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狐狸的诗句有哪些
1. 下鞲惊燕雀,当道慑狐狸。 —— 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
2. 自从此后还闭门,夜夜狐狸上门屋。——唐·元稹·《连昌宫词》
3. 万里封侯,八珍鼎食,何如故乡。奈狐狸夜啸,腥风满地,蛟螭昼舞,平陆沉江。——明·刘基·《沁园春·万里封侯》
4. 狐狸不足问,力不当财狼。——宋·陆游·《予出蜀日尝遣僧则华乞签于射洪陆使君祠使君》
5. 过客设祠祭,狐狸来坐边。——唐·常建·《古意三首》
6. 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诗经·七月》
7.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宋· 高翥·《清明》
8. 不是旛兮不是风,轩辕宝鉴出怀中。森罗万象难逃影,恋窟狐狸失却踪。——宋·释师一·
《颂古十八首》
9. 丝蔓乱附托,狐狸喜偃息。美恶类相感,庸讵分知识。——宋·李复·《杂诗》
10. 城郭类村坞,雨雪苦载涂。丛薄聚冻禽,狐狸啸枯株。——元·王冕·《冀州道中》
2.描写“狐狸”的诗句有哪些
1、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高翥《清明日对酒》
释义:黄昏时,静寂的坟场一片荒凉,独有狐狸躺在坟上睡觉,夜晚,上坟归来的儿女们在灯前欢声笑语。
2、自从此后还闭门,夜夜狐狸上门屋。——元稹《连昌宫词》
释义:自从此后宫门再也没有打开过,每天晚上只有狐狸窜上门屋。
3、丛薄聚冻禽,狐狸啸枯株。——王冕《冀州道中》
释义:草丛里聚集了冻得瑟瑟发抖的动物,连狐狸也在枯掉的树木面前咆哮。
4、遗墟但见狐狸迹,古地空余草木根。——高适《古大梁行》
释义:断壁残垣间只有狐狸跑过的痕迹,古旧的土地上只留下几许昔日草木的枯根。
5、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王粲《七哀诗三首·其二》
释义:奔跑的狐狸忙着赶回自己的洞穴,飞翔的鸟儿在鸟巢上盘旋。
6、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佚名《七月》
释义:十一月上山猎貉,猎取狐狸皮毛好,送给贵人做皮袄。
7、木鸳鸯兮噰噰,狐狸兮徾徾。——王逸《九思》
释义:鸳鸯双双在歌唱,狐狸对对相依傍。
8、狐狸何足道,豺虎正纵横。——杜甫《久客》
释义:狐狸一样的奸诈小人何足挂齿,更凶残的权利正在奴隶人心。
9、狐狸得蹊径,潜穴主人园。 ——元稹《赛神》
释义:狐狸从小道的穴里潜入主人的庄园。
10、坟前列子孙,冢上卧狐狸。——张碧山《双调锦上花·春游》
释义:坟前子孙后代静默哀思,高大的墓前卧着狐狸。
3.关于九尾狐的诗句
1、《山海经》:青山之丘,有怪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
2、《瑞应图谱》:王者不倾于色,则九尾狐至焉。
3、《宋书·符瑞志》:白狐,王者仁智则至
4、《孝经·神契》:德至鸟兽,则狐九尾。
5、《山海经·大荒东经》: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太平则出而为瑞。
6、《山海经·海外东经》: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一曰在朝阳北。
7、《山海经·大荒东经》: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
8、《山海经·南山经》: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9、《艺文类聚·卷九九祥瑞部下·狐》引《周书》:成王时,青丘献狐九尾。
10、《白虎通德论·封禅》:德至鸟兽则凤皇翔,鸾鸟舞,麒麟臻,白虎到,狐九尾,白雉降,白鹿见,白鸟下。狐九尾何?狐死首丘,不忘本也,明安不忘危也。必九尾者也?九妃得其所,子孙繁息也。于尾者何?明后当盛也。
《赠苏文瓘》
年代:宋 作者: 苏籀
推明能隼骨专车,按地谈天河洛图。
汉魏晋唐皆贯澈,典坟今昔不荒芜。
君家庭户闻风旨,吾事分毫等博屠。
岂待曲终思雅颂,直缘背痒遇麻姑。
预求补益三年艾,深识妖邪九尾狐。
博物伟然窥子产,济时岂必愧夷吾。
4.有狐的古诗
《诗经·卫风·有狐》有狐绥绥,在彼淇梁。
心之忧矣,之子无裳。有狐绥绥,在彼淇厉。
心之忧矣,之子无带。有狐绥绥,在彼淇侧。
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狐:一说狐喻男性。
绥绥:从容独行的样子。裳:古代男性下身穿着的裙子。
厉:通作“濑”,水边的沙地。带:衣带。
狐狸独自慢慢走, 走在淇水桥上头。我的心中多伤悲, 他连裙子都没有。
狐狸独自慢慢走, 走在淇水浅滩头。我的心中多伤悲, 他连衣带也没有。
狐狸独自慢慢走, 走在淇水岸上头。我的心中多伤悲, 他连衣服都没有。
《诗序》认为:“《有狐》,刺时也。卫之男女失时,丧其妃耦焉。
古者国有凶荒,则杀礼而多昏,会男女之无夫家者,所以育人民也。”[3]顺着《诗序》定下的调子,《郑笺》、《孔疏》越走越远,说这首诗是:“皆陈丧其妃耦不得匹行,思为夫妇之辞。”
又解释说:“时妇人丧其妃耦,寡而忧是子无裳,无为作裳者,欲与为室家。”“裳之配衣,犹女之配男,故假言之子无裳,己欲与为作裳以喻己欲与之为室家。”
[4]朱熹是主张“去序言诗”的,他曾批评《诗序》说:《诗序》实不足信。向见郑渔仲有《诗辨妄》,力诋《诗序》,其间言太甚,以为皆是村野妄人所作。
始亦疑之。后来,仔细看一两篇,因质之《史记》、《国语》,然后知《诗序》之果不足信[5]。
然而,对于这首诗,他却完全接受承传了《诗序》、《郑笺》、《孔疏》的观点,朱熹也认为《有狐》是说:“国乱民散,丧其妃耦,有寡妇见鳏夫而欲嫁之,故讬言有狐独行,而忧其无裳也。”[6]仔细揣摩从《诗序》到《诗集传》这一派对《有狐》的解说,尽管存在着《诗序》以此诗三章皆为“兴”而《诗集传》认为三章都是“比”的不同,但它们在以下的两点上是一致的:第一,认为“有狐绥绥”喻指男子无家室者;第二,认为“无裳”、“无带”、“无服”喻指男子无室家,即男子没有配偶。
诗作为经学而被讲授、传承,经学家们难免只知有经,而不知有诗。《诗序》说这首诗“刺时”、“男女无夫家”,以后的传经者便明指《有狐》为“寡妇见鳏夫而欲嫁之”。
再回到诗句看看,何以见得?“寡妇”、“鳏夫”之谈全为穿凿,无从说起。牟应震就曾针锋相对地指出:“《集传》‘见鳏夫而欲嫁之’,说本于《序》。
曰:于经文不见此义!鳏而无衣,或不欲嫁之矣。”[7]又指出:“为此说者,以齐诗有‘雄狐绥绥’一语,故解‘绥绥’为‘独行求匹’而一误再误也。”
[8]《毛诗质疑》的反驳可谓有力,而且牟应震对“绥绥”的分析也给我们以启示。而孙作云先生也对《有狐》作了尝试性的解说,他认为:“这首歌是女子所唱,她把她想亲近的那位男子比作狐狸。
她说:‘小狐狸儿,你在淇水岸上徘徊什么呢?我心里正为你发愁没有人给你缝衣裳呢!’言外之意,我能给你缝衣裳呢!一种忸怩作态之状,宛如在目。”[9]从中不难看出,孙作云把《有狐》理解成“恋歌”,似乎没能体味诗中的深深忧虑,且对本诗主旨的把握仍不脱“欲嫁”说之窠臼。
《有狐》一诗,三叹其“忧”。体察此女子的情怀,进而推情入理,分析其忧虑的原因,这无疑就是正确理解这首诗的关键所在。
“心之忧矣,之子无裳(无带、无服)”果真是指该女子所忧虑的是男子无室家吗?认为女子见到男子没有衣裳就想到他没有配偶,就继而想到要嫁给他,这不能不说是太机械的猜想。其实,无论是忧其“无裳”、“无带”还是“无服”,总起来说,就是忧心挂念他没有衣服穿。
也即:心之忧矣,之子“无衣”。而“无衣”所指向的是战争、行役。
在《诗经》中,“无衣”与战争、行役紧密相连 ,关系是很明确的。《秦风·无衣》唱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这里,歌者所表达的是对“岂曰无衣”的回答,要“与子同袍(同泽、同裳)”。
于是,表面上看,“子”无衣的难题好像是解决了,但实质上,“子”仍然无衣,只是与别人“同”衣而已。从这个意义出发,甚至可以说,无衣是战争的必然。
关于这一点,《豳风·东山》也给出了一个极好的《诗经》内证。其第一章写道: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蒙。我东曰归,我心西悲。
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蠋,烝在桑野。
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诗中的“制彼裳衣,勿士行枚”一语道破天机!《东山》是写长期的征战之后,“我”终于可以回家时的所见、所思、所感。
此时,“我”终于可以不再“行枚”作战了,而要做的是“制彼裳衣”。反过来推想,征战之时,则是不能“制彼裳衣”的,也就是说,战时的士兵处于“无衣”的状态。
细想一下,征战之时,枕戈待旦,生死尚且难以料定,自然无暇以衣服为念。至于战时所穿,曹操《蒿里行》有“铠甲生虮虱”之句,算是露其端倪吧。
在西周、春秋时代,从军征战,衣物乃至于武器都需要自备。《木兰诗》写花木兰出征前的准备有“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之语,虽非必为写实,但南北朝时民歌尚如此叙说,西周、春秋时征战的士兵。