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赞美“大同”的诗词有哪些
1,只有人人爱国才能让我们生活在和谐统一的大家庭里,使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兴旺,人民生活越来越美好!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3.民生丰裕达三江国运昌盛,安邦有道通四海国威大振!
4.自信、自强、自立,乃立身之本;忠诚、廉洁、勤奋,为爱国之道!
5.新中国走过60年沧桑岁月,饮水思源,让我们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爱祖国,爱人民,爱我们的家园
天下大同,原是古代儒家宣扬的“人人为公”的理想社会,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思想底框。天下大同是孔子的理想,他讲“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中华民族应该亲如一家,情同手足。孔子也是世界华人的精神寄托和灵魂家园。孔子是华人文化的同根同祖同源。“大同 ”是“仁”的最终归途。
2.有关大同的古诗词
悬空寺:蜃楼疑海上,鸟道没云中.唐代贾岛: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北宋画家郭熙在比较五岳的山势特点时也说:泰山如坐,嵩山如卧,华山如立,衡山如飞,而常山如行.登恒山 金·元好问 大茂维岳古帝孙,太朴未散真巧存 乾坤自有灵境在,奠位岂合他山尊 椒原旌旗白日跃,山界楼观苍烟屯 谁能借我两黄鹄,长袖一拂元都门 .登恒山 汪承爵 云中天下脊,尤见此山尊.八水皆南汇,群峰尽北蹲.仙台临日迥,风窟护云屯.剩有搜奇兴,空怜前路昏.登恒山 陈培脉 上应天枢象北辰,众山环拱碧嶙峋.云霞隐见金银阙,昏旦盘旋日月轮.呼吸苍冥通一所,逍遥紫峤会群真.阳终阴始扶元化,朔漠长留太古春.氤氲雾霭拥危峦,象肖灵蛇势郁盘.望去神光凌斗极,飞来秀色落桑乾.龙潭云出千岩雨,虎口风生万壑寒.我欲摩崖登绝顶,扶摇何处觅青鸾.登恒岳 帝孙遥拜祖先封,太古混开化岳功.我欲登之凭展翅,回眸一瞥堕尘中.悬空寺 自在悬空无二寺,公输神木赖撑持.释香儒道同庐享,争看千年信者痴.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岩峦叠万里,诡怪浩难测.盘径百转势难跻,一线凌空尚有梯,缓步直缘青壁上,置身真与白云齐 乾坤自有灵境在,地位岂合他山尊.云冈石窟诗句:天教微雨为清尘,来看云冈万佛身.佛法虚无何足道,人民万古显精神.”。
3.有关"爱家乡,爱大同"的诗句,散文,诗歌等不超过50字
中国,中国,
壮丽的山河长江奔腾,昆仑巍峨。
共产党领导的崭新国家,
处处盛开社会主义花朵
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
中国,中国,
沸腾的山河前进的浪潮波澜壮阔。
新长征步伐无比坚定,
加快建设现代化的强国。
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
中国,中国,
不屈的山河,巍然屹立,气势磅礴。
英雄的人民严阵以待,
时刻准备消灭一切侵略者。
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
4.谁有天下大同的原文
《大道之行也》原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翻译: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
因此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 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理想社会。 《大道之行也》是出自西汉礼学家戴圣编著的《礼记》中的一篇散文。
此文是为阐明儒家思想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古人追求的“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模式。 此文首先概括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其次阐释了“大同”社会的理想模式;最后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进一步阐释“大同”。
全文节奏分明、变化有致、不拘一格,读来启人深思,鼓舞人心。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篇选自《礼记·礼运》。
《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由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的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四十九篇,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大道之行也》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中孔子的一段话,是为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孔子是因为生活在一个动荡不止、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一个理想社会,所以才有了这番言论。 整体赏析 主题思想 此文在阐明“大同”社会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大同”社会的美好前景。
这里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安居乐业,且各尽所能,这里寄托着儒家崇高的社会理想。 文中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
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乘,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总之,此文中所描述的理想社会,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社会的幸福憧憬。
虽然主观目的,只是论说礼仪、阐释古制、宣传儒家思想,但其中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理想,却是两千多年前的古代圣贤留给全人类的思想财富。读来启人深思,鼓舞人心。
戴圣(生卒年不详):西汉今文礼学“小戴学”的开创者。字次君。
梁(郡治今河南商丘南)人,又据《成安县志》为魏郡斥丘(今河北成安东南)人。官九江太守。
与叔父戴德俱学《礼》于后苍。宣帝时立为博士,参加石渠阁议。
时称“小戴”。圣授梁人桥仁、杨荣。
由是小戴有桥、杨氏之学。又曾选集古代各种礼仪的主要论述,编成《小戴礼记》即今本《礼记》。
写法特征 层次清晰,有条不素 此文的层次结构清晰明了,共可分为三层。 从开头到“讲信修睦”为第一层,它是对“大同社会进行纲领性说明。
从“故人不独亲其亲”到“不必为己”句,为第二层,此处为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最后为第三层,总括并定名为“大同”,全面具体地展现了古人关于人类社会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