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在西南联大的四年中,创作和发表了大量的诗作
穆旦在西南联大的四年中,创作和发表了大量的诗作,从而使他成为了“ 诗派”中最有代表性的诗人。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
1940年在西南联大毕业后留校任教。1949年赴美国留学,入芝加哥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195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53年回国后,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1958年受到政治迫害,调图书馆工作。1977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穆旦于40年代出版了《探险者》、《穆旦诗集( 1939~1945)》、《旗》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亦是九叶诗派成员之一。国外诗歌翻译工作,译本在国内翻译文中有较大影响。
2.请问有关于西南联大的介绍吗,都有哪些名人啊
在抗战时期,西南联大应该是中国不多的著名大学之一拉, 它当时有南开,清华,北大,三所高校前身组成的
西南联大当然是名人倍出了啊.不过有许多是后来成名的,当时出名的有如陈寅恪,冯友兰、闻一多,钱钟书、王力、朱自清、沈从文,胡适,记得好像张伯苓当时也是联大的领导呢, 后来出名的多的多拉.象杨镇宁,李政道,邓嫁先等好多人他们也都在联大求过学。.自己只记得这多了
.记得以前学的课本里都有好多关于写联大生活的..但忘记是谁写的了..可惜啊
3.我想看一些写西南联大的书
以前某同学曾经向我极力推荐《未央歌》并且亲自买了送到我手上,让我觉得不好好看完实在是有愧于心。可因为是繁体直版,书又厚,看起来捧在手上都非常的吃力。或许是台湾版的关系,前言非常非常的长,以至于我看了几个晚上,都没能鼓足勇气把前言读完。若不是有某人之前热烈的评价,以及关于西南联大整个故事大背景的吸引,恐怕我读到前言就放弃了。
〈谈谈西南联大(上下)〉 _学习时报
《西南联大八年记》第六集:东藏——薪火相传
《西南联合大学校史》
《观察》
4.求汪曾祺在西南联大时为同学代笔的一篇读书笔记全文 部分内容如下:
下午六点钟,有些人心里是黄昏,有些人眼前是夕阳。
金霞,紫霭,珠灰色淹没远山近水,夜当真来了,夜是黑的。 有唐一代,是中国历史上最豪华的日子,每个人都年轻,充满生命力量,境遇又多优裕,所以他们做的事几乎全是从前此后人所不能做的,从政府机构、社会秩序,直到磁盘、漆盒,莫不表现其难能的健康美丽。
当然最足以记录豪华的是诗。但是历史最严刻、一个最悲哀的称呼终于产生了——晚唐。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暮色中的几个人像——幽暗的角落,苔先湿,草先冷,贾岛的敏感是无怪其然的;眼看光和热消逝了,竭力想找出另一种东西来照耀漫漫长夜的,是韩愈;沉湎于无限晚景,以山头胭脂作脸上胭脂的,是温飞卿、李商隐;而李长吉则守在窗前望着天,头晕了,脸苍白,眼睛里飞舞着各种幻想。 长吉七岁作诗,想属可能,如果他早生几百年,一定不难“一日看尽长安花”。
但是在他那个时代,便是有“到处逢人说项斯”,恐怕肯听的人也不多。听也许是听了,听过只发出一两声叹息,还是爱莫能助。
所以他一生总不得意。他的开愁歌华下作: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衣如飞鹑马如狗,临岐击剑生铜吼。
” 说的已经够惨了。
沈亚之返归吴江,他竟连送行的钱都备不起,只能“歌一解以劳之”,其窘尤可想见。虽然也,长吉去“谋生”,因为当时人以犯讳相责,虽有韩愈辩护,仍不获举进士第,大概(木来)高遭嫉,弄的落拓不堪,过 “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的日子。
“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 一团愤慨不能自已。所以他的诗里颇有“不怪”的。
比如:“别弟三年后,还家一日余。(酉录)(酉酃去阝)今日酒,缃帙去时书。
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何须问牛马,抛掷任枭卢。” 不论句法、章法、音节、辞藻,都与标准律诗相去不远,便以与老杜的作品相比,也堪左右。
想来他平常也作过这类诗,想规规矩矩的应考作官,与一般读书人同出一路。“凄凄陈述圣,披褐锄俎豆。
学为尧舜文,时人责衰偶。” 十分可信。
可是:“天眼何时开?” 他看得很清楚:“只今道已塞,何必须白首。” 只等到,“三十未有二十余”, 依然,“白日长饥小甲蔬” 于是,“公卿纵不怜,宁能锁吾口。”
他的命运注定了去作一个诗人。 他自小身体又不好,无法“收取关山五十州”,甘心“寻章摘句老雕虫”了。
韩愈、皇甫是都是“先辈”了,李长吉一生不过二十七年,自然看法不能跟他们一样,一方面也是生活所限,所以他愿完全过自己的生活。南园一十三首中有一些颇见闲适之趣。
如:“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
“ 边壤今朝忆蔡邕,无心裁曲卧春风。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
说是谁的诗都可以,说是李长吉的诗倒反有人不相信,因为李长吉在写这些诗时,也还如普通人差不多。 虽然 “遥岚破月悬” “长茸湿夜烟” 已经透露出一点险奇消息。
这时他没有有意把自己的诗作来李长吉的样子。 他认定自己只能在诗里活下来,用诗来承载他整个生命了。
他自然的作自己的诗。唐诗至于晚唐,什么形式都有一个最合适的作法,什么题目都有最好的作品。
想于此才求自立,真是不大容易。他自然的另辟蹊径。
他有意藏过自己,把自己提到现实以外去,凡有哀乐不直接表现,多半借题发挥。这时他还清醒,他与诗之间还有个距离。
其后他为诗所蛊惑,自己整个跳到诗里去,跟诗融成一处,诗之外再也找不到他自己了。他焉不得疯。
时代既待他这么不公平,他不免缅想往昔。诗中用古字的地方不一而足。
眼前题目不能给他刺激,于是他索性全以古乐府旧调为题,有些诗分明是他自己的体,可是题目亦总喜欢弄得古色古香的,如“平城下”、“溪晚凉”、“官街鼓”,都是以“拗”令人脱离现实的办法。 他自己穷困,因此恨极穷困。
他在精神上是一个贵族,他喜欢写宫廷事情,他绝不允许自己有一分寒伧气。其贵族处尤不在其富丽的典实藻绘,在他的境界。
我每读到:“腰围白玉冷”,觉得没有第二句话更可写出《贵公子夜阑》了。 他甚至于天上些多玩意,《梦天》、《天上谣》。
都是前此没听见说过的。至于神,那更是他心向往之的了。
所以后来有“玉楼赴会”附会故事正不足怪。 凡此都是他的逃避办法,不过他逃不出此一个世界,于另一世界何尝真能满足。
在许多空虚东西营养之后,当然不会正常。这正如服寒食散求长生一样,其结果是死得古里古怪。
说李长吉呕心,一点不夸张。他真如千年老狐,吐出灵丹便无法再活了。
他精神既不正常,当然诗就极其怪艳了。他的时代是黑的,这正作了他的诗的底色。
他在一片黑色上描画他的梦;一片浓绿,一片殷红,一片金色,交错成一幅不可解的图案。而这些图案充满了魔性。
这些颜色是他所向往的,是黑色之前都曾存在过的,那是整个唐朝的颜色。 李长吉是一条在幽谷中采食酿成毒,毒死自己的蛇。
5.西南联大的闻一多 描写的闻一多是个怎样的人
《西南联大的闻一多》描写的闻一多是个怎样的人? 答: ①他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教师,课堂教学充满诗意。
为了创造意境,特地把课程从上午调到灯光昏暗的晚上,在灯光和月光下讲诗,讲授时也极有名士风度;并能引导学生领悟古代神话、楚辞、唐诗的美。 ②他既是诗人,又是画家。
能站在诗人的立场上引导学生鉴赏诗歌;由于对西方美术十分了解,因此能将诗与画联系起来讲解,给学生开辟了一个艺术比较的新境界。 ③他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一位杰出的民主斗士。
为了国家和民族大义,置生死于度外,最后为国殉身。(每点2分,共6分) 扩展阅读,西南联大的闻一多 闻一多在联大中文系讲楚辞、古代神话和唐诗三门课,立论新颖,考证严密,深受学生欢迎。
他的古代神话课,图文并茂,用整张的毛边纸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
因此,不单是联大中文系、文学院的学生争着听这门课,就连理学院、工学院的学生也赶来听。 闻一多是一位浪漫的诗人,他会把讲课变成一个充满诗意的过程,所以他把上午的课换到了晚上。
七点多钟,电灯已经亮了,闻一多穿着深色长衫,抱着几年来钻研所得的大叠大叠的手稿抄本,昂然走进教室。学生们起立致敬又坐下之后,闻一多也坐下了;但并不马上开讲,却慢条斯理地掏出纸烟匣,打开来对着学生和蔼地一笑:“哪位吸?”学生们笑了,自然不会有谁真的接受这绅士风味的礼让。
于是,闻一多自己点了一支,长长的吐出一口烟雾后,用非常舒缓的声腔念道:“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得为真--名--士!”之后才开始讲课,有时讲得兴致盎然,闻一多会把时间延长下去,直到月光洒满校园的时候,才带着清凉的露水回到他的新南院住宅。 闻一多讲唐诗是联大叫座的课。
他原来就是诗人,对唐诗的理解,其见解和感受有别于其他学者。闻一多最赞赏五言绝句,认为五言绝句是唐诗中的精品,二十个字就是二十个仙人,容不得一个滥竽充数。
汪曾祺说:“能够像闻一多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第二人。因为闻先生既是诗人,又是画家,而且对西方美术十分了解,因此能将诗与画联系起来讲解,给学生开辟了一个新境界。”
他讲唐诗,不蹈袭前人一语。将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一起讲,特别讲到“点画派”。
中国用比较文学的方法讲唐诗的,闻一多当为第一人。 闻一多特别欣赏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他的《宫体诗的自赎》一文中,曾把这首诗评价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这首诗有浓厚的唯美倾向,却带有几分人生幻灭、虚无颓唐的意味。何兆武评价说:“闻先生的思想主潮早年和晚年是一以贯之的,本质上还是个诗人,对美有特别的感受,而且从始到终是一包热情,一生未曾改变过。”
唐诗中有这样空灵唯美的诗意,有人生幻灭的虚无感,更重要的是,唐诗中的人间疾苦更能引起闻一多的感触。闻一多经常跟学生说起这样的事情,说完以后就讲唐诗,讲杜甫的三吏三别,他愤怒地说:“为什么隔了一千多年了中国的事还是这样悲惨,比那时候还不如?”学生还因此有这样一个作业“给蒋委员长的一封公开信”,令他们记忆深刻。
抗战期间,看到国家糟糕到这步田地,闻一多如坐针毡,他在给学生臧克家的信中写道:“我只觉得自己是座没有爆发的火山,火烧得我痛,却没有能力炸开那禁锢我的壳,放射出光和热来。”以1943年为时间标记,闻一多走出书斋,从一个学者变成了一个激情喷发的民主斗士,在许多公开场合作“狮子吼”。
1946年西南联大开始分批北上,为了工作需要,他坚决留在昆明。在白色恐怖下,1946年7月11日,民盟中央委员李公朴惨遭暗杀,闻一多的处境十分危险,但他置生死于度 外。
7月15日,他义无反顾地前往参加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面对国民党特务,他拍案而起,慷慨激昂地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悲愤地表示为了民族“要像李先生一样,前足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的坚定决心。追悼会后,又出席了民盟在《民主周刊》社为李公朴被暗杀事件举行的记者招待会。
当天下午在回家途中即遭到国民党特务杀害,时年不满48周岁。
6.求西南联大的校歌解释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歌
作词:冯友兰 作曲:张清常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贞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祈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倭虏复神京,还燕碣。
1、五朝宫阙……指北京。辽,金,元,明、清5个朝代都以北京为都城,辽代
称上京,金代称中部,明、清两代都称北京,宫阙,古代帝王居住的宫殿。《史记
高祖本纪》:“高祖还,见宫阙甚壮,怒。”阙,宫门两边的望楼。
2、衡山湘水……衡山即南岳(今衡阳),湘水指长沙,都是长沙临时大学所
在之地。
3、绝徼……绝,远;徼(音叫),边界,边睡。绝激指遥远的边疆云南。
4、桢干(或干桢)……桢(音真),坚硬的木头;干(音赣),树干。桢干
古时筑墙所用的木板和立柱,喻具有真才实学,能胜重任的人才,比栋梁更优。
5、九州……《尚书、禹贡》称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为九州
这里的九州泛指中国。
6、黎元……黎,众多的;元,人类;黎元即黎民百姓。
7、尽 弦诵……尽(音紧),纵然,尽管;筋,即胡笳,古代塞北和西
流行的管乐器,笳吹,泛指音?活动或文化生活;弦诵,古代学校里用弦乐器和
唱配合学生朗诵诗词,泛指学校的教学活动。
8、山城……当时系指昆明。解放后才称昆明为“春城”,称重庆为“山城”。
9、情弥切……弥,更加;指联大师生虽然生活在环境安定的昆明,但报国之
情更加迫切。
10、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便,即使。成,古时称方十里之地为一成。三
户,犹言只有几户人家。此句的意思是:即使战斗到只剩几里土地,几户人家,我
们打败日寇的雄心壮志仍不折服动摇。
11、多难殷忧新国运……殷,深切的、深情的;殷忧,即深优。新,更新(动
词)。此句含义是:祖国灾难无穷,忧患深重,我们一定要更新祖国的命运。
12、动心忍性希前哲……动,打动,激励,振奋;动心,激发理想,振奋精神
忍,克制;忍性,行事时能控制情绪,不任性,喻目标坚定。动心忍性,情神振
奋而行事坚定。希,通 ,仰慕,崇敬;哲,志士仁人,才能识见超常之人。此句
含义是:值此国家危亡,人民多难之秋,必须振奋精神,坚定方向,学习前辈志士
仁人,踏着他们的足迹,踉敌人斗争到底。
13、复神京……复,收复,光复;神,神圣的;神京,指北京。
14、燕碣……燕(音烟),北京附近的燕山;碣,天津附近的碣石山。燕碣,
代表京津地区。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西南联大的诗句(谁在西南联大的四年中,创作和发表了大量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