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愁有关的古诗词赏析
我刚回答完 哈哈 累死 啦 加分啊 1、秋浦歌 李白 《秋浦歌》为共十七首的组诗,约作于天宝年间盘桓于秋浦(今安徽贵池县)时,抒其怨愤与愁郁。
此为第十五首,为此中佳作。 【原文】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2、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 3、愁情晏殊《浣溪纱》: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4、少年不知愁滋味,为填新赋强说愁。
5、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乌夜啼》) 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7、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钱惟演《玉楼春》) 8、明月楼高畅丹扳柑殖纺帮尸爆建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木遮》) 9、愁肠已断无由醉。
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范仲淹《御街行》) 10、离愁渐行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11、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12、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13、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14、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15、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万俟咏《长相思》) 16、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陆游《钗头凤》) 17、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 18、不怕银钢深秀户,只愁风断清衣渡(陆游《蝶恋花》) 19、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摸鱼儿》) 20、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 21、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辛弃疾《祝英台近》) 22、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姜夔《长亭怨慢》) 23、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史达祖《绮罗香》) 24、愁损翠黛双眉,日日花阑独凭(史达祖《双双燕》) 25、春日酿成愁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柳如是《金明池》) 26、忆从前,一点东风,风隔着垂帘,眉儿愁苦(柳如是《金明池》) 27、江水添将愁更满,茫茫直与长天远(屈大均《鹊踏枝》) 28、钟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谁寻(朱彝尊《高阳台》) 29、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唐多令》) 30、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龚自珍《浪淘沙》) 31、一片春愁,渐吹渐起,恰似春云(蒋春霖《柳梢青》) 32、断尽愁肠谁会得?哀燕声声(王鹏运《浪淘沙》) 33、愁望春归,春归更无绪(文廷式《祝英台近》) 34、啼鸟惊魂,飞花溅泪,山河愁锁春深。
倦旅天涯,依然憔悴行吟(吕碧城《高阳台》)。
2.求有关愁的诗句,并简单评析几句,在线等
李煜《虞美人》赏析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3.和愁有关的古诗词赏析
我刚回答完 哈哈 累死 啦 加分啊1、秋浦歌 李白 《秋浦歌》为共十七首的组诗,约作于天宝年间盘桓于秋浦(今安徽贵池县)时,抒其怨愤与愁郁。
此为第十五首,为此中佳作。 【原文】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2、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3、愁情晏殊《浣溪纱》: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4、少年不知愁滋味,为填新赋强说愁。
5、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乌夜啼》) 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7、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钱惟演《玉楼春》) 8、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木遮》) 9、愁肠已断无由醉。
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范仲淹《御街行》) 10、离愁渐行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11、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12、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13、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14、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15、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万俟咏《长相思》) 16、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陆游《钗头凤》) 17、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 18、不怕银钢深秀户,只愁风断清衣渡(陆游《蝶恋花》) 19、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摸鱼儿》) 20、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 21、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辛弃疾《祝英台近》) 22、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姜夔《长亭怨慢》) 23、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史达祖《绮罗香》) 24、愁损翠黛双眉,日日花阑独凭(史达祖《双双燕》) 25、春日酿成愁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柳如是《金明池》) 26、忆从前,一点东风,风隔着垂帘,眉儿愁苦(柳如是《金明池》) 27、江水添将愁更满,茫茫直与长天远(屈大均《鹊踏枝》) 28、钟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谁寻(朱彝尊《高阳台》) 29、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唐多令》) 30、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龚自珍《浪淘沙》) 31、一片春愁,渐吹渐起,恰似春云(蒋春霖《柳梢青》) 32、断尽愁肠谁会得?哀燕声声(王鹏运《浪淘沙》) 33、愁望春归,春归更无绪(文廷式《祝英台近》) 34、啼鸟惊魂,飞花溅泪,山河愁锁春深。
倦旅天涯,依然憔悴行吟(吕碧城《高阳台》)。
4.关于愁的名句以及他的赏析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全词虚设回答,在问答中又紧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写得自然而一气流注,最后进入语尽意不尽的境界,使词显得阔大雄伟.。
5.带有愁绪的诗,及其赏析(两首就行)
《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赏析】 这首诗历来注释不一,莫衷一是。或以为是悼亡之作,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待儿锦瑟。
但以为是悼亡诗者为最多。有人认为,开首以瑟弦五十折半为二十五,隐指亡妇华年二十五岁。
这话未免有嫌牵强。但是,首联哀悼早逝却是真实。
颔联以庄子亡妻鼓盆而歌和期效望帝化成子规而啼血,间接地描写了人生的悲欢离合。颈联以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隐约地描摹了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置。
最后抒写生前情爱漫不经心,死后追忆已经惘然的难以排遣的情绪。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
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
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近来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学者周汝昌认为,它确是不同于一般的咏物体,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
它所写的情事分明是与瑟相关的。起联两句,从来的注解也多有误会,以为据此可以判明此篇作时,诗人已“行年五十”,或“年近五十”,故尔云云。
其实不然。“无端”,犹言“没来由地”、“平白无故地”。
此诗人之痴语也。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条弦?瑟,到底原有多少条弦,到李商隐时代又实有多少条弦,其实都不必“考证”,诗人不过借以遣词见意而已。
据记载,古瑟五十弦,所以玉溪写瑟,常用“五十”之数,如“雨打湘灵五十弦”,“因令五十丝,中道分宫徵”,都可证明,此在诗人原无特殊用意。“一弦一柱思华年”,关键在于“华年”二字。
一弦一柱犹言一音一节。瑟具弦五十,音节最为繁富可知,其繁音促节,常令听者难以为怀。
诗人绝没有让人去死抠“数字”的意思。他是说: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
所设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要想欣赏玉溪此诗,先宜领会斯旨,正不可胶柱而鼓瑟。
宋词人贺铸说:“锦瑟华年谁与度?”(《青玉案》)元诗人元好问说:“佳人锦瑟怨华年!” 《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赏析】 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
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据考,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计有二十首,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
这首《无题》诗也是如此,并且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
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
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
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
“春蚕到死丝方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