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乐器”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1 《琵琶行 / 琵琶引》唐代:白居易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翻译】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
2 《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唐代: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翻译】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3 《夜上受降城闻笛》唐代:李益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翻译】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4 《寄扬州韩绰判官》唐代:杜牧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翻译】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这美人现在何处教人吹箫?
5 《锦瑟》唐代: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翻译】锦瑟呀,你为何竟有五十条弦?每弦每节,都令人怀思黄金华年。
6 《长恨歌》唐代:白居易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翻译】轻歌曼舞多合拍,管弦旋律尽传神,君王终日观看,却百看不厌。渔阳叛乱的战鼓震耳欲聋,宫中停奏霓裳羽衣曲。
7 《从军北征》唐代: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翻译】天山下了一场大雪,从青海湖刮来的风更添寒冷。行军途中,战士吹起笛曲《行路难》。
8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 题北榭碑》唐代:李白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翻译】黄鹤楼上传来了一声声《梅花落》的笛声,使这五月的江城又见到纷落的梅花。
9 《塞上听吹笛》唐代: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翻译】冰雪融尽,入侵的胡兵已经悄然返还。月光皎洁,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戍楼间。
10 《春夜闻笛》唐代: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翻译】在寒山吹着笛子呼唤春回大地,被谪迁的人彼此对望不禁泪湿衣。
2.平时你一定积累了不少有关摹写声音的十诗句
诗与音乐有着天然的联系。
唐诗中描写音乐的佳作颇多。清人方扶南在《李长吉诗集批注》中,把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相提并论,推许为“皆摹写声音至文”,并说:白诗足以“移人”,韩诗足以“惊人”,李诗足以“泣鬼”。
的确,这三首诗虽然都是写乐曲,但物象不同,表现手法不同,因而带来的悦耳赏心的艺术效果也各臻其妙。白居易诗写的是琵琶。
琵琶本作“批把”,为拨弦乐器。秦汉时不断改进,隋唐年间盛极一时,唐宋以来逐渐形成现今形制。
白居易诗为长篇叙事诗,计88句616字。写于元和十一年,时作者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诗中写他听一昔日著名歌妓弹奏琵琶,诉说身世,哀叹沦落。曲罢悯然,感斯人言,借此抒发自己在政治上的迁谪失意之感。
全诗结构紧密,音节和谐,弹奏琵琶一段,尤为有声有色。诗云:“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里摹写琵琶,借鉴了中国画的渲染技法,所谓渲染,即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做多方面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白居易诗既用“嘈嘈”、切切”这两个叠字词摹声,对大弦、小弦的弹奏作极力的渲染,又用“如急雨”、“如私语”这两个比喻使它形象化。
本来,“错杂弹”已经烘托了两种旋律的交错,而再用“大珠小珠落玉盘”作妙趣横生的乐声之一比,使音乐的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同时显露出来,真是令人耳不暇接,眼花缭乱,如此音乐氛围何等鲜明强烈!而特别是随着旋律的变化,诗人由“间关”、“凝绝”写到“声渐歇”时,更描绘出一种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音乐境界,让读者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达到了“幽愁暗恨生”、“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无怪乎早在作者生前,已经是“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了,方扶南所谓“移人”,乃“移情”也。
韩愈诗写的是琴。为拨弦乐器。
琴亦称“七弦琴”,俗称“古琴”。周代即有,琴面标志泛音位置及音位的徽,定型于汉代。
魏晋以后已和现在的大致相同。琴面张弦七根,奏时右手弹弦,左手按弦,有吟、猱、绰、注等手法。
音域较宽,音色变化丰富。汉魏六朝时期曾是伴奏相和歌的乐器之一,隋唐九、十部乐中,亦用作伴奏乐器。
韩愈诗写颖师弹琴,诗分两部分,前十句正面摹写声音,后八句写自己听琴的感受和反应。尤其是前十句,起句后并没有提及弹琴者,也没有交待弹琴的时间和地点,而是紧扣题目中的“听”字,一下子即把读者引进了一个美妙的音乐境界里。
诗云:“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这里摹写琴声,运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通感。
“通感”从理论上解释,叫作感觉挪移,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时复互用。在实际生活中,好些描写通感的普通习惯语言经常出现,例如“响亮”、“冷静”、“听月楼”、“观音庙”等等,聪明的诗人只不过突破一般经验的感受,有着更深细的体会,并总结推敲出一些新奇的诗句,有意为之罢了。
如宋祁《玉楼春》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诗意全出,即把事物无声的姿态说成好像有声的波动,仿佛在视觉里获得了听觉的感受。历代写乐曲的诗,在这方面表现得尤其突出。
韩愈此诗、吴融的《李周弹筝歌》等,均是如此。韩愈诗把琴声或示以儿女昵昵言情,或比之勇士赴敌疆场、浮云柳絮飞扬,或拟为百鸟蹁跹、孤凤攀落。
写其独至,听声类形,把听觉转化为视觉,继而又转化为动感,似乎让人能触摸和体觉到。琴声声声入耳,诗意层层递进,感情逐步升华。
既绘了声又绘了情,从而把琴声所要表达的境界和诗人胸中的寄托,极淋漓痛快地表达了出来。这首诗可谓成功地运用通感的典范。
方扶南所谓“惊人”,乃感人也。 李贺诗写的是箜篌。
箜篌一作“空侯”、“坎侯”。亦为古拨弦乐器。
李贺诗写的是竖箜篌,诗中所谓“二十三丝”,就是“二十三弦”。而李凭,是唐代弹奏竖箜篌的一位著名女艺人。
她的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其精湛技艺,亦受到诗人们的赞赏。
至于《箜篌引》,为乐府《相和六引》之一。李贺全诗云:“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蛾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贺只有短短十四句诗,就把李凭弹奏箜篌引时乐声的优美动听、乐声的感化作用,描摹得如此具体、形象。总之,从国中到天庭、到仙山,山川灵物,皇帝神人,无不为之倾倒、为之陶醉。
这里摹写箜篌,采取的修辞格是摹拟。所谓摹拟,即摹写事物的情状或声音,是文学运用形象思维的一个重要手段。
诗尤如此。李贺诗其中五。
3.关于才艺的古诗句
洛神赋里有这样一段描写:
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
还有描写女性内涵的的词语:
宛丘淑媛.色艺无双.才貌双冠.巾帼风姿.
淑逸闲华.色艺双全.恬静贤淑.多情善感.
天生丽质.貌婉心娴.兰心蕙性.风情万种.
淑女才情.温柔之至.温婉柔顺.温雅含蓄 .
娴静端庄.秀外慧中.玉女品箫.
倚栏游径释闲情 .
兰质慧心纤指拈棋.
态浓意远淑且真.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奇服旷世,骨像应图.
美人才调信纵横,非将此骨眉公卿.
为含金柳,为芳兰芷,为雨前茶.
小窗凝坐独幽情.
不知有没有你需要的,
4.关于音乐的古诗
听颖师弹琴》唐·韩愈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任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译文:犹如一对亲昵的小儿女轻言细语,卿卿我我聚两个俏冤家暗叙哀曲。豪放得如风展旗是谁正高歌引吭,有勇士似电掣马挥长剑杀敌擒王。
又转成浮云依依柳絮起无根无蒂,没奈何圆天茫茫道路迷宕东宕西。叽叽啾啾分明是烟霞中羽光翻浪,影影绰绰兀立在乔木上百凤朝凰。
5.有关音乐的成语诗句名言
不同凡响 凡响:平凡的音乐。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
吹弹歌舞 演奏管弦乐器,唱歌跳舞。泛指音乐舞蹈娱乐活动。
顾曲周郎 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黄钟大吕 黄钟: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大吕:六种阴律的第四律。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意不符。
击节称赏 节:节拍;赏:赞赏。形容对诗文、音乐等的赞赏。
钧天广乐 指天上的音乐,仙乐。后形容优美雄壮的乐曲。
丝竹管弦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也指音乐。
五音六律 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六律:定乐器的标准。指古代音律。后也泛指音乐。
弦外之音 原指音乐的余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
顿挫抑扬 形容诗文作品或音乐声响等高低起伏、停顿转折,和谐而有节奏。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弦乐的古诗句(与乐器有关的诗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