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积累以“思乡”为主题的诗句
1、《静夜思》 (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望驿台》 (唐)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4、《南浦别》 (唐)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5、《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思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生.。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2.以故乡为主题的名句名篇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宋·李清照《菩萨蛮》[风柔日薄]。这两句大意是:故乡啊,你在哪里?除非醉得不省人事,才能把你忘记。这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李清照的家乡在山东济南,金人入侵后巳归属金国。清照随宋室南渡,丈夫去世后其身飘泊在浙江的金华、绍兴一带,晚景十分凄凉。这两句所表现的,是一种国破家亡的乡关之思。“故多何处是”不是一般的设问,而是饱含着作者血泪的痛切呼声。故乡,沦陷在敌人手里,收复无望,归去无期。李清照怀念故乡,白天黑夜都不能把故乡忘记。“忘了除非醉”正是以极沉痛的语盲,表现了这种时刻不能忘怀故乡的爱国之情。词人运用设问和从反面着笔的方法,加强了无比沉痛的感情色彩。
故溪黄稻熟.一夜梦中香。
唐·钱珝《江行无题一百首》其九十八。故溪:故乡的小溪。这两句大意是:故乡小河边的稻子也该黄熟了吧?晚上做梦,一夜都闻到稻香。全诗是:“万木已清霜,江边村事忙。~。这是触景思乡之作,诗人看到江边农民忙着秋收的景象.想到了故多。诗人并没有直言思乡,但从白天想到故乡的稻熟,夜间梦到故乡的稻香,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已不言而喻。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唐·李白《渡荆门送别》。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江北虎牙山对峙,如同门户。怜:爱。故乡水:指长江。李白青少年时生活在四川,长江自蜀东流,故称。这是诗人二十五岁出蜀,沿江东下,至荆门而作。这两句大意是:更觉故多山水的可爱,她恋恋不舍地一路做伴,不辞万里为我送行。本是诗人留恋故乡,却说故乡江水有情,万里相送。诗从对面写来,匠心别具;又赋江水以性灵,增加了艺术感染力。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这两句大意是;露水的洁白从今夜白露节开始,天下最明亮的月亮应是故乡的月亮。安史之乱中,杜甫携家至秦州,怀念弟弟及故乡亲人,写成此诗。本来露无夜不白,月何处不明?露白月明天下共一,并无差别。但由于诗人羁旅异乡,又时入白露,对时令、气候感受最深,故说“露从令夜白”;又因飘零孤独,心情黯淡,仰望他乡之月总觉得不如故乡之月明亮,故说“月是故乡明”。显然这是在客观景物中融进了诗人的主观情绪,由于心理的幻觉和感情的偏执,使诗人得出了不合科学道理却合乎艺术真实的结论。远离故乡的人们每当思乡的时候,都会想到“月是故乡明”的名句,引起心律的共振而首肯它的正确。写思乡和赞美故乡,常常引此名句。
3.鲁迅写的故乡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作者对“故乡”的感情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一般的感情,同时还是带有个人色彩的特殊感情。
在对“故乡”没有任何理性的思考之前,一个人就已经与它有了“剪不断,理还乱”的精神联系。童年、少年与“故乡”建立起的这种精神联系是一个人一生也不可能完全摆脱的。
后来的印象不论多么强烈都只是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发生的,而且不可能完全摆脱开这种感情的藤蔓。具体到《故乡》这篇小说中来说,“我”对“故乡”现实的所有感受都是在少年时已经产生的感情关系的基础上发生的。
“我”已经不可能忘掉少年闰土那可爱的形象,已经不可能完全忘掉少年时形成的那个美好故乡的回忆。此后的感受和印象是同少年时形成的这种印象叠加胶合在一起的。
这就形成了多种情感的汇合、混合和化合。这样的感情不是单纯的,而是复杂的;不是色彩鲜明的,而是浑浊不清的。
这样的感情是一种哭不出来也笑不出来的感情,不是通过抒情的语言就可以表达清楚的。它要从心灵中一丝一丝地往外抽,慌不得也急不得。
它需要时间,需要长度,需要让读者会慢慢地咀嚼、慢慢地感受和体验。这种没有鲜明色彩而又复杂的情感,在我们的感受中就是忧郁。
忧郁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和情绪,是一种不强烈又轻易摆脱不掉的悠长而又悠长的情感和情绪的状态。《故乡》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忧郁的美,忧郁是悠长的,这种美也是悠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