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千佛山的传说诗句对联
《济南杂诗》 (金)元好问
白烟消尽冻云凝,山月飞来夜气澄。
且向波间看玉塔,不须桥畔觅金绳。
《济南杂诗》十首之九
荷叶荷花烂漫秋,鹭鸶飞近钓鱼舟。
北城佳处经行遍,留着南山更一游。
《济南杂诗》十首之十看山看水自由身,著处题诗发兴新。
日日扁舟藕花里,有心长作济南人。
《济南杂诗》
华山真是碧芙蕖,湖水湖光玉不如。
六月行人汗如雨,西城桥下见游鱼。
《早春》(大名湖)
溪上春无赖,清晨坐水亭。草芽随意绿,柳眼向人青。
《济南二首》(清) 顾炎武落日天边见二峰,平临湖上出芙蓉。
西来水窦缘王屋,南去山根接岱宗。
《千佛山》(清)翁方纲山对济南城,人言帝舜耕。
登临记晚秋,几案与云平
2.关于济南千佛山的对联
济南三大名胜著名对联欣赏
<<;千佛山>>; 暮鼓晨中.惊醒世间名利客 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
(济南清未秀才杨兆庆书)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天津静闲斋杨*庭书)
据<<;水经注>>;记载:"千佛山,又称历山." 相传,古代禹.舜曾在山下开荒种田.所以又称为禹登山.舜耕山(现在山下有一个五星级宾馆,叫舜耕山庄)
齐烟九点坊:牌坊名借用唐代诗人李贺的诗句:"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因为济南一带,古代称齐州.城北有九座秀山(卧牛山.华不住山.鹊山.凤凰山.标山.药山.北马鞍山.粟山.匡山)
<<;趵突泉>>; 云雾润蒸华不住.波涛声震大明湖
(元代文学家.书法家赵孟兆的诗句)
趵突泉有关专家根据河南安阳出土的甲古文考证,趵突泉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我国的商代,长达3500多年.
清代康熙皇帝南游时,曾观赏了趵突泉,兴奋之余题了"激湍"两个大字,并封为"天下第一泉".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故居就是在园内漱玉泉边,因此有文集<<;漱玉集>>
<<;大明湖>>;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清代学使刘凤浩的诗句)
清代嘉庆年间(1804年) 山东巡抚铁保在大明湖设宴款待学使刘凤浩(山西萍乡人) 刘学使既景赋成一幅对联,几百年来一直受到后人们的推崇和喜爱.
诗人杜甫经过济南,北海太守书法家李邕在湖中历下亭设宴款待他,杜甫既席作<<;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 其中下面这两句传为千古名言: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3.关于千佛山的诗句
济南千佛山的古诗妙语:
晚清小说家刘鹗在他的《老残游记》中写道:“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且不论其阶级立场和卫道士的观点,就一部艺术作品来看,无论在语言的运用上,还是在对生活的观察上,在细节的描绘上,与晚清同类小说相比,艺术成就比较高。
元代地理学家于钦在他的《历山》诗中写道:“济南山水天下无,晴云晓日开画图。群山尾岱走东河,鹊华落星青照湖”。
清代戏剧家、《桃花扇》作者孔尚任在他的《历下杂咏》诗中写道:“鹊华桥上望历山,野树参差野草斑。无限楼台遮不断,夕阳影外牧牛还”。
清代学者翁方纲在他的《千佛山》诗中写道:“山对济南城,人言帝舜耕。登临记秋晚,几案与云平。曾巩文传久,开皇象凿成。历亭遥望处,寤寐倚栏情”。
清代诗人蒋士铨在他的《虞美人-游千佛山》词二首:历山耕者知何处,田畔山如故。女墙如带指城中,别露平畴尖翠二三峰。依山凿佛人争拜,生怕金身坏。不知是佛是山灵,都说城南山似佛头青。 城中仰看山容好,山上看城小。半城斜日二分秋,别有一分秋色在僧城。城南马车山前路,几许来还去。高人难得住山缘,却似鹊华相望不相连”。
济南在周代属齐国,西魏至北宋称齐州,千佛山俯视济南有九座山,因此借用唐代诗人李贺《梦天》的诗句:“遥看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诗人原描写他梦中从月宫俯视齐州(中国)的情景。“齐烟九点”牌坊亦成为千佛山的一处重要景点,这四个大字系历城县令叶圭书所题。而牌坊背面的匾额上刻着“仰观俯察”四个字,取自“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帖“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从属帖中勾勒出来,放大后刻在匾上的。
古色古香的木质牌坊“云径禅关”坊,建于清乾隆初年,斗拱交错,雕梁画栋,精巧玲珑。坊正面四个大隶书字,古朴典雅极为耐看,是济南已故书法家黄立孙所书。坊南面“峰回路转”四个字则出自济南当代已故书法家姜守迁之手。
穿越“云径禅关”牌坊,迎面石壁嵌有乾隆皇帝1748年登临历山观景远眺所题《千佛山极目有作》的御碑:“分干自岱宗,冈峦雄且秀。历城作南屏,洪荒判早就。偶来恣揽结,望远欣所遘。驻辇傍云关,步屟跻萝岫。初无五丁斧,石佛谁所镂。拈花或龈笑,悲物或眉皱。其下有空洞,淙淙出乳窦。精室筑左侧,琴书芳润漱。两树丁香花,芳菲绿阴茂。开窗纳烟霞,俯槛睇锦绣。泰麓巢云处,延赏既已富。探奇复得此,坐久消清昼。因悟境无穷,骋怀难尽副”。这篇关于千佛山的游记诗尽管从文学角度来说难以和历代传世佳作媲美,但一代君王能如此不吝笔墨赞美千佛山,却也难能可贵。
清末济南秀才杨兆庆在兴国禅寺门口两旁所写对联: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 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
兴国禅寺门左右是钟鼓楼,在一米高多的铜制钟上铸镌:“钟声传三千界内,佛法扬亿万国中,利益报檀那后德,功勋酬世界和平”。
兴国禅寺内两座殿堂之间的花墙上嵌多块碑刻。其中赵朴初写“齐鲁青来”四个大字。郭沫若1959年诗作:“俯瞰齐州烟九点,踏寻崖窟佛多尊。半轮新月天心吐,一片东风扫雪痕”。董必武 1964年诗作:“古寺云千佛,而今存者稀。金身难免劫,玉宇少迎晖。境妙原非幻,山清自得机。人民能管领,不藉旧时徽”。
兴国禅寺内极乐洞内东壁曾嵌清代诗人施闺章诗碑《济南九日登历山》:“看山结伴太逡巡,杖策贪趋采菊辰。天际长风正落帽,樽前今日是闲人。苍岩石壁孤城影,深洞莓苔古佛身。薄暮寒烟连海声,华峰千丈独嶙峋”。
4.关于“千佛山”的诗句有哪些
《千佛山》(清朝·翁方纲)山对济南城,人言帝舜耕。
登临记秋晚,几案与云平。曾巩文传久,开皇像凿成。
历亭遥望处,寤寐倚栏情。《虞美人-游千佛山》(清代 · 蒋士铨)历山耕者知何处,田畔山如故。
女墙如带指城中,别露平畴尖翠二三峰。依山凿佛人争拜,生怕金身坏。
不知是佛是山灵,都说城南山似佛头青。 城中仰看山容好,山上看城小。
半城斜日二分秋,别有一分秋色在僧城。城南马车山前路,几许来还去。
高人难得住山缘,却似鹊华相望不相连。《历下杂咏》(清代 · 孔尚)鹊华桥上望历山,野树参差野草斑。
无限楼台遮不断,夕阳影外牧牛还。【作者】:翁方纲,1733年生,1818年逝世,顺天大兴(今属北京市)人。
清代书法家。字正三,一字忠叙,号覃溪,晚号苏斋。
乾隆进士,官至内阁大学士。蒋士铨(1725-1785) 字心馀,一字苕生,号清容,又号藏园。
江西铅山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进士。
授编修。记名以御史用。
少与汪轫、杨垕、赵由仪并称"江西四才子"。诗与袁枚、赵翼齐名,号"乾隆三大家",横出锐入,苍苍莽莽,不主故常,盖受黄山谷影响,讲究骨力。
又工古文辞,雅正有法。孔尚任(1648~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
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清初诗人、戏曲作家,继承了儒家的思想传统与学术,自幼即留意礼、乐、兵、农等学问,还考证过乐律,为以后的戏曲创作打下了音乐知识基础。【释义】:千佛山正对着古老的济南城,人们口口相传舜帝曾在这里耕作。
秋天的傍晚我登上这见证悠悠历史的千佛山作诗凭吊,书写挥洒间山间云雾飘来荡去,与几案齐平,仿佛身在仙境。【典故】:千佛山古称历山;相传上古虞舜帝为民时,曾躬耕于历山之下,故亦名舜山或舜耕山。
据史载:隋朝年间,山东佛教盛行,虔诚的教徒依山沿壁镌刻了为数较多的石佛,建千佛寺而得名千佛山。 沿盘道西路登山,途中有一唐槐亭,亭旁古槐一株,相传唐朝名将秦琼曾拴马于此。
半山腰有一彩绘牌坊,即"齐烟九点"坊。登上一览亭,凭栏北望,近处大明湖如镜,远处黄河如带,泉城景色一览无遗。
5.关于千佛山的诗句
济南千佛山的古诗妙语: 晚清小说家刘鹗在他的《老残游记》中写道:“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
——且不论其阶级立场和卫道士的观点,就一部艺术作品来看,无论在语言的运用上,还是在对生活的观察上,在细节的描绘上,与晚清同类小说相比,艺术成就比较高。 元代地理学家于钦在他的《历山》诗中写道:“济南山水天下无,晴云晓日开画图。
群山尾岱走东河,鹊华落星青照湖”。 清代戏剧家、《桃花扇》作者孔尚任在他的《历下杂咏》诗中写道:“鹊华桥上望历山,野树参差野草斑。
无限楼台遮不断,夕阳影外牧牛还”。 清代学者翁方纲在他的《千佛山》诗中写道:“山对济南城,人言帝舜耕。
登临记秋晚,几案与云平。曾巩文传久,开皇象凿成。
历亭遥望处,寤寐倚栏情”。 清代诗人蒋士铨在他的《虞美人-游千佛山》词二首:历山耕者知何处,田畔山如故。
女墙如带指城中,别露平畴尖翠二三峰。依山凿佛人争拜,生怕金身坏。
不知是佛是山灵,都说城南山似佛头青。 城中仰看山容好,山上看城小。
半城斜日二分秋,别有一分秋色在僧城。城南马车山前路,几许来还去。
高人难得住山缘,却似鹊华相望不相连”。 济南在周代属齐国,西魏至北宋称齐州,千佛山俯视济南有九座山,因此借用唐代诗人李贺《梦天》的诗句:“遥看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诗人原描写他梦中从月宫俯视齐州(中国)的情景。“齐烟九点”牌坊亦成为千佛山的一处重要景点,这四个大字系历城县令叶圭书所题。
而牌坊背面的匾额上刻着“仰观俯察”四个字,取自“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帖“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从属帖中勾勒出来,放大后刻在匾上的。 古色古香的木质牌坊“云径禅关”坊,建于清乾隆初年,斗拱交错,雕梁画栋,精巧玲珑。
坊正面四个大隶书字,古朴典雅极为耐看,是济南已故书法家黄立孙所书。坊南面“峰回路转”四个字则出自济南当代已故书法家姜守迁之手。
穿越“云径禅关”牌坊,迎面石壁嵌有乾隆皇帝1748年登临历山观景远眺所题《千佛山极目有作》的御碑:“分干自岱宗,冈峦雄且秀。历城作南屏,洪荒判早就。
偶来恣揽结,望远欣所遘。驻辇傍云关,步屟跻萝岫。
初无五丁斧,石佛谁所镂。拈花或龈笑,悲物或眉皱。
其下有空洞,淙淙出乳窦。精室筑左侧,琴书芳润漱。
两树丁香花,芳菲绿阴茂。开窗纳烟霞,俯槛睇锦绣。
泰麓巢云处,延赏既已富。探奇复得此,坐久消清昼。
因悟境无穷,骋怀难尽副”。这篇关于千佛山的游记诗尽管从文学角度来说难以和历代传世佳作媲美,但一代君王能如此不吝笔墨赞美千佛山,却也难能可贵。
清末济南秀才杨兆庆在兴国禅寺门口两旁所写对联: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 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 兴国禅寺门左右是钟鼓楼,在一米高多的铜制钟上铸镌:“钟声传三千界内,佛法扬亿万国中,利益报檀那后德,功勋酬世界和平”。
兴国禅寺内两座殿堂之间的花墙上嵌多块碑刻。其中赵朴初写“齐鲁青来”四个大字。
郭沫若1959年诗作:“俯瞰齐州烟九点,踏寻崖窟佛多尊。半轮新月天心吐,一片东风扫雪痕”。
董必武 1964年诗作:“古寺云千佛,而今存者稀。金身难免劫,玉宇少迎晖。
境妙原非幻,山清自得机。人民能管领,不藉旧时徽”。
兴国禅寺内极乐洞内东壁曾嵌清代诗人施闺章诗碑《济南九日登历山》:“看山结伴太逡巡,杖策贪趋采菊辰。天际长风正落帽,樽前今日是闲人。
苍岩石壁孤城影,深洞莓苔古佛身。薄暮寒烟连海声,华峰千丈独嶙峋”。
6..关于千佛山的诗句
千佛山 清·翁方纲山对济南城,人言帝舜耕.登临记秋晚,几案与云平.曾巩文传久,开皇像凿成.历亭遥望处,寤寐倚栏情.【释义】 千佛山正对着古老的济南城,人们口口相传舜帝曾在这里耕作(见《史记·五帝本纪》:舜,冀州之人也.舜耕历山). 秋天的傍晚我登上这见证悠悠历史的千佛山作诗凭吊,书写挥洒间山间云雾飘来荡去,与几案齐平,仿佛身在仙境. 北宋文学家曾巩人齐州知州时在此作文纪念,这篇文章流传已久(千佛山原有曾公祠,后记载相关情况的石碑不知失落何处,渐渐人们误以为是秦琼庙).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年号“开皇”,那时佛教延续北朝时兴盛,人们纷纷在千佛山凿石雕刻,于是有了千佛的雕像. 站在千佛山遥望大明湖中的历下亭(大明湖南岸不远,水中有一小岛,岛上有亭名为历下亭),山水相依,湖城互绕,美不胜收,日日夜夜都想依着栏杆欣赏这美景。
7.描写“千佛山”的诗句有哪些
《千佛山》清朝·翁方纲 山对济南城,人言帝舜耕。
登临记秋晚,几案与云平。曾巩文传久,开皇像凿成。
历亭遥望处,寤寐倚栏情。《历山》元朝 · 于钦 济南山水天下无,晴云晓日开画图。
群山尾岱走东海,鹊华落星青照湖。《历下杂咏》清代 · 孔尚任 鹊华桥上望历山,野树参差野草斑。
无限楼台遮不断,夕阳影外牧牛还。《虞美人-游千佛山》清代 · 蒋士铨 历山耕者知何处,田畔山如故。
女墙如带指城中,别露平畴尖翠二三峰。依山凿佛人争拜,生怕金身坏。
不知是佛是山灵,都说城南山似佛头青。 城中仰看山容好,山上看城小。
半城斜日二分秋,别有一分秋色在僧城。城南马车山前路,几许来还去。
高人难得住山缘,却似鹊华相望不相连”。1、《千佛山》清朝 · 翁方纲 【作者简介】:翁方纲,1733年生,1818年逝世,顺天大兴(今属北京市)人。
清代书法家。字正三,一字忠叙,号覃溪,晚号苏斋。
乾隆进士,官至内阁大学士。长于考证金石,富藏书。
对书画、金石、谱录、诗词等艺,靡不精审,其书法尤名震一时。书学欧、虞,谨守法度。
尤善隶书,与刘墉、梁同书、王文治齐名,并称:“翁、刘、梁、王”。亦有以其与刘墉、成亲王永瑆、铁保齐名,称“翁刘成铁”。
马宗霍《霋岳楼笔谈》称“覃溪以谨守法度,颇为论者所讥;然其小真书工整厚实,大似唐人写经,其朴静之境,亦非石庵所能到也。”著有《两汉石记》、《粤东金石略》、《汉石经残字考》、《石州诗话》等。
《苏轼论书跋语轴》纸本墨迹。行书。
凡5行,每行字数不一,共108字。纵130.5厘米,横30.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翁方纲学识广博,对颜书、欧书和唐人写经、汉隶都下过很大的功夫。
但他的书法艺术水平并不是很高的。他的书法讲究无一笔无出处,而自己的东西却很少。
此行书轴是典型的传统帖学风格。连贯柔和,不急不躁,循规蹈矩,使这幅作品很有特色,不失大家风范。
作品中温润丰厚浓墨与纤细的游丝形成强烈的对比。在运笔用墨过程中,由浓渐淡、由粗渐细的过渡缓冲。
因此,浓淡、粗细、行止极有节奏感。整幅作品用笔以圆润轻柔为主,没有丝毫方刚急躁的火气,从柔润流畅的笔意中,可推想作者书写时灵活的用腕。
综观此作品,运笔沉酣,墨色浓厚,笔划丰满,筋劲骨健,妙得神韵,是他的精品之一。【释义】:千佛山正对着古老的济南城,人们口口相传舜帝曾在这里耕作。
(见《史记·五帝本纪》:舜,冀州之人也.舜耕历山)。秋天的傍晚我登上这见证悠悠历史的千佛山作诗凭吊,书写挥洒间山间云雾飘来荡去,与几案齐平,仿佛身在仙境。
北宋文学家曾巩人齐州知州时在此作文纪念,这篇文章流传已久。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年号“开皇”,那时佛教延续北朝时兴盛,人们纷纷在千佛山凿石雕刻,于是有了千佛的雕像。
站在千佛山遥望大明湖中的历下亭,山水相依,湖城互绕,美不胜收,日日夜夜都想依着栏杆欣赏这美景.2、《历山》元代 · 于钦 【作者简介】:于钦少年时曾游学于吴地。他才思敏明,博学多闻,一些饱学之士皆“折节与交”。
集贤大学士郭公贯、浙江平章高公昉,最了解和佩服他的品行和才能。1319年(延祜六年),以非凡的才干被授予推西廉访使者书吏,未数月,擢升为山东廉访司照磨。
其时适逢山东一带连年大饥荒。他体恤民情,曾行至滨、棣2县,见百姓生计艰窘,嗷嗷待哺,遂开仓济民,按人口补给。
百姓受惠,免受饥寒和流离失所之苦。他还奉命赈恤济南6县及盐灶饥民。
他劝令富户出粮赈灾,以致触动权要,而被宪司以“出粟太多,赈济太广”为借口,加以责问。当时饥民卖儿鬻女的很多,于钦到处查访,尽力为他们赎回。
有的同僚攻击他这样做是“违反常例,沽名钓誉”,他置之不理。3、《历下杂咏》清代 · 孔尚任 【作者简介】:孔尚任(1648~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
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清初诗人、戏曲作家,继承了儒家的思想传统与学术,自幼即留意礼、乐、兵、农等学问,还考证过乐律,为以后的戏曲创作打下了音乐知识基础。世人将他与《长生殿》作者洪升并论,称“南洪北孔”。
4、《虞美人-游千佛山》清代 · 蒋士铨 【作者简介】:蒋士铨(1725-1785) 字心馀,一字苕生,号清容,又号藏园。江西铅山人。
乾隆二十二年(1757)进士。授编修。
记名以御史用。少与汪轫、杨垕、赵由仪并称"江西四才子"。
诗与袁枚、赵翼齐名,号"乾隆三大家",横出锐入,苍苍莽莽,不主故常,盖受黄山谷影响,讲究骨力。又工古文辞,雅正有法。
其词笔墨恣肆,自是奇才。戏曲亦为清代大家。
有《忠雅堂集》、《铜弦词》、戏曲集《藏园九种曲》。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千佛山的诗句对联(千佛山的传说诗句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