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哪位能说一下秦朝爱国的诗词有什么
秦朝爱国的诗词有:
1、《小戎》
小戎俴收,五楘梁辀。游环胁驱,阴靷鋈续。文茵畅毂,驾我骐馵。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四牡孔阜,六辔在手。骐骝是中,騧骊是骖。龙盾之合,鋈以觼軜。
言念君子,温其在邑。方何为期?胡然我念之!
俴驷孔群,厹矛鋈錞。蒙伐有苑,虎韔镂膺。交韔二弓,竹闭绲縢。
言念君子,载寝载兴。厌厌良人,秩秩德音。
《小戎》出自《诗经·秦风》的一篇。为先秦时代秦地汉族民歌。全诗三章,每章十句。是一首描叙妻子怀念出征丈夫的先秦诗歌。秦师出征时,家人必往送行,征人之妻当在其中。事后,妻子回忆起当时丈夫出征时的壮观场面,进而联想到丈夫离家后的情景,回味丈夫给她留下的美好形象,希望他建功立业,博得好名声,凯旋归来。
2、《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诗经·秦风·无衣》这首诗一共三段,以复沓的形式,表现了秦军战士出征前的高昂士气:他们互相召唤、互相鼓励,舍生忘死、同仇敌忾。是一首慷慨激昂的从军曲!《秦风·无衣》是《诗经》中最为著名的爱国主义诗篇,它是产生于秦地人民抗击西戎入侵者的军中战歌。在这种反侵略的战争中,秦国人民表现出英勇无畏的尚武精神,也创造了这首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慷慨战歌。
2.请问一下秦朝爱国的诗词有什么
屈原的爱国诗句
陟陛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释义:屈原是个真正的爱国者,他爱自己的故乡,爱自己的故土。在《离骚》的结尾他写到,自己曾经试图要离开这个溷浊的楚国,他用浪漫主义手法,说自己驾着龙啊驾着凤终于脱离了这个现实环境,终于飞升到天空,飞上天空以后似乎已经得到解脱了,写他怎么高兴,我终于解脱了,然后他笔锋一转,写到陟陛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意思是说,我在光耀陆离当中我升上了天空,却突然间看见了下界我的故土,脚下是我的故土,我的车夫哭了,我的马儿也不走了,我怎么能割舍得下呀。他就是在《离骚》写到最后,还是我舍不得楚国,我底下这片热土,这是多么诚挚的对故土的一种热恋。一个人的爱国主义思想往往是从爱乡土而发展起来的。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离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离骚)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离骚)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离骚)
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离骚)
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离骚)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
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九歌)
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九歌)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九歌)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九歌)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九歌)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九歌)
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九章·抽思)
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九章·抽思)
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九章·抽思)
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九章·怀沙)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九章·涉江)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九章·涉江)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九章·涉江)
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九章·涉江)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沧狼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渔父)
薄暮雷电,归何忧?(天问)
魂兮归来!(招魂)
目极千里兮,伤心悲。(招魂)
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卜居)
屈原(约前342—前278),名正则,字灵均,一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楚国大夫,出生于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他是中国最早的大诗人之一,中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3.哪位知道秦朝爱国的诗词有什么
《秦风·无衣》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译文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长袍。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杀敌与你同目标。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内衣。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矛与戟,出发与你在一起。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战裙。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甲胄与刀兵,杀敌与你共前进。
注释
①袍:长袍,即今之斗篷。
②王:指周王,秦国出兵以周天子之命为号召。一说指秦君。
③同仇:共同对敌。
④泽:通“襗”,内衣,如今之汗衫。
⑤作:起。
⑥裳:下衣,此指战裙。
⑦甲兵:铠甲与兵器。
⑧行:往。
鉴赏:
这首充满了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气氛,读之不禁受到强烈的感染。可是《毛诗序》却说:“《无衣》,刺用兵也,秦人刺其君好攻战。”陈奂《诗毛氏传疏》也认为:“此亦刺康公诗也。”《诗经》固然讲究美刺,但这里明明是美,却被说成刺。按其内容,当是一首爱国主义的战歌。据今人考证,公元前771年(秦襄公七年,周幽王十一年),周王室内讧,导致戎族入侵,攻进镐京,周王朝土地大部沦陷,秦国靠近王畿,与周王室休戚相关,遂奋起反抗。此诗似在这一背景下产生。
当时的秦国位于今甘肃东部及陕西一带。那里木深土厚,民性厚重质直。班固在《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赞》中说秦地“民俗修习战备,高上勇力,鞍马骑射。故秦诗曰:‘王于兴诗,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谣慷慨风流犹存焉。”朱熹《诗集传》也说:“秦人之俗,大抵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故其见于诗如此。”这首诗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确实反映了秦地人民的尚武精神。在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际,他们以大局为重,与周王室保持一致,一听“王于兴师”,他们就一呼百诺,紧跟出发,团结友爱,协同作战,表现出崇高无私的品质和英雄气概。
由于此诗旨在歌颂,也就是说以“美”为主,所以对秦军来说有巨大的鼓舞力量。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06年(鲁定公四年),吴国军队攻陷楚国的首府郢都,楚臣申包胥到秦国求援,“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于是一举击退了吴兵。可以想像,在秦王誓师的时候,此诗犹如一首誓词;对士兵们来说,则又似一首动员令。
如前所述,秦人尚武好勇,反映在这首诗中则以气概胜。诵读此诗,不禁为诗中火一般燃烧的激情所感染,那种慷慨激昂的英雄主义气概令人心驰神往。无怪乎吴闿生《诗义会通》评为“英壮迈往,非唐人出塞诸诗所及”。之所以造成这样的艺术效果,第一是每章开头都采用了问答式的句法。陈继揆《读诗臆补》说:“开口便有吞吐六国之气,其笔锋凌厉,亦正如岳将军直捣黄龙。”一句“岂曰无衣”,似自责,似反问,洋溢着不可遏止的愤怒与愤慨,仿佛在人们复仇的心灵上点上一把火,于是无数战士同声响应:“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第二是语言富有强烈的动作性:“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使人想像到战士们在磨刀擦枪、舞戈挥戟的热烈场面。这样的诗句,可以歌,可以舞,堪称激动人心的活剧。
诗共三章,采用了重叠复沓的形式。每一章句数、字数相等,但结构的相同并不意味简单的、机械的重复,而是不断递进,有所发展的。如首章结句“与子同仇”,是情绪方面的,说的是他们有共同的敌人。二章结句“与子偕作”,作是起的意思,这才是行动的开始。三章结句“与子偕行”,行训往,表明诗中的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了。这种重叠复沓的形式固然受到乐曲的限制,但与舞蹈的节奏起落与回环往复也是紧密结合的,而构成诗中主旋律的则是一股战斗的激情,激情的起伏跌宕自然形成乐曲的节奏与舞蹈动作,正所谓“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礼记·乐记》)
4.能告诉我秦朝爱国的诗词有什么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商朝?你说的是夏商周的那个商朝?
目前最早的诗歌就是《诗三百》,周朝的
参考:《寄黄几复》 黄庭坚·宋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
参考:《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陆游·宋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
参考:《纳凉》 秦观·宋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
参考:《春中喜王九相寻(一题作晚春)》 孟浩然·唐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酒伴来相命,。
参考:《烛影摇红 题安陆浮云楼》 廖世美·宋霭霭春空,画楼森耸凌云渚。紫薇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赋。惆怅相。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