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剑客的诗句
1. 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汉乐府《陌上桑》
2.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隋·卢思道《从军行》
3. 剑是一夫用,书能知姓名。——唐·李白《悲歌行》
4.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唐·李白《白马篇》
5. 延陵有宝剑,价重千黄金。——唐·李白《陈情赠友人》
6. 倚剑增浩叹,扪襟还自怜。——唐·李白《郢门秋怀》
7. 宝书玉剑挂高阁,金鞍骏马散故人。——唐·李白《猛虎行》
8.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纹金鞞靫。——唐·李白《北风行》
9.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唐·王维《老将行》
10. 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11.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唐·令狐楚《少年行》
12. 闪灼虎龙神剑飞,好凭身事莫相违。——唐·吕岩《绝句》
13. 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宋·陆游《三月二十七日夜醉中作》
14. 叹防身一剑,壮图濩落,建侯万里,老境相将。——宋·刘克庄《沁园春》
15. 丈夫儿,倚天剑,切云冠。——金·元好问《水调歌头》
16. 每忆上方谁请剑,空嗟高庙自藏弓。——明·高启《岳王墓》
2.有关 剑客的诗句
《剑客》 唐· 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大意】用十年的功夫来磨励这把宝剑,霜雪般锋利的剑刃还没试验过。我今日把它亮出来摆在您面前,请告诉我谁遇到了不公平的事? 【赏析】 贾岛诗思奇僻。
这首《剑客》却率意造语,直吐胸臆,给人别具一格的感觉。诗题一作《述剑》。
诗人以剑客的口吻,着力刻画“剑”和“剑客”的形象,托物言志,抒写自己兴利除弊的政治抱负。 这是一把什么样的剑呢?“十年磨一剑”,是剑客化了十年工夫精心磨制的。
侧写一笔,已显出此剑非同一般。接着,正面一点:“霜刃未曾试。”
写出此剑刃白如霜,闪烁着寒光,是一把锋利无比却还没有试过锋芒的宝剑。说“未曾试”,便有跃跃欲试之意。
现在得遇知贤善任的“君”,便充满自信地说:“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今天将这把利剑拿出来给你看看,告诉我,天下谁有冤屈不平的事?一种急欲施展才能,干一番事业的壮志豪情,跃然纸上。 显然,“剑客”是诗人自喻,而“剑”则比喻自己的才能。
诗人没有描写自己十年寒窗,刻苦读书的生涯,也没有表白自己出众的才能和宏大的理想,而是通过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自己的意想,含而不露地融入“剑”和“剑客”的形象里。这种寓政治抱负于鲜明形象之中的表现手法,确是很高明的。
全诗思想性与艺术性绾合得自然而巧妙。语言平易,诗思明快,显示了贾岛诗风的另外一种特色。
侠客行① -李白 赵客缦胡缨②,吴钩霜雪明③。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④。
十步杀一人, 千里不留行⑤。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⑥,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⑦。
三杯吐然诺, 五岳倒为轻⑧。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⑨。
救赵挥金锤, 邯郸先震惊⑩。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 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⑾。
注释: ①这是一首描写和歌颂侠客的古体五言诗,是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中的一首。行,这里不是行走的行,而是歌行体的行,等于说“侠客的歌”。
②赵客,燕赵之地的侠客。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庄子·说剑》:“昔赵文王好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缦,没有花纹。
胡缨,古时将北方少数民族通称为胡;缨,系冠帽的带子。缦胡缨,即少数民族做工粗糙的没有花纹的带子。
这句写侠客的冠带。 ③吴钩,宝刀名。
霜雪明,谓宝刀的锋刃像霜雪一样明亮。 ④飒沓,群飞的样子,形容马跑得快。
⑤这两句原自《庄子·说剑》:“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这里是说侠客剑术高强,而且勇敢。
⑥信陵,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为人礼贤下士,门下食客三千余人。 ⑦朱亥、侯嬴都是信陵君的门客。
朱本是一屠夫,侯原是魏国都城大梁东门的门官,两人都受到信陵君的礼遇,都为信陵君所用。炙,烤肉。
啖,吃。啖朱亥,让朱亥来吃。
⑧这两句说,几杯酒下肚(古诗文中,三、九常是虚指)就作出了承诺,并且把承诺看得比五岳还重。 ⑨素霓,白虹。
古人认为,凡要出现不寻常的大事,就会有不寻常的天象出现,如“白虹贯日”。这句意思是,侠客重然诺、轻死生的精神感动了上天。
也可以理解为,侠客这一承诺,天下就要发生大事了。这样与下文扣得更紧。
⑩这两句是说的朱亥锤击晋鄙的故事。信陵君是魏国大臣,魏、赵结成联盟共同对付秦国,这就是连横以抗秦。
信陵君是积极主张连横的。邯郸,赵国国都。
秦军围邯郸,赵向魏求救。魏王派晋鄙率军救赵,后因秦王恐吓,又令晋鄙按兵不动。
这样,魏赵联盟势必瓦解。信陵君准备亲率家丁与秦军一拼,去向侯嬴辞行(实际是试探侯嬴),侯不语。
信陵君行至半路又回来见侯嬴。侯笑着说:“我知道你会回来的。”
于是为信陵君设计,串通魏王宠姬,盗得虎符,去到晋鄙军中,假托魏王令代晋鄙领军。晋鄙生疑,朱亥掏出40斤重的铁锥,击毙晋鄙。
信陵君遂率魏军进击秦军,解了邯郸的围。 ⑾扬雄曾在皇帝藏书的天禄阁任校刊工作。
书阁下,意即写入正史。《太玄经》是扬雄写的一部哲学著作。
结合全文,这两句的意思应该是希望写史的人把侠客的功绩记下来流传后世。 赏析: 李白这一首《侠客行》古风,抒发了他对侠客的倾慕,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
前四句从侠客的装束、兵刃、坐骑描写侠客的外貌,第二个四句写侠客高超的武术和淡泊名利的行藏。第三个四句引入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的故事来进一步歌颂侠客,同时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抱负。
侠客得以结识明主,明主借助侠客的勇武谋略去成就一番事业,侠客也就功成名就了。最后四句表示,即使侠客的行动没有达到目的,但侠客的骨气依然流芳后世,并不逊色于那些功成名就的英雄,写史的人应该为他们也写上一笔。
有人认为这首《侠客行》仅仅是写朱亥、侯嬴,是不对的。前八句写的侠客的形象就与朱、侯两人不符。
朱并不会剑术,而是力气大、勇敢。侯主要是智谋取胜。
一句“闲过信陵饮”不过是将侠客与信陵君这样的“明君”联系起来罢了,因朱、侯都不是以这种方式结识信陵君的。李白正是想结识像信陵君这样的明主以成就自己“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
3.有关刀剑的诗句有哪些
1、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 ——清 曹雪芹《葬花吟》
2、大石如刀剑 ——唐 白居易 《初入峡有感》
3、孔山刀剑立 ——唐 白居易《游坊口悬泉偶题石上 时为河南尹。》
4、我今抽刀勒剑石—— 唐李益 《从军夜次六胡北饮马磨剑石为祝殇辞》
5、我今抽刀勒剑石—— 唐 李益 《火荧荧又为碧,有鸟自称蜀帝魂。》
6、长翮如刀剑 ——唐 杜甫 《画鹘行》
7、使我心如刀剑挥—— 宋 张继先 《沁园春·修行》
8、尽卖剑卖刀归买牛 ——宋 洪咨夔 《沁园春·饮马咸池》
9、渤海卖刀剑—— 宋 戴翼 《水调歌头·渤海卖刀剑》
10、刀剑还牛犊—— 宋 徐明仲 《水调歌头·宗社中兴佐》
1.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2.我有一宝剑,出自昆吾溪。照人如照水,切玉如切泥。
3.万里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4.长剑倚天谁问,夷甫诸人堪笑,西北有神州!
5.萧瑟行囊君莫笑,独留长剑倚青空。
6.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7.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8.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
9.可堪心铁修成剑,错把青锋照美人。
4.形容短剑的诗句
《项奎虎丘山诗》
当时吴王剑,砺光裂岩幽。
《一枝花·咏剑》
离匣牛斗寒,到手风云助,插腰奸胆破,出袖鬼神伏。
正直规模,香檀把虎口双吞玉,沙鱼鞘龙鳞密砌珠。
挂三尺壁上飞泉,响半夜床头骤雨。
《古剑篇》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
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
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飘沦古狱边。
虽复沉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5.有关“铸剑”的诗句有哪些
《古剑篇》郭震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良工锻炼凡几年, 铸得宝剑名龙泉。龙泉颜色如霜雪, 良工咨嗟叹奇绝。
琉璃玉匣吐莲花, 错镂金环映明月。正逢天下无风尘, 幸得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 文章片片绿龟鳞。非直结交游侠子, 亦曾亲近英雄人。
何言中路遭弃捐, 零落飘沦古狱边。虽复沉埋无所用, 犹能夜夜气冲天。
古剑”是指古代著名的龙泉宝剑。据传是吴国干将和越国欧冶子二人,用昆吾所产精矿,冶炼多年而铸成,备受时人赞赏。
但后来沦落埋没在丰城的一个古牢狱的废墟下,直到晋朝宰相张华夜观天象,发现在斗宿、牛宿之间有紫气上冲于天,后经雷焕判断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这才重新被发掘出来。这首诗就是化用上述传说,借歌咏龙泉剑以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抒发不遇的感慨。
诗人用古代造就的宝剑比喻当时沦没的人才,贴切而易晓。从托物言志看,诗的开头借干将铸剑故事以喻自己素质优秀,陶冶不凡;其次赞美宝剑的形制和品格,以自显其一表人材,风华并茂;再次称道宝剑在太平年代虽乏用武之地,也曾为君子佩用,助英雄行侠,以显示自己操守端正,行为侠义;最后用宝剑沦落的故事,以自信终究不会埋没,吐露不平。
显然,作者这番夫子自道,理直气壮地表明着:人才早已造就,存在,起过作用,可惜被埋没了,必须正视这一现实,应当珍惜、辨识、发现人才,把埋没的人才挖掘出来。这就是它的主题思想,也是它的社会意义。
不难理解,在封建社会,面对至高至尊的皇帝陛下,敢于写出这样寓意显豁、思想尖锐、态度严正的诗歌,其见识、胆略、豪气是可贵可敬的。对于压抑于下层的士子来说,更会深受感奋。
这首诗的意义和影响由此,成功也由此。诗句,读作:shī jù 就是组成诗词的句子。
诗句通常按照诗文的格式体例,限定每句字数的多少。中国最早的诗句为律诗结构,格律要求严格,比如先秦时期的诗一般每句四言律诗,见于《诗经》。
后发展为五言或七言律诗,见于唐诗。宋元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后,诗句内容逐渐扩充和演绎,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后期,诗句演变成没有了字数的限制的自由体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