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含有“姓氏”的诗句有哪些
一、关于“李”的诗句1.江南逢李龟年 唐代: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2.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唐代: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3.李延年歌 两汉:李延年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4.上李邕 唐代: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5.送梓州李使君 唐代: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二、关于“王”的诗句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代: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随风 一作:随君)2.滕王阁诗 唐代: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3.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宋代:苏轼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4.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宋代: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5.春中喜王九相寻 / 晚春 唐代:孟浩然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酒伴来相命,开尊共解酲。当杯已入手,歌妓莫停声。
三、关于“陈”的诗句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代: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2.陈太丘与友期行 南北朝:刘义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陈元方候袁公 南北朝:刘义庆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4.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代: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5.悲陈陶 唐代:杜甫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1.中国大陆首一百个姓氏 排名 姓氏 1~25位 王 李 张 刘 陈 杨 黄 赵 吴 周 徐 孙 马 朱 胡 郭 何 高 林 罗 郑 梁 谢 宋 唐 26~50位 许 韩 冯 邓 曹 彭 曾 萧 田 董 潘 袁 于 蒋 蔡 余 杜 叶 程 苏 魏 吕 丁 任 沈 51~75位 姚 卢 姜 崔 钟 谭 陆 汪 范 金 石 廖 贾 夏 韦 傅 方 白 邹 孟 熊 秦 邱 江 尹 76~100位 薛 阎 段 雷 侯 龙 史 陶 黎 贺 顾 毛 郝 龚 邵 万 钱 严 覃 武 戴 莫 孔 向 汤2.【百家姓的历史】 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国就已经形成了姓氏,并且逐渐发展扩大,世世代代得延续。百家姓中有七成姓来源于洛阳偃师。
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有着明显的区别。姓源于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
中国最早的姓,大都从“女”旁,如:姬,姜,姚,姒,妫,嬴等,表示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传下的氏族人群。而氏的产生则在姓之后,是按父系来标识血缘关系的结果,这只能在父权家长制确立时才有可能。
《国语·晋语》记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
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 因此“黄帝,轩辕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姓”,这些中华民族共同始祖炎黄二帝原分属两个按母系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部落或部落联盟,一个姓姜,一个姓姬,而他们又分别拥有表示自己父权家长制首领的氏称列山,轩辕。
姓和氏有严格区别又同时使用的的局面表明,母权制已让位于父权制,但母系社会的影响还存在,这种影响一直到春秋战国以后才逐渐消亡。 宋朝的皇氏姓‘赵’,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国王姓‘钱’,宋朝的一位学者相信‘孙’是宋朝皇族妻妾的姓氏,‘李’是南唐的统治者--李后主的姓氏。
这就是《百家姓》的开场白--“赵钱孙李”次序的由来。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印刷体《百家姓》是在元朝(公元十四世纪初)出版的,它根据汉字和蒙古字的语音、笔画对应而成。
但是元朝的版本并不完整,流传已久的《百家姓》直到明朝才算。
2.谁知道那有姓这个"弓"的
一、姓氏源流 弓(Gōng)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姬姓,以祖字为氏。
据《通州·氏族略》云:“弓氏,鲁大夫叔弓之后。”春秋时代,鲁宣公弟弟叔的后代公孙婴齐,字叔弓,在鲁襄公、鲁昭公时任大夫,曾随鲁成公伐宋、郑二国立功。
并多次出使列国,于国有功,受封世代为鲁国大夫。他的支孙以叔弓为荣,遂以王父(祖)之字为氏,而姓了弓。
2、亦出自姬姓,以职业官职为氏。据《姓氏起源》和《姓氏考略》载,上古时黄帝第五个儿子挥,被封于张。
后来负责主管制造弧弓(即弓箭),这种官职叫弓正,挥的后代一支以祖官为荣,遂取“弓”字为氏,世代姓弓。另一支以祖封地名姓张,故弓、张两姓同源。
得姓始祖:叔弓。据《姓氏考略》载,黄帝子挥造弧矢,受封于张,后为弓氏。
春秋时,鲁国有个公族叫婴齐,字叔弓,是鲁国的大夫。他的后代有用他的字“弓”作为姓氏的,称为弓氏,世代相传。
故弓氏后人奉叔弓为弓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弓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相传黄帝时子挥造弓矢,受封于张,后为弓氏。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鲁宣公的弟弟叔 的曾孙叫叔弓,在鲁襄公、鲁昭公时任大夫,曾多次出使列国。
他的后代以王父字为氏,而姓了弓。其中汉有光禄勋弓祉;后魏有博陵太守弓翊,曾孙逸,唐陈仓令,生羲之,德州剌史。
据《郡望百家姓》上记载:弓氏望出太原郡,秦庄襄王四年(公元前246年)初置,相当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带。 三、历史名人 弓 蚝:十六国时有前秦虎贲中郎将,积功官至侍中,封上党郡公,因勇猛无畏,被时人称为“万人敌”。
弓 林:西汉大臣,史载,西汉末代君主孺子婴,就是由他和方望立等大臣拥立的。 弓 翊:三国时人,后魏时官博陵太守,后裔繁衍甚多,其中很多人步入仕途。
弓 元:明代人,进士第,官至御史,清正廉洁,有操守,政绩显著。 弓工妻:据《列女传·卷六·辩通传》载:“弓工妻者,晋繁人之女也。
当平公之时,使其夫为弓,三年乃成。平公引弓而射,不穿一札。
平公怒,将杀弓人。弓人之妻请见曰:“繁人之子,弓人之妻也。
愿有谒于君。”平公见之,妻曰:“君闻昔者公刘之行乎?羊牛践葭苇,恻然为民痛之。
恩及草木,岂欲杀不辜者乎!秦穆公,有盗食其骏马之肉,反饮之以酒。楚庄王臣援其夫人之衣,而绝缨与饮大乐。
此三君者,仁着于天下,卒享其报,名垂至今。昔帝尧茅茨不翦,采椽不斲,土阶三等,犹以为为之者劳,居之者逸也。
今妾之夫,治造此弓,其为之亦劳矣。其干生于太山之阿,一日三睹阴,三睹阳。
傅以燕牛之角,缠以荆麋之筋,糊以河鱼之胶。此四者,皆天下之妙选也,而君不能以穿一札,是君之不能射也,而反欲杀妾之夫,不亦谬乎!妾闻射之道,左手如拒石,右手如附枝,右手发之,左手不知,此盖射之道也。
平公以其言为仪而射,穿七札,繁人之夫立得出,而赐金三镒。君子谓弓工妻可与处难。
诗曰:“敦弓既坚,舍矢既钧。”言射有法也。
颂曰:晋平作弓,三年乃成,公怒弓工,将加以刑,妻往说公,陈其干材,列其劳苦,公遂释之。 弓嗣初:唐高宗咸亨四年(673年)或咸亨五年(674年)状元。
《唐诗纪事》称其“咸亨二年(671年)第一人及第”。但咸亨二年不开考,《登科记考》疑为四年或五年。
本文取其说。咸亨四年考官为考功员外郎杜易简,取进士七十九人;咸亨五年考官为考功员外郎王方庆,取进士五十七人。
重试及第十一人。弓嗣初及第后,曾任雍州(今陕西西安西北)司功。
今存其诗二首。录其一《晦日宴高氏林亭》:“上序春晖丽,中园物候华。
高才盛文雅,逸兴满烟霞。参差金谷树,皎镜碧塘沙。
萧散林亭晚,倒载欲还家。”另一首见《全唐诗》卷七十二。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太原郡:秦庄襄王四年(公元前246年)初置。治所相当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带。
2、堂号 光禄堂:源出汉朝弓祉,官光禄勋。 ============================================================ 【弓姓宗祠通用对联】 〖弓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源自弓正; 望居太原。
——佚名撰弓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弓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博陵名裔; 御史清声。
——佚名撰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时人弓翊,官博陵太守,子孙众多,其中不少人做了官。下联典指明代人弓元,进士及第,官御史,清廉而有节操,政绩显著。
----------------------------------------------------------------- 〖弓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箭能穿七札; 金始赐三镒。 ——佚名撰弓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春秋时晋国弓工妻的事典。
晋平公使弓工为弓,三年乃成。平公引弓而射,不穿一札。
公怒,将杀之。其妻为王言射之道,平公以其言而射,穿七札。
夫立得出,赐金三镒。“札”,指铠甲的铁片。
《左传》:“蹲甲而射之,彻七札焉。” 上序春晖丽; 中园物侯华。
——唐弓嗣初撰弓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咸亨二年进士第一、诗人弓嗣初《晦日宴高氏林亭》诗句联。 ----------------------------------------------------------------- 〖弓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光禄驰名汉代; 太守著绩博陵。
—。
3.带弓字旁的姓氏
部首为 弓 的汉字:
笔画
# 弓
笔画1
# 吊
# 弖
# 引
笔画2
# 弘
# 弗
笔画3
# 弙
# 弚
# 弜
# 弛
笔画4
# 弝
# 弞
# 弡
# 弟
# 张
笔画5
# 弢
# 弣
# 弤
# 弨
# 弧
# 弥
# 弦
# 弪
# 弩
笔画6
# 弫
# 弮
# 弯
# 弭
笔画7
# 弬
# 弰
# 弲
# 弪
# 弱
笔画8
# 弴
# 张
# 弶
# 强
# 弸
# 弹
笔画9
# 弻
# 弽
# 弾
# 强
# 弼
笔画10
# 弿
# 彁
# 彂
# 彃
# 彀
笔画11
# 彄
# 彅
# 别
# 彉
笔画12
# 弹
笔画13
# 彇
# 强
# 彋
笔画14
# 弥
# 彍
笔画19
# 弯
笔画20
# 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