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吴越文化的诗词有哪些
第一首:《题临安邸》
作者:林升
朝代:南宋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第二首:《临安春雨初霁》
作者:陆游
朝代:南宋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第三首:《老叹》
作者:陆游
朝代:南宋
八十未满七十余,山巅水涯一丈夫。长鸣未免似野鹤,生意欲尽如枯株。
临安宫阙经营初,银鞍日日醉西湖。不须细数旧酒徒,当时儿童今亦无!
第四首:《临安县》
作者:释文珦
年代:宋
霸业归王室,空城但黍苗。溪随山势转,路入市声遥。
故俗多征敛,遗民尚寂寥。伤心到今古,祠树亦萧萧。
2.有关徽州的诗词、文化有哪些
游黄山白岳不果 吴序怜予乏绝,劝为黄山白岳之游,不果。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李白当年有诗写道:“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清代诗人黄仲则咏曰:“一滩复一滩,一滩高十丈,三百六十滩,新安在天上。”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儿啊,做得成生意,你是娘的心头肉;做不成生意,成鬼也孤幽。---徽州民谣徽州文化(外文名:Huizhou Culture),即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
指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而不等同与安徽文化。 徽州,古称歙州,又名新安,为浙江省最早雏形唐末两浙道的组成部分,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府治歙县,包括今安徽黄山市大部、宣城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清代设。
徽州文化是历史上的徽州(前称新安郡)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无论在器物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还是在精神文化层面,都有深厚的底蕴和杰出的创造。徽州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徽州文化亦然。
东汉、西晋、唐末、北宋四次北方强宗大族的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中原文化,使这块土地逐渐成了华夏名区。完全可以说,徽州文化是对中原文化的包容整合。
南宋以降,这里更是文风昌盛,人文荟萃,成了“东南邹鲁”、“礼义之邦”。如果说徽州文化的全面崛起始于北宋后期,明清时期达到鼎盛,那么作为一种极富特色的区域文化,它在全国领取风骚已约有800年之久。
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都形成了独特的流派和风格。如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剧、徽商、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菜、徽州茶道、徽州方言,等等。
在文化的其他领域,有的虽然没有形成流派,但所出的著名学者和杰出人物,则如秋空繁星,不可胜数。 国内外学者注意对徽州问题的研究,始于本世纪30年代。
进入80年代后,以研究徽州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徽学“(或“徽州学”)概念广为传播,研究朝着科学化方向发展,原徽州地区及国内不少城市及美、日、朝、新加坡等国家都相继成立了专门的研究组织或机构。90年代后,徽州文化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徽学”被誉为与敦煌学、藏学比肩而立的中国三大地方学之一。
3.庐陵文化的诗词、文集有哪些
庐陵文化的诗词、文集:
诗词:
宋代大诗人黄庭坚的名诗《登快阁》
文天祥的《囚经泰和仰望快阁感赋》
文集:
明朝《永乐大典》总撰、江南第一才子——解缙
明朝《永乐大典》总撰、江南第一才子——解缙
明代吉水人罗洪先绘制的《广舆图》,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册分省地图集。
南宋宰相、吉安县人周必大退休回乡后,主持刻印了大型类书《文苑英华》1卷,使宋代以前大量的文史最料得以流传,创中国私人雕版印刷图书之最。
吉安人物
篇幅有限,历史上享有盛誉的杰出学者、民族工商业巨子和社会公众人物。
南宋民族英雄、状元、宰相、杰出诗人、文学家——文天祥
唐宋八大家之一、庐陵文化的先驱、喜欢以“庐陵欧阳修”自居的大文豪——欧阳修
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诚斋体创始人——杨万里
南宋宰相、政治家、文学家——周必大
中国近代民主运动的先驱之一,“五四”运动领导人之一,著名“七君子”之一—王造时
明代四朝首辅大臣、台阁体诗派创始人——杨士奇
明朝《永乐大典》总撰、江南第一才子——解缙
明朝状元、地图学家——罗洪先
北宋贤相——刘沆
配享孔庙的理学大师、唯物主义哲学家——罗钦顺
北宋探花、我国古代第一部水稻品种专著者——曾安止
明代东林党首领——邹元标
杰出学者
原国立中正大学校长——萧蘧
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萧庆伦
中国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王梓坤
中国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化学组评委——游效曾
原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盛彤笙
庐陵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赣文化的重要支柱。它是指以庐陵古治属为核心,辐射而涵盖现今吉安市十余县(区)及周边市区的区域性文化。
庐陵文化源于七千年前的青铜文化,以"三千进士冠华夏,文章节义堆花香"而著称于世。庐陵府历史上考取进士三千(天下第一)和状元二十一(天下第二)。更有甚者,明朝建文二年(1400年),庚辰科共取进士110人中,状元胡靖(即胡广)、榜眼王艮、探花李贯都是江西吉安府人。明永乐二年,1404年,甲申科共取进士472人。状元曾蓕、榜眼周述、探花周孟简、二甲第一名杨相、第二名宋子环、第三名王训、第四名王直,都是吉安府人,囊括了前七名。这种"团体双连冠"现象在中国科举史上绝无仅有。吉安民间有"一门六进士,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九子十知州,十里九布政,百步两尚书"、''父子探花状元,叔侄榜眼探花"等的歌谣和美传。明《永乐大典》中即有"天下多举子,朝中半江西,翰林多吉安"的记载。吉安历史上这种人才辈出的现象蔚为壮观,为国家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各个领域内留下了值得后人永远可学的文化遗产和精神力量。庐陵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值得后人深入研究和挖掘。
4.高分求关于湖湘文化的35首古诗和古文
杜甫江阁概况 ——风雨问当年,流寓星沙,客恨曾题临水阁 江山留胜迹,何分湘蜀,诗魂尚系浣花溪 据史记载,唐大历三年秋,杜甫友韦之晋调潭州剌史,投之待至而韦卒,甫以贫病之身客居长沙。
初,甫寄舟中,泊南湖港。近港之驿楼,迎别友人之所也。
甫两别刘判官,诗云“杜陵老翁秋系船,扶病相识长沙驿”、“他日临江待,长沙旧驿楼”。后移居湘边佃楼,或在长沙小西门一带,自称“江阁”。
有《江阁对雨有怀》诗云“层阁凭雷殷,长空面水文”、《江阁卧病走笔》诗云“客人庖厨薄,江楼枕席清”。杜于江阁中,曾晤苏涣,有《呈苏涣待御》诗云“茅斋定王城郭门,药物楚老渔商市”;又晤李龟年,有诗云:“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阁遗迹早不存矣,而今得于原址重建之。
诗圣杜甫,晚年两度驻足长沙,曾寄居江阁,在长沙留下诗作五十余首。为纪念这位被历代人民爱戴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和世界文化名人,长沙市人民政府,在湘江风光带兴建杜甫江阁。
鉴于杜甫江阁是杜甫在湖南的很长一段时间的住所,作为湖湘文化和杜甫相全方位接触的一个契合点,和杜甫的不解之缘,我们决定选取杜甫江阁作为载体,追本溯源,发散辐射,进行相应的调查,从而在凭怀伟大诗圣的同时,追寻杜甫与湖湘文化的相互影响(或者称之为作用力)。 调查报告首先从杜甫江阁本身说起。
杜甫江阁为缅怀杜甫而建,选址在长沙西湖路与湘江大道相交的湘江风光带上,与天心阁、岳麓山道林二寺和岳麓书院形成一条文脉带。清康熙年间,长沙就有文人名士提出为杜甫修建江阁、诗碑,立塑像,以纪念诗人。
此后,这种呼声一直没有停过。2002 年,长沙市政府终于担起了这一重任。
杜甫纪念馆,东朝湘江大道,入口前为广场级踏步;西面面向湘江、主体建筑距湘江堤边5米,一层露台飘于湘江上5米。杜甫江阁的南北连廊为诗碑廊,柱两侧立石碑刻杜甫诗歌供人学习,诗碑廊有扇形廊、曲廊,石碑点缀设置。
杜甫江阁北向规划布置六角形碑亭,重檐屋顶,亭中立碑,记述长沙市政府修建杜甫江阁的缘起和经过。杜甫江阁南向靠湘江大道人行通道路边建方亭,与诗碑廊相连,是杜甫江阁的次入口,方亭为单层屋面四坡顶。
江阁为四层建筑,室外地面(江堤地面)至檐口底高 15.9米,至屋面脊顶高约19.5米。该建筑二层平面为杜甫纪念馆,馆正中立杜甫塑像,外墙2.1米高开高窗,实墙上用绘画介绍诗人生平,三层及四层为诗画会所,集名人雅士会诗作画,一层为诗词书画纪念品商店。
建筑立面为中国传统仿唐古建筑形式,朱红色柱,仿古格栅窗,白色墙。柱廊台阶栏杆为云纹石柱、石面板栏杆。
屋面歇山顶,远挑檐口,青黑色筒瓦曲线屋面,曲线舒展,体现唐代建筑古朴、雄伟、厚重的基本特征。面向湘江大道及湘江的东、西两立面均为主立面,于屋顶檐口下立横扁,上书“杜甫江阁”四个大字。
杜甫江阁书法碑廊工程位于长沙市西湖桥口湘江风光带,投资100余万元,将于明年2月竣工,从杜甫在湘时的作品中精选出来的59首诗到时将呈现在人们面前。书法碑廊是杜甫江阁的一部分,由全国著名书法家沈鹏、李铎、颜家龙、李立、何满宗等书写。
杜甫晚年在湘时的作品约100余首,因其在世59年,为表纪念而只选出59首。 杜甫江阁主楼的文化工程主要围绕杜甫与长沙、杜甫在湘所创作的诗歌以及杜甫对湖湘文化产生的影响而设计,同时注重整体环境布置,以期营造出最佳历史文化氛围,适应不同社会层面的观众,达到融知识性、休闲性于一体的效果。
二楼设计布置为纪念大厅。大厅正面为大型木制浅浮雕《杜工部潇湘行踪图》,展示了杜甫在湖南生活时的行踪,与大厅中央杜甫雕像交相辉映。
大厅两侧布置有张大千、林散之等著名书画家的杜诗及诗意画,加之对联、诗画大花瓶、仿古红木大座屏、花架、几案和名贵盆花、盆景等,使整个大厅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三楼专题展示杜甫生平。
其中以诗画形式,着重展示杜甫在湘三年的诗作,表现其老病孤舟的生活困境以及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展览分六个部分:家世、游历、言志、诗史、湘魂、光彩。
拟展出图片资料、诗画作品、杜诗版本、实物资料共百余件。此外,展厅整体风格与江阁建筑风格相似,展墙采用万字格门窗式造型,此种建筑造型语言能有效地把观众带入历史的时空隧道,加之层版设计采用古代线装版本书页的形式,两者结合使古代文化的韵味更浓。
既能使参观者在浓郁的唐文化中缅怀诗圣,又使整个展厅简洁明快,疏密有致,轻松舒适。 四楼设计布景为以文会友和精品展示场所,暂名为“集雅轩”。
拟分为模型展示、以文会友和观众休息三个小区域,大厅中央摆放江阁模型一座,两侧布置清代红木家具、文房四宝、古玩字画、湘绣奇石精品等。四壁有长沙人文荟萃人物故事组画,讲述屈原、贾谊等历史文化名人故事,以反映长沙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诗圣”杜甫晚年在湖南漂泊了两年多,曾在长沙湘江边“江阁”寄居,并是诗人度过的人生最后一段岁月。两年里,杜甫留下百余首诗篇,其中在长沙所作的就有50多首,包括著名的《江。
5.有关仰韶文化的诗文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一种彩陶文化,其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即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持续时长2000年左右[1-3] ),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故按照考古惯例,将此文化称之为仰韶文化。其以渭、汾、洛诸黄河支流汇集的关中豫西晋南为中心[4] ,北到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南达鄂西北,东至豫东一带,西到甘、青接壤地带。
据先秦文献记载的传说与夏、商、周立都范围,远古的先民大体以西起陇山、东至泰山的黄河中下游为活动地区;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这两个类型的新石器文化,一般认为是远古先民的文化遗存。
中文名
仰韶文化
文化类型
新石器时代文化
年代
距今约7000年-5000年
分布
黄河中下游,豫、陕、晋、甘为主
中心区
关中、豫西、晋南
代表性遗址
仰韶村遗址、半坡遗址
6.关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古诗都有哪些
1. 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 宋 王安石《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宋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 宋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 唐 杜牧《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7.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古诗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古诗
【北宋】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
译文:在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新年送走了旧年。人们正喝着屠苏酒,春风扑面而来。
【北宋】王安石《元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家家户户都贴上新桃符取下了旧桃符。
【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译文: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译文:去年元宵夜之时,花市上灯光明亮如同白昼。佳人相约,在月上柳梢头之时,黄昏之后。
【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译文:今年元宵夜之时,月光与灯光明亮依旧。可是却见不到去年之佳人,相思之泪打湿了春衫的衣袖。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我独自一人在异乡做客人的时候,每遇到佳节良辰时总会更加思念起家乡的亲人。虽然我人在他乡,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阳节,故乡的兄弟们要登高望远,我想当他们在佩戴茱萸时,会发现少了我一人。
8.描写中华历史文化悠久的诗句
1、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苏轼 【朝代】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译文
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物。千古英雄人物。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是,三国周瑜破曹军的赤壁。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手摇羽扇头戴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人生犹如一场梦,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2、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作者】辛弃疾 【朝代】宋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3、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致道留守
【作者】辛弃疾 【朝代】宋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译文
我来凭吊古人的陈迹,登上高楼,却落得愁闷无穷。当年虎踞龙蟠的帝王之都今在何处?满目所见只是千古兴亡的遗踪。夕阳斜照着迷茫的柳树,水边觅食的鸟儿急促地飞回窝中,风儿吹拂着高树,掠过荒凉的丘垄。一只孤独的船儿在秦淮河中匆匆西去,不知何人把激越的寒笛吹弄。
回想当年那功业显赫的谢安,晚年被迫在东山闲居,也被悲哀的筝声引起伤恸。建功扬名的希望都寄托在儿辈身上,漫长的白日只有消磨在棋局中。表明心迹的宝镜已难于寻觅,岁月又将无情地逝去,谁能安慰我的情怀共饮酒一盅?早晨以来江上便狂风怒号,高浪似要翻倒房屋,真令人忧悚。
4、西门
【作者】许浑 【朝代】唐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译文
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杨柳就像江南汀洲。溪云突起红日落在寺阁之外,山雨未到狂风已吹满咸阳楼。黄昏杂草丛生的园中鸟照飞,深秋枯叶满枝的树上蝉啾啾。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的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5、与诸子登岘山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译文
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今。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鱼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濛幽深。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同盟山文化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