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就教王安石写的《悲哉孔子没》这首诗的翻译、译文、历史典故
“麒麟”: 古人把麒麟当作仁兽﹑瑞兽。往往预示着圣主出现,天下太平。麒麟长得比较怪,麋身、牛尾、马蹄、鱼鳞皮,有一角,角端有肉,黄色。所以鲁国西狩于大野时,当权的叔孙氏的驾车人 鉏商 捕获到了一只麒麟,由于不识麒麟,居然认为其很不吉利。《孔子家语》记载说,“折其前左足”,看来是伤害了这只瑞兽,可能还致其死亡。孔子听说后,前去观之,一眼就认出这是麒麟,“麟也。胡为来哉?胡为来哉?”。麒麟,你为什么来啊?你为什么来啊?现在不是时候啊,天下大乱,圣人不出,反倒为恶人为害,孔子伤心哀叹不已,“反袂拭面,涕泣沾衿”。而就在这一年,孔子停止了《春秋》的写作。野史说的“孔子获麟绝笔”就是指这个。 麒麟来的不是时候,又凄惨死去。这使孔子更加哀叹“吾道穷矣”,这一声感叹,正是孔子当时这种心绪之体现
“没”:通“殁”。
“蚩”:痴也。蚩蚩叠韵,众痴蒙的样子。
“鉏商”:春秋 时鲁国叔孙氏的车夫名。狩猎时曾获麟。《左传·哀公十四年》:“十四年春,西狩於大野,叔孙氏之车子 鉏商获麟,以为不祥,以赐虞人。”
“燔”:火烧整只的牲畜 [祭祀]
有免斯首,炮之燔之。――《诗·小雅·瓠叶》
为俎孔硕,或燔或炙。――《诗·小雅·楚茨》
“得一角”汉武帝元鼎三年于郊外得一独角兽,以为“麒麟出,祥瑞见”遂祭天祷告上苍,以祈天下太平,改年号“元狩”。“燔烹诬鬼神”即指此。意指刘彻得一独角兽,就以为是麒麟了。然后就装神弄鬼,又是祷告,又是祭天。
“诬”:欺骗。
“更以铸黄金,传夸后世人。”指汉武帝得到一独角兽,就以为“麒麟显现”天下出太平祥瑞了。于是乎,祷告天地,装神弄鬼。在宫门外 ,铸造“金铜仙人”*(参见《金铜仙人辞汉歌》接天露,梦想长生不老。
译文:可叹孔子逝,千年麒麟逸。
莘莘皆愚蒙,几人惜此瑞?
刘彻得元狩,以此弄鬼魅。
金人接天露,痴想永长垂。
创作历史背景:
北宋时,王安石主张变法,以求“富国强兵”,却遭到司马光等人的反对。改革派王安石和保守派司马光激烈对峙。王安石认为“财可理而增。”司马光认为:天下同时之财为一定数,不在民,便在官。所谓“善理财者”,不过“聚民财于国库”。
王安石何时写作此诗,不得而知。但观此诗之气势,不可一世。把天下所有的人都贬尽了。好象天下除老杂毛自己外,别人都是傻子。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
答案:解析: (1)史实与说明:孔子整理编撰古代文化典籍《诗》《书》《礼》《乐》等(1分)。
使之成为儒家经典,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1分) (2)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维护一统。
(3分) (3)思想:三民主义(或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分)作用: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的提出极大地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2分) (4)原因:甘地被称为印度国父,受到印度人民的尊敬;恶搞内容严重与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精神相违背。(2分)品质:大公无私(为祖国独立解放而奋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自我牺牲精神);意志坚定(斗志顽强)(如列举出其他符合题意的精神品质,也可得分。
此项得分不超过2分)。
3.孔子的著作有哪些
孔子说自己是“述而不著”,最有名的《论语》,也是由弟子编纂而成,可以说,孔子没有什么作品。
孔子是一位“儒”,是“儒家”创建人。刘歆说儒家“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六经就是《易》、《诗》、《书》、《礼》、《乐》(今佚)、《春秋》(鲁国编年史,起自公元前722年,讫于公元前479年即孔子卒年)。这些经的性质由书名就可以知道,唯有《易》是例外。《易》被后来儒家的人解释成形上学著作,其实本来是一部卜筮之书。
孔子与六经的关系如何。传统学术界有两派意见。一派认为,六经都是孔子的著作。另一派则认为,孔子是《春秋》的著者,《易》的注者,《礼》、《乐》的修订者,《诗》、《书》的编者。
可是事实上,无论哪一经,孔子既不是著者,也不是注者,甚至连编者也不是。可以肯定,在许多方面他都是维护传统的保守派。他的确想修订礼乐,那也是要纠正一切偏离传统的标准和做法,这样的例子在《论语》中屡见不鲜。再从《论语》中关于孔子的传说来看,他从来没有任何打算,要亲自为后代著作什么东西。还没有听说当时有私人著作的事。私人著作是孔子时代之后才发展起来的、在他以前只有官方著作。他是中国的第一位私人教师,而不是中国的第一位私人著作家。
4.中庸是史书典籍
源远流长 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近义词】:源源不绝、源源不断、源源而来
博大精深 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近义词】:博学多才、经天纬地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书》《礼》《易》《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论语》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论语》一书比较真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论语》又善于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象。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据《颜渊》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甚施与人”,答司马中“仁者其言也讱”。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中则答以细目。又如,同是问“闻斯行诸?”孔子答子路:“又父母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闻斯行之。”因为“求也退,故进之。”这不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历史书关于孔子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