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勤政清明复清明”出自何处
这是介子推写给晋王的一首诗,但是没有名字。
出处:介子推士跟随晋文公重耳为躲避父王的妃子骊姬追杀,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一路奔波,因晋文公途中饥饿难耐,饿晕过去,介子推为救重耳,忍痛从自己的腿部割下一块肉,用火烤熟后喂给他吃。
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执政期间对那些和他浴血奋战的臣子们大加封赏,却唯独忘记了介子推,被大臣提醒后,立即差人去请。谁知连请几次介子推都不来,晋文公只得亲自去请。为了躲避晋文公的邀请,介子推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
晋文公便差御林军上山去搜寻,没搜到,于是有人便出主意放火烧,逼他母子出来。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仍不见介子推母子出来。众人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被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去了!晋文公哭拜一阵,偶尔发现介子推的背堵着个树洞,洞里藏着一片扯下的衣襟,上面题了一首用血写的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扩展资料:
文学赏析:
一首诗五十多个字,连续提到三个“清明”,其意是想要他的主公重耳要保持勤政、廉洁、清明,决不能做个昏君。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将介子推母子分别安葬在那棵被烧焦的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重耳下令在山上建了座祠堂,把绵山改为“介子山”,把那棵柳树赐名为“清明树”。
因此,在过去的清明节人们胸前都有戴绿柳的习俗,以示对介子推的怀念。在广德甘溪也曾有“清明不戴柳,死在大门口”的谚语之说。而晋文公他也谨记介子推的诗句,始终保持以“勤政清明复清明”来治理天下,并将每年的清明前一天定为“寒食节”,诏谕百姓在这一天内一律吃冷食。
时日一长,人们便用艾蒿和米粉做馍馍,说是吃了蒿子巴巴,能把魂巴着,不会让阴差抓走。他们做的蒿子巴巴主要是以春笋、腊肉和腌制的雪菜等做馅,做出来的蒿子巴巴不管是冷食还是热着吃,都非常上口,咬一口满嘴都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介子推
百度百科-寒食节
2.寒食是关于清明的古诗吗
是的,清明节又被称为寒食节。
《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出自:唐代诗人韩翃的一首七言绝句。
释义: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创作背景:寒食是中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勤政为民。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寒食
3.跪求一篇关于清明端午或屈原的古诗词歌赋3到5分钟要快急用本周 爱
七律•译离骚 陈弈之正译难成梦未成,乌云浓厚月无莹。
抽丝剥茧蛹停化,熄火吹烛烟起生。落枕蒙巾思入被,投江挥泪影随更。
想来虫洞应该有,回访屈原问个明。《屈原十事诗》陈弈之概括离骚大意前部:引路、被屈;不屈、遭怨;申理。
后部:叩天、求女;问卜、请神;他投。五律•屈原引路(一)秋来春早去,迟暮美人悲。
前圣光明引,先王勇武随。党人终困步,国势日趋危。
正路仍遥远,应骑骏马追!五律•屈原被屈(二)继前王勇武,为善政忙奔。 正盼芷兰茂,刚称冠带纯。
失约于早上,分手在黄昏。美女遭人妒,灵修错退婚!五律•屈原不屈(三)困惑迷途内,徘徊正路前。
失蹄唯退后,抚马再争先。花草出泥美,芙荷入世鲜。
身伤心未变,香冠顶山巅。五绝•屈原遭怨(四)结党握朝政,行单弃羽山。
不听亲姐劝,逐户解说艰。 五律•屈原申理(五)历史当为鉴,民心自有公。
汤禹德正立,桀纣理亏终。 政善国中兴,君明世大同。
任由身首碎,誓不改初衷。五律•屈原叩天(六)驾凤迎风上,携兰献阙前。
孤身追落日,深夜叫开天。宫卫倚门望,哲王恋枕眠。
乌云忽聚散,暴雨下涟涟。 五律•屈原求女(七)策马登山去,昆仑觅爱娲。
高丘无美女,灵殿有琼花。有美深闺躲,无媒白发加。
情怀何处诉,浊世怎成家!五律•屈原问卜(八)谁是我心爱,她人在哪方?时时无眷恋,处处有芬芳。 粪臭刚弥漫,花香立隐藏。
顽石充美玉,明辨盼君王。五律•屈原请神(九)众神如伞降,灿灿耀灵光。
法具明君现,臣贤美政藏。风云失际会,花草掉芬芳。
哀杜鹃啼血,远游寻四方。 七律•屈原他投(十)远去时难留也难,停行美政楚天残。
茫茫赤水今朝渡,赫赫西方当晚欢。缓步收鞭皇界望,低头回目旧乡看。
车夫悲痛马儿恋,抱屈含冤汨水寒!《离骚翻译》陈弈之通过原格式今译韵诗的原意表达进行解读欣赏离骚是一首“屈原的政治生涯传记”诗。 以浪漫抒情的形式来叙事是其主要的风格。
赋、比、兴三种修辞手法灵活穿插转换是其语言运用上的最大特点。表达了要使楚国强大就必须推行美政的治国思想。
表达了推行美政失败被贬后的不满不悔情绪及继续推行美政的坚定信念。表达了无机会再行美政则宁死不叛楚王的忠诚。
全诗中心:推行美政。叙述文路:努力准备、失败悲愤、反思不悔;再试遇挫、徘徊无望、他投不忍、以死明志。
全诗结构:分五章共14个完整意段。前两章共包含7个完整意段为上半部;后三章也共包含7个完整意段为下半部。
为了便于记忆把握,也可把全诗分为十个相连贯的独立故事:上半部五个,《屈原引路》、《屈原被屈》、《屈原不屈》、《屈原遭怨》、《屈原申理》;下半部五个,《屈原叩天》、《屈原求女》、《屈原问卜》、《屈原请神》、《屈原他投》。 屈原《离骚》原诗与译诗对照《离骚》译诗 《离骚》原诗译作:陈弈之 2008年6月 原作:屈原 公元前300年1。
高阳帝的后人兮,伯庸是我父亲。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2。 就在虎年虎月兮,正虎日我降临。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3。
父亲算我生辰兮,给我起了好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4。 大名叫正则兮,表字叫灵均。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5。
天赋内美又修能兮,肩大任常在心。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6。 捻江离和香芷兮,缝秋兰做佩巾。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7。
怕时光如流水兮,知道岁月最无情。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8。 朝摘坡上木兰兮,晚拔洲畔冬青。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9。
日月永远轮替兮,春已去秋在途。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10。 看草木正凋零兮,怕美人将迟暮。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11。
应该吐故纳新兮,何不重修法度?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12。 快骑龙马腾跃兮,来我在前引路!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13。
先王品性高洁兮,群芳环绕追逐。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14。 花椒玉桂陪伴兮,百草把清香吐!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茞! 15。
尧舜正直节制兮,总能走在正途。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16。 桀纣无良妄行兮,抄捷径必然困步。
何桀纣之昌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17。
那党人苟且偷安兮,专走险窄暗路。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18。 非怕自身遭殃兮,怕皇朝失国土! 岂余身之殚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19。
我四方急奔走兮,继续前王勇武。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20。 王不察我的忠诚兮,反信谗而恼怒。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21。
我知道直谏会惹祸兮,但骨鲠必须吐。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22。 请让苍天作证兮,我永是王的忠仆。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23。
约定黄昏为期兮,您却提前改路!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24。 当初定下国策兮,又后悔全不顾。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25。
被流放不难过兮,伤心王的反复。 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26。 种下兰花数百亩兮,又种香蕙百亩。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27。
分种芍药揭车兮,间。
4.清明节的来历150字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在民间亦互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可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正确的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
扩展资料
清明节后来还吸收了另外一个较早出现的节日—上巳节的内容。上巳节古时在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反映了人们经过一个沉闷的冬天后急需精神调整的心理需要。晋代陆机有诗写到:“迟迟暮春日,天气柔且嘉。元吉隆初巳,濯秽游黄河。”即是当时人们在上巳节祓禊、踏青的生动写照。
大约从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由于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骋足青青原野,也算是节哀自重转换心情的一种调剂方式吧。因此,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秉性贪玩的孩童,常常不满足于踏青游乐仅仅在清明举行一次,诚如唐代大诗人王维诗句“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融汇了两个古老节日精华的清明节,终于在宋元时期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明清大体承接前代旧制,清明节仍然坚持并发展着其在春季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大节的地位。民国时期,清明节这天,除了原有的扫墓、踏青等习俗,植树也被确定为常规项目,这实际上不过是对民间长期延续的植树风俗的一个官方认定。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清明节的廉政的诗句(勤政清明复清明出自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