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梦"的诗句大全
1、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 唐 · 白居易《长恨歌》
译文:阴阳相隔已一年,为何你从未在我梦里来过?
2、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 唐 · 白居易《长恨歌》
译文:太真听说君王的使者到了,从梦中惊醒。
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宋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译文:人生犹如一场梦,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4、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 唐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译文: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5、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宋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
扩展资料
梦,也有梦想的意思。古人相信,做梦总要有原因的,王符就曾说“夫奇异之梦,多有收而少无为者矣”认为做梦总有原因可寻。做梦的原因已知的有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的原因,但即使是在人类已知的这两方面,人类依然无法解释梦形成的机制原理。
梦境中所形成的事件及场景来自于 人们已有的认知以及记忆,这其中记忆所包含的内容有视觉、听觉、触觉、感觉。人们梦境中所出现的所有这些元素都是基于记忆基础的。
中国是最早对梦进行研究的国家,早在弗洛伊德2000多年之前,我们就有一本关于梦的专著——《周公解梦》。但《周公解梦》里对于梦的解释并非是从科学的角度进行的。
基于当时的社会科学技术条件,这本书对于梦的解释具有相当大的历史局限性。其中将梦赋予能够解析人的未来祸福的能力,但是基于现今人类对于梦的认识逐渐科学,人们发现梦并不能预测人的未来祸福。这一观点最早出于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一书。
人在做梦时生理表现为眼球快速运动以及伴有梦话等。被人们广泛认同的是梦发生在人睡眠状态的浅睡眠状态。
梦,既真实,又虚幻,这属于心理,还是想象,人们至今还不能解释。
参考资料:梦-搜狗百科
2.形容春梦的诗句
作品名称《花非花》
创作年代 中唐
作品出处 《全唐诗》
文学体裁 杂言古诗
作 者 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
译文:像花而不是花,似雾而不是雾。
夜半来,天明去。
译文:像花而不是花,似雾而不是雾。
来如春梦几多时?
译文:来时像春梦一样能有多少时间?
去似朝云无觅处。
译文:去时又好似朝云散尽没有觅处。
扩展资料:
《白氏长庆集》中有《真娘墓》以及《简简吟》二诗,且二诗均为悼亡之作。此《花非花》诗与以上二诗同卷,编次其后。《花非花》诗大约与《简简吟》同时为同一目所作。据诗意,亦属往事虽美,却如梦如云,不复可得之叹。
文学赏析
白居易诗不仅以语言浅近著称,其意境亦多显露。这首“花非花”却颇有些“朦胧”味儿,在白诗中确乎是一个特例。
诗取前三字为题,近乎“无题”。首二句应读作“花──非花,雾──非雾”,先就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非花”、“非雾”均系否定,却包含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似花、似雾。因此可以说,这是两个灵巧的比喻。
苏东坡似从这里获得一丝灵感,写出了“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的名句。
苏词所咏为杨花柳絮,而白诗所咏何物未尝显言。但是,从“夜半来,天明去”的叙写,可知这里取喻于花与雾,在于比方所咏之物的短暂易逝,难持长久。
单看“夜半来,天明去”,颇使读者疑心是在说梦。但从下句“来如春梦”四字,可见又不然了。“梦”原来也是一比。这里“来”、“去”二字,在音情上有承上启下作用,由此生发出两个新鲜比喻。
“夜半来”者春梦也,春梦虽美却短暂,于是引出一问:“来如春梦几多时?”“天明”见者朝霞也,云霞虽美却易幻灭,于是引出一叹:“去似朝云无觅处”。
诗由一连串比喻构成,这叫博喻。它们环环紧扣,如云行水流,自然成文。反复以鲜明的形象突出一个未曾说明的喻意。
诗词中善用博喻者不乏其例,如《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之“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但这些博喻都不过是诗词中一个组成部分,象此诗通篇用博喻构成则甚罕见。再者,前一例用南箕、北斗、牵牛等星象作比,喻在“虚名复何益”。
后一例用烟草、风絮、梅雨等景象作比,喻在“借问闲悉都几许”,其喻本(被喻之物)都是明确的。而此诗只见喻体(用作比喻之物)而不知喻本,就像一个耐人寻思的谜。从而诗的意境也就蒙上一层“朦胧”的色彩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花非花
3.关于“梦美好”的诗句有哪些
1、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杜甫,《梦李白》
释义:夜晚我屡屡梦中见到你,可知你对我的深情厚意。
2、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宋·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释义: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
3、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宋·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释义:深夜梦回楼台朱门紧锁,宿酒醒后帘幕重重低垂。
4、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唐·皇甫松《梦江南·兰烬落》
释义:梦中是我久别的江南,正是青梅熟时,江南雨季,我独自在一艘船上,手握竹笛,和着船外那萧萧的夜雨尽情的吹奏,时而听见桥上驿亭边人语,操着那久违的乡音,诉说着难忘的故事。
5、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
释义: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
6、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宋·晏几道《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
释义:梦中走向了烟水迷蒙的江南路,走遍了江南大地,也未能与离别的心上人相遇。
7、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宋·陆游《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释义:下过雪的清晨,有清幽笳声响起,梦中所游之地,不知道是什么地方。铁
8、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李煜《浪淘沙令》
释义: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
9、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姜夔《鹧鸪天》
释义:里的相见总是看不清楚,赶不上看画像更加清晰,而这种春梦也常常无奈会被山鸟的叫声惊起。
10、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纳兰性德《菩萨蛮》
释义:梦是那么美好,不要催醒他,让他在美好的梦境中多转一转吧。
4.关于梦的诗句
一、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释义:人生犹如一场梦,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二、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译文: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zhidao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宋·辛弃疾《破阵子·回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
四、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答——清·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译文: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五、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译文: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
5.表达梦中相见的诗句有哪些
1.心期梦中见,路永魂梦短。——陆龟蒙《赠远》
翻译:心一梦中见,路永魂梦短。
2.扰扰陌上心,悠悠梦中见。——皎然《皎然》
翻译:纷纷扰扰陌上心,悠悠梦见。
3.刘曾梦中见,元向花前失。——白居易《晚归有感》
翻译:刘曾在梦中看见,元向花前失去。
4.道州一去应嫌远,千里思山梦中见。——苏辙《江州周寺丞泳夷亭》
翻译:道州一去响应嫌远,千里相思山梦中见。
5.无心却向梦中见,千万人中何处传。——李新《跨鳌集》
翻译:无心却向梦中见,千万人中什么地方传。
6.柳惊花困芳心乱,蝶思莺情梦中见。——沈愚《邵氏诗词库》
翻译:柳花芳心里混乱困扰惊,蝴蝶想莺情梦中见。
7.梦中忽见别时容,步上高堂言未终。——乌斯道《丁孝子诗》
翻译:梦中突然见到分别时容,步上高堂说还没有结束。
8.梦中见绿觉始知,索我亦赋梦绿诗。——杨基《梦绿轩》
翻译:梦中看到绿色觉这才知道,要我也赋梦见绿诗。
6.关于千帆的诗句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云共千帆舞, 浪淘万里沙。
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
坐阅千帆,空竞万里波涛。
万里通槎汉,千帆下漕舟。
千帆万帆来,尽过门前去。
一笛破寒渚,千帆凑夕阳。
山映南徐暮,千帆入古津。
西江运船立红帜,万棹千帆绕江水。
流落千帆侧,追思百尺巅。
南堂独有西南向,卧看千帆落浅溪。
千帆日助江陵势, 万里风驰下濑声。
晚色千帆落,秋声一雁飞。
去远千帆小,来迟独鸟迷。
照还生,千帆起,玉绳低,枕上莺声晓。
檐外千帆背夕阳,归心杳杳鬓苍苍。
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
千帆忽见及,乱却故人船。
故里千帆外,深春一雁飞。
7.关于“中国梦劳动美”的诗句有哪些
1.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2.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3.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其三 晋·陶渊明4.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5.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蚕妇》宋·张俞6.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悯农》唐·李绅7.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农家望晴》唐·雍裕之8.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乡村四月》宋·翁卷 白话译文农民终年没有闲暇,到了五月加倍繁忙。
夜里吹来暖暖南风,地里小麦盖垄熟黄。妇女用筐挑着食物,孩子提壶盛满水汤。
相伴到田里送饭食,男人劳作在南山冈。脚被地面热气熏蒸,背烤着火辣的阳光。
精疲力竭不觉酷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又见一位贫苦农妇,抱着孩子跟在人旁。
右手拿着捡的麦穗,左臂挂着一个破筐。听她回头述说家境,听的人都为她悲伤。
为了缴税家田卖尽,靠捡麦穗填充饥肠。如今我有什么功德,从来没有种田采桑。
一年俸禄有三百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想到这些暗自惭愧,整日整夜念念不忘。
创作背景《观刈麦》是作者早期一首著名讽谕诗。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5年)至元和二年(806年)间,是白居易任陕西盩厔(今陕西省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
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
作品鉴赏 这首诗叙事明白,结构自然,层次清楚,顺理成章。诗一开头,先交代背景,标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
接着写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随后就描写青壮年农民在南冈麦田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
写到此处,这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已经有力地展现出来。接下来又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贫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
她要来拾麦的原因是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缴纳官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赋税的繁重。
繁重的赋税既然已经使贫妇人失掉田地,那就也会使这一家正在割麦的农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
强烈的讽谕意味,自在不言之中。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这段抒情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白居易写讽谕诗,目的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在这首诗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农民和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作鲜明对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谓用心良苦。
白居易是一位最擅长写叙事诗的艺术巨匠。他的叙事诗能曲尽人情物态,把其中所叙的事件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
而且,他的叙事诗里总是有着心灵的揭示,因而总是蕴含着感情的。在《观刈麦》里,他虽然着墨不多,但是却把割麦者与拾麦者在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痛苦的生活情景,描写得生动真切,历历如画。
不仅写了事,而且写了心,包括作者本人的心和劳动人民的心。诗人的心弦显然是被耳闻目睹的悲惨景象振动了,颤栗了,所以才提起笔来直歌其事,所以在字里行间都充满对劳动者的同情和怜悯。
像“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这样的诗句,里面包含着作者无限的同情之感与怜悯之意。因而这首《观刈麦》在叙事当中是有着作者情的渗透、心的跳动的,作者的心同他所叙的事是融为一体的。
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在真实地写劳动人民之事的同时,还能够真实地写出劳动人民之心,尤其是刻画出劳动人民在某种特定情况下的变态心理,深刻地揭示诗的主题。《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的是卖炭老人为衣食所迫而产生的变态心理。
《观刈麦》中的“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同样也是一种变态心理。这类描写把劳动人民之心刻画入微,深入底蕴。
诗中写事与写心的完美统一,较之一般的叙事与抒情的统一,更能震撼人心。白居易又是运用对比手法的能手。
他在诗歌创作中,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这首诗在写了农民在酷热的夏天的劳碌与痛苦之后,诗人同样也联想到自己,感到自己没有“功德”,又“不事农桑”,可是却拿“三百石”俸禄,到年终还“有余粮”,因而“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