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瓦解的句子
瓦解
解释:旧时制瓦,先把陶土制成圆筒形,分解为四,即成瓦。意指事物的分裂、分离。
例句:由于民族主义的兴起,殖民帝国瓦解了。
引证解释
1、瓦片碎裂。比喻崩溃或分裂、分离。
①《淮南子·泰族训》:"武王左操黄钺,右执白旄以麾之,﹝纣之师﹞则瓦解而走,遂土崩而下。"
②宋 文天祥 《序》:"人心已去,国事瓦解。"
③明 王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神道碑》:"公(袁可立)上其事,大约谓关外残兵瓦解云散者不下数万,宜收其残,省调募西兵便。"
④《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七回:"若破其一军,自然瓦解。"
⑤清 孔尚任 《桃花扇·和战》:"恨山河半倾,怎能重构;人心瓦解忘恩旧。"
⑥蔡东藩 《清史演义》第一回:"不过转到末代,主弱臣庸,朝政浊乱,所以民军一起,全局瓦解。"
2、谓使对方的力量崩溃。
①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七八回:"他们利用伪军家属,和俘虏的伪军向碉堡喊话,瓦解敌人。"
②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五章:"对敌宣传,要侧重瓦解敌人。"
③《汉书·匈奴传上》:"故其逐利如鸟之集,其困败瓦解云散矣。"
④《东周列国志》第三回:"百姓畏惧犬戎,如畏豺虎。一旦戎骑长驱,民心瓦解,误国之罪,谁能任之?"
瓦解 相关的近义词
分化 分裂 分解 割裂 崩溃 破裂 解体 四分五裂
2.形容巅峰期过去或王朝瓦解的诗句或词语有吗
杜甫的《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花蕊夫人的《口占答宋太祖述亡国诗》
君王城上竖降旗
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
宁无一个是男儿
张宪
陈桥行
唐宫夜祝邈佶烈,忧民一念通天阙。帝星下射甲马营,紫雾红光掩明月。殿前点检作天子,方颐大口空诛死。重光相荡两金乌,十幅黄旗上龙体。中书相公掌穿爪,不死不忍秘《鸿宝》。画瓠学士独先几,禅授雄文袖中草。君不见,五十三年血载涂,五家八姓相吞屠。陈桥乱卒不拥马,抚掌先生肯坠驴。
3.打一成语,形容国家与集团的分裂与瓦解,求解答
分崩离析
fēn bēng lí xī
【解释】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出处】《论语·季氏》:“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结构】联合式。
【用法】用作贬义。多用于形容国家、集体等在崩溃、瓦解前不可收拾的样子。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
【正音】分;不能读作“fèn”。
【辨形】析;不能写作“柝”。
【近义词】土崩瓦解、四分五裂
【反义词】坚如磐石、坚不可摧
【辨析】~和“土崩瓦解”都有“分裂、瓦解”的意思。不同在于:~偏重于“分裂”;强调人心涣散;而“土崩瓦解”偏重在“崩溃”;强调彻底垮台。
【例句】1948年冬;国民党南京政府已经是~;不可收拾。
【英译】fall separately and split differently
【成语故事】春秋时,鲁国的大夫季康子住在费邑(今山东费县),他虽然名位是卿大夫,但权势极大,甚至超出当时国君鲁哀公。季康子为了进一步扩大和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想攻伐附近的一个叫颛臾的小国,把它并吞过来。
孔子的学生冉有和子路当时都是季康子的谋臣,他俩觉得很难谏劝季康子,于是向孔子求教。孔子却怀疑这是冉有的主意。冉有说:“这是季康的主意,我和子路都想制止他。”
孔子说:“你俩既然辅佐季康,就应该尽力劝阻他。”
冉有又说:“不过,如今颛臾的国力越来越强大。现在不攻取,以后可能会成为祸患。”
孔子说:“这话不对!治理一个国家,不必去担忧土地、人口的多少;而应该多去想想怎样使百姓安居乐业。百姓一安定,国家就会富强。这时再施行仁义礼乐的政教来广泛招致远方的百姓,让他们能安居乐业。而你们俩辅佐季康,使得远方的百姓离心而不来归附,人民有异心而不和,国家分裂而不能集中。在自己的国家处于分崩离析的情况下,还想去用武力攻伐颛臾,我恐怕季康的麻烦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萧墙”是国君宫门前的照壁。孔子的意思是季康的麻烦在内部而不在外面。在这个故事中又引伸出另一个成语“祸起萧墙”,形容内部发生祸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