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好诗词中的藏经阁为什么不能用
一些唐诗明白如话,为什么总能让人觉得意蕴无穷呢?
题主的逻辑似是:大白话般的诗,和意蕴无穷是相对的?
其实未必啦。
实际上,中国古人认为质朴简单少修饰而有意蕴,反而是功力体现呢。
而且意蕴和辞藻,其实没有必然关系。
汉时,比如《古诗十九首》,大多是大白话。
看看这些句子: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包括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包括曹植《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干,今日相乐,皆当喜欢。
都是明白如话,但有味道吧?
因为诗歌,最早其实都不太重视修饰。《诗经》那些思无邪的句子,细看都是聊天一般,但文约意广。
所谓炼字炼句,真正的大宗师是曹植。但对他的态度,有个反复。
钟嵘认为曹植“起调多工”(“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精心炼字(“惊风飘白日”,“朱华冒绿池”),对句工整(“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音调谐协(“孤魂翔故城,灵柩寄京师”),结语深远(“去去莫复道,沉忧令人老”)。曹植是有意识在修饰,所以钟嵘要说曹植的出现,是“譬人伦之有周孔”了。
但后来的时代,却有点返朴归真,觉得陶渊明这样少修饰的好。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比如清朝王夫之就认为,从返朴归真的角度,曹丕的《燕歌行》极好,但钟嵘认为“率皆鄙质如偶语”,太粗鄙啦,不好。
说以上这些,只是想证明:
好的诗歌,意蕴和辞藻未必成正比。比如《古诗十九首》,比如陶渊明,比如曹丕《燕歌行》,都是质朴而有意蕴的好诗。所谓辞藻和意蕴成正比,讲究词采华茂,是钟嵘时期的看法,后来就不流行了。
所以,大白话和意蕴,没有必然联系啦。
说回题主说的几句诗。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简单勾勒情景,画面感、声音和情境都有了。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同样是情境描述,如画。
都很质朴,其意蕴好在哪儿呢?
画面感,通感。
搬我另一个问题的答案了。如何写出画面感强烈的文字?从哪些方面入手锻炼?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马致远
虽然是元曲,但这就是典型。明白如画。看手段:没有叙述,没有评论,十一个名词的物象陈列,就勾勒出来了。
中国古诗里,素来有此传统:物象陈列,勾勒画境。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因为他擅长这么写: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没有多余叙述和评论,精确描绘景象。
这是中国诗歌的重要手法:
少议论,少抽象,多用具象名词,把能够作为符号的意象,大量陈列。
不信,看温庭筠最著名的这首《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从头到尾,都是绵密的意象陈列,颜色和图案的交叠。运用形容词时,着重色彩、质感、其他可以诉诸感受的事物。
2.有关青楼的诗句有哪些
1.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原指唐人韩君平,他在安史之乱中与妻子柳氏失散。战乱之后,他不知道妻子是否还活着,更不知道她在哪里、是否改嫁?于是请人带了一袋黄金和一页诗文去寻访妻子的下落。
而与丈夫失散若干年之后的柳氏已经削去头发作了尼姑,呜咽之余回信是一首《杨柳枝》:“杨柳枝,芳菲节,所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后有以章台柳比喻妓女
2. 欢寝方浓,恨鸡声之断爱;?
思怜未洽,叹马足以无情。?
使我劳心,因君减食;?
再期后会,以结齐眉。
长安名妓刘国容,国色天香,才思敏捷,常与诗人们迭吟递唱。她与新科进士郭昭述情浓似酒,离别时赠情郎的一首短诗。
虽写离别,但却是何等风光旖旎。
3.遣怀 作者:唐·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此追忆扬州岁月之作。杜牧于文宗大和七年至九年(833-835)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府任推官,转掌书记,居扬州。当时他三十一、二岁,颇好宴游。从此诗看,他与扬州青楼女子多有来往,诗酒风流,放浪形骸。故日后追忆,乃有如梦如幻、一事无成之叹。
小杜也算是唐诗人中的风流才子
表面放荡不羁,留连胜色,可其实他诗忧国忧民吧。
他另一首写歌女的诗: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这说到后庭花,不得不说南朝陈后主的贵妃张丽华,她本是歌妓出身,发长七尺,光可鉴人,陈后主对她一见钟情,据说朝堂之上,还常将其放在膝上共商国事。当时杨坚正积蓄兵力,有夺取天下之心,而陈后主并不在意,还整天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陈后主在光照殿前,又建“临春”、“结绮”、“望仙”三阁,自居临春阁,张丽华住结绮阁,龚孔二贵妃同住望仙阁,整日只作饮酒赋诗之事。
陈后主曾做一首《玉树后庭花》: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5.白居易的《琵琶行》里亦有几句: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倒像是写青楼女子的一生。
6.李贺的将进酒里有:
琉璃钟,琥珀浓, 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 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 皓齿歌,细腰舞。
(可用作青楼酒宴描写)
7.淫词滥调:
幸因今日,得睹娇娥。眉如初月,目引横波。素胸未消残雪,透轻罗。朱含碎玉,云髻婆姿。
两眼如刀,浑身似玉,风流第一佳人。及时衣着,梳头京样,素质艳丽青春。善别官商,能调丝竹,歌令尖新。
十指如玉如葱,凝酥体雪透罗裳里。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以上虽然恶俗,有点低级趣味,但可用作青楼女子描写的说。
以上是本人平时积累和刚刚的寻找,希望能帮上忙。。。
其实应该还蛮多的,你可以多找找那些经常留连青楼的诗人、词人的作品。
3.关于会友的诗句
1.朋友之间,要紧的是相知,相知者彼此都有了解之谓也。(梁漱溟)
2.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鸭脚虽百个,得之诚可珍.(欧阳修)
3.说尽向来无限事,相看摩捋白髭须(唐·张籍)
4.落日见秋草,暮年逢故人(唐·李端)
5.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唐·杜甫)
6.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
7.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唐·王勃)
8.丈夫会应有知已,世上悠悠安足论(唐·张谓)
9.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唐·李贺)
10.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晋·葛洪)
11.同声自相应,同心自相知(晋·傅玄)
12.向你的朋友学好,对着你的影子整装(蒙古族)
13.行同趋同,千里相从;行不合趋不同,对门不通(淮南子)
14.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几人?(唐·白居易。
4.关于爱晚亭的诗句
有一首唐代杜牧的山行,就是关于关于爱晚亭的诗句。
山行 唐代: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爱晚亭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一,位于湖南省岳麓山下清风峡中,亭是在乾隆年间,由当时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创建的,本名“红叶亭”,又称“爱枫亭”,后来改为“爱晚亭”。与安徽的醉翁亭、杭州湖心亭、北京陶然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
扩展资料: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深秋时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第二句“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
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_山行
5.关于耕读的诗句
《耕读轩》
元代 王冕
路逢谁家子?背手牵黄犊。
犁锄负在肩,牛角书一束。
辄耕且吟诵,息知阴坐乔木。
南山豆苗肥,东皋雨新足。
凉气满郊墟,书声出茅屋。
古来贤达人,起身自耕牧。
买臣负薪歌,倪宽带经读。
寄语少年徒,行当踵前躅。
《耕读堂诗》是
宋代 项安世
朝鹜兮吾畴,道象舒兮鸦疾。
暮飘兮吾帷,风喧兮雨密。
蓑衣兮台冠,雪炬兮萤祑。
田丁兮学丁,耦歌兮侪习。
米甘兮蔬旨,道腴兮仁实。
养送兮无憾,俯仰兮有适。
尧汤兮吾辟,岂吾欺兮伊稷。
《读山海经·其一》
南朝 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版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观村童戏溪上》
宋代 陆游
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
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
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
《淳熙戊戌在家聚徒期以秋冬随子赴任作诗二绝》
宋代 孙介
此去相从有半年,分携权恐在暮秋天。
若能早夜四精进,他日生涯胜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