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苏轼的为官的古文
千古风流话苏轼
苏轼,生于1037年,死于1101年,他的一生显赫又坎坷,大起又大落。1057年20岁的苏东坡中进士,得赴仕途。从此宦海沉浮,起落有声。曾先后被贬或被调至密州、徐州、湖州、汝州、常州、颍州、惠州、谵州等。如此的打击并没使他沉沦,他芒衣布鞋,躬耕荒野,筑房治屋,出没于荒郊阡陌,泛舟于月夜冷湖,纵情山水,放浪不羁。才高八斗、胸藏万卷的苏轼笑傲山水、寄情自然,那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旷达,显示的是宠辱不惊、特立独行的人生境界。
苏轼的一生创作颇丰,无论哪一方面都堪称大家,堪比宗师。散文方面,他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提起古代政论散文,没人敢忽视《六国论》,若论游记,《石钟山记》、《后赤壁赋》均是情景兼备的美文佳作。在词的创作上他使词彻底摆脱了“艳科”这一传统外衣,成为唯一可以和唐诗分庭抗礼的古代文学样式,代表作《赤壁怀古》、《明月几时有》至今仍家喻户晓。他擅长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绘画方面他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尊定了理论基础。同时,苏轼对医药、水利、饮食也有不可估量的贡献。毋庸置疑,苏轼是中华历史上难得的全才。
直到今天,各行各业的人们依然争相从苏轼的身上汲取着营养。更为重要的是,苏轼的人生态度已成为后代文人敬仰的范式:进退自如,荣辱不惊。
天才苏轼,大才苏轼。
2.苏东坡在杭州为官时赞美西湖的诗有那两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作者:【苏轼】 年代:【宋】 体裁:【未知】 类别:【未知】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湖上有水仙王庙。)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作者简介苏轼(公元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进士。
苏轼于神宗熙宁四年元七年(公元1071-1074)在杭州任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西湖,在杭州市西,周长十五公里,三面环山,东侧是冲积平原。湖中有苏堤、白堤,分水为里湖、外湖、后湖,以十景驰名中外。十景中的「苏堤春晓」即因苏轼而来。他在杭州任官其间,疏导了西湖,灌溉了民田千顷,并筑堤防洪,当地人即称之为「苏堤」。这一首作于熙宁六年(公元1073),是他题咏西湖的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共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三.赏析重点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题咏西湖的诗歌。这一天,诗人到西湖游览,最初,天色晴朗,阳光照射到湖面,水波闪动,非常好看。后来天色转阴,下起雨来,雨雾迷漫,山色朦胧,又别有一番情调。西湖正如那仪态万方的美人西子一样,无论是淡雅或浓艳的打扮,都恰到好处,美丽动人。前两句用白描和对比的方法,概括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所呈现的不同的美态。第一句描写晴天的湖光,第二句赞美雨天的山色,两句从刚晴又雨的具体情景着笔,把西湖迷人的面貌作了准确描绘。「潋滟」、「空蒙」等词用得极精当、传神。诗人这两句固然是写当日游湖时「初晴后雨」的眼前实景,但他没有平素对西湖详细的观察和别有会心的领略,相信很难这样提纲而总括其全。第三、四句,诗人用西施作比喻,巧妙地说明西湖在任何时候都不减丰姿。诗人心与景会,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联想到西施的「浓妆淡抹总相宜」,喻体(西子)和本体(西湖)之间,除了从字面上同有一个「西」字外,诗人的主要着眼点在于二者同具有天赋的自然之美,正因为如此,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浓妆也好,淡抹也好,都不改其美。以美人喻美景,新奇巧妙而又极富诗意。诗人利用想象中西施的美,来为西湖增色,所以西湖从此就得了「西子湖」的美名。全诗构思高妙,概括性强,把西湖晴雨皆宜的美景传神地勾勒出来。直到今天,人们到西湖也一定会想起苏轼这一首诗。
五、译文: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开始天气晴朗朗的,不大工夫竟阴了天,下起雨来。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于是诗人赞叹说: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3.苏轼在徐州莲华漏铭有怎样的为官之道
北宋熙宁十年(1077)四月,苏轼调任徐州知州。同年秋,到徐州不足半年的苏轼,就遇到了百年不见的黄河决口。面对汹涌而至的滔滔洪水,他没有丝毫copy的退缩,亲自指挥民众筑堤护城,他“结庐城上”,亲荷畚箕,三过家门而不入。在他的率领下,军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终使全城人免为鱼鳖,百姓欢声雷动,朝廷颁赐重奖。徐州这座故黄河边上的古老城市,历史上遭遇洪灾达200余次,无数次城毁屋塌,居民遭受灭顶之灾,惟独他以太守的身份率军民抗洪于城下。知
苏轼在徐州除了捍水抗旱、劝农耕桑等成就外,其首次成功地开发煤田,更是他在徐州建树的名垂千秋的历史功绩。徐州蕴藏丰富煤炭,但历来无人知晓,苏轼到任后,便不失时机地派人寻矿,终于在徐州西南五十里的白土镇发现了储量丰道富的煤田。他在历史上第一次歌颂徐州人民开采煤矿的壮丽诗篇《石炭并引》中写道:“彭城旧无石炭,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
4.苏东坡传中苏东坡的几次贬官年龄
第一章 概说 讲了他受历代文人欢迎、死后被封文忠公的谥号
第二章 出生在眉山
第三章 童年与青年
第四章 参加科举考试第五章 父子三人受重视
第六章 在凤翔做官 几个有关神鬼的小故事
第七章 王安石变法第八章 介绍王安石和苏轼的关系和故事第九章 苏轼受到弹劾
第十章 兄弟两人的感情
第十一章 在杭州做官时认识的诗人、名妓、高僧
第十二章 写抗暴诗
第十三章 修黄楼
第十四章 乌台诗案 逮捕与审判
第十五章 在东山居住为农
第十六章 写赤壁赋十七章 练瑜伽 炼丹
第十八章 浪迹天涯 四处同友人游玩
第十九章 太后恩宠
第二十章 苏轼的画
第二十一章 谦退 主动请求做小官
第二十二 章又到钱塘 搞水利 赈灾
第二十三章 为官之道 百姓朋友
第二十四章 又遭贬官
第二十五章 被贬岭南
第二十六章 过着仙人般的生活
第二十七章 被贬海南
第二十八章 回京途中去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苏东坡关于为官之道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