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大暑的诗句
1、《销夏》销白居易.唐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如何消除暑热,只要你在·院子里坐着,不想别的事·,静下心来,你就会感觉窗子有清风吹来。所谓心静自然凉。
2、《夏日闲放》唐 .白居易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静室深下帘,小庭新扫地。
大暑到来人们不愿意出门,同时这个时候也没有宾客到门,表示copy了大暑天气的炎热与烦闷。3、《登殊亭作 》唐.元结 时节方大暑,试来登殊亭。
凭轩未及息,忽若秋气生。暑已至,立秋未远。
气候并不怡人,我们不妨品一盏香茗,捧一卷古书,在古人留下的诗词中寻找避zhidao暑良方,如临其境,顿生丝丝凉意,夏日的暑气也仿佛随之而去。4、《大暑留召伯埭》尤袤.宋清风不肯来,烈日不肯暮。
平生山林下,散发颇箕踞。一官走王事,三伏在道途。
我非褦襶儿,亦尔困驰骛。 居然恋俎豆,安得免羁絷。
5、《大暑》曾几.宋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沉浮一词本指在水面上时出时没,比喻人或事物盛衰、消长,也有随波逐流的含意。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太阳位于黄经120°。
大暑期间,中国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喝羊肉汤等习俗。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二十四节气 (历法)。
2.关于大暑的古诗有哪些
1、《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宋] 司马光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
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 2、《大暑》 [宋] 曾几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3、《乙未六月大暑》 [宋] 方回 平分天四序,最苦是炎蒸。
在我须无欲,于斯患不能。 又应当闵雨,谁识始藏冰。
人力回元造,生生实所凭。 4、《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 [宋] 黄庭坚 蕲竹能吟水底龙,玉人应在月明中。
何时为洗秋空热,散作霜天落叶风。 5、《大暑松下卧起二首》 [宋] 陈天瑞 迅翻趋炎歊,高标閟幽雅。
隐士何所营,茇之清荫下。 故居禾签生,帡幪若大厦。
熟卧南风边,飞梦游虞夏。 五弦天上鸣,击壤歌满野。
起来记遗音,析薪有樵者。 6、《大暑竹下独酌》 [宋] 郑刚中 新竹日以密,竹叶日以繁。
参差四窗外,小大皆琅玕。 隆暑方盛气,势欲焚山樊。
悠然此君子,不容至其间。 沮风如可人,亦复怡我颜。
黄错开竹杪,放入月一弯。 绿阴随合之,碎玉光斓斑。
我举大榼酒,欲与风月欢。 清风不我留,月亦无一言。
独酌径就醉,梦凉天地宽。 。
3.有什么大暑的资料
“大暑”在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禾到大暑日夜黄”,对我国种植双季稻的地区来说,一年中最紧张、最艰苦、顶烈日战高温的“双抢”战斗已拉开了序幕。俗话说:“早稻抢日,晚稻抢时”、“大暑不割禾,一天少一箩”,适时收获早稻,不仅可减少后期风雨造成的危害,确保丰产丰收,而且可使双晚适时栽插,争取足够的生长期。要根据天气的变化,灵活安排,晴天多割,阴天多栽,在7月底以前栽完双晚,最迟不能迟过立秋。“大暑天,三天不下干一砖”,酷暑盛夏,水分蒸发特别快,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伏旱期,旺盛生长的作物对水分的要求更为迫切,真是“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棉花花铃期叶面积达一生中最大值,是需水的高峰期,要求田间土壤湿度占田间持水量在70%~80%为最好,低于60%就会受旱而导致落花落铃,必须立即灌溉。要注意灌水不可在中午高温时进行,以免土壤温度变化过于剧烈而加重蕾铃脱落。大豆开花结荚也正是需水临界期,对缺水的反应十分敏感。农谚说:“大豆开花,沟里摸虾”,出现旱象应及时浇灌。
黄淮平原的夏玉米一般已拔节孕穗,即将抽雄,是产量形成最关键的时期,要严防“卡脖旱”的危害。
“稻在田里热了笑,人在屋里热了跳。”盛夏高温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但对人们的工作、生产、学习、生活却有着明显的不良影响。一般来说,在最高气温高于35℃的炎热日子里,中暑的人明显较多;而在最高气温达37℃以上的酷热日子里,中暑的人数会急剧增加。特别是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骄阳似火,风小湿度大,更叫人感到闷热难当。全国闻名的长江沿岸三大火炉城市南京、武汉和重庆,平均每年炎热日就有17~34天之多,酷热日也有3~14天。其实,比“三大火炉”更热的地方还很多,如安庆、九江、万县等,其中江西的贵溪、湖南的衡阳、四川的开县等地全年平均炎热日都在40天以上,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是一个大“火炉”,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尤其显得重要。另外,夏季多种作物害虫活跃,在高温下施药防治更要特别注意个人防护,避免发生中毒事故。
暑是炎热的意思。表明它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
一般说来,大暑节气是华南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华南西部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30℃以上高温日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华南东部35℃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期。
大暑前后气温高本是气候正常的表现,因为较高的气温有利于大春作物扬花灌浆,但是气温过高,农作物生长反而受到抑制,水稻结实率明显下降。华南西部入伏后,光、热、水都处于一年的高峰期,三者互为促进,形成对大春作物生长的良好气候条件,但是需要注意防洪排涝。华南东部这时高温长照却往往与少雨相伴出现,不仅会限制光热优势的发挥,还会加剧伏旱对大春作物的不利影响,为了抗御伏旱,除了前期要注意蓄水以外,还应该根据华南东部的气候特点,改进作物栽培措施,以趋利避害。
炎热的大暑是茉莉、荷花盛开的季节,馨香沁人的茉莉,天气愈热香愈浓郁,给人洁净芬芳的享受。高洁的荷花,不畏烈日骤雨,晨开暮敛,诗人赞美它“映日荷花别样红”,生机勃勃的盛夏,正孕育着丰收。
4.描写三伏天的诗句
描写三伏天的诗句: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洪炉中。
—— 王毂《苦热行》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 高骈《山亭夏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 秦观《三月晦日偶题》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 杜甫《江村》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 杜甫《夏夜叹》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杨万里《夏夜追凉》写三九天的诗句: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5.关于大暑的简介有哪些呢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
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正值中伏前后,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摄氏40度的高温天气,在这酷热难耐的季节,防暑降温工作不容忽视。
大暑时节即是喜温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也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节,我国有些地区的人们茶余饭后有以斗蟋蟀为乐的风俗。 大暑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谓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若闪电在西方,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及。
人们也常把夏季午后的雷阵雨称之为“西北雨”,并形容“西北雨,落过无车路。 ”“夏雨隔田埂”及“夏雨隔牛背”等,形象地说明了雷阵雨,常常是这边下雨那边晴,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东边晴天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夏季气候炎热,酷暑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且暑气逼人,心气易于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难以将养,而导致疰夏、中暑等病。 如果当你出现全身明显乏力、头昏、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四肢麻木、口渴、恶心等症状时,多为中暑先兆。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将患者移至通风处休息,给病人喝些淡盐开水或绿豆汤、西瓜汁、酸梅汤等。夏季预防中暑的方法: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注意室内降温;睡眠要充足;讲究饮食卫生。
有条件的人,进入夏季后,宜常服用一些芳香化浊,清解湿热之方,如鲜藿香叶、佩兰叶各10克,飞滑石、炒麦芽各30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饮。也可在暑热之季服用一些仁丹、十滴水等。
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故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证等阳虚证,是最佳的治疗时机。 有上述慢性病的朋友,在夏季养生中尤其应该细心调养,重点防治。
6.谚语大全:关于大暑的谚语有哪些
关于大暑的谚语:
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
大暑不暑,五谷不起。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
小暑大暑不热,小寒大寒不冷。
大暑展秋风,秋后热到狂。
小暑吃黍,大暑吃谷。
小暑怕东风,大暑怕红霞。
小暑大暑,有米不愿回家煮。
大暑不割禾,一天少一箩。大暑前后,晒死泥鳅。
大暑后插袂,立冬谷满仓。
大暑不浇苗,到老无好稻。
小暑凉爬爬,大暑热熟热。
大暑大落大死,无落无死。
大暑天,三天不下干一砖。
大暑热得慌,四个月无霜。
大暑展秋风,秋后热到狂。
大暑热,秋后凉。
大暑老鸭胜补药。
早稻不见大暑脸。
大暑连天阴,遍地出黄金。
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
伏里多雨,囤里多米。
伏天雨丰,粮丰棉丰。
伏不受早,一亩增一担。
大暑前后,衣裳湿透。
大暑热得慌,四个月无霜。
暑到立秋,积粪到田头。
大暑无汗,收成减半。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
大暑老鸭胜补药。
大暑不割禾,一天少一箩。
大暑不雨秋边旱。
7.描写“三伏天雨季”的诗句有哪些
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洪炉中。——王毂《苦热行》
释义:一轮太阳凝固在天上不再下去,所有地方都像是在蒸笼里一般。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释义: 夏天天热难熬天长夜短,开门可以凉快好过些。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杨万里《夏夜追凉》
释义:夜里跟白天一样热的睡不着,开门起来到外面透透气乘凉。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李白《丁督护歌》
释义:就连能够吃苦耐劳的老牛见到月亮都疑是太阳,条件反射,对酷暑心有余悸,足以说明吴地的炎热,纤夫拖船的辛苦!
七月六日苦炎蒸,对食暂餐还不能。——张耒《大暑戏赠希古》
释义:七月正值三伏天,天气炎热,热到吃不下饭,一小口都不想吃。
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白居易《夏日闲放》
释义:天气太热了,自己不爱出门,也没有客人上门。
清风不肯来,烈日不肯暮。——尤袤《大暑留召伯埭》
释义:清凉的风不愿吹过来,炙热的太阳不肯落山。形容炎热的日子漫长。
时节方大暑,试来登殊亭。——元结《登殊亭作》
释义:每次来登殊亭的时候,刚好是最热的时期。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白居易《消夏》
释义:大暑总是炎热的时节,而诗人白居易却能悠然处之。
大暑运金气,荆扬不知秋。——杜甫《毒热寄简崔评事十六弟》
释义: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树木看起来很茂盛,不知秋之将至,其实秋天已经来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8.大暑节气由来的介绍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大概在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太阳到达是黄经120。大暑节气也正是属于中伏阶段,也就是每年的最热的一个阶段。古文记载“六月中,解见小暑”、“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也。”
因此,好多的古文中对大暑节气都有过讲述。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海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因此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就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9.大暑的作品鉴赏
读完《大暑》这首诗,大概很少有人会想到:这淡墨勾染的水乡诗画却是在辽阔的太平洋的彼岸、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派克峰下完成的。
《大暑》这首诗作于1924年夏天,闻一多当时正在科罗拉多大学学习美术。科罗拉罗大学地处科罗拉罗州的珂泉,这里是沙漠边缘,但英姿挺拔的派克峰却有白雪如银。
秀丽的自然景色令他乡的游子陶醉,但闻一多思乡的愁绪丝毫没有因此而稍减。暑假来临,思乡之情愈加浓烈。
酿成酒,溢出香,就是这首稻香扑鼻的《大暑》。“今天是大暑节,我要回家了!”思乡之情──这古老而悠远的力量从诗人心灵的幽谷中迸出,鲜活、跳荡,象暖热的阳光下泥土气息的蒸腾一样自然,毫无讳饰遮拦。
但接下来诗人并没有反复地陈述成空洞地抒发思乡的抽象的情感内容,而是把它与诉诸于感官的意象融为一体,化为具体的联想。诗人记得他有一个可亲可醉的故乡,这可亲可醉的故乡有一个如诗如画的“大暑节”。
闻一多的家乡是湖北省浠水县的巴河镇,它位于长江的一条小小的支流──巴河与长江的汇合处,这是个风景优美,物产富饶、民风纯朴的鱼米之乡,也是楚文化的腹地。宋代诗人苏轼为之写了《晓至巴河口迎子由》,绘出了这里诗意盎然的风物:“江流镜面静,烟雨轻幂幂,孤舟如凫鹥,点破千顷碧。”
这里有调军山,有碧峰岩,这里有望天湖,还有作者每年暑期读书的“二月庐(《二月庐》):作者在北京清华学校读书时,每年暑假在这里读书二个月,故名)──这是一个充满温馨的记忆的地方。此刻,面对别样的人们别样的风光,诗人的思乡之情托起了明晰的幻想,把所有能吸收的美都吸收进来了。
因而,诗人笔下的家乡是韵雅的、绝对的美,她被诗人的情感、想象琢成了一块纯净的玉,所有的尘滓都去掉了,剩下的只有纯粹的晶莹。全诗分为四节,每一节里都容纳着丰富的感性意象和描绘,四节就构成了四幅“诗画”,成为情感抒发的依托。
作者借鉴了中国画传统的构图技法,并不写实,而是重写意传神。只简略勾勒,淡墨渲染,凸现几个充满情趣的景物:“斑鸠唤雨”,“湖上的紫鸡头”,“银丝的小葫芦”,“赤脚的村家女”,黄昏里的盐老鼠,星夜里的鹭鹚……物象的择取体现了诗人包蕴着东方文化气质的审美情趣。
四幅景物不过是飘满紫鸡头的湖上有斑鸠唤雨;不过是爬树的丝爪,巍巍颤的小葫芦和初结实的黄瓜儿;不过是桁梁上讲话的燕儿,画堂旁吵闹的青蛙和赤脚卖莲蓬的村家女;还有黄昏里的飞禽、凉风里的星斗和箫声……都是极平淡,极常见的自然、生活场景,质朴得如同平静的小溪,然而小溪晶亮、流淌,充满了生命和情意,充满了真实、平凡、宁静、和谐的美,这就是东方式的韵雅。这是陶渊明采菊的地方,这是苏东坡吟月的地方,这是东方诗人归去的地方。
情的渊、欲的海、人生的嗟伤、世事的艰难……都可以在这里得以超脱。闻一多是为着摆脱对峙和隔膜到这心灵的家园里来的;在美国,无论派克峰多么神秘,珂罗拉多泉多么琦丽,但是他无法融入,他时时感到自己沉甸甸的存在和周围沉甸甸的压迫。
只有回到东方,回到那哺育了他的环境里,他的心灵才能自由地舒展,才能达到“神与物游”,“思与境偕”的宁静和谐。这也是诗人写这首诗的深层动因之所在。
作者的想象是丰富的,他充分调动了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能力。在这里,我们看得见“飘荡的紫鸡头”、“斜头赤脚的村家女”“初结实的黄瓜儿小得象橄榄”……听得见“斑鸠唤雨”、燕鸣蛙噪,门前叫卖、月下吹箫……闻得到稻香风……写景状物,动静结合,视点有远有近,着笔有疏有密、错落有致。
第一节写远景,寥寥两笔,而全诗的风韵意趣我们已经可以略窥一斑了。第二节写近景,小心模拟、刻画细致入微;丝瓜在爬,葫芦在颤、黄瓜小得象橄榄……轻微的动感赋予景物以浓郁的生活情趣。
第三节则进一步写到家门口了,声音占据了整个画面;燕儿在说、青蛙在闹,叫卖莲蓬的人声也破门而入,纯朴的生活平淡如水但生趣盎然。第四节描画的则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生活图画了:“月下乘凉听打稻,卧看星斗坐吹箫”,吟风弄雅,这是中国式的田园生活,它象征着东方式的平淡冲和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一种审美的精神境界。
《大暑》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呈现了口语化风格,感情表达明白质朴。每节中还插入两句较为整齐的韵语,更添民谣风味,而且使全诗的韵律,节奏显得丰富活跋,多彩多姿。
诗歌采取了叠韵(“叠句”)的手法,每个诗节都用相同或类似的句子闭合,“今天是大暑节”,“我要回家”,在诗中反复咏唱,在形式上给人一种错落有致,回环往复的美感。这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使《大暑》这首诗读来颇有民歌复沓的韵味,从而使这首诗在形式上也富于民族特点。
《大暑》这首诗,物象,精神与艺术形式,浑融一体,流注全诗的是一种东方的,中国的气韵风采,情感体悟方式。在这一点上,可以说《大暑》鲜明地表现出了闻一多在创作中对“地方色彩”,即民族风格的追求。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大暑的资料和诗句(关于大暑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