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诗词中指鹿一词有何典故
据 《史记•秦始皇本纪》等记载,秦二 世胡亥当政时丞相赵高权倾上下,欲废二世,为验实自己权力并消灭 异己,“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
二世笑曰:丞相误邪? 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或言鹿者,高因阴 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后用此典比喻颠倒黑白、仗势横行。 宋•苏轼《骊山》之三:“几变离墙几变灰,举烽指鹿事悠哉”。
清•钱谦 益《送何士龙南归兼简庐紫房一百十韵》:“讽指变鹿马语沸蜩螗。” 清•吴伟业《读史杂感》:“国中惟指马,阃外尽从龙”。
2.形容鹿角的二字词语有哪些
可以填美丽的鹿角、好看的鹿角、漂亮的鹿角、弯弯的鹿角、锋利的鹿角。
鹿角,别名斑龙角(《本草纲目》),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已骨化的老角。
解释:
1. 鹿的角。
2. 指中药名。为梅花鹿、马鹿等雄鹿的已长成而骨化的幼角,主要供药用。
3. 指军事上的防御设备。形似鹿角而名。《三国志·魏志·李通传》:“(通)拔鹿角入围,且战且前,以迎仁(曹仁)军。”
4. 指官府衙门外布置的障碍物。都卯《三馀赘笔》:“今官府衙门列木于外,谓之鹿角。”
药用价值
1. 【功效】行血,消肿,益肾。
2. 【主治】治疮疡肿毒,瘀血作痛,虚劳内伤,腰脊疼痛。
3. 【性味归经】咸,温。①《本经》:“温。”②《别录》:“味咸,微温,无毒。”入肝、肾经。①《得配本草》:“入手少阳、足少阴经血分。”②《要药分剂》:“入肾经,兼入心、肝二经。”
4.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磨汁涂或研末调敷。
3.请写一个与鹿有关的典故或故事与
指鹿为马。
典故:秦二世的时候,赵高驾着一头鹿随从二世出行,二世问他说:“丞相为什么驾着一头鹿呢?”赵高说:“这是一匹马啊!”二世说:“丞相错了,把鹿当做马了。”赵高说:“这确实是一匹马啊!(如果)陛下认为我的话不对,希望(陛下允许我)问一问群臣。”
群臣之中一半说是鹿,一半说是马。在这种情况下,秦王不能再坚持自己的看法,只好顺从赵高的说法。
扩展资料:指鹿为马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zhǐ lù wéi mǎ,意思是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白话译文: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您把鹿说成是马。”用法: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例句:纵然是长官,也不可以要求部属指鹿为马,颠倒是非。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指鹿为马。
4.古诗《鹿财》是怎样一首诗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作品译文
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
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
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
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
作品鉴赏
这首诗是王维五言绝句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五首。鹿柴,是辋川的地名。
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王维特别喜欢用“空山”这个词语,但在不同的诗里,它所表现的境界却有区别。“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侧重于表现雨后秋山的空明洁净;“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而“空山不见人”,则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泠。由于杳无人迹,这并不真空的山在诗人的感觉中显得空廓虚无,宛如太古之境。“不见人”,把“空山”的意蕴具体化了。
如果只读第一句,读者可能会觉得它比较平常,但在“空山不见人”之后紧接“但闻人语响”,却境界顿出。“但闻”二字颇可玩味。通常情况下,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却非一片静默死寂。啾啾鸟语,唧唧虫鸣,瑟瑟风声,潺潺水响,相互交织,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然而此刻,这一切都沓无声息,只是偶尔传来一阵人语声,却看不到人影(由于山深林密)。这“人语响”,似乎是破“寂”的,实际上是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空谷传音,愈见空谷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人语响过,空山复归于万籁俱寂的境界;而且由于刚才那一阵人语响,这时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
三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中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深林,本来就幽暗,林间树下的青苔,更突出了深林的不见阳光。寂静与幽暗,虽分别诉之于听觉与视觉,但它们在人们总的印象中,却常属于一类,因此幽与静往往连类而及。按照常情,写深林的幽暗,应该着力描绘它不见阳光,这两句却特意写返景射入深林,照映的青苔上。读者猛然一看,会觉得这一抹斜晖,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一线光亮,给林间青苔带来一丝暖意,或者说给整个深林带来一点生意。但细加体味,就会感到,无论就作者的主观意图或作品的客观效果来看,都恰与此相反。一味的幽暗有时反倒使人不觉其幽暗,而当一抹余晖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驳驳的树影照映在树下的青苔上时,那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所构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特别是这“返景”,不仅微弱,而且短暂,一抹余晖转瞬逝去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漫长的幽暗。如果说,一二句是以有声反衬空寂;那么三四句便是以光亮反衬幽暗。整首诗就像是在绝大部分用冷色的画面上掺进了一点暖色,结果反而使冷色给人的印象更加突出。
静美和壮美,是大自然的千姿百态的美的两种类型,其间原本无轩轻之分。但静而近于空无,幽而略带冷寂,则多少表现了作者美学趣味中独特的一面。同样写到“空山”,同样侧重于表现静美,《山居秋暝》色调明朗,在幽静的基调上浮动着安恬的气息,蕴含着活泼的生机;《鸟鸣涧》虽极写春山的静谧,但整个意境并不幽冷空寂,素月的清辉、桂花的芬芳、山鸟的啼鸣,都带有春的气息和夜的安恬;而《鹿柴》则带有幽冷空寂的色彩,尽管还不至于幽森枯寂。
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的结合。无声的静寂、无光的幽暗,一般人都易于觉察;但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则较少为人所注意。诗人正是以他特有的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声音的敏感,才把握住了空山人语响和深林入返照的一刹那间所显示的特有的幽静境界。但是这种敏感,又和他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潜心默会分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