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连仄诗句

1.律诗、绝句中后三字为三连仄,可以吗

三仄尾是诗词术语,一般是指一句诗中后三字为仄声的话便为三仄尾。 对于“三仄尾”是否合律,仍在争论中,目前尚无定论。但我们读唐诗,唐人是并不绝对避“三仄尾”的,即使到清代,虽对律诗格律要求严,但认为“平平仄仄仄”是拗律句。

可以出现三仄尾,但是对句要拗救。(对于三仄尾,个人观点是:一,初学者不宜先学拗律,故最好是先学律诗正格;二,用三仄尾不为出律,但对句宜严格按要求。三,三仄尾类的拗句最好用于表示拗怒类感情或提起读者注意处。)

1.出句:平平仄仄仄。对句通常是:通仄仄平平。 例句:王湾“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山”、“星临万户动,月傍九宵多”;李白“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岑参“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卢伦“殷勤报贾傅,莫共酒杯疏”、“今来部曲尽,白首过萧关”;李颀“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张谓“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崔颢“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孟浩然“崔途迹未朽,千载揖清波”;皮日休“何时石上月,相对论逍遥”;刘禹锡“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赵嘏“星星一镜发,草草百年身”;许浑“僧归下岭见,人语隔溪闻”;韦应物“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等等,不赘列。

2.出句:仄平仄仄仄。对句则有二说。 一是,由于出句是大拗,故以对句尾三字“三平”救。对句便是:通仄平平平。 例句:沈佺期“四蹄碧玉片,双眼黄金瞳”;韦应物“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此种句法前人称双拗。如,杜甫“欲陈济世策,已老尚书郎。”方回评:“济世策三字皆仄,尚书郎三字皆平,乃更觉入律。”纪晓岚云:“此亦双拗,乃济、尚二字回换,非三平、三仄之谓。” 二是,清代董文涣《声调四谱》中说:“若再拗首字为‘仄平仄仄仄’句,或又三四拗救为‘仄平仄平仄’句,则拗极矣。而下句则断断用‘平仄仄平平’不可易也。”则对句是:平仄仄平平。例句:祖咏“楚山不可极,归路但萧条”。 其次,看出句仄起式(指第二字仄)。三仄尾,则会出现四仄:平仄仄仄仄;五仄:仄仄仄仄仄。对句当以第三字平声救,为:通平平仄平。 四仄如:杜甫“幽意忽不惬,归期无奈何”、“南雪不到地,青崖沾未消”、“行色递隐见,人烟时有无”、“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小雨夜复密,回风吹早秋”、“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摧折不自守,秋风吹若何”、“春宅弃汝去,秋帆催客归”、“鹰隼亦刷子猛,乌鸢何所蒙”;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岑参“终岁不得意,春风今复来”;许棠“闲赏步易远,野吟声自高”;李商隐“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等等。 五仄如:杜甫“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悄悄素浐路,迢迢天汉东”、“乱后碧井废,时清瑶殿深”;李白“待月月不出,望江江自流”;王昌龄“响发调尚苦,清商劳一弹”;贾岛“此地际会夕,当时雷雨寒”;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等等。

2.描写天都峰的诗句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唐代:李白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

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馀踪。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

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

凤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

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

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

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释义:

黄山高耸四千仞,莲花攒簇三十二峰。

丹崖对峙夹石柱,有的像莲花苞,有的像金芙蓉。

忆往昔,我曾登临绝顶,放眼远眺天目山上的老松。

仙人炼玉的遗迹尚在,羽化升仙处还留有遗踪。

我知道今天你要独往黄山,也许可以和温伯雪相逢。

为采撷精华辞别五岳,攀岩临穴,经历艰险千万重。

归来闲居白鹅岭上,渴了饮丹砂井中水。

凤凰叫时我即来,你要准备云霓车驾一起游览天宫。

来往陵阳仙山东,行走在芬芳的桂树丛中。

回曲溪流十六渡,青山如嶂立晴空。

以后我还会时常来访问,乘着弓桥步入彩虹中。

扩展资料:

天都峰位于黄山风景区内莲花峰东南133°,与莲花峰直线相距1150米,北望莲花峰,东连钵盂峰,为36大峰之一,海拔1829.5米。列为黄山第三高峰。

天都峰,峰体拔地摩天,险峭峻奇,是黄山群峰之中最为雄伟壮观,最为奇险的山峰。其雄伟博大之气势,虽然高度不及莲花峰和光明顶,但卓立地表,在黄山群峰中,最为雄伟壮丽,尽管海拔不是最高,但绝对堪称“黄山第一峰”。

3.关于平仄的诗句

对联与律诗一样,是讲究格律的,对联的平仄就是格律的一部分。

对联的格律,简称为联格或联律,就是对联在内容、词性和声律三个方面的规则,从广义上来说,实质上涵盖了对联的所有六个要素,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意境相容,用当前时髦的方式来概括,叫“六相”(^-^)。“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讲的是对仗方面的问题。

“内容相关,意境相容”实质上是立意、意境方面的问题。这两方面的内容,将在后面的各讲中由学堂其他老师逐一介绍。

而平仄相谐,则是我们第一次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即从声律、音韵方面对联句提出要求,目的是使对联更具音韵美与和谐美。下面我将从两个方面对平仄理论加以介绍:一、什么是平仄?怎样辨别平、仄声?古、今音平仄有何异同?二、对联联句中平仄声的分布规律或规则是什么?或者说,如何排列平仄声,才能使联句具有琅琅上口、抑扬顿挫的美感?一、什么是平仄?怎样辨别平仄声?要了解什么是平仄,首先要了解新旧四声。

新四声也就是现代普通话所分的四个声调,即阴平(比如:央)、阳平(比如:羊),上声(比如:养)、去声(比如:样)。而古汉语则将汉字分为平、上、去、入四个声调。

需要说明的是,古汉语中的入声字在现代汉语的普通话里已经不存在,但却常见于南北方部分方言中,比如山西、江浙、min南、潮州、广东话、湖南话等等。现代汉语普通话里没有入声字,古汉语中的入声字分布在新四声的各个声调里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联友经常问到的,一些联句中明明某个地方本来应该用仄声的,句中却用了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属阴平或阳平的字,因为这个联句用的是古韵,那个平声字在古汉语里往往读入声。

比如“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拍”在现代汉语中读一声,也就是阴平,但在古汉语则是入声字,属仄声。至于现代汉语中哪些字属古汉语的入声,大家可以参考《平水韵部》、王力先生的《汉语诗律学》和郭锡良先生的《汉字古音手册》以及唐作藩先生的《上古音手册》,其次闭克朗先生的《入声》、周秉均先生的《古汉语纲要》等著作,这里就不赘述了。

那么,什么是平仄呢?平仄本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所谓平声,在音韵上表示没有升降的字音,而仄,按字典释义,就是不平的意思,也就是表示有升降的字音。 当前对联的格律应用上,并存着两套平仄系统:一是今音,即以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新四声作为划分平仄的依据。

在以今音为基础的诗歌和对联的格律应用中,把新四声的阴平和阳平(第一、二声)称为平声,上声和去声(第三、第四声)称为仄声。二是古音。

古汉语中的平声字包括现代汉语中的第一、二声中的大多数(现代汉语中其他的阴平、阳平字多由古汉语中的入声字演变过来的);仄声,包括上、去、入声。

4.含有“三”的诗句有哪些

含有“三”的诗句有:

1、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宋·邵康节《山村咏怀》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唐 · 杜甫《春望》

3、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唐 · 杜甫《八阵图》

4、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 魏晋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5、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唐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6、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唐 · 杜甫《蜀相》

7、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唐 ·颜真卿《劝学诗》

8、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 唐 · 白居易《暮江吟》

9、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宋 · 卢梅坡《雪梅·其一》

10、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 唐 · 白居易《琵琶行》

1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唐 · 李白《望庐山瀑布》

1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唐 ·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1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唐 ·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4、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 唐 · 白居易《观刈麦》

15、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 唐 · 李峤《风》

5.关于莲的诗句

描写莲的诗句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青阳渡》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芙蕖》晋·陆云

绿房含青实,金条悬白璆。俯仰随风倾,炜晔照清流。

《采菱诗》南北朝·江淹

秋日心容与,淡水望碧莲。紫菱亦可采,试以缓愁年。参差万叶下,泛漾百流前。高采溢通壑,香气丽广川。歌出棹女曲,舞入江南弦。

《采莲曲》梁元帝

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

《夏歌》南朝·梁·萧衍

江南莲花开,红花覆碧水。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6.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律诗绝句中,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平仄须

关于律诗的平仄,相传有这样一个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 分明."这是指七律(包括七绝)来说的.意思是说,第一、第三、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至于 第七字呢,自然也是要求分明的.如果就五言律诗来说,那就应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这个口诀对于初学律诗的人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简单明了的.但 是,它分析问题是页全面的,所以容易引起误解.这个影响很大.既然它是不全面的,就不能不予以适当的批评. 先说"一三五不论"这句话是不全面的.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中,第一字不能不论,在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 中,第三字不能不论,否则就要犯孤平.在五言"平平仄平仄"这个特定格式中,第一字也不能不论;同理,在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这个特定格式中,第三字也不能不论.以上讲的是五言第一字、七言 第三字在一定情况下不能不论.至于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在一 般情况下,更是以"论"为原则了. 总之,七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三个字不论,平脚的句子只能有两 个字不论.五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两个字不论,平脚的句子只能有一 个字不论."一三五不论"的话是不对的. 再说"二四六分明"这句话也是不全面的.五言第二字"分明"是对的,七言第二四两字"分明"是对的,至于五言第四字、七言第 六字,就不一定"分明".依特定格式"平平仄平仄"来看,第六字 并不一定"分明".又如"仄仄平平仄"这个格式也可以换成"仄仄 平仄仄",只须在对句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就是了.七言由此类推."二四六分明"的话也不是完全正确的. 所谓的犯三忌是在五言的最后三个字和七言的前三个字 这才犯忌 平平平仄仄和仄仄仄平平是基本格律,没有错误。

7.关于“拗救”

在格律诗中,不论是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也不论是上句还是下句,凡是句子中的平仄安排不合格律的,这个句子就称为拗句,句中不合格律的字称为拗字。拗句有时可以采取补救的办法,就是在本句或邻句中,改变其他字的平仄安排,这种方法称为拗救。凡经过拗救的句子,就算合律。拗救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 当句救

当句救是指在出现拗句的本句的适当地方,选一个字,把这个字的平仄作相应的改变,使全句读起来声调仍有高低,不会由于出现拗句

而影响声律的和谐。但必须注意这个补救的字,不能用在句末。例如

李白的五律《宿五松下荀妪家》,其颈联为“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其格律安排应该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出句完全合律,而对句第一字应平声,现在用了仄声“月”字,如果不救,就成了“仄平仄仄平”犯了孤平,因此第三字必须改为平声,现在用了平声字“明”,对句变成了“仄平平仄平”,就合律了。

又如杜甫的《后至》中:“远在剑南思洛阳”本句应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字应平而用了仄声,如果不救,就成了“仄仄仄平仄仄平。”犯了孤平。现在补救,第五字应仄,改为平声字“思”,就成了“仄仄仄平平仄平”。不拗了。

另一种在出句中自救的方法,被成为特定的平仄格式。如七言中的

“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型中,可以使用另一种格式即“仄仄平平仄平仄”。其特点是将五六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如张籍的七绝《凉州曲》

的第二首中后两句“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其出句本来应该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其第六字应仄,现在用了平声字“恩”

为了补救,将应平的第五字改为仄声“主”字,成了“仄仄平平仄平仄”。又如五言诗的“平平平仄仄”句型中,可以使用另一种格式即“平平仄平仄”,如杜甫的《月夜》,尾联是“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出句应该是“平平平仄仄”现在第四字用了平声字“虚”,那么应平的第三字改为仄声字“倚”,成了“平平仄平仄”,但这里必须注意,七言的第三字和五言的第一字必须是平声,不再是可平可仄了。这种格式在唐宋的律诗中是很常见的。是一种特定的平仄格式。

(二) 对句救

所谓对句救,就是当句中出现拗字,而在本句中没有条件补救时,便

在下一句的适当位置进行补救。例如唐代温庭筠的五律《商山早行》

中的颈联,“榭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此联的平仄应该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现在上联第三字应该平声处,却用了仄声字“落”,

成了拗句,对句第一字本来可平可仄,现在用了仄声字“枳”,如果

不救,就犯孤平。所以必须改为平声字,一个“明”字,既救了本句也救了上句。这种情况在唐诗中是累见不鲜的,我们不再举例了。

(三) 半拗句可救可不救

杜甫的《寄杜位》中“逐客虽皆万里去,悲君已是十年流”其平仄

应该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下句平仄对,而上句第五字应平,却用了仄声“万”,而上下句都没有救,以至造成仄声三字尾。又如韦应物的五律《淮上喜逢故人》中的颈联,“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按格律应该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出句第三字应平,却用了仄声“一”,造成三连仄,同样上下句都没有救。由此可见,凡诗句由于内容需要,而出现拗句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固然可以在本句或下句采取补救,但如果受字面限制,也不必勉强去救。

8.【试析,诗词平仄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诗词格律】

词中没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具体平仄要求需要查询《词谱》律诗的格律如下: 律诗的格律讲起来太复杂了.有意者可购余浩然著《格律诗词写作》学习一下,王力的《格律诗词》听说也不错.简单说一下吧,关于平仄、韵,请参阅本人前几篇博文或别的资料. 七言律诗: 1.基本句式: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2.不论:“一、三、五不论”就是指每句的第一、三、五个字平仄都无所谓,但这句话是有问题的,或者说是不全对的.第一个字的平仄固然可以不论,但第三个字不论的时候要注意避“孤平”;第五个字不论的时候要避免出现“三连平”或者“三连仄”. 3.粘:次联第一句的第二个字要和上联第二句的第二个字平仄相同. 4.对仗:除首联和尾联,基本要求每联对仗. 5.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韵时不对仗,不押时对仗.不能平仄通押.长律有中途换韵情况. 6.拗救:出现拗句时一般要“救”,但多数拗句也有单独使用的情况.不详述. 7.对:平仄要求联内相对,联间相粘 五言律诗: 1.基本句式: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2.不论:“一、三不论”就是指每句的第一、三个字平仄都无所谓,但这句话是有问题的,或者说是不全对的.第一个字不论的时候要注意避“孤平”;第三个字不论的时候要避免出现“三连平”或者“三连仄”. 3.粘:同七言律. 4.对仗:同七言律. 5.押韵:同七言律. 6.拗救:同七言律. 7.对:同七言律.。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三连仄诗句

诗句

关于例外的诗句

阅读(43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例外的诗句,内容包括类似"逆天,尚有例外,逆吾,绝无生机"的诗词句,形容例外的成语,关于例外的成语。1. 我若成佛,天下无魔;我若成魔,佛奈我何 2.逆天,尚有例外。逆吾,绝无生机 3.天若赐我辉煌 我定比天张狂 4.别在我坟前哭,弄脏

诗句

关于登高咏怀的诗句

阅读(268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登高咏怀的诗句,内容包括有关登高咏怀的诗句小学是课本里有没有描写,请写出连续两句登高咏怀的诗句,关于登高的诗句。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

诗句

关于哈尔滨冰雪乐趣的诗句

阅读(39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哈尔滨冰雪乐趣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冰雕雪塑的诗词,用一句诗形容哈尔滨冬季冰天雪地的景象,关于冰雪大世界的诗歌。冰雕雪塑赋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冰雪悠久,源远流长。上苍厚爱,惠顾北方。逢冬降雪,纷纷扬扬。楼披素彩,树着银

诗句

关于敬师酒的诗句

阅读(59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敬师酒的诗句,内容包括敬师爱师的诗句或长句,有关杜浦写酒的诗句,关于敬师爱师的名言。务学不如务求师。-----杨雄圣人无常师。-----韩愈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司马光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吕不韦教

诗句

关于花季的诗句

阅读(87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花季的诗句,内容包括描写花季的歌词或句子,求写青春花季的诗词、易懂、富有哲理性,有没有什么关于青春和花季的诗,推荐下。童年 花季 青春 (一) 如果童年能再长一点如果童年能再长一点那我们还能依偎在暖风中忘记不愉快

诗句

关于虎皮兰的诗句

阅读(344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虎皮兰的诗句,内容包括赞美虎皮兰的古诗,虎皮兰的诗词,虎皮兰的诗词。《五绝·虎皮兰》现代: 佚名双刃白光闪,剑锋直冲天。终生为净化,肝胆写忠篇。2.《虎尾兰》现代: 佚名春意盎然身披绿衣衫我是利箭指云端我

诗句

关于懂礼貌的古诗句

阅读(123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懂礼貌的古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文明礼仪”的诗句,关于礼仪的古诗句,关于礼貌的古诗。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2、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孟子.离娄下》

诗句

关于书写缘分的诗句

阅读(42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书写缘分的诗句,内容包括书写缘分的诗句,书写缘分的诗句,书写缘分的句子。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他去寻找光明.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得不到的东西永远是最好的. 萤火之光岂能与日月争辉. 两种生活

诗句

关于月的诗句初高中

阅读(55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月的诗句初高中,内容包括人教版初高中必备古诗词中带月字的诗句,高中必读关于月的诗句,初中描写带月的诗句。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诗句

关于秋天秋叶流水的诗句

阅读(146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秋天秋叶流水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秋天落叶流水的诗句,关于秋天落叶流水的诗句,关于秋天落叶的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李峤《风》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叶

诗句

关于写枣的诗句

阅读(37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写枣的诗句,内容包括形容红枣的诗句,描写大枣的诗句,关于红枣的诗句。1. 银地无尘金菊开,紫梨红枣堕莓苔。2. 白露皱红枣,西风摆老荷。3. 秋来红枣压枝繁,堆向君家白玉盘。4. 小枣金丝系万方,乐陵根抵

诗句

关于下雨搞笑的诗句

阅读(93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下雨搞笑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下雨的搞笑诗句,关于下雨的搞笑诗句,关于埋怨下雨的搞笑诗词。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出自《春夜喜雨》唐代:杜甫释义: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

诗句

关于喜欢运动的诗句

阅读(218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喜欢运动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我爱运动的古诗,关于“运动”的诗句,关于体育运动的名言和诗句。来啊~ 快活啊,,,反正有 大把时光.打球篇 唐 蔡孚德阳宫北苑东头,云作高台月作楼.金锤玉蓥千金地,宝杖雕文七宝球.窦融一家三尚主

诗句

关于月有阴的诗句

阅读(61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月有阴的诗句,内容包括形容春宵的诗句,描写春宵的诗句,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谁的诗。《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苏东坡的诗词,以风格豪放、气势雄浑、激情奔放

诗句

关于例外的诗句

阅读(43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例外的诗句,内容包括类似"逆天,尚有例外,逆吾,绝无生机"的诗词句,形容例外的成语,关于例外的成语。1. 我若成佛,天下无魔;我若成魔,佛奈我何 2.逆天,尚有例外。逆吾,绝无生机 3.天若赐我辉煌 我定比天张狂 4.别在我坟前哭,弄脏

诗句

关于登高咏怀的诗句

阅读(268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登高咏怀的诗句,内容包括有关登高咏怀的诗句小学是课本里有没有描写,请写出连续两句登高咏怀的诗句,关于登高的诗句。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

诗句

关于哈尔滨冰雪乐趣的诗句

阅读(39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哈尔滨冰雪乐趣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冰雕雪塑的诗词,用一句诗形容哈尔滨冬季冰天雪地的景象,关于冰雪大世界的诗歌。冰雕雪塑赋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冰雪悠久,源远流长。上苍厚爱,惠顾北方。逢冬降雪,纷纷扬扬。楼披素彩,树着银

诗句

关于敬师酒的诗句

阅读(59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敬师酒的诗句,内容包括敬师爱师的诗句或长句,有关杜浦写酒的诗句,关于敬师爱师的名言。务学不如务求师。-----杨雄圣人无常师。-----韩愈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司马光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吕不韦教

诗句

关于花季的诗句

阅读(87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花季的诗句,内容包括描写花季的歌词或句子,求写青春花季的诗词、易懂、富有哲理性,有没有什么关于青春和花季的诗,推荐下。童年 花季 青春 (一) 如果童年能再长一点如果童年能再长一点那我们还能依偎在暖风中忘记不愉快

诗句

关于虎皮兰的诗句

阅读(344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虎皮兰的诗句,内容包括赞美虎皮兰的古诗,虎皮兰的诗词,虎皮兰的诗词。《五绝·虎皮兰》现代: 佚名双刃白光闪,剑锋直冲天。终生为净化,肝胆写忠篇。2.《虎尾兰》现代: 佚名春意盎然身披绿衣衫我是利箭指云端我

诗句

关于懂礼貌的古诗句

阅读(123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懂礼貌的古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文明礼仪”的诗句,关于礼仪的古诗句,关于礼貌的古诗。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2、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孟子.离娄下》

诗句

关于军人报效祖国梦想的诗句

阅读(252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军人报效祖国梦想的诗句,内容包括军人报效国家的诗词,关于当兵的梦想的唯美句子,关于想当兵梦想的诗句。关于“当兵的梦想”的唯美句子有:卫国从军志不变,英姿飒爽做兵雄,不求杠杠和星星,真心为民爱国情,从军之路降行,愿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