野旷沙岸净, 天高秋月明——(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 7.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8.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唐.李白《蜀道难》 9.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10.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11.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2.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13.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1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15.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 16.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宋.苏轼《题西林壁》 17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19.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20.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21.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元.张养浩《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题目:抚仙山水魂。
2.本人急需一些赞美抚仙湖的诗歌颂
只有它的资料【抚仙湖】抚仙湖,唐代樊绰著《蛮书》称“大池”,后称“青鱼戏月湖”,又名“罗伽湖”,位于江川县城东北10余公里处,为江川、澄江、华宁三县共管。抚仙湖是一个南北 向的断层溶蚀湖泊,其形如倒置葫芦状,两端大、中间小,北部宽而深,南部窄而浅、中呈喉扼形,南北长约30公里,湖岸周长90.6公里,湖泊面积212平方公里,其中江川管辖68.94平方公里,抚仙湖最大水深约150米,平均水深87米,总容水量185亿立方米,为全国第二大深水湖。
抚仙湖属深水湖泊,水体庞大,水质清澈,浮游植物不易生长,但鱼类品种不少,有36种之多。沿岸有数段岸线优美、坡度平缓、细沙平展的湖湾,湖水清澈透底、水温适中,利于常年开展游泳运动。湖中有一“巍然形胜冠南洲”的小岛——孤山,岛上风光秀丽,景色迷人,地势险要,吸引了众多的文人游客,留下了很多赞美孤山风光的脍炙人口的诗句。湖西南岸有一座挺拔秀丽的小山——碧云山,山上古木参天,千岩竞秀,其上有建于乾隆年间的名胜古刹碧云寺,号称“武当别院”,古朴壮观,彩画辉煌。明星暑蛇山下的绿树丛中,有成排的车水捕鱼的鱼洞,与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沿湖岸边,还兴建了一大批设备齐全、服务周到,能满足不同层次游客需求的度假村、宾馆。
绮丽的山水,独特的民俗风情,众多的人文和自然景观,使抚仙湖成为可进行游览、休闲、渡假的旅游胜地。1988年,抚仙湖被云南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目 前已向国务院申报,拟列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3.描写抚仙湖的诗词和歌曲,今晚就要快点
渼陂行 杜甫 岑参兄弟皆好奇,携我远来游渼陂。
天地黯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 琉璃汗漫泛舟入,事殊兴极忧思集。
鼍作鲸吞不复知,恶风白浪何嗟及。 主人锦帆相为开,舟子喜甚无氛埃。
凫鹥散乱棹讴发,丝管啁啾空翠来。 沈竿续缦深莫测,菱叶荷花净如拭。
宛在中流渤澥清,下归无极终南黑。 半陂以南纯浸山,动影袅窕冲融间。
船舷暝戛云际寺,水面月出蓝田关。 此时骊龙亦吐珠,冯夷击鼓群龙趋。
湘妃汉女出歌舞,金支翠旗光有无。 咫尺但愁雷雨至,苍茫不晓神灵意。
少壮几时奈老何,向来哀乐何其多。
4.本人急需一些赞美抚仙湖的诗歌颂
只有它的资料【抚仙湖】抚仙湖,唐代樊绰著《蛮书》称“大池”,后称“青鱼戏月湖”,又名“罗伽湖”,位于江川县城东北10余公里处,为江川、澄江、华宁三县共管。
抚仙湖是一个南北 向的断层溶蚀湖泊,其形如倒置葫芦状,两端大、中间小,北部宽而深,南部窄而浅、中呈喉扼形,南北长约30公里,湖岸周长90.6公里,湖泊面积212平方公里,其中江川管辖68.94平方公里,抚仙湖最大水深约150米,平均水深87米,总容水量185亿立方米,为全国第二大深水湖。 抚仙湖属深水湖泊,水体庞大,水质清澈,浮游植物不易生长,但鱼类品种不少,有36种之多。
沿岸有数段岸线优美、坡度平缓、细沙平展的湖湾,湖水清澈透底、水温适中,利于常年开展游泳运动。湖中有一“巍然形胜冠南洲”的小岛——孤山,岛上风光秀丽,景色迷人,地势险要,吸引了众多的文人游客,留下了很多赞美孤山风光的脍炙人口的诗句。
湖西南岸有一座挺拔秀丽的小山——碧云山,山上古木参天,千岩竞秀,其上有建于乾隆年间的名胜古刹碧云寺,号称“武当别院”,古朴壮观,彩画辉煌。明星暑蛇山下的绿树丛中,有成排的车水捕鱼的鱼洞,与湖光山色相映成趣。
沿湖岸边,还兴建了一大批设备齐全、服务周到,能满足不同层次游客需求的度假村、宾馆。 绮丽的山水,独特的民俗风情,众多的人文和自然景观,使抚仙湖成为可进行游览、休闲、渡假的旅游胜地。
1988年,抚仙湖被云南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目 前已向国务院申报,拟列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5.关于云南玉溪抚仙湖
抚仙湖远景抚仙湖,抚仙湖远景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珠江源头第一大湖,属南盘江水系,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江川、华宁三县间,距昆明60多公里。
抚仙湖是一个南北向的断层溶蚀湖泊,形如倒置葫芦状,两端大、中间小,北部宽而深,南部窄而浅,中呈喉扼形。湖面海拔高度为1722.5米,湖面积216.6平方公里,湖容积为206.2亿立方米,湖水平均深度为95.2米,最深处有158.9米,湖容量达206.2亿立方米,相当于12个滇池的水量,6倍的洱海水量,太湖的4.5倍,占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总蓄水量的72.8%,占全国淡水湖泊蓄水量的9.16%。
抚仙湖水的补给除靠雨季四周沟溪汇集外,湖岸周围还有大量的地下泉水涌出。抚仙湖水清澈纯净,属于一类水,透明度平均为5-6米,最大可达12.5米,是我国内陆淡水湖中水质最好的湖泊之一,居云南省湖泊之最。
历史 唐樊绰所写《蛮书》,称抚仙湖为大池。《澄江府志》说:“量水川即唐书架水县(今澄江、江川一带),大池,抚仙湖也。”
后称罗伽湖,据《明史·地理志》记载:澄江府“北有罗藏山(现名梁王山),南有抚仙湖,一名罗伽湖”。得此名可能和宋,元时南诏、大理段氏在澄江设罗伽部有关。
抚仙湖名与一个神话故事有关:相传玉皇大帝派了天上的石、肖二仙到人间巡查,来到滇中,只见一池碧水,波光粼粼,两仙人被湖光山色所迷,忘了回返,变为两块并肩搭手的巨石,永远站立湖边。过去湖东南方有两石并肩搭手倚立,据说就是石、肖二仙,在湖上驾舟遥望,还能若隐若现地看到两仙人在观赏,为留其迹,故名抚仙湖。
抚仙湖美景 沿湖山川秀丽,胜景很多。西面的尖山平地拔起,状如玉笋,雄伟峻峭,被称为“玉笋擎天”;东部有温泉,当地叫热水 抚仙湖晚霞 塘,泉口甚多,从山脚一直延伸到湖底,涌水量大,水温一般在40℃左右,水质含硫,是沐浴、疗养的理想之地;东北面的回龙山如大象长鼻,故称象鼻岭;南面山间的海门河,仅长一公里多,隔山连江川的星云湖,河中段有一堵伸到水面的赧色石壁,称“界鱼石”,其旁还有一块石碑。
碑上有诗:星云湖栖息之大头鱼,抚仙湖生长的抗浪鱼,以石为界,不相往来。古往今来,“界鱼石”曾吸引无数游人,现已辟为公园,供人们游览。
离“界鱼石”西侧l00多米处,还有一座始建于明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的海门桥,无桅杆的木船可从桥下过往于星云湖、抚仙湖间,桥身精雕细刻,美观大方。 湖中西南面,原有两个小岛,名大孤山和小孤山。
明代曾建一座“饮虹桥”把两岛连接起来,明末一夕风雨把桥和小孤山荡 孤山 尽。现存大孤山,岛成椭圆形,似如鸡蛋,面积约半平方公里。
上有岩洞,还有山峰,比湖面高40多米,面水一侧多断岩,沿岛湖水深奥莫测。岛中央旧有千岁松柏,为宋时大理国段氏所遗,但早已焚毁。
明时很多名人、学士以此岛为乐园,捐助钱银,兴建殿阁,逐渐出现了飞檐细雕的建筑群。至崇祯年间,岛上已具规模,计有殿八、阁五、亭三、堂一、庵一,还有一座铜塔,塔基广五尺,共13层,塔上有佛像、铃锋、扁额、对联,备极奇巧。
孤山岛为当时澄江胜景。清朝江川令彭贤于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在《重修孤山寺记》中这样写道:“孤山向为迤东胜景,辟草攀萝,遂脐其巅,始由烂柯石,探南天洞,登弄珠岩,俯鱼乐国,众山献翠,两海环碧,颇如吾楚潇湘洞庭。”
蜀人杨慎也曾到孤山饱览风光,留下了一些诗篇。当时游人、隐士所留大量诗词、碑记说明:孤山不仅是“巍然形胜冠南州”,而且是“迁人骚客停留者不可胜纪”的地方。
但清朝初年,战火四起,社会动乱,孤山的古建筑遭到了毁坏。清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虽有澄江知府王贞宇重建孤山,也只修了座孤山寺,已不及当年之宏伟。
到民国时期,只留下一座破庙了。如今,孤山已经获得新生,并呈现着一派生机。
是个高原断陷湖泊,湖面海拔1720米,三面环山,一面接着澄江坝子。湖面北部宽阔而深,南部狭小而浅,中部细长,似如葫芦。
湖底不平,到处是岩石暗礁,起伏很大。湖水主要来自雨水聚积,并南受上游星云湖注入,北有澄江梁王河、东大河、西大河及西龙潭、热水塘的泉水流入,东面的海口河是唯一的出水口,江南盘江,归南海。
抚仙湖属淡水湖泊。湖水呈蓝绿色,含磷量高,透明度一般4至5米,有的可达7至8米。
因此,抚仙湖的湖水清澈而透明。明末徐霞客在他的滇游日记中写道:“滇山唯多土,故多勇流成海,而流多浑浊,唯抚仙湖最清。”
徐霞客得出抚仙湖最清的结论是有科学道理的。因为汇入抚仙湖的水,首先流入星云湖进行了沉淀,再经过一公里长的海门河入抚仙湖,水就很清了。
而抚仙湖本身所接纳之河流,源头都在沿湖一带山脉,长度都没有超过10公里,又多属泉水,也无浑浊之泥沙。比如,西大河水源主要是西龙潭泉水,这股泉水每天以5万多立方米的水量涌出,流程也只4公里左右,还有如热水塘的泉水就在湖边,有的就出在湖底。
其他河流,洪水季节虽带一点泥水,但雨过即停,且湖水深,沉底之泥沙,任凭风浪再大,也难翻起浊水来,这就是抚仙湖水清的原因。 由于湖周围自然环境没。
6.赞美玉溪的诗句
赞九龙池水造福玉溪
去岁曾作玉溪行,
清夜漫步玉溪城,
星光灿烂,
月华如水。
民众怡然散步玉溪河畔,
波光灯影,
笑语如歌。
玉溪生态立市,
引九龙池水润城郭,造福桑梓,
可谓清流有祥瑞,
有水便有灵。
欣然吟此数句以抒怀:
曾闻奇黎有九龙[1]
气蒸云霭呈祥瑞
山为魂魄树为灵
蛰伏深山待时飞
智者有方引龙池
清波润民城郭美
出山净水为民生
万户千家沐清溪
我乘月光沿河行
水声叮咚鸣环佩
玉溪河畔万众乐
波光水影人不寐
月明星稀吟诗赋
旧笛新韵诉心扉
[1] 九龙池位于玉溪市州城西北10公里奇黎山下,又名奇黎溪。
九龙池水汇入了造福于民的玉溪河。
《中国·玉溪九龙池》
盛夏,《中国·玉溪九龙池》一书带着清新气息、厚重与广大读者见面了。
作为碧玉清溪源的九龙池,清纯的泉水四季常涌,昼夜不息,喷珠吐玉,泽被桑梓,滋润着玉溪大地,哺育着玉溪精英。正是九龙池的无私奉献,才带来了玉溪土地的丰饶和文化的丰硕。当有一本大书,记载描述九龙池的古今传奇、旖旎风光和润泽万物的奉献精神。应当有一座丰碑,为玉溪水利史上最辉煌的功臣之一——九龙池歌功颂德,让它的世绩功勋万古流芳。
于是,红塔区委、区政府为编著这一本大书开始了深远的构想和精心的策划。《中国·玉溪九龙池》一书应运而生。
《中国·玉溪九龙池》历经两年多精心搜集资料、编辑撰写,对九龙池及其引水入城,并形成“九龙四海”润泽玉溪,建设生态城市进行了全方位的描述和介绍,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行文流畅,文体多样、图文并茂。既是一本写史纪实、贯通古今、富有实证资料的好书,又是一本绘景抒怀、情辞并茂、生动感人的诗集;也是一本记录市委、市政府带领玉溪各族人民进行“生态立市”,又好又快发展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史志文集。省社科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杨福泉先生评介此书具有显著的“资政、存史、教化、科研”功能和作用。
如果说三百年前(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开挖永润沟首引九龙池水灌田三千亩是一个壮举,五十三年前(1954年),飞井海水库竣工灌田1.3万亩是一个飞跃,则2007年春玉溪大河引来九龙池水而焕发碧玉清溪的景观,则是九龙池生命史上的一个高潮。“情动于中而行于言”。三百年前玉溪诗人雷跃龙曾对九龙池发出“试问溪流几变迁”的深沉扣问,他当然想不到,现在九龙池溪流已流进玉溪城,且出现了人们早已盼望的“九龙吐玉入城来”、“玉溪河畔有清凉”(孔祥庚:《玉溪大河》、《玉溪大河晚景》)动人景象。
浏览此书,可看出该书编辑了解历史、熟悉情况,对于编辑本书倍加积极。他们回溯历史,多方调研,广征博采,搜集前贤诗文碑刻,了解九龙池自然地质生态的本源和变化,为九龙池梳理出一条清澈流畅的历史河道。在前人的启示、实践的明证和当代玉溪生态立市建设成就的鼓舞下,编著者确立了以对水文化反映、发掘和咏赞为主线,在内容和体例上,坚持史志和文学相结合,以事实为依据、发展变化为重点,做到情理并重、人事并重、诗文并重,以反映九龙池的悠久、充沛和优雅,展示生态城市的清新壮丽、蓬勃生机,创新发展的永恒魅力。
玉溪的老领导段毓华和玉溪市委书记孔祥庚亲自为此书作序;全国著名学者和诗人张文勋教授不顾年迈体弱,到玉溪视察,写出大气磅礴的《玉溪九龙池碑记》。并题联“群龙用九,济世利民求福祉;大道唯一,经天纬地致中和”。古人雷跃龙,近人李鸿祥,当代孔祥庚、洪炎德、宋河等人的诗作,不仅情思悠长,而且作为珍贵文献式的记事抒情诗而让读者深受启发。明清地方官员和文士镌刻的碑石,更是稀有而重要的历史凭证,它们说明数百年来,玉溪官民和有识之士历来是如此深情地呵护九龙池,而又深刻地认识到九龙池清泉对利农、对百姓须臾不可或缺的重大意义。全国著名诗人王亚平、张力夫等采风玉溪而挥翰留下的诗作,则显示出玉溪九龙池及玉溪大河建设巨大的魅力。
如果要问这本《中国·玉溪九龙池》的最大特色是什么,我的回答是:丰赡,丰满而充足。像九龙池水一样四季常涌,昼夜不息,深藏滋润着玉溪田畴的稼禾和今天美丽如长虹的玉溪大河。
7.关于云南玉溪抚仙湖
抚仙湖远景抚仙湖,抚仙湖远景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珠江源头第一大湖,属南盘江水系,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江川、华宁三县间,距昆明60多公里。
抚仙湖是一个南北向的断层溶蚀湖泊,形如倒置葫芦状,两端大、中间小,北部宽而深,南部窄而浅,中呈喉扼形。湖面海拔高度为1722.5米,湖面积216.6平方公里,湖容积为206.2亿立方米,湖水平均深度为95.2米,最深处有158.9米,湖容量达206.2亿立方米,相当于12个滇池的水量,6倍的洱海水量,太湖的4.5倍,占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总蓄水量的72.8%,占全国淡水湖泊蓄水量的9.16%。
抚仙湖水的补给除靠雨季四周沟溪汇集外,湖岸周围还有大量的地下泉水涌出。抚仙湖水清澈纯净,属于一类水,透明度平均为5-6米,最大可达12.5米,是我国内陆淡水湖中水质最好的湖泊之一,居云南省湖泊之最。
历史 唐樊绰所写《蛮书》,称抚仙湖为大池。《澄江府志》说:“量水川即唐书架水县(今澄江、江川一带),大池,抚仙湖也。”
后称罗伽湖,据《明史·地理志》记载:澄江府“北有罗藏山(现名梁王山),南有抚仙湖,一名罗伽湖”。得此名可能和宋,元时南诏、大理段氏在澄江设罗伽部有关。
抚仙湖名与一个神话故事有关:相传玉皇大帝派了天上的石、肖二仙到人间巡查,来到滇中,只见一池碧水,波光粼粼,两仙人被湖光山色所迷,忘了回返,变为两块并肩搭手的巨石,永远站立湖边。过去湖东南方有两石并肩搭手倚立,据说就是石、肖二仙,在湖上驾舟遥望,还能若隐若现地看到两仙人在观赏,为留其迹,故名抚仙湖。
抚仙湖美景 沿湖山川秀丽,胜景很多。西面的尖山平地拔起,状如玉笋,雄伟峻峭,被称为“玉笋擎天”;东部有温泉,当地叫热水 抚仙湖晚霞 塘,泉口甚多,从山脚一直延伸到湖底,涌水量大,水温一般在40℃左右,水质含硫,是沐浴、疗养的理想之地;东北面的回龙山如大象长鼻,故称象鼻岭;南面山间的海门河,仅长一公里多,隔山连江川的星云湖,河中段有一堵伸到水面的赧色石壁,称“界鱼石”,其旁还有一块石碑。
碑上有诗:星云湖栖息之大头鱼,抚仙湖生长的抗浪鱼,以石为界,不相往来。古往今来,“界鱼石”曾吸引无数游人,现已辟为公园,供人们游览。
离“界鱼石”西侧l00多米处,还有一座始建于明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的海门桥,无桅杆的木船可从桥下过往于星云湖、抚仙湖间,桥身精雕细刻,美观大方。 湖中西南面,原有两个小岛,名大孤山和小孤山。
明代曾建一座“饮虹桥”把两岛连接起来,明末一夕风雨把桥和小孤山荡 孤山 尽。现存大孤山,岛成椭圆形,似如鸡蛋,面积约半平方公里。
上有岩洞,还有山峰,比湖面高40多米,面水一侧多断岩,沿岛湖水深奥莫测。岛中央旧有千岁松柏,为宋时大理国段氏所遗,但早已焚毁。
明时很多名人、学士以此岛为乐园,捐助钱银,兴建殿阁,逐渐出现了飞檐细雕的建筑群。至崇祯年间,岛上已具规模,计有殿八、阁五、亭三、堂一、庵一,还有一座铜塔,塔基广五尺,共13层,塔上有佛像、铃锋、扁额、对联,备极奇巧。
孤山岛为当时澄江胜景。清朝江川令彭贤于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在《重修孤山寺记》中这样写道:“孤山向为迤东胜景,辟草攀萝,遂脐其巅,始由烂柯石,探南天洞,登弄珠岩,俯鱼乐国,众山献翠,两海环碧,颇如吾楚潇湘洞庭。”
蜀人杨慎也曾到孤山饱览风光,留下了一些诗篇。当时游人、隐士所留大量诗词、碑记说明:孤山不仅是“巍然形胜冠南州”,而且是“迁人骚客停留者不可胜纪”的地方。
但清朝初年,战火四起,社会动乱,孤山的古建筑遭到了毁坏。清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虽有澄江知府王贞宇重建孤山,也只修了座孤山寺,已不及当年之宏伟。
到民国时期,只留下一座破庙了。如今,孤山已经获得新生,并呈现着一派生机。
是个高原断陷湖泊,湖面海拔1720米,三面环山,一面接着澄江坝子。湖面北部宽阔而深,南部狭小而浅,中部细长,似如葫芦。
湖底不平,到处是岩石暗礁,起伏很大。湖水主要来自雨水聚积,并南受上游星云湖注入,北有澄江梁王河、东大河、西大河及西龙潭、热水塘的泉水流入,东面的海口河是唯一的出水口,江南盘江,归南海。
抚仙湖属淡水湖泊。湖水呈蓝绿色,含磷量高,透明度一般4至5米,有的可达7至8米。
因此,抚仙湖的湖水清澈而透明。明末徐霞客在他的滇游日记中写道:“滇山唯多土,故多勇流成海,而流多浑浊,唯抚仙湖最清。”
徐霞客得出抚仙湖最清的结论是有科学道理的。因为汇入抚仙湖的水,首先流入星云湖进行了沉淀,再经过一公里长的海门河入抚仙湖,水就很清了。
而抚仙湖本身所接纳之河流,源头都在沿湖一带山脉,长度都没有超过10公里,又多属泉水,也无浑浊之泥沙。比如,西大河水源主要是西龙潭泉水,这股泉水每天以5万多立方米的水量涌出,流程也只4公里左右,还有如热水塘的泉水就在湖边,有的就出在湖底。
其他河流,洪水季节虽带一点泥水,但雨过即停,且湖水深,沉底之泥沙,任凭风浪再大,也难翻起浊水来,这就是抚仙湖水清的原因。 由于湖周围自然环境没。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玉溪抚仙湖的诗句(描写抚仙湖的优美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