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辘轳诗是什么
“辘轳诗为杂体诗名。
其要求是:作该诗时,须作五言或七言律诗五首,然后把第一首起韵的第一句的全句分别放置在其他四首押韵的四个位置之中,在第二首为第二句,第三首为第四句,第四首为第六句,第五首为末句。即第一首的首句与第五句的末句相同,这样五首诗的韵节有如辘轳一样旋转而下,因此这种杂体诗称为辘轳体。”
/bbs/printpage.asp?BoardID=201&RootID=51344&id=51659辘轳lùlu(1) [winch; windlass](2) 安在井上绞起汲水斗的器具(3) 机械上的绞盘。
2.辘轳诗是什么
“辘轳诗为杂体诗名。其要求是:作该诗时,须作五言或七言律诗五首,然后把第一首起韵的第一句的全句分别放置在其他四首押韵的四个位置之中,在第二首为第二句,第三首为第四句,第四首为第六句,第五首为末句。即第一首的首句与第五句的末句相同,这样五首诗的韵节有如辘轳一样旋转而下,因此这种杂体诗称为辘轳体。”
/bbs/printpage.asp?BoardID=201&RootID=51344&id=51659
辘轳
lùlu
(1) [winch; windlass]
(2) 安在井上绞起汲水斗的器具
(3) 机械上的绞盘
3.各种有趣的诗句,如《四时山水诗》十字辘轳回文诗
咏四季诗 (清)吴绛雪 莺啼绿柳弄春情晓月明, 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红炉黑炭炙寒风御隆冬。 该诗十个字一行,当回文诗来读,就称为十字辘轳回文诗。
读法(1):每行的十个字取正序的前七个字、后七个字,以及逆序的前七个字、后七个字可以分别构成春、夏、秋、冬四首七言诗。 春 莺啼绿柳弄春情,柳弄春情晓月明。
明月晓情春弄柳,情春弄柳绿啼莺。 夏 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 秋 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浅水流。
流水浅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 冬 红炉黑炭炙寒风,炭炙寒风御隆冬。
冬隆御风寒炙炭,风寒炙炭黑炉红。 读法(2):每行的十个字取正序的前五个字、后五个字,以及逆序的前五个字、后五个字可以分别构成春、夏、秋、冬四首五言诗。
春 莺啼绿柳弄,春情晓月明。 明月晓情春,弄柳绿啼莺。
夏 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碧莲香。
秋 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流水浅洲沙,宿雁楚江秋。
冬 红炉黑炭炙,寒风御隆冬。 冬隆御风寒,炙炭黑炉红。
读法(3):读成古风,就是一首赞美家乡四季景色的田园诗。 莺啼绿柳弄,春情晓月明。
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红炉黑炭炙,寒风御隆冬。 读法(4):把原诗的每一行改成前三后七的断句方法,就成为下面的一首四季诗: 莺啼绿,柳弄春情晓月明。
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红炉黑,炭炙寒风御隆冬。 读法(5):把原诗的每一行改成前七后三的断句方法,就成为另一首四季诗: 莺啼绿柳弄春情,晓月明。
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红炉黑炭炙寒风,御隆冬。 农耕四季(十字辘轳回文诗) -skywin81- 纤燕山田播春雨沐芽新。
炎夏当午锄荆草烈日熏。 晴秋万粒入仓廪众开颜。
冬垦田雪暖寒风蕴年丰。 七言回文: 春播 纤燕山田播春雨, 田播春雨沐芽新。
新芽沐雨春田播, 雨春播田山燕纤。 夏锄 炎夏当午锄荆草, 午锄荆草烈日熏。
熏日烈草荆锄午, 草荆锄午当夏炎。 秋收 晴秋万粒入仓廪, 粒入仓廪众开颜。
颜开众廪仓入粒, 廪仓入粒万秋晴。 冬垦 冬垦田雪暖寒风, 雪暖寒风蕴年丰。
丰年蕴风寒暖雪, 风寒暖雪田垦冬。
4.怎样赏析诗句云根劚尽龙山坼
“云根劚尽龙山坼,辘轳深绠垂千尺,额灯蒲伏漆为肤,饥驱贫子齐肩入”见清·钮诱《采煤曲》。
云根:深山中云起之处,古人认为云生于岩穴,此指深山。劚:砍,掘。
坼:裂开。绠^:汲水用的绳索。
蒲伏:同“匍匐”,爬行。齐肩:并肩,这里有挨个儿的意思。
这几句大意是:挖裂了龙山,掘尽了云根,辘轳上的绳索深深地下垂到千尺以下的矿井。额头上点着灯在井底爬行,皮肤被染成一片漆黑,饥饿驱迫着穷人一个个进入地的底层。
这首诗的后四句是:“朝入还期夕数钱,忽逢崩石生长捐。千村土锉炊烟出,中有民命如丝悬。”
这是较早描写采煤工人的诗歌,作者不仅以几个特征性的细节刻画了他们的艰苦劳动和危险处境,而且还写出了他们朝不保夕,命如悬丝的命运,有助于我们了解和反映封建社会后期采煤工人的生活情况。
5.什么是:回环(文)诗、剥皮诗、离合诗、宝塔诗、字谜诗、辘轳诗、
回环(文)诗:以顺、逆时针读之(九字者,三字一句,十二字者,四字一句),均成文理文意通顺之诗句
剥皮诗是指按前人有影响的诗篇的形式,改动部分字句,赋予诗新的内容的一种诗体。这种诗往往滑谑可笑,妙趣横生。“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曹植的《七步诗》,郭沫若“反其意而剥皮”为:“煮豆燃豆萁,豆熟萁亦灰,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原诗的中心是“相煎何太急”,喻骨肉自相残害;改诗则强调“豆熟萁灰”,说的是亲人相助。改诗将原诗的贬义翻了个儿,变为褒义,这又叫“翻案剥皮诗”。
辘轳诗为杂体诗名。其要求是:作该诗时,须作五言或七言律诗五首,然后把第一首起韵的第一句的全句分别放置在其他四首押韵的四个位置之中,在第二首为第二句,第三首为第四句,第四首为第六句,第五首为末句。即第一首的首句与第五句的末句相同,这样五首诗的韵节有如辘轳一样旋转而下,因此这种杂体诗称为辘轳体。” 八音歌诗:八音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字出现在每句句首。如: 金张与许史,不知寒士名。 石交少瑕疵,但有一麯生。 丝色随染异,择交士所贵。 竹林固皆贤,山王以官累。 匏酌可延客,藜羹无是非。 土思非不深,无屋未能归。 革华虽可侯,不敢践危地。 木奴会足饱,宽作十年计。 打油诗是旧体诗的一种。内容和词句通俗诙谐、不拘于平仄韵律。相传为唐代张打油所创。 打油诗最早起源于唐代民间,以后瓜瓞绵绵,不断发展,表现出活跃的生命力。这类诗一般通俗易懂,诙谐幽默,有时暗含讥讽,风趣逗人。 诙谐诗,古称“俳谐体”。其特点是追求诙谐,制造幽默戏谑。“俳谐”一说,好象最早见于《史记·滑稽列传·索隐》:“姚察云,滑稽犹俳谐也”。南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专辟有《谐隐篇》,说“谐”是“浅辞会俗皆悦笑也”,“隐”是“遁辞以隐意,谲譬以指事也”。显然,这里的“谐隐”和“俳谐”相近。明代徐师曾的《文体明辨序说》说:“按《诗·卫风·淇奥篇》云:‘善戏谑兮,不为虐兮。’此谓言语之间耳。后人因此演而为诗,故有俳谐体、风人体、诸言体、诸语体、诸意体、字谜体、禽言体”。这里的“俳谐体”,就是诙谐诗。 集句诗,指选用前人诗句另成一诗。这种形式曾经很盛行,甚至一些很有名的诗人,如王安石,文天祥、元好问等,也作这种集句诗。有的集句诗写得很不错,受到人们称赞
6.辘轳是一词什么意思
辘轳
windlass
提取井水的起重装置。井上竖立井架,上装可用手柄摇转的轴,轴上绕绳索,绳索一端系水桶。摇转手柄,使水桶一起一落,提取井水。
辘轳也是从杠杆演变来的汲水工具。据《物原》记载:"史佚始作辘轳"。史佚是周代初期的史官。早在公元前一千一百多年前中国已经发明了辘轳。到春秋时期,辘轳就已经流行。辘轳的制造和应用,在古代是和农业的发展紧密结合的,它广泛地应用在农业灌溉上。辘轳的应用在我国时间较长,虽经改进,但大体保持了原形,说明在3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设计了结构很合理的辘轳。解放前在我国的北方缺水地区,仍在使用辘轳提水灌溉小片土地。现在一些地下水很深的山区,也还在使用辘轳从深井中提水,以供人们饮用。在其它工业方面,有使用牛力带动辘轳,再装上其它工具用来凿井或汲卤的。
7.如何理解评析纳兰性德的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
纳兰的词,是清朝文学里的一朵奇葩。
词这种文体,在两宋最盛,这跟时代风气有关。举个例子,我们在博物馆里可以看到旧瓷, 唐瓷华丽,美不胜收;宋瓷清雅,纤巧传神;而元瓷,不论质地还是形状上多粗枝大叶,沾染了元 人的豪气;到了明清时代,倒是精工细作了,可往往带着一股俗艳一一颜色上,大红大绿,喜庆有 余、风韵不足。
再说文体,如果说唐诗如同纯文学;宋词时代,就发展成了小资风;而元曲多调侃,类似于一 群文痞在卖弄风流;明清之际,文学融合了之前数家的风格,倒让自己显得愈发没有风格。 词经历过元明时代的衰落之后,虽然在明末清初又有了“中兴”的苗头,却少有大成者。
算 起来,纳兰的词独树一帜,无可媲美。 《如梦令》,最初的名字叫《忆仙姿》。
说起它的来历,也颇有典故,那是在晚唐,五代十国割 据混战,一些小朝代迭起,更替频繁,长的十几年,短的只有几年,纷乱得很。在李煜的父亲李璟 还是太子的时候,后唐庄宗李存勖经过一番血战,从后梁手里夺取了政权。
武夫李存勖,却也有一副文人心肠。登位之后,他倒没有立即沉溺在声色犬马中,反而开始 发挥余热。
他自小就精通音律,擅长歌舞,更喜欢看戏作曲。据说,他经常涂脂抹粉,与优伶俳 人一起登台表演,“粉墨登场”这个成语,便是由此而来。
李存勖做皇帝,远远没有做文人成功。 他的小令婉丽,连苏轼都颇为佩服,特地选《忆仙 姿》里的一句:“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取字“如梦”,自填了两首《如梦令》。
要说让《如梦令》变得家喻户晓的,当属李清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痩”,“争渡,争 渡,惊起一滩鸥鹭”,这些字句,就像在人心里洒下一地红豆,掷地有声地击起回音◦易安居士的 清秀娟丽,也如在眼前。
纳兰的梦,便是从那“辘轳金井”旁边开始。金井,装有精美华丽的栏杆,这是一个富贵人 家的后院。
纳兰,他本就是贵族之子,身居要职,文武双全,但真正的快乐与财富、家世等世俗的 东西无关,他的本心,就是忧郁的。所以才容易感怀,容易居安思危,容易透过现实的本质洞穿 到人生最本质的悲哀。
他的心晶莹透彻,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真相,也享受别人忍受不了的 悲哀。 华美的栏杆圈住了水井,却没有什么,能拴住那颗总在寂寞里游走的心,或者说纳兰被一个 “情”字束缚了,禁锢了,于是他的一生都无缘快乐。
快乐总是很短暂,与表妹两小无猜的时候 快乐过,但她一入宫门深似海;与卢氏举案齐眉的时候快乐过,但她那么早就香消玉殒;与沈宛 惺惺相惜的时候快乐过,但他这次终于做了先离开的那个人,早逝,剩下她独自飘零。 这样也好,他终于自私一次,离开这纷扰他许久、辗转经行的万丈红尘。
人们总是容易过多 地关注身体上的折磨、物质上的凄苦,却忘了,心灵上的苦难才是刻骨。纳兰不是无病呻吟,他 在那个时代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高官、厚禄、权势,在他的眼里心里,还不及一首兴之所至的词 来得珍贵。
记得当年的辘轳井边,满地的落红凋零,也许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没有圆满的结局。但还 是不得不承认,“蓦地一相逢”,曾看见人间绝色,那是他心里无与伦比的美丽,因为短暂,而显 得更弥足珍贵。
人生就是如此:当事情发生的时候,是一部动作连续的电影,但当你回忆过去,往往只剩下 几个凄美的片段,甚至只是某个定格的画面。 那画面是静止的,但却无比清晰,你能清晰地记得 当时的背景,比如辘轳金井,比如落红满地,周遭的花花草草,那时的天阴天晴,都那么记忆犹 新。
而她,那个人站在灯火阑珊处,眼波流转地看着你,眸子里有晶莹的色彩,无论时光如何变 迁,哪怕到了人事全非,也丝毫不会褪色,不会从记忆里泯灭。 忘不掉的人和忘不掉的画面,是记忆里一颗浑圆的珍珠,它滚动到哪里,你的回忆就落到哪 里,惊起往事无数。
在记忆深处,纳兰还是一位“心事眼波难定”的少年,遇到她的时候,他和 她,谁都没有说话,但所有的心思,通过眼波互相传达了。情这个字,就是有这样的魔力,什么都 不用多说,你想的我全能了解。
可是相逢又能怎样,谁也拦不住离别,之后,她的心思还有谁能懂? “谁省,谁省,从此簟纹 灯影”,又只剩纳兰一人孤苦伶仃。 沈宛,字御蝉,也是一位难得的才女。
她的《选梦词》,许多人认为并不逊色于纳兰。他是 倾慕汉学文化的忧郁词人,她是聪慧有才思的汉家才女。
两个人一相逢,便志趣相投、互相 倾慕。 二人经历了不少曲折,才能在一起。
在朋友的帮助下,纳兰终于成功地纳沈宛为妾。这个 身份委屈她,但她并不介意。
而纳兰,此时已经三十而立,却因为突如其来的爱情,快乐得像个 情窦初开的少年。这些年来孤寂愤懑的情殇,终于因为红颜知己的陪伴,有了愈合的迹象。
但 是,他和她都没有想到,会有那样的灾难,隐隐地躲在幸福后面,只等杀个措手不及。 沈宛是汉族女子,因而恪守满族传统的明珠对这个儿媳十分不满,百般刁难,小两口婚后苦 多乐少。
更悲哀的是,不久之后,纳兰寒疾发作,在无限的遗恨中郁郁而终。 而沈宛的下落,最终也只成为一个扑朔的谜。
据传,沈宛生下了纳兰的遗腹子,取名富。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辘轳的诗句及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